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於我而言,越來越喜歡的事莫過於逛書店、買書了。


    國慶假期的最後兩天,閑得無事,就訂了車票,和妻子去了兒子工作的城市。在小地方待久了也需要看看外麵的世界,換換腦筋。其實,心裏惦記的是想去逛逛兒子推薦的那家書城,圓我一個買書的心願。


    到達的當天晚上,我便迫不及待地要兒子帶我去逛書城。城市的街道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燈光璀璨,亮如白晝,對我而言依然是一個喧囂的塵世。車行在擁擠的市區約半個小時,拐過幾個路口,在一座閃著霓虹燈的樓下停車。抬頭仰望,“某某書城”的標誌醒目而有藝術感。


    “老爸,這書城大,你隨便逛,隨便買,等會兒來接你!”兒子送我到書城門口,知道我在裏麵要花些時間,便要我自己逛。


    走進書城,寬敞明亮的大廳、精致紛繁的設施便驚豔了我的雙眼。這哪裏是什麽書城,簡直就是偌大的文化商場、書的超市!映入眼簾的一樓,一排一排圓形的卡座,卡座中間置物架上各種小圖書,筆筒、水杯、書簽等文化用品琳琅滿目,目光掃過,應接不暇。大廳中央的旋轉樓梯直通書城二樓,樓梯口一麵碩大的玻璃板上那首詩《八百裏秦川》,為書城增添了濃濃的文化韻味。我站在樓梯上,被書城的詩意所感染,憑欄而望,不禁隨口吟誦:“我擁有一座城市,古老古樸的城市\/有比任何地方更遼闊的脈絡\/我擁有的一個家園,世界大地的原點,最深厚的黃土地……”


    沿旋轉樓梯上到二樓,被稱為書城的“重磅閱讀區”。成排的書架、書櫃、書櫥列滿了整個樓層,或堆放、或擺滿了各類精美圖書,整整齊齊,望不到頭。各類書籍門類繁多,不計其數,文學類、社科類、哲學類、政法類、財經類,眼花繚亂。每一類別圖書都分為多個展區,如不細心辨別,還真像走進了迷宮。書架、書櫥前,不時有三三兩兩的人在細心尋找自己心愛的圖書。在每個展區書架旁邊的長排凳子上,坐滿了正在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手上捧著精美的圖書,雙腿上摞著幾本,或神情專注,或默默沉思。椅子上,那戴著一副眼鏡的老者,認真閱讀著手中的書,透過鏡片的眼睛深邃平靜,許久未曾眨眼。凳子的一側,端坐著一名八九歲著粉色連衣裙的小女孩,正手捧一本書,全神貫注,旁若無人,孜孜不倦。偌大的書城、琳琅滿目的書籍,陶醉在書中的人們,整個書城安安靜靜,寂然無聲,讓人肅然起敬。


    沿著提示牌的指示,我輕輕地走到文學類區域,生怕腳下發出一丁點兒皮鞋與地板碰撞的聲音,驚擾了此刻的寧靜。


    此情此景,早年前逛書攤買書的過往忽而浮現。


    20世紀80年代末,我在師範學校上學。學校外那條巷子的幾家書攤,是我常常光顧的地方。每次走過書攤都要停下腳步,在書攤前駐足徘徊,細細閱覽,那裏擺放的各類書籍、刊物種類多、印刷美,每翻開一本散發著油墨芳香的書刊,總會愛不釋手。對於從農村到城市上學的我們來說,那簡直就是走向了外麵的世界,一下子見到那麽多的圖書和報刊雜誌,很是吸引人。那時生活條件尚不寬裕,盡管囊中羞澀,但時常節衣縮食也要買上兩本喜愛的書。每次買書,付過書款後,店主會在書的扉頁或封底右下角書款位置蓋上菱形的戳“已售”,拿上新買的書,百般珍愛,不舍得讓同學翻看。記得有一迴,買書多花費了幾元錢,當月生活費不夠了,每到月底就得迴家向父母伸手要,卻被不理解的父親逼問到半夜,錢花哪兒去了。那情景深深刻在腦海,至今都難忘。


    參加工作以後,我被分配到山區學校教書,遠離縣城,逛書店、買書的機會自然就變少了。雖然工資尚低,收入微薄,但可以自由支配,每年都要通過郵局訂閱幾類文學類的雜誌刊物,詩歌、小說等月刊一定不會錯過。教課之餘,在屋外樹下,端一把椅子,沏一杯茶,捧一本書,享受讀書的快樂和愜意。


    兩年前的一個冬天,在單位加班,晚上迴家途中,經過每天走過的熟悉的巷道路口時,居然在路邊出現了一個不大的書攤。書攤是用木板搭起的,長約六七米,上麵整整齊齊的擺放了各類圖書,名目繁多。書攤旁邊坐著一位中年男子,許是沒有顧客的緣故吧,自顧著收拾攤下的紙箱子。在被物欲、浮華、喧囂包圍的塵世一角,能見到書攤那真讓人感覺新奇,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我不由自主地被這書攤吸引了過去,隨手拿起一本《宋詞鑒賞》,印刷精美,要付款時,男子用手指了指書攤盡頭的牌子。我抬頭望去,隻見不大的牌子上工工整整的寫著“精美圖書,一十五元一斤”,旁邊放著一個台式電子秤。世界真無奈,書也論斤賣?仿佛書從一開始就以結束的方式而來似的,許是我少見多怪吧,感覺到了菜市場。把書放在電子秤上,“一斤二兩,一十八元!”我拿上書,借著路燈橘黃的柔光,悄悄離開,仿佛做了羞愧的事。


    時代變遷,買書的渠道也發生了變化。小縣城,商業商鋪、消費經營的多,而賣書的實體書店卻少了。商場、超市、服裝店、餐飲店隨處可見,而書店、報刊雜誌店卻少之又少,寥寥無幾。那些學校附近的書店,大多以學生教材輔導、考試題庫、暢銷資料等為主,若想找一本心儀的雜誌或報刊,隻能網上購買。


    喜歡書,但沒收藏幾本書。工作調動兩次,搬家兩次,那些書刊悉數遺失。二十多年前工作轉行,因為路途偏遠,交通不便,行李攜帶諸多不便,不得不將一些書籍送人。十年前搬家,從老房子搬到現在的居所。我因工作外出,妻子和妹妹在老房子收拾東西時,將我那些心愛的書籍、刊物裝了兩大紙箱子賣給了收廢品的小販,每斤兩毛,差點氣暈我。後來想想,也許那些書籍去了該去的去處,也就釋然了。這兩年,又喜歡上了買書,大多通過網上購買,在小小的書房貼了提示:我的書房我做主!


    “爸,選好了吧?”兒子不知什麽時間找來了,湊到我耳邊小聲嬉笑著說。“多買幾本喜歡的,錢算我的!”這小子見我猶豫不決,竟將我懷裏挑選的書全部裝入了書袋,拿去付款。


    走出書城,提著沉甸甸的書,心裏從未有過的滿足和歡喜,就像豐收的農人,扛著滿袋的糧食。


    今天唐小綸一個人在電影院裏看《流浪地球》觀後感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曆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從《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在我看來,這一係列影片的成功,不僅僅是選材的成功、拍攝技法的成功,更是傳統人文精神內核與現代商業完美結合的成功,這一成功的背後是趨於文化認同的人文精神的體現。


    這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的體現。從“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到“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國傳統文化中帶有的這種強烈憂患意識使得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從未中斷。影片中講述的是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麵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係,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既是選擇,更是人類的本能。


    這是一種天下一家的大國情懷的體現。中華民族曆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我們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向全球宣示了中國人民願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未來的願景,充分彰顯了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大國擔當。正如影片中我們在逃亡時,不搞封閉“小圈子”一枝獨秀,而是聯合世界共同拯救世界,選擇帶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起流浪,這是屬於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獨有浪漫,有著深厚而樸素的情感共鳴。


    這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的體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姿態,不僅體現在“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者身上,也體現在“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兩彈一星”研製者身上。影片的最後,吳京扮演的劉培強中校駕駛飛船,衝進離子束引爆木星,地球從而擺脫了木星引力,慢慢駛向外太空……我想,正是由於有很多像劉培強一樣的人,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拚搏堅持、前仆後繼,才有了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


    影片畢竟是科幻片,但有理由堅信,無論曆經多少滄海桑田的歲月變遷,麵對大災大難的侵襲,麵對驚濤駭浪的國際形勢考驗,偉大的中華民族始終會站在正義的一邊、和平的一邊、希望的一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夏日摩天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清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清達並收藏夏日摩天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