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個小插曲,一杯熱飲,熬過冷天的苦,近日天冷,每日迴家第一件事,便是給自己做一大碗雞蛋牛奶醪糟。


    醪糟醅是樓下小超市隨手買來的散裝大路貨,但是澆灑在滾燙的開水裏,配上牛奶雞蛋,便也豐腴甜美起來。


    一大碗下肚,從頭暖到腳,正好抵禦漫漫寒夜。


    醪糟的醪,從酉,表示與酒有關,本義為濁酒;醪糟的糟,是指做酒剩下的渣子。又是濁又是渣,這醪糟的出身,可著實不高。


    可出身不高並不妨礙它成為不分南北東西的中國特色飲品,隻不過,它的“別名”多,比方在東南各地,它便被喚作酒釀。


    記得第一次冬日下江南,在菜單上看到酒釀圓子,好奇點來,發現不過是醪糟配不帶餡湯圓。湯圓小巧玲瓏,不過指甲蓋大小,和奶茶裏的珍珠差不多,一勺下去,倒能舀出好幾個,一口吞下,絲滑軟糯,不及細嚼便已下肚,倒是熱乎乎又頂飽。是濕冷江南冬日的好伴侶。


    前幾日冬至,滿北方都在包餃子,但在南方多地,這一日,舊例卻是吃湯圓。看一位無錫籍作家寫冬至日的湯圓,一時勾起無數迴憶。


    對外地人來說,江南菜整體偏甜;而無錫菜又是甜中之甜,據說很多無錫之外的江南人氏也吃不慣無錫菜的重甜。而做了充分心理準備的我,第一次去無錫,土生土長的北方腸胃,這是經曆了噩夢般的數日。抵達無錫的第一頓飯的第一口菜,喚作花雕豬肝。花雕作為江南特產的黃酒,以我這樣的典型北方口味來說,偏於酸澀,但是那一份花雕豬肝,大抵加了數勺糖,入口頗甜。一口兩口三口,配著爽口綠茶,倒也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緊跟著的三道菜一份湯,一道比一道甜膩。本著不浪費糧食的原則,我硬生生全咽了下去。齁甜的濃油赤醬高糖分盛宴,打垮了我曾經的銅腸鐵胃。隨後的兩天,我靠一盒大山楂丸才救迴半條命。


    恢複元氣那天,路過一家頂出名的湯包店。無錫湯包天下出名,又正是螃蟹上市的時節,我便點了一籠蟹黃湯包,千不該萬不該,我給它配了一份湯圓。


    我以為湯圓是那指甲蓋大小的圓子,殊不知,無錫湯圓以碩大出名。無畏的我,又奔著來都來了,在諸多的湯圓選項中,選了一份名喚大四喜備注本店四大特色湯圓的——菜單版麵有限,店家隻說了特色,卻未說明具體哪四種餡,無知的我,便大意了。


    那湯包名不虛傳,那正當時節的蟹黃極為肥美,一口下去,隻想連著舌頭一起咽下去;但那湯圓,包子一樣大,第一口,我便咬中了一個豬油青菜甜口餡的。我無知的北方腸胃,實在無法想象竟然還可以把豬油和青菜剁爛再加一大勺糖包進湯圓裏。那滋味,真是,一口下去,永世難忘……


    怎麽說呢,出了門,我又買了一盒山楂丸續命。


    話扯遠了,迴到剛才說的冬至。


    那位作家說,各地冬至日吃什麽不盡相同。但看來看去,終歸一點是相通的:都拿來搪一搪寒冷,扛一扛漫長的冬季;都拿來對抗難熬的時光,獲得一點慰藉。所以無論餃子還是湯圓,還不管是哪種吃法,都是人們對抗漫長冬天的一點智慧:吃熱乎了,攝入一點糖分,獲得點身心的慰藉。


    想起某一年冬日,獨身光顧一間小酒吧。去的時候,喧囂的夜生活還未開始,偌大的酒吧空空蕩蕩,駐唱樂隊在舞台調音練習,主唱舒緩的歌聲繞梁;酒保在櫃台裏擦著杯子。我點了最愛的長島冰茶,一杯下肚後,因為氣氛太好,便打算再來一杯。酒保說,我給你一杯熱的吧。這半天你都沒脫外套,何必越喝越冷?


    一番操作後,他遞給我一杯熱乎乎的,奶茶一般的熱酒。一口下肚,是巧克力混合了朗姆酒的濃鬱甜美又熱辣,他見我笑得暢快,衝樂隊喊了句我聽不懂的方言,片刻之後,樂隊曲風一變,成了充滿夏日風情的拉丁舞曲,我和他,還有整個樂隊,隨著歌聲輕輕搖擺……


    於是,那間隻有我一個客人的冬日酒吧裏,冷清孤寂一掃而光。


    熱的,辣的,甜美的,歡快的,原是我們抵擋冬日苦寒的最佳良方。


    這一點,全世界人民都相同。


    這幾年一直沉迷阿婆的偵探小說。從大偵探波洛到馬普爾小姐,書中經常能看到,曾經在濕冷的英國秋冬日,不管是貴族老爺還是尋常鄉民,經常喝一杯白蘭地或者威士忌暖身。之前看一位英國記者的隨筆,寫經常想起童年冬日金黃色的熱托蒂,那是醫學還不怎麽發達的年代,曾經流傳於英國及其屬地的感冒良方——將威士忌倒入牛奶中,再倒入熱水、檸檬汁,和糖充分攪拌調製而成。從老人到兒童,都靠它驅趕冬日風寒感冒。美國著名作家福克納也經常在寒冷的冬夜,給朋友提供他特別製作的熱托蒂。他的配方裏,沒有牛奶,隻有威士忌、檸檬和糖。


    就像我們的醪糟在祖國各地有不同做法一樣,歐美人的熱托蒂,也是入鄉隨俗。威士忌可以換成白蘭地、朗姆酒、伏特加、金酒等任何一種烈酒。要的不過是那入口瞬間的濃烈酣暢,以及隨後從裏到外的熱辣。


    曾經,我也試過用我們陝西的綠瓶西鳳酒做過三秦托蒂,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關於熱托蒂的起源,坊間流傳著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17世紀時(約1610年間),印度開始流傳一種以棕欖汁液發酵的飲品稱為「taddy」,1780年間時,taddy正式被定義為一種含酒、水、糖和香料的熱飲,因此有人說,hottoddy熱托蒂是19世紀英國殖民印度時,英國人以taddy為原型,以大家都喜歡喝的威士忌進行改良後的作品。


    第二種說法則是因為一名愛爾蘭醫生羅伯特·本特利·托德將威士忌與香料、糖、水開成配方,要求風寒病人按時服用,因此得名。到19世紀中葉,熱托蒂已經成為英國本土以及北美治療感冒的基本藥方。


    必須強調一點,這個故事有時代背景。曾經的西方文化裏,都有烈酒治風寒的類似習俗。現在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已經知道,感冒了,最有效的飲品還是熱水。至於酒精生病期間還是遠離的好。健康時節,也需飲酒有度。以及,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甑糕香年近了,母親開始蒸甑糕了。每每此時,那熟悉的味道和難忘的畫麵便在腦海裏不斷浮現:臘月的寒風吹瘦了那時的黃昏,寂靜的巷道裏,家家戶戶鍋碗瓢盆的叮當聲和屋頂上嫋嫋飄散的炊煙應和著即將到來的新年,孩子們興奮地期盼著,單純的快樂裏裝不下大人勞作的辛苦。


    臘月二十八晚上,母親忙碌的身影在柔和的燈影裏忽明忽暗,我坐在灶火前,貪婪地看著鐵鍋周圍蒸騰彌漫的熱氣,聞著撲鼻而來米和棗的香味,眼神裏充滿期待。母親柔聲說:“先去睡吧,明早起來就能吃甑糕了。”我不情願地撇撇嘴:“還得等到明早啊!”


    最終,饞蟲抵不過一陣陣襲來的困倦,我在柴火的燃燒聲中沉沉睡去。夜半醒來,聽見母親往灶膛裏添柴的聲音。第二天清晨,全家人圍坐在桌前,每個人手裏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甑糕,吃上一口,真香!母親盡是疲憊的臉上掛著滿足的笑意。每年招待來拜年的親戚吃飯,母親蒸的甑糕都會成為大家搶食最多的一道“硬菜”。


    一晃幾十年過去,這樣溫暖又幸福的場景卻始終甜在心裏。


    大多數關中人過年都要蒸甑糕。經過數個小時的漫長等待,糯米的清香與紅棗的甜軟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蒸熟的甑糕色澤鮮潤,濃香撲鼻,其獨特的味道輕而易舉就征服了人們的味蕾。


    據說,甑糕源於西周,曆史悠久,《周禮·天宮》有羞之食糗餌粉糍的記載。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用紅棗和糯米合蒸。甑糕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當年馮玉祥將軍把“西安甑糕”譽為“平民階層的燕菜”。甑發音為[zèng],關中方音中為韻腹高元音,訛作[jing]。實際上,甑糕和鏡糕都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但兩者的食材、器皿和製作過程是完全不同的。


    在西安迴民街,你會發現一種外形小而圓,如鏡子一般,厚不盈指的小吃,那就是鏡糕。鏡糕的做法比較簡單,隻需把江米粉裝進小巧的竹木籠屜裏,當先撒上紅糖,加上切碎了的青紅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日摩天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清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清達並收藏夏日摩天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