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帶!
新生的“混血兒”有聲帶!
繼我差點暈倒之後,伯托等官員紛紛明白了那聲啼哭的意義,整個蒙國被喜氣洋洋的氣氛所淹沒,並迅速蔓延至尼國的每一個角落。此後,蒙國的智人國民,無論是曾經的寡居女子,還是新投靠的大聖山盟苦役,都遭到了各個尼安德特家族的“哄搶”式提親、聯姻。乃至後來新投靠的智人移民,在加入尼國時幾乎沒有阻力,反而獲得了出乎他們意料的歡迎和款待……
隨著兩族通婚,後代尼國國民“不會說話”的現象漸漸消除了,而尼安德特人的聰明大腦,同智人的聲帶一樣依舊遺傳了下來,一如我期望的那樣。
又一件大事解決了,我的心情著實放鬆了……一天。
隻能放鬆一天,隨著我們安插在波爾多盟的眼線傳迴消息,目前有一件事情迫在眉睫了。
尼國二年十一月初,北地哥方部落降下大雪……
去年我們消息閉塞,隻知道尼國大神山一線十一月末開始降雪,北麵情形未知,不過哥方人的領地與大神山之間僅隔著一個蘭國,預計大神山降雪也不會晚於尼國元年。
極北之地大雪,帶來的必定是新一波哥方騎兵入侵,此時蘭國定是舉國嚴陣以待——最後一波進攻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很快,漫天的白便會逼退入侵者,而蘭國自己,也將淹沒在風雪中匍匐顫抖。
蘭西的情形我懶得管,反正他既不會打我,也不會向我們求援。我今年關心的是西麵——與哥方人同一緯度的英倫三島,也快開始降雪了吧?
英國由於地處海外,受到暖濕氣流影響,降溫和降雪均晚於同一緯度的歐洲大陸——尤其是歐洲大陸還首先遭到北歐冷空氣的侵襲。但是,隨著冷空氣南下,英倫三島也將不可避免地籠罩在風雪中。而今年的寒冷,更甚往年……
冰期快來了。
遠古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小冰期即將降臨,在我的前世,北歐和英倫三島上剩餘的尼安德特人全部滅絕,僅剩相對溫暖的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尼安德特族群繼續苟延殘喘。
英國……英吉利海峽……我的時間不多了!
此次我們將同他們取得聯係——也隻能聯係,無法將所有人接應出來,這一冬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將凍餓而死,我們能做的,也是盡力減輕他們的損失,以待來年開春再逐步將其遷入尼國。島上的族群恐怕再也熬不過第二個冬天了,必須在明年秋天前將他們全部運走!此次的聯係和安然過冬便無比重要。
半個月前,海寧此前建造的五艘大船——能夠在海麵上遠航的船隻,與後續我緊急令他趕製的十艘大船,連帶著全套的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船員,曆經千辛萬苦,經內河(後世的埃布羅河)以及一小段陸路牛馬馱運,終於抵達大神山西端的寇國。這種大型劃槳木船——用後世眼光來看仍算小木船——終於可以在不算複雜的水文和氣候條件下進行外洋遠航了,除去船員外,每船能夠承載3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20頭牲畜,以及貨物若幹。
而國王直轄軍和寇、國、林三國主力軍隊共計600人,也被抽調並集結完畢,在參謀長佘遠、北軍統帥寇齊和射手軍統帥元丙的率領下,於寇國海邊同海軍副帥海波率領的15艘大海船一同等待我的到來。
此時,新任尼軍參謀長佘遠呈報的作戰計劃就在我手裏,已被我反複揣摩、修改,並爛熟於心。本次任務重要性不亞於吸納南方部族,而難度更甚。在西班牙半島的西北海岸,穿過大海去英格蘭,看似不是原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可我們必須完成,英倫三島上的數萬人是成為新的尼國國民,還是成為冰下亡魂,全在此一舉。
渡海固然艱難,但仍有好消息不斷傳來。向北航行可以全程沿著海岸線走,不會迷路。在途中,海船可以停靠在後世的布列塔尼半島休整,無需全程行駛至英格蘭。半島目前為蘭國諾曼盟所控製,但比埃爾傳來消息——諾曼盟大半主力被蘭王東調,抵禦哥方騎兵南侵。
隻要占據半島的一小塊灘塗陣地,便能給海軍一個堅實據點,從而順利向英倫三島航行。不過,此前我們渡海背刺大聖山盟的戰例在蘭國廣為流傳,諾曼盟若加強沿海防禦,我們的登陸便會受阻——即便是對方有幾十人,以現有的船隻我們也無法完成登陸,不同於當年閃擊毫無防備的大聖山盟——那時候我們可提心吊膽了一整晚!
因此,我決定,軍隊攜帶充足物資走陸路占據半島尖部,然後海軍運輸一部分物資至島尖,再將部分人和全部物資運至海對岸。而這就表示……我要率軍穿過波爾多盟的防區。
此前,我已經令馬果帶信給比埃爾,請求借道北上,進攻諾曼盟,為他日後對抗蘭王減輕壓力,結果收到了一封卑躬屈膝的信,話裏話外就一個意思——不行!害怕我趁機揍他。
看著迴信我樂嗬了半天,假道伐虢都懂?你也是穿越來的?
沒辦法,腦子想太多也不是好事情。我隻得又迴複了一封語帶威脅的“勸說信”,內容有三點:
第一,我占據半島對他日後作戰有利。
第二,我對波爾多盟的土地沒有野心,因為目前我還要靠大神山防線抵禦蘭國。
第三,我隻有600騎兵,力量不強,波爾多盟可派出部隊一路跟隨我們行動。
此外,我向尼國和蘭國的神靈共同起誓,絕不趁機攻伐波爾多盟,不動一草一木。
靠著這封信,比埃爾勉強同意我們過境——其實我覺得他好像不勉強,而是放下了所有心中包袱後的欣喜,因為這家夥居然主動表示,可以提供我軍一路的給養……拿陶器換即可。
比埃爾如此上道,我也就坡下驢,先讓元城給他狠狠送去了一批陶鍋,並表示,這次換陶器沒有配額,把你們多出來的食物全給我吧!不夠的可以找東邊的弗比斯再換點。
有了更加充裕的食物,島上的部族就多了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十一月中旬,隨著天氣漸漸轉冷,我下令軍隊即刻出發。
600名養精蓄銳的騎兵絕塵而去,此次我們帶了足足1800匹馬,絕對是當世最豪華的騎兵隊,把跟隨的波爾多軍將領看得目瞪口呆。
數百公裏的路程5天便至,諾曼盟的抵抗極其微弱,多數部族看到我軍便四散奔逃,幾個大一些的部落聯合湊出了六七百青壯,拿著武器試圖阻擋我軍,被寇齊的200名先鋒騎兵一個衝鋒就全部衝散,此後再無像樣的抵抗。不同於上次去大聖山盟的兩眼一抹黑,波爾多盟裏去過諾曼的人比比皆是,在比埃爾這個“蘭奸”提供的向導指引下,我們順利通過了諾曼盟的領地,到達半島尖部,一路上還薅走了不少諾曼盟散養的牲畜——食物再次得到了補充。
抵達預設的半島營地後,我令寇齊率200名騎兵向東警戒,偵察兵遠遠撒開,最遠快要抵達諾曼盟的東部邊境了,防止諾曼軍可能的襲擾或者反攻——估計也不會有啥大規模攻擊,佘遠計算過,他們報信的人即使一路狂奔至前線,蘭王立即命諾曼軍迴援,其主力也得10天後返迴,且將稀稀拉拉、勞頓不堪,未必是我軍一個衝鋒的對手。而10天後,我們的主力也要開始返迴了——老天爺會降下大雪送客的!
其餘人則迅速熟練地搭建起海邊營地和簡易碼頭,並安置好物資和一路交換、繳獲的數百頭牲畜群。
2天後,船隊終於抵達島尖——海上路程同大神山東麵到大小仙島的距離差不多,不過外海洋流更複雜,好在船也比我第一次航行時大很多,且運氣不錯,一路沒撞上礁石,也沒遇上風暴。
一夜安眠,清晨太陽初升,才起床的水手們氣還沒喘勻,便被我一把跳上船,催著他們急吼吼地出發,向著北方對岸駛去……
一天後,眼前薄霧中的陸地漸漸清晰,映入眼簾的,還有岸上被我們這些“海怪”驚得幾乎“飛起”的人影。
終於找到他們了,雖然,人家並沒有列隊歡迎我們……
新生的“混血兒”有聲帶!
繼我差點暈倒之後,伯托等官員紛紛明白了那聲啼哭的意義,整個蒙國被喜氣洋洋的氣氛所淹沒,並迅速蔓延至尼國的每一個角落。此後,蒙國的智人國民,無論是曾經的寡居女子,還是新投靠的大聖山盟苦役,都遭到了各個尼安德特家族的“哄搶”式提親、聯姻。乃至後來新投靠的智人移民,在加入尼國時幾乎沒有阻力,反而獲得了出乎他們意料的歡迎和款待……
隨著兩族通婚,後代尼國國民“不會說話”的現象漸漸消除了,而尼安德特人的聰明大腦,同智人的聲帶一樣依舊遺傳了下來,一如我期望的那樣。
又一件大事解決了,我的心情著實放鬆了……一天。
隻能放鬆一天,隨著我們安插在波爾多盟的眼線傳迴消息,目前有一件事情迫在眉睫了。
尼國二年十一月初,北地哥方部落降下大雪……
去年我們消息閉塞,隻知道尼國大神山一線十一月末開始降雪,北麵情形未知,不過哥方人的領地與大神山之間僅隔著一個蘭國,預計大神山降雪也不會晚於尼國元年。
極北之地大雪,帶來的必定是新一波哥方騎兵入侵,此時蘭國定是舉國嚴陣以待——最後一波進攻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很快,漫天的白便會逼退入侵者,而蘭國自己,也將淹沒在風雪中匍匐顫抖。
蘭西的情形我懶得管,反正他既不會打我,也不會向我們求援。我今年關心的是西麵——與哥方人同一緯度的英倫三島,也快開始降雪了吧?
英國由於地處海外,受到暖濕氣流影響,降溫和降雪均晚於同一緯度的歐洲大陸——尤其是歐洲大陸還首先遭到北歐冷空氣的侵襲。但是,隨著冷空氣南下,英倫三島也將不可避免地籠罩在風雪中。而今年的寒冷,更甚往年……
冰期快來了。
遠古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小冰期即將降臨,在我的前世,北歐和英倫三島上剩餘的尼安德特人全部滅絕,僅剩相對溫暖的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尼安德特族群繼續苟延殘喘。
英國……英吉利海峽……我的時間不多了!
此次我們將同他們取得聯係——也隻能聯係,無法將所有人接應出來,這一冬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將凍餓而死,我們能做的,也是盡力減輕他們的損失,以待來年開春再逐步將其遷入尼國。島上的族群恐怕再也熬不過第二個冬天了,必須在明年秋天前將他們全部運走!此次的聯係和安然過冬便無比重要。
半個月前,海寧此前建造的五艘大船——能夠在海麵上遠航的船隻,與後續我緊急令他趕製的十艘大船,連帶著全套的富有航海經驗的水手船員,曆經千辛萬苦,經內河(後世的埃布羅河)以及一小段陸路牛馬馱運,終於抵達大神山西端的寇國。這種大型劃槳木船——用後世眼光來看仍算小木船——終於可以在不算複雜的水文和氣候條件下進行外洋遠航了,除去船員外,每船能夠承載3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20頭牲畜,以及貨物若幹。
而國王直轄軍和寇、國、林三國主力軍隊共計600人,也被抽調並集結完畢,在參謀長佘遠、北軍統帥寇齊和射手軍統帥元丙的率領下,於寇國海邊同海軍副帥海波率領的15艘大海船一同等待我的到來。
此時,新任尼軍參謀長佘遠呈報的作戰計劃就在我手裏,已被我反複揣摩、修改,並爛熟於心。本次任務重要性不亞於吸納南方部族,而難度更甚。在西班牙半島的西北海岸,穿過大海去英格蘭,看似不是原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可我們必須完成,英倫三島上的數萬人是成為新的尼國國民,還是成為冰下亡魂,全在此一舉。
渡海固然艱難,但仍有好消息不斷傳來。向北航行可以全程沿著海岸線走,不會迷路。在途中,海船可以停靠在後世的布列塔尼半島休整,無需全程行駛至英格蘭。半島目前為蘭國諾曼盟所控製,但比埃爾傳來消息——諾曼盟大半主力被蘭王東調,抵禦哥方騎兵南侵。
隻要占據半島的一小塊灘塗陣地,便能給海軍一個堅實據點,從而順利向英倫三島航行。不過,此前我們渡海背刺大聖山盟的戰例在蘭國廣為流傳,諾曼盟若加強沿海防禦,我們的登陸便會受阻——即便是對方有幾十人,以現有的船隻我們也無法完成登陸,不同於當年閃擊毫無防備的大聖山盟——那時候我們可提心吊膽了一整晚!
因此,我決定,軍隊攜帶充足物資走陸路占據半島尖部,然後海軍運輸一部分物資至島尖,再將部分人和全部物資運至海對岸。而這就表示……我要率軍穿過波爾多盟的防區。
此前,我已經令馬果帶信給比埃爾,請求借道北上,進攻諾曼盟,為他日後對抗蘭王減輕壓力,結果收到了一封卑躬屈膝的信,話裏話外就一個意思——不行!害怕我趁機揍他。
看著迴信我樂嗬了半天,假道伐虢都懂?你也是穿越來的?
沒辦法,腦子想太多也不是好事情。我隻得又迴複了一封語帶威脅的“勸說信”,內容有三點:
第一,我占據半島對他日後作戰有利。
第二,我對波爾多盟的土地沒有野心,因為目前我還要靠大神山防線抵禦蘭國。
第三,我隻有600騎兵,力量不強,波爾多盟可派出部隊一路跟隨我們行動。
此外,我向尼國和蘭國的神靈共同起誓,絕不趁機攻伐波爾多盟,不動一草一木。
靠著這封信,比埃爾勉強同意我們過境——其實我覺得他好像不勉強,而是放下了所有心中包袱後的欣喜,因為這家夥居然主動表示,可以提供我軍一路的給養……拿陶器換即可。
比埃爾如此上道,我也就坡下驢,先讓元城給他狠狠送去了一批陶鍋,並表示,這次換陶器沒有配額,把你們多出來的食物全給我吧!不夠的可以找東邊的弗比斯再換點。
有了更加充裕的食物,島上的部族就多了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十一月中旬,隨著天氣漸漸轉冷,我下令軍隊即刻出發。
600名養精蓄銳的騎兵絕塵而去,此次我們帶了足足1800匹馬,絕對是當世最豪華的騎兵隊,把跟隨的波爾多軍將領看得目瞪口呆。
數百公裏的路程5天便至,諾曼盟的抵抗極其微弱,多數部族看到我軍便四散奔逃,幾個大一些的部落聯合湊出了六七百青壯,拿著武器試圖阻擋我軍,被寇齊的200名先鋒騎兵一個衝鋒就全部衝散,此後再無像樣的抵抗。不同於上次去大聖山盟的兩眼一抹黑,波爾多盟裏去過諾曼的人比比皆是,在比埃爾這個“蘭奸”提供的向導指引下,我們順利通過了諾曼盟的領地,到達半島尖部,一路上還薅走了不少諾曼盟散養的牲畜——食物再次得到了補充。
抵達預設的半島營地後,我令寇齊率200名騎兵向東警戒,偵察兵遠遠撒開,最遠快要抵達諾曼盟的東部邊境了,防止諾曼軍可能的襲擾或者反攻——估計也不會有啥大規模攻擊,佘遠計算過,他們報信的人即使一路狂奔至前線,蘭王立即命諾曼軍迴援,其主力也得10天後返迴,且將稀稀拉拉、勞頓不堪,未必是我軍一個衝鋒的對手。而10天後,我們的主力也要開始返迴了——老天爺會降下大雪送客的!
其餘人則迅速熟練地搭建起海邊營地和簡易碼頭,並安置好物資和一路交換、繳獲的數百頭牲畜群。
2天後,船隊終於抵達島尖——海上路程同大神山東麵到大小仙島的距離差不多,不過外海洋流更複雜,好在船也比我第一次航行時大很多,且運氣不錯,一路沒撞上礁石,也沒遇上風暴。
一夜安眠,清晨太陽初升,才起床的水手們氣還沒喘勻,便被我一把跳上船,催著他們急吼吼地出發,向著北方對岸駛去……
一天後,眼前薄霧中的陸地漸漸清晰,映入眼簾的,還有岸上被我們這些“海怪”驚得幾乎“飛起”的人影。
終於找到他們了,雖然,人家並沒有列隊歡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