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裏說: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意思是說,‘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的,所以從視覺、聽覺、觸覺上,是無法探究‘道’的。


    雖然‘道’好像看不到、聽不到也摸不到,但《中庸》裏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說明‘道’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沒有離開過我們,如果離開了,就不是道了,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之所以從來沒有離開我們身邊,是因為道就在我們的心中。


    《太上老君內觀經》中說:「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


    意思就是說,道在人之身,謂之心也,所以人修道,隻要修心就可以了,修心就是在修道了。


    王陽明說: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意思就是說,心就是道,知道了心,就明白了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盡心知性知天”,盡了心就知了天,明了道。


    又說:“聖人之道,悟性自足”,意思就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聖人,人人本性自足。佛家也說人人皆有佛性,都是在說‘道就在我們心中’,不必向外求。


    外麵的事物太多,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萬事萬物何其之多,如果向外於萬事萬物上求道,窮盡一生也無法全部弄懂。


    隻要向內於心上求道,則如孟子所說“萬物皆備於我矣”。


    比如公司的管理之道,如果在外學到一堆管理的方法,如何開導下屬,如何激勵下屬等等。但是真當你做管理的時候,內心卻私欲叢生,隻想中飽私囊。那麽你所學的一切管理之道,全都會失效。


    而當我們在心中求道時,隻要去除私欲妄想,立即就能知道該如何去做管理,無非就是利益下屬,所以要時刻為下屬著想。不考慮自己的私利,那麽自然能事事替下屬考慮,所做的激勵方式,開導方式都是以為下屬好為出發點。


    萬事萬物都是如此,隻要去了自己的私欲,所做之事都符合道,因為心中就有道,隻是被私欲遮蔽了,去掉了私欲,任何事的道自然得到,不必向外求。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章裏說:“滌除玄鑒,能無疵”?意思就是,滌除所有心中妄念私欲,讓本體恢複到無瑕的狀態。


    《菜根譚》裏說:「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 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


    意思是說: 隻要有一個念頭錯了,那麽接下來的所有行為都將會做錯, 而當我們的所有念頭都是善念時,那麽所有的行為都將是對的,這樣做任何事都將無愧於心。


    《了凡四訓》裏的雲穀禪師說 :「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隻為妄念相纏耳」。


    意思就是說,我們平常人之所以不能成為聖人,之是因為自己的妄念纏繞。所以隻要去掉妄念私欲,就是開悟的聖人了。


    《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也就是說隻要去除妄想執著,就能做到「即時豁然」,然後就能迴歸真我本性,也就是道。


    王陽明說:「既去惡念,便是善念,便複心之本體矣」。都是在說道就在人的心中,隻要切實的用功去除私欲之惡念,自然能恢複心之道體.


    老子在《道德經》裏講:「摶氣致柔,能嬰兒乎」?


    那嬰兒是什麽狀態?這要結合上麵的‘營魄抱一’來看,營魄抱一就是身心合一的意思。而嬰兒就是身心合一的狀態,他們可沒有那麽多花花腸腸,單純的很。因為嬰兒沒什麽私欲,所以才能做到身心合一。


    為什麽說「摶氣致柔」呢?氣是什麽?


    程子說:“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如果見到自己本性時,就能明白‘氣即是性,性即是氣’,兩者本來沒有性氣之分。


    王陽明說過:“理者,氣之條理;氣者,理之運用;無條理則不能運用,無運用則亦無以見其所謂條理者矣。”所以‘氣’是‘理’的運用,如果沒有氣的運用,那麽我們也就無法發現天理。


    性即是理,也是道,所以道和氣是一體的。前麵我們講過天地之氣一刻也未停息,但背後有一個主宰,這個主宰就是‘道’,而氣就是道的妙用,道為體,氣為用,體用同源,所以常有人說萬事萬物都是由氣生成了,其實這也沒錯。


    同理,在人的身上也有氣,它也是一刻也未停息。但背後也有一個主宰,就是心。心如如不動時,氣就正常運行,心動了,氣就紊亂了,疾病也就來了。


    心之本體是無善無惡,沒有動靜之分的,但氣有‘動靜’的時候。當氣動了之後,就分出了善惡,所以才說:“有善有惡是氣之動”。


    ‘摶’是聚攏、凝聚之意,把它聚在一起,團成一個球的感覺。就像我們柔麵團,越揉越圓,也就是摶麵。


    摶氣致柔的‘摶氣’就是心之本體不動時,對應氣的狀態,將氣凝聚成一團。人專注於一件時的時候,是一心一意,心不外散,氣就不會外散,就能凝聚成團。當專心致誌時,心不會亂動,氣也就是柔和順暢的狀態。


    而與‘摶氣’對應的是‘習氣’,嬰兒是沒有什麽習氣的,隻知道吃奶睡覺,但當你給他吃了一個有味道的食物後,他的味覺收到刺激,喜歡上了有味道的食物,心動了,於是習氣開始慢慢改變。


    隨著逐漸長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刺激不斷增加,各種欲望私欲開始生出,心不斷的被刺激,隨著時間的累積,就形成了特有的習氣。


    比如有的人脾氣暴躁,有點人性格急躁,都是日積月累的習氣所致。但要明白這不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無善無惡的,不是大家所說的性惡論。


    所以像嬰兒一樣「摶氣致柔」,就是心之本體如如不動的狀態,就是符合道的狀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佬分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火並收藏大佬分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