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方】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就是叫做華方。


    《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隻有一隻腳。


    」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


    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


    《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華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


    袁珂說華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


    《駢雅》:「畢方,兆火鳥也。


    」鳳既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征。


    《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大風為害,堯乃使羿...繳風於青丘之澤。


    」大風即大鳳。


    《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意即木生火。


    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饕餮《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


    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


    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


    《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


    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雲:“周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


    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


    ”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薑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


    ”蚩尤薑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


    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麅(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附:麅(號鳥):《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麵,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號鳥),是食人。


    ”郭璞注:“為物貪(忄林),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遠飛雞】又名翻明雞、目羽雞。


    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


    日出夕還。


    (鴿子的異種)《洞冥記》有載。


    【腓腓】有點像狸,白色的尾巴。


    養之可以解憂愁。


    (高級寵物)《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諸犍】人麵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


    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髒。


    抵觸善人,憑依惡人。


    (絕對惡靈是也)(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神異經(西荒經)》 裏的混沌,就是被人類醜化了的混沌。


    它把混沌說成是一隻象狗又象熊的野獸,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有腿卻不能走,空有一個肚皮卻沒有五脹六肺,且德行極壞,遇著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蠻勁去抵【應聲蟲】居於人腹。


    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


    以雷丸可治。


    (腹語?)《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又名要離。


    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


    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裏。


    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


    曆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贔屭】也稱龜趺。


    形狀像烏龜,好負重。


    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


    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


    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狴犴】又叫憲章。


    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


    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


    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


    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


    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


    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


    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仰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


    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


    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


    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


    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夔】(kui)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


    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隻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


    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隻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


    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麵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裏,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禺疆】“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


    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像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麵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


    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曼】(yayu)又稱為“窫窳”(yayu)。


    傳說猰貐曾是天神,被名為“危”的神殺死,後來被複活,但是變成了食人的怪獸。


    關於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麵龍身、大小和狸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麵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如圖)。


    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後羿將它殺死。


    【禍鬥】“禍鬥”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像犬的妖獸,吞吃犬糞、並且噴出火焰。


    火鬥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征。


    也有說法稱禍鬥吞食火,並且排出帶火的糞便。


    禍鬥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征。


    【虛耗】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


    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隻腳穿鞋著地、另一隻腳掛在腰間,腰裏還插有一把鐵扇子。


    據說唐玄宗曾經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鬱。


    玄宗大怒,立即喚人,於是有一個大鬼出現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


    大鬼指的是鍾馗。


    【五通神】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


    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


    《聊齋誌異》中有一些關於五通神的記述,稱一名姓萬的書生斬殺了其中三通,並且重傷了另一通,最後一通被金龍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後x盡人亡。


    【三足烏】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


    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烏,人們敬仰太陽,三足烏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征來崇拜。


    據說由於三足烏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


    堯帝命令後羿將所有三足烏射殺,結果後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隻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說法稱三足烏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化蛇】水獸。


    人麵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唿。


    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人麵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


    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隻神獸而已。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蜇人,有毒,能殺人。


    《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


    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


    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山神,人臉猴身,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又名火光獸。


    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


    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髒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幹淨)。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一足鳥,招大雨。


    《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別名誕。


    人麵兔身,能說人言。


    喜歡騙人,言多不真。


    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


    《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嘴為赤色,身為翠色。


    可禦火。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


    蜇獸獸死,蜇樹樹枯。


    【鉤蛇】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


    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水經注(若水)》有載。


    【並封】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述蕩則是左右有頭。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象白鹿,但有四角。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


    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


    見則大旱。


    【南海蝴蝶】巨型蝴蝶。


    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


    《嶺南異物誌》有載。


    【幽安鳥】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


    【狸力】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


    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


    以虎豹為食。


    一說可禦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胡】馬身鳥翼,人麵蛇尾(與英招類似)。


    喜歡載人。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似羊非羊,似豬非豬。


    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


    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


    唯灌酒能消。


    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搜神記》有載。


    【九嬰】水火之怪,為羿所殺。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


    有說其為風伯。


    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


    《楚辭(離騷)》有載。


    【奚鼠】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


    皮毛可以製衣被,為禦寒上品。


    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裏,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


    《神異經》有載。


    【傲因】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


    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


    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十、代表永不知足的神獸?


    饕餮(tāo tiè)是神話傳說裏的一種怪獸。


    饕餮與混沌,窮奇和檮杌(táowu)合稱為上古四大兇獸。


    先秦古籍《山海經》曾經描述過饕餮的外形:其形狀如羊身人麵,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


    (這形象確實不是什麽善茬)饕餮還是有名的吃貨,餓極了連自己的身體都吃。


    也象征永不知足的貪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佬分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火並收藏大佬分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