所有人都以為林軒要講和《海的女兒》《木偶奇遇記》一樣的童話故事了。


    卻在直播屏幕前,看到投票結束了。


    蜀省蜀都射山高票當選。


    白鹿書院和阜曲孔院幾乎票數相當。


    林軒都有些意外:“這……”


    本來,三個地方,射山的故事雖然最具傳奇性,但是在教育方麵,是位次最低的一個。


    沒想到……


    等一下!


    林軒:“我是不是忘了給你們說,阜曲孔院和白鹿書院是什麽了?”


    【!!!】


    【不是盲選嗎?!】


    林軒笑著:“錯有錯著,我以為導演組會把資料貼上去,導演組可能以為我也是想要盲選。”


    “既然選中了射山,那我先給你們講一下阜曲孔院和白鹿書院是什麽。”


    “地星龍國古代聖人,儒家創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創辦地星曆史上第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就叫做孔院。”


    【!!!!!!!】


    【我擦,所以如果選了孔院,就能見到地星龍國曆史上的聖人了?】


    【錯億錯億!!】


    林軒接著:“白鹿書院是龍國曆史上第一家國學書院,四大名書院之一。”


    “射山代表的是石翁學室,是龍國曆史上第一所官學,第一所州學。”


    台下的孩子們聽了這麽多第一,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麽意思,隻能呆呆的望著。


    因為今天很多觀眾都是學齡前兒童,所以林軒盡量簡單:


    “公元前141年,西漢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創建石室精舍,是曆史上第一所官學。”


    “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聽聞石室精舍後,向全國推廣,在全國各郡建立了眾多郡學。”


    “公元194年,在大漢王朝末年的風雨飄搖之中,早已被毀壞的石室學院得以重建,同年,發生“州奪郡學”事件,石室被辟為益州州學。”


    “幾年之後,劉備入主益州,並且稱王,一位十四歲的大齡幼稚園學子從這一天起得以能夠學習知識。”


    “他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又名阿鬥。”


    講到這裏,網友可太熟悉了!


    無數人看過《三國演義》。


    【所以,今天的故事要從扶不起的阿鬥開始講起?】


    【這……沒有這個必要了吧?】


    【這不學無術的東西,有什麽好講的!】


    現場的孩子們聽完,反而很有興趣,瘋狂舉手。


    林軒一個個的示意他們表達。


    “十四歲還讀幼兒園啊?”


    “羞羞羞!”


    “大林哥哥,這個劉禪十四歲了還不能上一年級嗎?我才不到七歲,我媽媽說我要準備讀一年級了呢!!!”


    林軒微笑著:“他不讀一年級,不是因為他不想讀,而是因為他讀不了。”


    現場的黑板,變成了屏幕,上麵正在播放著畫麵。


    而直播中,林軒帶著觀眾,前往了三國時期。


    一場連天大戰之中,一輛馬車孤零零的待在燃燒著火焰的村口。


    馬車裏坐著一位身穿樸素服裝,卻看得出來十分漂亮的婦人。


    一個三四歲大小的孩子,抱著一卷竹簡。


    竹簡上寫著《論》。


    “娘,這是什麽呀?”小孩子指著書上的字。


    婦人憂心忡忡,擺頭:“娘不認識。”


    “先生教了你什麽呀?”


    小孩子指著第一排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就是……就是……夫子說過,學習後要多複習,這樣是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排孩兒聽先生念過,但是……不記得了。”


    婦人摟住小孩子:“好,阿鬥你就記住已經學過的這一句,學而時習之。”


    畫麵一轉,馬車變了,車上的婦人穿上了絹衣,小孩子已經大了很多,此時五歲。


    小孩子很清楚,身邊沒人識字,抱著那卷《論》繼續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婦人詢問:“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小孩子開心的迴答:“先生說,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這難道不是非常開心的事情嗎?”


    畫麵再次轉變。


    這一次的阿鬥已經十二歲。


    十二歲的阿鬥穿著已經很成年化了,身穿錦繡。


    婦人同樣身穿錦繡。


    阿鬥手中的竹簡的牛皮帶已經被翻爛了。


    阿鬥終於讀到了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阿鬥知道母親要問這一句是什麽意思,提前解釋:“就是說,別人不知道內情,我卻不顯得不開心,這不是很君子的行為嗎?”


    三句話,一本經典的前三句,跨度九年。


    在現如今的教育環境下,十分鍾,就應該學會了。


    但是在一千八百年前,阿鬥用了九年才學會。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像是講給我聽的,看完《三國》,每天不罵一遍阿鬥心裏不舒服,現在看到阿鬥讀書這一幕,我覺得他貌似不該被罵。】


    【十二歲的曹丕已經是打過參軍兩年的老兵,已經是中郎將了,而阿鬥還才學了三句話?】


    畫麵定格,林軒走入畫麵中。


    “自從劉禪出世之後,劉備一直在戰敗,然後逃亡,然後複起,然後戰敗。”


    “每一次戰勝,劉備安頓了軍事,就尋迴在戰亂中遺失的劉禪。”


    “然後給他安排老師教學。”


    “每一次剛剛開學,劉備又戰敗了,又跑路了。”


    “於是,阿鬥的幼兒園小班,一留級就是九年。”


    “準確的說是……十一年。”


    畫麵中,劉備終於成功,拿下益州,自封為王。


    畫麵一轉,兩年的經營,劉備稱帝!!


    劉備在這一天開心極了。


    大宴賓客,大賞三軍。


    論功行賞,論勞犒慰。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風度翩翩的諸葛亮起身:“陛下,太子……可曾安排?”


    劉備在‘接著奏樂接著舞’中驚醒:“孔明,你是說,封太子之事?”


    一員大將起身:“孔明糊塗啊,劉封乃是主公義子,這太子的位置,自然是劉禪的啊!”


    諸葛孔明再拜:“陛下,不是太子之位選擇誰,而是太子該讀書了。”


    劉備這才反應過來,放下酒杯:“禪兒從小受苦,也沒讀過一天正經書。”


    “現在是時候讀書認字學習騎射了。”


    “孔明,你願意為太子師?”


    諸葛孔明苦笑:“陛下,孔明才多少年歲,哪有資格做老師?”


    “可以讓太子跟隨孔明認字抄書,等陛下為太子擇良師。”


    劉備皺眉:“對對對。”


    東漢末年,講究學派傳承,諸葛亮再聰明再厲害,也隻是個年輕人,自己都才出師,怎麽能當老師?


    不過,打下蜀地,劉備對下麵的事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該選擇誰做劉禪的老師。


    諸葛孔明再拜:“先,景帝時期,蜀郡石翁建立第一所郡學,在戰亂中毀壞。”


    “十多年前,石室書院重建,成為了州學。”


    劉備苦惱:“以太子的水準……入石室書院?”


    諸葛孔明隻能苦笑。


    劉禪現在哪有資格進石室書院,這好歹是培養過司馬相如這樣大文學家的頂級書院啊。


    “陛下,孔明的意思是從石室書院擇選良師為太子講文,並讓左將軍從事中郎伊籍教授世子騎射武略。”


    “陛下,一定要請來他們啊!”


    畫麵定格:“古代讀書人講究六藝。”


    “詩書禮樂禦射。”


    “因為劉禪實在是過於特殊了,於是劉備封蜀都北十五裏為射山,請名師上山,這裏也就成為了曆史上大齡幼兒園學子劉禪的幼兒園。”


    “這個射山在後世又叫鳳凰山。”


    蜀都平原平坦,鳳凰山並不高大。


    可以說是就是個土丘。


    畫麵裏,已經十四五歲的劉禪,在這裏搖頭晃腦學而時習之。


    在這裏騎馬,在這裏射箭。


    但是,每每學習,老師沒有一個不擺頭的。


    【十四歲才開始學這些,太晚了。】


    【也不算晚,如果他天賦過人,可能也能學得好,但是看來他不是那個萬中無一的天才。】


    林軒:“如果曆史的車輪沒有那麽殘酷無情,讓劉禪學個十年,未必趕不上曹操的兒子曹丕或者孫堅的兒子孫權。”


    “但是曆史就是殘酷無情的。”


    “劉禪無憂無慮的學習時光隻持續了兩年。”


    “兩年後,劉備戰死,白帝城托孤之後,劉禪繼位。”


    光看《三國》是不會對三國這段曆史有深刻的認知的。


    現在,那些三國的蜀粉才搞清楚。


    劉禪一輩子沒讀過書,剛剛上了兩年幼兒園,成了皇帝!


    林軒看著台下的孩子們:“這裏的孩子都至少上了四年幼兒園,其中不乏聰慧聰明的,智商高於一百一以上的。”


    “大家覺得,他們可以當皇帝嗎?”


    【……】


    【開……玩……笑……】


    【劉禪慘啊!】


    看起來,劉禪是廢物籃子,坐等先輩開疆擴土,然後自己接手,把江山玩兒丟了。


    實際上恰恰相反。


    號稱是竹編手藝達人的劉備,實際上從小就開始飽讀詩書,並且拜漢末經典成就最高的三人之一的盧植為師。


    也從來沒買過草鞋,而是以賣草鞋未名,在漢末邊境州縣從事販馬這個暴利行業。


    名義上繼承天下的劉禪,實際上就上過兩年學。


    學了兩年的詩書,學了兩年的騎射。


    至於書法,畫藝,那就談都別談了。


    畫麵繼續播放。


    稱帝後的劉禪,在學習之餘,帶著侍從和老師出宮巡遊。


    偶然間經過了丞相府。


    劉禪看著絡繹不絕的人進入丞相府,開口:“老師,相父如此勞累,朕可以帶之?”


    跟在劉禪身邊的老師歎氣。


    劉禪轉念一想明白了:“還是交由相父處理吧。”


    畫麵外,林軒:“這是劉禪最後一次嚐試真正的當皇帝。”


    “他的天賦,他的學識,並不能支撐這一切。”


    “諸葛亮死後,蜀漢每況日下。”


    “薑維與魏國對峙,苦苦堅持。”


    “多年後,蜀漢被攻破,劉禪被抓到了魏國。”


    畫麵一轉,一個看上去就很陰險的人坐在高堂之上,看著歌舞。


    旁邊的人,看到蜀地舊舞,聲淚俱下。


    台下的劉禪淡然的喝著酒。


    高堂之上的人開口:“劉禪,這裏生活還好嗎?想蜀都了嗎?”


    劉禪一個激靈,卻沒有表現出來,長久的不問權勢,讓劉禪明白一個道理,以自己的能力,管得越寬,死得越快。


    哈哈大笑:“此間樂,不思蜀。”


    畫麵就此定格。


    “樂不思蜀,這是劉禪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堂課。”


    林軒看著台下,聽得似懂非懂的小孩子們,又看著鏡頭:


    “劉備,就好像現代社會中很多家長一樣。”


    “為了給後人提供更好的環境,每天都在奮鬥,拚搏。”


    “一步一步往上爬。”


    “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的孩子也跟隨著父母流浪,每隔一年半年,就要轉校。”


    “或者是留守在家鄉,被沒有讀過書的爺爺奶奶帶大。”


    “這樣真的能讓後代擁有更好的生活嗎?”


    坐在家長座位上的王叒江本來想開口的。


    他想說:隻要錢多,讀書隻是次要的。


    不過,他沒開口。


    劉備,皇帝,劉禪,皇帝。


    和皇帝相比,自己這個首富之子算個屁。


    搞不好明天首富崩盤變首負,自己的孩子呢?


    搞了半天,林軒這一堂課不是教育小孩的,而是教育家長的!


    台下的小孩兒別看隻有六七歲。


    但實際上思維比很多大人都敏捷。


    在現代社會,他們太早的接觸了太多的知識了,很多人都能搞得懂林軒講的東西的表層意思。


    “所以,我們要認真讀書。”


    “古代人真慘,連皇帝都沒辦法讀書,我們卻可以上學。”


    阿鬥留在曆史上的笑話太多了。


    但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一段曆史的悲哀。


    劉備的親兒子,尚且沒有資格沒有條件沒有能力完成蒙學,沒有辦法學有所成。


    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呢?


    或許在封閉的環境裏,那個時代有很多士族子弟依舊能完成學業。


    但多少學派泯滅在了戰亂之中?


    台上的林軒看著台下的孩子們:“我不指望你們今天就明白這個道理。”


    “我隻希望以後,你們能讀懂這個故事。”


    “也希望家長們能讀懂這個故事。”


    或許劉備不得已而為之,不過著不是今天的重點。


    林軒在台上寫下了這麽幾句話。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這是地星龍國的《三字經》中節選的一段。”


    “生養子女卻不教育,是父輩的過錯。


    教育不嚴格不用心,是老師的懶惰。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


    一個人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麽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


    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阿鬥的故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是三國蜀漢悲壯中尤其悲慘的一環。”


    “很多人讀三國的時候,更多是看到那些閃亮的人,那些如同巨星一樣璀璨的名將,那些如同太陽一樣光耀的智慧。”


    “但是很難有人從曆史中吸取到什麽教訓。”


    “最近這些日子,隨著《三國演義》在全國的暴火,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都隻看了個樂嗬,希望阿鬥的故事,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路。”


    林軒看著台下正在思考的那些家長,以及已經迷糊了的小孩子們,開口:“射山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許多年後,有人看到這裏有一位仙人飛升。”


    這一句話,頓時激起了現場所有人和所有網友的興趣。


    “當然了,和今天要講的事兒沒多大關係。”


    “隻是大概從這時候開始,射山改名為鳳凰山。”


    “山上建立起了道觀,或許也有很多人在這裏學道,我沒有去考證。”


    “時間一直延續到了近現代,在這裏,修建起了鳳凰山機場。”


    “在這座機場,教育的故事還在繼續。”


    林軒的背後,畫麵出現了。


    “櫻花國入侵龍國。”


    “在沿海不斷的向內陸推進。”


    “龍國發揮強大的戰略縱深,將大量的學校移到了西南腹地。”


    “其中就包括,龍國空軍中央航校。”


    鳳凰山腳下的窪地,建立起了一個機場,叫做鳳凰山機場,也叫蜀都機場。


    這裏有一個臨時航校。


    航校目前隻有一個班了。


    班級教室非常破落。


    但有一塊擦得鋥亮的黑板。


    黑板上寫著一個數字。


    “1691。”


    此時,一個青年上台,擦掉了1691,擦得仔仔細細,然後修改為“1723”。


    “同學們!”


    “櫻花國敵寇入侵我龍國!”


    “學長們殊死抵抗!”


    “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1723!”


    “我聽說櫻花國賊寇即將轟炸蜀都!”


    “是時候讓我們飛上藍天,去保護生我養我的祖國了!!!”


    這個青年學生梳著光亮的頭發,發膠至少打了半瓶。


    神劇裏麵的各位軍事長官的確不應該是這個造型,但他的確是。


    這個年代,能到航校學習,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帶資進組。


    帶資進組,然後飛上天送命。


    這些人,就是1939年這個時代,那些明明可以躲在家裏的富二代。


    當這個年代,代表著腐朽的地主老財,都把家裏的兒子放出來的時候。


    龍國情況已經危及到了極限。


    台下,一個學生同樣梳著油頭,穿著整齊的西裝,手裏拿著飛行員夾克,激昂:“馬德,中運輪到我了!”


    “我爸給我寄來信,說家裏幾個幫工的兒子都上戰場了,已經犧牲了六個了。”


    “我爸還問我學了這麽久,什麽時候去打小鬼砸!”


    “我們家不戰死一個,特麽的都不好在老家混了!”


    “終於輪到我了。”


    此時,一個嚴肅的麵孔出現在教室門口:“鄭少愚!你站在課桌上幹什麽?”


    “你爹給你取名少愚,是知道你真笨啊!”


    “你才學了點什麽,你怎麽上天和敵人打?”


    “你求死是你的事,別浪費我空軍得來不易的飛機好麽?”


    “地主家也沒餘糧了,你那發膠都過期了,你當我看不出來?”


    “哈哈哈哈哈!”教室裏一片歡騰。


    正在激昂宣戰的鄭少愚看到老師李向陽,頓時萎了:“老師……”


    此時,外麵一個青年興奮的跑了過來:“鄭少愚、林恆、周誌開、你們被征召了!!!”


    這個青年一頭撞在了老師李向陽的身上。


    李向陽奪過調令,皺起眉頭。


    “敵軍近來屢次空襲慶重市,我空軍……”說著李向陽沒了聲音,沉默了好久,然後轉頭上台,擦拭掉了‘1723’修改為‘1741’。


    鄭少愚從桌子上下來,坐下,氣憤的敲打桌麵:“這一批學長……一個都沒活下來?”


    這些畫麵播放的時候,林軒一言不發。


    彈幕也少得可憐。


    現在,大家清楚了,‘1741’的意思是,一千七百四十一位犧牲在戰場的空軍飛行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公開穿越者:文化入侵平行藍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泥石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泥石像並收藏公開穿越者:文化入侵平行藍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