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隨即迴味這節課的內容,一節課講三首詩,簡單明了,意境豐富,4分鍾吸收內容,1分鍾上廁所,迴來還剩下5分鍾,預習下一篇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認真看書的過程中,時間過得很快,鈴又響了,“叮鈴鈴,同學們,上課時間到了,請迅速迴到教室,準備上課”


    好在大部分同學幾乎是坐在座位上沒起來過,吸收上節課的內容,然後預習下一篇課文,楊星輝把保溫杯拿了過來,喝了一口茶水後,“繼續,上節課還有一點內容沒說完,說完就到下一篇課文,下一篇課文是什麽?大家預習了沒有?告訴我下一篇課文名字叫什麽?”楊星輝撐在講台上,一隻手放在耳朵旁傾聽我們的聲音。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迴答。


    “大聲一點,沒吃飯嗎?我聽不見!”楊星輝繼續保持著姿勢,調動氛圍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再來一遍”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很好,也希望你們能夠學習周總理的學習態度和目標”


    “繼續上一節課的內容,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兩句發調驚挺,擲地有聲,鮮明而響亮的唱出了李清照的人生價值觀:為國捐軀,生死何懼!自先秦以來,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李清照的人生價值觀正是這種文化精神在個人身上的體現”


    “但如果把這兩句詩放置在女性文學的視野中,卻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兩句即借詠史而諷世。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項羽暴露了作為軍事領袖的諸多缺點,然而在其生命的最後關頭,卻顯示了一個英雄的凜然無畏。”


    “在李清照看來,項羽無愧於人傑、鬼雄之稱。而在當時金兵鐵蹄長驅南下,宋朝君臣望風而逃的大背景下,項羽之“不肯過江東”更具鮮明的批判性”


    (以當時的形勢而言,金兵是孤軍深入,黃河南北的許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有的雖已被占,但金兵數量不多,立足未穩;在金兵的進攻下,太行山一帶抗金的義軍蜂起,威脅著金兵的後方;如果趙構能蓄誌抗金,中原事是大有可為的。但趙構一開始就沒有恢複國土保衛人民的願望,帶著臣僚倉皇南逃,喘息剛定,就在臨安定都。舉出項羽的不肯東渡,正是對怯懦畏葸、隻顧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而對於趙明誠臨危而遁的行為,一向光明磊落的李清照內心是有著諸多失望的,“人傑”“鬼雄”之語也當包含著對丈夫的勸誡和勉勵)


    “這首詩在字麵上隻是對千年前的英雄抒發感慨,但對時事沉痛悲憤的譴責之情卻溢於言表。她正是在朝廷敗逃的情勢下被弄得家破人亡,更因此顛沛流離,嚐盡人間艱辛。麵對時局,她不得不興起“汝為誤國賊,我作破家人”的怨憤”


    “這種怨憤也正是當時千萬蒙難人民共同的怨憤。因此,此詩不僅抒發了個人的悲憤,還是廣大百姓的心聲。這樣一首詩出自一位封建時代的女子之手是難能可貴的”


    “好了,記好筆記沒有,哪裏沒有記好的、不懂的都可以說出來,時間有限,盡快解決古詩三首,下一篇課文才是重中之重,我都迫不及待講了”楊星輝站在講台上喝茶說道。


    台下的同學們也是一一說出不明白、不了解的地方,而楊老師也是耐心一一解答。10分鍾過後,沒有問題了,楊星輝見狀,“好,沒有問題了,那麽就翻到下一課,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大家都預習了吧?不懂的漢字或者拿不準的漢字都注音了吧?那麽就先看問題,問題一: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再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問題二:課文中多次出現“中華不振”這個詞語,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結合下麵周恩來寫的詩,理解他立下如此誌向的原因”


    “好了,既然本節課的問題弄清楚了,那麽還是老規矩,讀一遍,然後再默讀一遍,根據問題想一想,到時候我會提問的,大家可要做好準備哦”楊星輝笑著說道。


    “新學年開始了,一二讀”說完楊星輝還是老樣子走下來巡視一番,不可能讓我們偷懶不張嘴的。


    “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沈陽東關模範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為什麽而讀書?””


    “為家父而讀書”


    “為明理而讀書”


    “為光耀門楣而讀書”有人幹脆這樣迴答。


    ……


    ————————————————————————


    是啊,我們為什麽而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麽?意義又是什麽?困擾了我們多年的問題,在周總理的迴答上得到了當時的答案,這個答案很標準,放到現在,依然適用。


    雖然現在國家富強了,但是,新一代的人有新一代的長征,也有新一代的目標。如今,我們為什麽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麽?意義又是什麽?


    你們現在的年齡段可能想不出,那麽就來聽聽我們95後、00後的想法吧,現在也已經28、23了,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接下來看看我們這一代人的答案吧:


    首先,為什麽讀書,表麵上應該是相應國家普及素質教育的目標,提高國民的素質程度,但是從網上的輿論環境來看,貌似有些人沒有做到;


    其次從自我上說,應該是明事理、知榮辱、內斂自謙、嚴於律己、寬於待人——《荀子·榮辱·自知之明》,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完美、更好的自己,這是一個長期的、有目的的過程,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結果值得我們改變;


    最後從命運方麵來說,讀書是讓我們有能力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最簡單的就拿高考來說吧,唯分數論沒有問題,高考本身就是一種篩選的過程,按道理來說,讀書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你連最簡單的一件事你都幹不好,你怎麽可能有能力幹好其他的事情呢?


    雖然,高考考不好的人,未來未必沒有出頭,但是,起碼是需要多耗費幾年時間或者幾十年也說不定。畢竟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創造價值的能力,但是你沒有舞台,沒有聚光燈,沒有貴人幫助,你一旦為了溫飽奔波,就再也沒有時間抽空談理想了。


    其實多讀書也有很多的意義,最出名的就是這句話了: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你無法達到的地方,文字載你過去;你無法經曆的人生,書籍帶你相遇。那些書中的人物,會在你深陷生活泥潭的時候,輕聲的唿喚,用他們的心懷夢想,不亢不悲的故事,激勵你抵禦苦難,勇往直前。


    其次也還有一句話我覺得挺有層次的:物質的貧窮,能摧毀你一生的尊嚴;精神的貧窮,能夠耗盡你幾世的輪迴。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人生沒有白讀的書,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認知。


    悄悄幫你擦去臉上的無知和膚淺,書便宜,但並不意味知識的廉價,雖然讀書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讓你錦繡前程,但它能讓你說話有德,做事有餘,出言有尺,嬉鬧有度!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


    ————————————————————


    “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提出為什麽而讀書這個問題時,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迴答”我們讀完課文。


    “好,下麵仔細再的默讀一遍,根據第一個問題,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幾件事?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楊星輝走迴到講台上,給出我們思考問題的時間。


    3分鍾過去,“好,班長,你來迴答第一個問題,本篇課文講了幾件事,主要內容又是什麽?”楊星輝站在講台上問。


    我就知道是我,我那該死的第六感,我站起身迴答:“本篇講了3件事,第1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講的是魏校長對於為什麽而讀書問題的提出與周恩來的迴答,照應了題目;第二段是第11自然段到第11自然段,講的是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第15到第17自然段講的是周恩來小時候的所見所聞”


    “第二第三件事是原因,第一件事是結果。主要內容是少年時期的周恩來的所見所聞引出了周恩來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誌向作鋪墊”


    “很好,班長說的很對,把我還想問的問題也迴答了,坐下吧。正如班長所說,本篇課文分為了三件事,但是主要內容並不像班長所說的那樣,為什麽,順序調換了,所以,我們要用之所以……是因為……連接起來,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才能夠串通起來”


    這時候,鈴響了,“叮鈴鈴,同學們,下課時間到了,老師你們辛苦了”


    “那好吧,先下課吧”楊星輝並沒有走出教室,而是在黑板上寫畫起來,三件主要事件的格式,事件、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依次填上。


    而我們在下麵也是跟著畫起來,有利於理解本篇課文。


    寫畫完後,楊星輝也是喝了口茶水,不知道出去幹嘛去了。我們抄寫完畢後,聊了會天,不久也上課了。


    隨著鈴聲響起,楊星輝也是走進教室,“繼續上節課的內容,用之所以……是因為……這個連接詞,可以很好的把三件事串聯起來,就成為了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魏校長問學生們為什麽而讀書,周恩來迴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讀書,這讓魏校長大為震撼。”


    “周恩來之所以立下如此遠大的誌向,是因為十二歲那年,他到奉天上學,伯父告訴他由於中華不振,被外國人占據的地方不能隨便去,周恩來為此疑惑不解。直到一個星期天,在被外國人占據的地方,周恩來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被外國人欺壓,但卻沒有得到幫助,反而還被訓斥了一番”


    “這是他真正體會到伯父所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誌向。這便是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好了,本篇課文的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了,下麵就要仔細品味第一件事其中的要點了。首先我們看第五自然段:有位同學一直默默坐在那,若有所思。以及後麵的: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迴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個同學就是年少時的周恩來,可見周恩來小時候經曆過的事情,已經讓周恩來深深意識到了當時中國的現狀,被打怕了,被打得沒有了自信心,幫洋人說話而不幫自己人說話,中華不振的含義,周恩來深深體會到了,所以周恩來認真思考魏校長的那番話,堅定的迴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不僅僅是一句空談的話,更是周恩來年輕時候的誌向以及人生的追求,有誌向並為之努力,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周恩來同誌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這便是誌向、夢想的力量,人無誌不立,所以同學們也要立下自己的誌向並為之努力,相信未來你們做出貢獻,你們的名字也會被大眾所知曉”


    “接下來我們看第七自然段:為之一振!睜大眼睛、追問看出魏校長對於周恩來的迴答感到非常震撼;以及第九自然段:高興、連聲讚歎、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誌者當效此生!可以看出魏校長對於周恩來的迴答感到讚賞”


    “在這麽多的迴答中,魏校長為什麽對周恩來的迴答感到震撼並讚賞呢?因為其他的迴答是為了自己、家人讀書,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而周恩來把個人的學習與國家的命運聯係起來,他要為祖國的振興而學習、奮鬥”


    “讓魏校長感到震撼的是周恩來那遠大的誌向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博大的胸懷。”


    “而文中也多次出現了中華不振這個詞語,結合周恩來寫的詩,理解他立下如此誌向的原因。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想要真正理解這首詩,還得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


    “周恩來出生於1898年,距離最近的曆史事件1894年發生的甲午戰爭,最終清政府戰敗,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幹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與此同時,條約也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後續還有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簽訂的《辛醜條約》,主要內容包括:(1)中國對各國賠款4.5億兩白銀,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並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5)外國認為各個通商章程中應修之處或其他應辦的通商事項,清政府概允商議;(6)懲辦“首禍諸臣”;(7)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政府對德、日道歉,等等。”


    《辛醜條約》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醜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麵控製和掠奪,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標誌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當時的賠款就已經壓得清政府喘不過氣來了,沒有銀子怎麽辦,當然是繼續壓榨百姓了,可見當時的人民生活水平有多麽拮據、貧窮了。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都讓周恩來深切感受到了中華不振這個詞語的含義,把自我的學習和國家富強的命運聯係在一起,所以才立下如此遠大的誌向”


    周總理的一生:


    當時人們的生活水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迴憶錄之我的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君子並收藏重生迴憶錄之我的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