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綸參加一次中西方文武展覽“希臘小海神在中國”:從唐三彩希臘海神特裏同造型角杯說起。


    專門的講解員在解說著:


    絲綢之路上的希臘化文明遺產一直是學界關注的重點,因為這是延伸歐亞文明曆史軸線的實物證據。但是很多外來器物本身卻湮沒於曆史塵埃中,即使擺在眼前,也不明所以。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前年在西安東郊月登閣唐墓中曾發現一件角杯,命名為“唐三彩胡人角杯”。本文依據該角杯,並聯係流散海外的文物,結合犍陀羅藝術中頻現的希臘海神造型,首次提出“希臘海神在中國”這一國際具象化課題。希臘化文明是絲綢之路建構歐亞文明交流最關鍵的內容,新見唐三彩希臘小海神特裏同造型角杯,不僅客觀上證明了中古雕塑藝術的創新實踐,而且有益於重新審視中西文化交流的多維價值。


    一 希臘神話中的特裏同


    神話是先民們的心靈之夢和混沌憧憬,創世英雄更是先民的精神偶像。覆蓋愛琴海地區的古希臘,創造出從大陸延伸至大海深處的海洋之神。與其他大河文明不同,古希臘文明是一個海洋文明。古希臘人到地中海周邊貿易,海上貿易強國與保衛愛琴海的戰船力量曾經是古希臘人的光榮資本,公元前4世紀時,古希臘大船就達到百噸級,其對海洋的重視遠遠超過同時期其他城邦國家。古希臘人認為海是神聖的生命之源,大海不僅創造出自然的生命力量,而且是海神的居所。掀起驚濤駭浪和搖撼地震風暴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一直是令人敬畏的存在。


    大英博物館藏波塞冬硬幣


    特裏同是海神波塞冬和海後安菲特裏忒(amphitrite)的兒子,在古希臘神話中是海的信使。波塞冬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和哈迪斯的兄弟。其赤身裸體,象征物為三叉戟,經常做出投擲三叉戟的姿勢,或用三叉戟敲擊地麵。波塞冬執掌水源和部分冥界,常與海生怪獸相伴,也掌管馬匹,傳說他給予了人類第一匹馬。


    他的坐騎是白馬駕駛的黃金戰車,因而古希臘、古羅馬各種藝術品中海神總是與馬密不可分,但有時波塞冬的坐騎又是一頭鯨魚,代表著永無止境的貪婪。當波塞冬憤怒揮動三叉戟時,海中就會出現海怪,這不但能輕易掀起滔天巨浪,引發風暴和海嘯使大陸沉沒,還能將萬物打得粉碎,甚至引發天地崩裂的大地震。當他駕駛戰車在大海上奔馳時,波浪會變得平靜,並且周圍有海豚跟隨。因此愛琴海附近的希臘海員和漁民對他及小海神極為崇拜。


    海神波塞冬在西方代表著貪婪,永無休止的貪婪。


    羅馬馬賽克壁畫(特裏同與涅裏伊德)


    特裏同的母親安菲特裏忒原是古希臘神話裏的海洋女神,她與其他海洋仙女的差別在於她的王後氣質,傳說中當波塞冬第一次在納克索斯島見到她和其他海洋仙女在一起時,就被她的美貌和舞姿所打動,隨即將她攜迴宮殿,在大海螺殼上唱起婚禮歌。另一種說法是她為了躲避波塞冬的追求逃至大海的盡頭,而波塞冬的海豚找到了她,海豚因此獲得獎賞化作不朽的星座。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中敘述了不同的故事,但安菲特裏忒均是大海之神的女兒。安菲特裏忒從未作為波塞冬的妻子出現在崇拜儀式或是藝術作品中,但她與波塞冬被當作地位相當的大海統治者而並列出現,體現了他們在海洋以及海洋生物中的至高權威。古人麵對深不見底的大海時,常常恐懼到手足無措,想象力讓他們覺得波濤中都是妖魔鬼怪,出海的經驗卻告訴他們海豚對人類很友好,所以海豚作為忠心耿耿的生物,經常出現在各種藝術品中,波塞冬常被描繪成腳踩海豚的海王。


    西班牙帕特納—德裏韋拉出土特裏同馬賽克壁畫(26~175 年)


    特裏同的形象通常為人魚,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則帶有一條魚尾,在某些作品中,特裏同在五十個騎著海鰻般生物的美麗女性環繞下破浪前行。特裏同與波塞冬一樣,亦常帶有三叉戟,但他最重要的象征物是海螺殼,用來當作號角以揚起或平息海浪和川流。當他用力吹響這隻海螺時,聲音就像一隻兇猛的野獸發出的咆哮,連具有神力的巨人都大驚失色。


    傳說中宙斯滅世後,特裏同與波塞冬一起平息了洪水,因此特裏同常被當作鎮海之神,保佑航海、捕魚的人們。


    大都會博物館藏特裏同石雕(1 世紀)


    根據赫西俄德《神譜》(約前8世紀)的描述,特裏同和他的父母住在大海深處的金殿內。古希臘神話中充斥著諸神與魔鬼,古人熱衷於將所有自然現象和抽象概念擬人化,並且長生不死。海洋是生命搖籃也是死亡源泉,在古希臘神話眾多版本中,特裏同也有召喚、誘導死者靈魂迴歸故裏的職能,海員和漁民們堅信他能預言未來,崇拜他有高超的法力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以及超長的壽命。


    實質上,那時候麵對海難,人們都認為是海洋怪物襲擊正常航行的船隻,古人常用大自然的生物來塑造自己想象中的神界。特裏同還出現在古羅馬神話和傳說中,在《埃涅伊德》(virgil’s aeneid,前29~前19年)中,就記載了特裏同將挑戰他的米瑟努斯(misenus)扔下了海。這些神話都帶有濃濃的海洋氣息,借海洋動物形象呈現人世間的恩怨情仇,塑造出古希臘悲劇人物般的性格認知,開拓、豐富了以愛琴海地區為代表的海洋藝術題材和審美意蘊。


    在英國文學中,特裏同則被描繪成波塞冬神的信使或傳令官。特裏同能成為流動於歐亞大陸的神隻,取決於各地人們對於宗教神話的務實態度,人們祈求神靈的庇佑,即使與大海不相關的事情,人們也將海神改造成護佑平安生活之神。


    希臘奧林匹克出土特裏同青銅盾牌(前 6 世紀)


    隨著時間的流逝,特裏同的名字和形象與一族或男或女的人魚生物“特裏同斯”(tritons)相聯係,由他們組成海神的護衛隊。古希臘地理學家保薩尼亞斯(pausanias)對特裏同斯曾有詳細的描寫。特裏同還有多物種組合的變種,如“肯陶洛斯—特裏同”(centauro-triton)和“半人馬魚”(ichthyocentaur),具有馬的前腿、人的身體以及魚的尾巴,因此有學者推測特裏同這一形象來自腓尼基魚形。


    騎海獸的海洋仙女、騎海豚的愛神等具有海洋生命的神話人物在古代地中海周邊非常普遍。意大利赫庫蘭尼姆古城馬賽克壁畫(尼普頓與安菲特裏忒)


    公元前7~前6世紀,隨著雅典在愛琴海乃至整個地中海與周邊城邦的長期爭奪,尤其是公元前480年雅典及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斯(smis,今薩拉米斯島)擊敗了波斯海軍,扭轉了希波戰爭的戰局後,冒險之戰使人們對海神的崇拜達到了新的高潮。不僅希臘酒宴上“會飲”(drink together或symposium)刺激人們向海洋狂飆衝擊一切敵人,而且後來還發行了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圖案的銀幣。


    但因為波塞冬四處留情,有時庇護一些壞人,所以在地中海地區,特裏同的名字和形象均超越了波塞冬。公元前530~前520年製作於雅典的彩繪黑陶罐上,繪有半人半魚形象的小海神特裏同與赫拉克勒斯戰鬥的場景,表現了特裏同在海洋中強大的力量。


    希臘彩繪黑陶罐(前530~前 520年)


    希臘彩繪黑陶罐局部(赫拉克勒斯與特裏同)


    希臘在占領區常用神話英雄之名來命名新的城市,由於其在公民殖民地擴展中設立的“城外疆域”主要是一些島嶼或海岸城邦,大部分散布在愛琴海各處,故而古典的海神之風隨著政治擴張傳播也越發廣泛。最初對海洋不熟悉的羅馬人為了擊敗迦太基人將自己改造成航海民族,認為特裏同是他們的庇護神,小海神特裏同與酒神、日神等諸神文化隨著希臘後裔移民從愛琴海區域進入地中海廣袤地區。


    伴隨著貿易的發展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很多描繪神話場景和圖像的石雕、陶器等,開始傳播到波斯及中亞巴克特裏亞地區,各種載體都可以作為神話故事傳播的工具,這些器物中包含很多特裏同的珍貴圖像,甚至有公元前2世紀的特裏同造型骨灰甕。特裏同形象後來又被犍陀羅藝術吸納,海洋情結轉變為農牧傾向。在早期佛像的兩個製作中心——犍陀羅和秣菟羅(mathura),均發現了大量特裏同形象雕刻。貝格拉姆古城出土印度象牙雕版上也有特裏同人物母題。大力頌揚海神是希臘化地區文化傳播的一個特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日摩天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清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清達並收藏夏日摩天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