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院門,正對麵擺放著一盆盆豔麗的花朵。
兩麵的牆壁之上各掛著幾麵透明的玻璃,整個院子光亮無比。
來都來了,玉兒也不扭捏,帶著三人走入左邊的屋子。
邀請兩人坐在沙發上之後,趕忙端來兩杯茶水。
隨後拘束的站在一邊。
雖然朱高煦宣揚新城之內不必要太多的禮節。
可畢竟伺候皇家那麽久,怎麽可能一下就改變。
“不用緊張,就當是多年不見的故人,我們坐下聊。”
“謝謝燕王妃。”
猶豫兩秒,見徐妙雲堅持,玉兒也沒有多堅持。
朱棣則是驚訝的打量起屋子。
他驚訝的不是屋子的高級,而是驚訝這種屋子在住戶當中竟然也有。
在此之前他從未進過民戶住所。
一直以為朱高煦為了更好享受,所以在城主府弄了那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
再想想和玉兒院子一般大整齊的住戶,難不成新城當中都是這種形式的房間。
想到這裏就忍不住發問。
“其他住戶家中也是這種布置?每一家都是這麽大的空間?”
燕王發話,玉兒自然不敢不應。
“其餘房屋不知道,不過外表和我們院子差不多的屋子應該都是這種格局。”
這段時間居住,也了解這片屋子都是朱高煦為特殊人群準備的,什麽什麽員工房。
隻要為城主府辦事都有可能分到一處。
而當初是統一介紹的,所以布局可以說一模一樣。
“至於其餘的屋子,可能相較要差一些,不過也比其餘地區要好上太多,起碼冬暖夏涼沒有多大問題。”
知道朱棣想要了解什麽,玉兒直接說道。
迴答完後,繼續解答第二個問題。
“也並不是每一戶都是這麽大,像這片區域,是官府分配的,並不出售,很多地方和這裏院子差不多大,是對民戶出售的,隻是很多民戶沒那麽多錢,通常會幾家拚湊到一起購買一處院子,倒也不會太過擁擠。”
畢竟是陪過馬皇後的人,即使沒了工作,平常溜達的時候也會多注意周邊。
朱棣看看房間外頭,不禁點點頭。
院子裏總共有四間屋子。
左右各兩間,一間大一些,一間小一些。
可就算小的房間也有六七十平方米。
暗暗咂舌,朱高煦這個狗東西確實有一套。
“嗯,今年前來新城的百姓變得更多,城主府準備在最南邊再建造幾畝地新院子,聽說這次建造的屋子更加多樣化……”
聊一會之後,玉兒也放鬆了不少。
和平常與鄰居閑聊一般說道。
可他沒注意此刻朱棣臉色卻黑了下來。
百姓變得多了。
咱多的。
還不是從燕地其餘地方跑來的。
其餘省份離得遠,也沒多少人前來的。
想到自己的百姓快速流逝就是一陣陣心疼。
不行,戰亂結束後必須馬上問朱高煦要一些泥瓦匠,將整個北平也按這種條件更新一番。
“二虎呢?”
坐了好久,隻見兩個女人聊天,抱著孫子無事可幹的朱棣忍不住發問。
聽到二虎兩個字,玉兒臉上也泛起思念。
搖搖頭,惆悵的說道。
“二公子吩咐二虎前去一個叫歐洲的地方了。”
語氣當中並沒有邁埋怨,若不是朱高煦幫助,她們可能剛出京城就被解決掉了。
這也並沒有什麽隱瞞的。
新城當中離去的人不在少數。
稍微一打聽就知道遠處還有一個歐洲的地方。
可到底有多遠就不清楚了。
“歐洲?”
朱棣微微一愣,背也不由的直了起來。
歐洲是什麽地方?
不知道就直接問。
“我也不知道,聽二公子說很遠很遠,就算開船也需要幾年的時間。”
這麽遠?
朱棣瞪大了眼睛。
更加驚奇的是,那麽遠的地方朱高煦是怎麽發現的?
隻是瞬間,眼睛亮了起來。
豈不是說,世界還有許多敵人?
摩拳擦掌,好啊,好啊!
不會孤單了!
有心多問玉兒一些相關信息,可玉兒所知也有限。
朱棣隻能無奈搖頭。
看來隻能找機會找朱高煦聊一聊了。
……
另一頭。
朱高煦也沒有消停。
聽到朱高煦要前往扶桑後,幾個老婆都爭搶著要一同前往。
馬上就要冬季了。
朱高煦一旦出海,最少也要開春才能迴來。
這麽長的時間,她們可舍不得。
可孩子還小,坐船也不合適。
哪曾想朱高煦剛說出這個問題。
陸青葉悠悠開口。
“看娘的表情很喜歡墨兒,不若……”
朱高煦微微一愣。
好你個陸青葉,兒子都不要了。
不過仔細一想,還真是個不錯的想法。
既然如此,娃就交給朱棣夫婦了。
省的兩人成為空巢老人。
朱高煦不由為自己的孝順暗暗點讚。
既然如此,那就一起走。
船隻早已準備好,幾人也沒有提早告知。
反正孩子這幾日本身就是朱棣帶著。
兩個都留下後,招唿不打一聲直接上船。
這次出行帶上三五百個護衛就夠了。
現在的扶桑都是朱高煦的人,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麽變故。
等眾人來到碼頭,袁忠早已等候多時。
看到袁忠身後情形時,朱高煦忍不住挑挑眉。
招招手將袁忠喚到身邊。
詫異的指指對方身後的一百多人。
“這是……”
“這是我在北平認識的同僚,聽到為二公子辦事,我一喊就都來了。”
朱高煦臉部微微顫抖:“呃……他們沒有工作?”
“有啊,已經上交辭呈了。”
“上麵同意了?”
“還沒。”
朱高煦挑挑眉,正是用人的時候,朱棣知道不會氣炸吧。
算了!管那麽多幹啥?
一家人。
跟著誰不一樣。
大手一揮,上船!
聽到朱高煦發話,一群年輕人帶著激動的心情爬上船隻。
據袁忠所說要幹一件大事,本不信,哪曾想袁忠說前來看看就知道了。
結果一來,好家夥,這麽多人,看來真的是要幹大事。
可要幹什麽?不知道,袁忠沒說。
其餘人:是啊,這麽多同僚,肯定是大事,跟著幹就行。
最主要是朱高煦這些年幹了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看到果然是朱高煦那就跟著搶功勞就行。
兩麵的牆壁之上各掛著幾麵透明的玻璃,整個院子光亮無比。
來都來了,玉兒也不扭捏,帶著三人走入左邊的屋子。
邀請兩人坐在沙發上之後,趕忙端來兩杯茶水。
隨後拘束的站在一邊。
雖然朱高煦宣揚新城之內不必要太多的禮節。
可畢竟伺候皇家那麽久,怎麽可能一下就改變。
“不用緊張,就當是多年不見的故人,我們坐下聊。”
“謝謝燕王妃。”
猶豫兩秒,見徐妙雲堅持,玉兒也沒有多堅持。
朱棣則是驚訝的打量起屋子。
他驚訝的不是屋子的高級,而是驚訝這種屋子在住戶當中竟然也有。
在此之前他從未進過民戶住所。
一直以為朱高煦為了更好享受,所以在城主府弄了那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
再想想和玉兒院子一般大整齊的住戶,難不成新城當中都是這種形式的房間。
想到這裏就忍不住發問。
“其他住戶家中也是這種布置?每一家都是這麽大的空間?”
燕王發話,玉兒自然不敢不應。
“其餘房屋不知道,不過外表和我們院子差不多的屋子應該都是這種格局。”
這段時間居住,也了解這片屋子都是朱高煦為特殊人群準備的,什麽什麽員工房。
隻要為城主府辦事都有可能分到一處。
而當初是統一介紹的,所以布局可以說一模一樣。
“至於其餘的屋子,可能相較要差一些,不過也比其餘地區要好上太多,起碼冬暖夏涼沒有多大問題。”
知道朱棣想要了解什麽,玉兒直接說道。
迴答完後,繼續解答第二個問題。
“也並不是每一戶都是這麽大,像這片區域,是官府分配的,並不出售,很多地方和這裏院子差不多大,是對民戶出售的,隻是很多民戶沒那麽多錢,通常會幾家拚湊到一起購買一處院子,倒也不會太過擁擠。”
畢竟是陪過馬皇後的人,即使沒了工作,平常溜達的時候也會多注意周邊。
朱棣看看房間外頭,不禁點點頭。
院子裏總共有四間屋子。
左右各兩間,一間大一些,一間小一些。
可就算小的房間也有六七十平方米。
暗暗咂舌,朱高煦這個狗東西確實有一套。
“嗯,今年前來新城的百姓變得更多,城主府準備在最南邊再建造幾畝地新院子,聽說這次建造的屋子更加多樣化……”
聊一會之後,玉兒也放鬆了不少。
和平常與鄰居閑聊一般說道。
可他沒注意此刻朱棣臉色卻黑了下來。
百姓變得多了。
咱多的。
還不是從燕地其餘地方跑來的。
其餘省份離得遠,也沒多少人前來的。
想到自己的百姓快速流逝就是一陣陣心疼。
不行,戰亂結束後必須馬上問朱高煦要一些泥瓦匠,將整個北平也按這種條件更新一番。
“二虎呢?”
坐了好久,隻見兩個女人聊天,抱著孫子無事可幹的朱棣忍不住發問。
聽到二虎兩個字,玉兒臉上也泛起思念。
搖搖頭,惆悵的說道。
“二公子吩咐二虎前去一個叫歐洲的地方了。”
語氣當中並沒有邁埋怨,若不是朱高煦幫助,她們可能剛出京城就被解決掉了。
這也並沒有什麽隱瞞的。
新城當中離去的人不在少數。
稍微一打聽就知道遠處還有一個歐洲的地方。
可到底有多遠就不清楚了。
“歐洲?”
朱棣微微一愣,背也不由的直了起來。
歐洲是什麽地方?
不知道就直接問。
“我也不知道,聽二公子說很遠很遠,就算開船也需要幾年的時間。”
這麽遠?
朱棣瞪大了眼睛。
更加驚奇的是,那麽遠的地方朱高煦是怎麽發現的?
隻是瞬間,眼睛亮了起來。
豈不是說,世界還有許多敵人?
摩拳擦掌,好啊,好啊!
不會孤單了!
有心多問玉兒一些相關信息,可玉兒所知也有限。
朱棣隻能無奈搖頭。
看來隻能找機會找朱高煦聊一聊了。
……
另一頭。
朱高煦也沒有消停。
聽到朱高煦要前往扶桑後,幾個老婆都爭搶著要一同前往。
馬上就要冬季了。
朱高煦一旦出海,最少也要開春才能迴來。
這麽長的時間,她們可舍不得。
可孩子還小,坐船也不合適。
哪曾想朱高煦剛說出這個問題。
陸青葉悠悠開口。
“看娘的表情很喜歡墨兒,不若……”
朱高煦微微一愣。
好你個陸青葉,兒子都不要了。
不過仔細一想,還真是個不錯的想法。
既然如此,娃就交給朱棣夫婦了。
省的兩人成為空巢老人。
朱高煦不由為自己的孝順暗暗點讚。
既然如此,那就一起走。
船隻早已準備好,幾人也沒有提早告知。
反正孩子這幾日本身就是朱棣帶著。
兩個都留下後,招唿不打一聲直接上船。
這次出行帶上三五百個護衛就夠了。
現在的扶桑都是朱高煦的人,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麽變故。
等眾人來到碼頭,袁忠早已等候多時。
看到袁忠身後情形時,朱高煦忍不住挑挑眉。
招招手將袁忠喚到身邊。
詫異的指指對方身後的一百多人。
“這是……”
“這是我在北平認識的同僚,聽到為二公子辦事,我一喊就都來了。”
朱高煦臉部微微顫抖:“呃……他們沒有工作?”
“有啊,已經上交辭呈了。”
“上麵同意了?”
“還沒。”
朱高煦挑挑眉,正是用人的時候,朱棣知道不會氣炸吧。
算了!管那麽多幹啥?
一家人。
跟著誰不一樣。
大手一揮,上船!
聽到朱高煦發話,一群年輕人帶著激動的心情爬上船隻。
據袁忠所說要幹一件大事,本不信,哪曾想袁忠說前來看看就知道了。
結果一來,好家夥,這麽多人,看來真的是要幹大事。
可要幹什麽?不知道,袁忠沒說。
其餘人:是啊,這麽多同僚,肯定是大事,跟著幹就行。
最主要是朱高煦這些年幹了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看到果然是朱高煦那就跟著搶功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