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屏退了左右,劉全忠等人也都退了出去。
朱厚照領著夏勳來到乾清宮內的一間屋子,然後走到牆邊的一個櫃子前,打開櫃門,取出一個精致的匣子。匣子上掛著一把鎖,上麵還拴著兩把鑰匙。朱厚照解下其中一把鑰匙,將匣子和另一把鑰匙遞給夏勳,說道:“這個你先拿著。”
夏勳雙手接著,又聽道皇帝說道:“記著朕剛剛交代你的話,聽、看。若是看見了什麽風土民情,或者聽到了民間、官場的什麽趣事,寫下來,鎖到這個匣子裏,派可靠的人直接送到宮裏來,朕如果有什麽話就直接朱筆寫下再給你,言語皆出朕手,無代書之人。內閣、司禮監也不會批、見。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你知之。”
夏勳聞言額頭豆大的汗珠落了下來。他隱約猜到了皇帝的想法和做法。心中念叨:“你們老朱家還是真是.......”
朱厚照見此卻說道:“你害怕個什麽?你如果直接寫,奏本必流轉通政司、經內閣送至麵前,‘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再說太宗文皇帝時,內閣言事有難颺言敷奏者,太宗文皇帝陛下許密封進呈,謂之密疏。”
夏勳也清楚,日常的奏本保密性很差,題本先經通政司的手,然後到內閣,最後到皇帝這,經過的人多自然保密性不強,其實這也是弊病,原因就是通政司也是人,也要考慮人情的。
現在皇帝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舍去中間環節,直接君臣對話。但是這不符合規矩,因為他不是閣臣。
朱厚照當然知道這樣做的風險,但是沒辦法,如果自己想要知曉群臣、地方就必須要這樣做!這點參照了後世嘛。
太祖高皇帝設立錦衣衛,太宗文皇帝設立東廠,好嗎?很好,但是錦衣衛和東廠雖然也可以秘密行事,奉命調查,可是這兩部門是公開存在的啊。
時至今日為什麽錦衣衛的頭頭為什麽沒有選出來?東廠蘇進的行為及魏彬的心思也給了自己一個提醒,隻要是人,哪怕你是特務頭子,如果被大家都知道你,那就是明擺著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跡可循,可以拉攏,可以腐化,甚至可以謀殺。
因此盡管錦衣衛很牛逼、東廠更牛逼,但隻要大家都知道是誰在掌控這兩個組織,那麽這兩個人就很快就淪落為朝廷鬥爭的工具,失去了設立之初駕馭百官的目標。
皇帝就算知道也無可奈何,為什麽?因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得心應手的工具,新君也不喜歡,會換掉,或殺掉,那麽這些工具還會忠心不會,肯定要和光同塵的。
那麽讓文官也變成特務就好了麽,而且就是其他人都知道了也沒關係,因為你就發現了一個!首先想到的是應該還有很多個吧,而且恐怕這個人還很羨慕擁有密奏之權呢。
錦衣衛和東廠也不用裁撤,以後錦衣衛就對外。東廠麽,就是皇帝手中的鞭子好了。
但是明朝的密疏製度為什麽荒廢了呢?就是因為享受密疏待遇的多為閣臣,密疏一般不抄傳於邸報,自萬曆十九年爭國本風波後至天啟中,閣臣為取信於外廷,常主動將密疏發抄。所以就廢了。
既然你們不珍惜,那朕就勉為其難讓近臣也能密疏言事。朱厚照才決定先找自己的小舅子試試,看看效果怎麽樣。
夏勳心道:“張宗說罵你不虧,你就逮著親戚坑。”但是轉念一想:“不會隻我一人有吧?夏言這麽被賞識的人他會沒有?地方官也會有有人有吧,他前幾天不還和楊一清通信了?”
夏勳聰明,朱厚照就是同楊一清、王守仁通信後才有所悟的!他給楊一清和王守仁的迴信就直接用朱筆在信上直接迴複的!按照朱厚照的話說這叫“私聊。”私聊怎麽能讓別人知道?
夏勳說道:“臣知道了。”
朱厚照笑著說道:“地方上的事瑣碎,隨便寫寫就行,行文格式不需要按照奏本、題本的格式,隨便點。”
夏勳仍說道:“知道了。”
朱厚照笑著道:“如今你姐姐也算有了兒子,你們家也就有了依靠。”
夏勳聞言心中一暖,剛剛對朱厚照的不滿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夏勳說道:“陛下愛護之心,臣感激不盡。臣願為陛下效死,忠心辦事。”
朱厚照聞言道:“不要那麽客氣。你可有什麽誌向?”
夏勳聽到這話不禁愣了一下,心中暗自琢磨起來。他心想,是啊,我到底有什麽樣的誌向呢?以前的自己似乎並沒有明確的誌向。看著京城中的那些勳貴子弟們,自己也曾渴望能與他們一同玩樂,但無奈身為皇後娘家的人,卻始終無法融入其中。後來聽評書先生講述了許多前朝的故事,自己也對創造一番事業充滿了憧憬,可內心深處卻又害怕吃苦受累。今天皇帝突然這麽一問,確實讓自己陷入了沉思之中。
於是說道:“臣不知。”
朱厚照問道:“文官仕途,所始者隻科舉一路,朝廷宮裏的規矩對中進士為官者或幾年一選,或幾年又出,若是你們為府、縣之官,文官必不願意。”
夏勳聞言也點點頭表示認可。
朱厚照接著說道:“若讓你鎮守一營,你沒個經曆,如何作的好?你姐姐說的對。真要做事反而會害了你,所以朕讓你們進宮當值,見的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了。到時候你們再去做事,反而好做了,有了功勞在身,誰還敢說你們什麽?”
夏勳聞言知道皇帝是真心實意為自己好,於是道:“臣.....臣.....”
朱厚照道:“好好做事。”於是便讓夏勳退了出去。
武胄之貴,惟勳與戚。既然那麽貴,總不能隻幹點祭祀、充當皇家禮儀大使吧,還有掛著五軍都督府的事卻不幹事,這不行,要動起來。
所以朱厚照讓張侖任職欽差去浙江清查田畝,出了問題你的爵位就不是你的爵位了麽。
隻不過他想用建昌侯和壽寧侯家的人,不過這兩家不行,底子不太幹淨,用了反而容易讓人攻擊自己。
朱厚照隨之出了裏間,徑直走到了外麵。朱厚照推開殿門,見劉全忠就在一旁侍候著。劉全忠上前說道:“萬歲爺可是要走走?”
朱厚照說道:“去太後那裏。”於是便移駕仁壽宮。
朱厚照來到仁壽宮,太後見皇帝來了,趕忙讓了坐,又讓宮女斟上茶來。笑道:“今兒來的那麽巧,倒像下帖子請了來的。趕緊嚐嚐,這是宗說獻的茶。”
朱厚照笑道:“我有兩件事:一件是我的,一件正是宗說的。”
太後笑道:“有什麽事,這麽要緊?如果是政事不要和我說。”
朱厚照笑道:“說是政事,也是家事。兒子早些年在外占了一些田地,建起了皇莊,諸臣皆勸我罷了,我今日便罷了;但是兒子又擔心外麵的文官也不是一心辦差的,那些個士紳有無占地?兒子就讓京官做了欽差去下麵查一下,本想讓宗說跟著學學,豈知他竟受不得累,吃不了苦,當場頂撞了我,所以我就訓斥了他。頭磕破了。”
太後笑道:“我原以為什麽大事,頭破了,又不是命沒了,皇帝做主就行,不必與我說,這些年我也有耳聞,我常說,隻是都不聽,皇帝該訓斥他。”
朱厚照道:“畢竟是自家親戚,如何發作?兒子隻求您,多和他們聊聊,知曉我的苦衷。”
太後笑道:“你別哄我,我猜著了,聊什麽?無非是讓我這嫁到你們家的媳婦去訓斥娘家人。可是這個主意?”
一席話說得朱厚照不好意思了起來。笑道:“兒子那點心思在娘這邊真真是瞞不住的。”
太後笑道:“虧你是大皇帝!竟被自家的親戚擺弄了,他們在外一來念不著書,二來也不學規矩,他們不好,你要勸,勸不住,就罰!這會子讓他們幫你做事就推三阻四的,出去辦個差能要了命?你就不管了了?也虧我總善待他們,常常賞賜,如今倒越發糊塗起來,竟頂撞了皇帝,難不成還想要了江山去?這會子你善待他們,他們盡了調唆我們母子不合,我倒樂得去做泥菩薩,什麽通不知道呢!一會兒我把張宗說他們父子來,我好好懲罰他們。”
朱厚照笑道:“娘,兒子說了一句,您何必大動肝火?早知兒子就不說了。他們是那黃湯灌喪了狗肚子裏去了,氣的我當時就要發作。忖度了半日,忍著了,讓太醫院給他瞧瞧。今日來您這裏又怕說了您心裏不受用,誰知果真如此,竟讓您動了氣。”
太後道:“哪裏動了氣,無妨。”
母子二人又嘮了一會兒,太說道:“今日在這裏用膳吧。”
朱厚照道:“兒子還有事,不在這裏吃了。”
太後道:“還是要注意身體才是。”
朱厚照就要起身聞言道:“是,兒子知道了。”便行了禮退了出去。
於是太後就喊來管事太監道:“你去一趟壽寧侯家裏,對著壽寧侯和張宗說傳我的話:‘我原以為你們心裏還有這個老太婆,誰知越發的混賬了起來,原先讓張宗說進宮辦事,就不大情願,如今讓去辦差也不大情願,氣著了皇帝,皇帝看著我這老太婆的麵子沒有發作,來我這裏訴起了苦,虧我護著你們,你們竟讓我兒子為難。壽寧侯你的兒子金貴,我兒子就不金貴不成?這茶是你們進來的,我喝不起,送還你們,省得你們到處說,我也擔不起這‘吃人嘴短’的話來,我還了你們東西,你們把腰牌一並還給我,大家清淨!”
那太監領了旨意便馬不停蹄到了壽寧侯府,管事太監便把太後原話原封不動的說給了張鶴齡,張鶴齡聞言魂飛魄散,看著自己的兒子心中猜了個大概,更是怒不可遏。
那太監道:“壽寧侯,您家那幾個腰牌,趕緊還給我,我好複命。”
張鶴齡笑著道:“公公莫急,我叫人去拿來便是,還請喝杯茶再走。”於是二人便進了正廳,那公公坐了下座,張鶴齡不願堅持要上座,那管事太監見執拗不過就一並坐了上座。
待入座後,張鶴齡道:“太後生氣,我這個做弟弟的惶恐莫名,還請公公迴宮複命時轉述。”
管事太監道:“好說、好說。”
此時府人拿來了腰牌和幾個銀錠,張鶴齡一並交於管事太監,那管事太監便笑盈盈的收了去,隻是不經意間瞧見了藤條,知道張鶴齡要動家法,於是說道:“奴婢先告退了。”
張鶴齡趕忙就送,送走了後,轉身就喊道:“關起了門,我要動家法。”
張宗說聞言唬的膽顫心驚,但是心裏仍罵著朱厚照道:“遭了瘟的短命鬼,你竟去告狀?一個大皇帝竟然去告狀?”
看著父親走了過來,忙求饒道:“爹您不問問為什麽麽?”
張鶴齡便問道:“為什麽?”
於是張宗說便將前因後果全都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張鶴齡思慮片刻道:“你們都退去。”待下人們都走了,說道:“當真?”
張宗說言道:“兒子說句假話,天打雷劈。”接著說道:“皇帝處理政事越發的不按規矩出牌了,他清退了皇莊怎麽能甘心?所以叫英國公和兩個文官去浙江清田去了,浙江什麽地方?朝中文官多出江西、浙江。他們受了損不敢招惹皇帝,必會上書彈劾英國公,屆時陛下能放過他?兒子去了能放過我們家?”
張鶴齡聞言道:“那是多長時間的事了,當下你惹了太後啊。”
張宗說撇撇嘴:“誰都疼自家孩子,有什麽?過幾日,兒子去認個錯不就行了。”
張鶴齡道:“清田絕非隻有浙江,你剛剛說的對,浙江那群官員不滿,肯定會上書彈劾,你、不,我要趕緊把咱們家所受的賜田之外的田畝都趕緊轉讓出去。”
張宗說道:“爹,您糊塗了,轉出去幹嘛?咱們的田都是合法來的,再說如果您嫌惹眼,找幾個奴才,劃到他們名下不就行了。”
張鶴齡道:“我都被你氣糊塗了。咱們的田都是合法來的。”
張宗說言道:“皇帝不仗義,全國那麽多勳貴、大臣、士紳,他不去管,非揪著我們家,叔那天還說他呢。”
張鶴齡道:“你小點聲。”
張宗說有言道:“皇後家那夏勳仗義,給我求了情,我要還他,但是他不和我共進退,那就不是自己人,兒子要難為難為他。”
張鶴齡道:“你小子又犯渾了不是,你以為現在的皇後是昔時的皇後了?人家現在有了嫡子,不管是否是親的,過繼的,將來榮王登基,她就是太後。你幹嘛招惹她家?”
張宗說聞言說道:“知道了,兒子隻是氣不過。”
張鶴齡道:“忍著。”
張宗說又說道:“不過兒子還是要去浙江的,到時候兒子看著了漂亮的姑娘、樂班買了孝敬爹。”
張鶴齡道:“是你小子想吧,多帶點錢去。”
又說了一會兒,父子二人各自迴房,那藤條早已不知在何處了。
朱厚照領著夏勳來到乾清宮內的一間屋子,然後走到牆邊的一個櫃子前,打開櫃門,取出一個精致的匣子。匣子上掛著一把鎖,上麵還拴著兩把鑰匙。朱厚照解下其中一把鑰匙,將匣子和另一把鑰匙遞給夏勳,說道:“這個你先拿著。”
夏勳雙手接著,又聽道皇帝說道:“記著朕剛剛交代你的話,聽、看。若是看見了什麽風土民情,或者聽到了民間、官場的什麽趣事,寫下來,鎖到這個匣子裏,派可靠的人直接送到宮裏來,朕如果有什麽話就直接朱筆寫下再給你,言語皆出朕手,無代書之人。內閣、司禮監也不會批、見。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你知之。”
夏勳聞言額頭豆大的汗珠落了下來。他隱約猜到了皇帝的想法和做法。心中念叨:“你們老朱家還是真是.......”
朱厚照見此卻說道:“你害怕個什麽?你如果直接寫,奏本必流轉通政司、經內閣送至麵前,‘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再說太宗文皇帝時,內閣言事有難颺言敷奏者,太宗文皇帝陛下許密封進呈,謂之密疏。”
夏勳也清楚,日常的奏本保密性很差,題本先經通政司的手,然後到內閣,最後到皇帝這,經過的人多自然保密性不強,其實這也是弊病,原因就是通政司也是人,也要考慮人情的。
現在皇帝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舍去中間環節,直接君臣對話。但是這不符合規矩,因為他不是閣臣。
朱厚照當然知道這樣做的風險,但是沒辦法,如果自己想要知曉群臣、地方就必須要這樣做!這點參照了後世嘛。
太祖高皇帝設立錦衣衛,太宗文皇帝設立東廠,好嗎?很好,但是錦衣衛和東廠雖然也可以秘密行事,奉命調查,可是這兩部門是公開存在的啊。
時至今日為什麽錦衣衛的頭頭為什麽沒有選出來?東廠蘇進的行為及魏彬的心思也給了自己一個提醒,隻要是人,哪怕你是特務頭子,如果被大家都知道你,那就是明擺著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跡可循,可以拉攏,可以腐化,甚至可以謀殺。
因此盡管錦衣衛很牛逼、東廠更牛逼,但隻要大家都知道是誰在掌控這兩個組織,那麽這兩個人就很快就淪落為朝廷鬥爭的工具,失去了設立之初駕馭百官的目標。
皇帝就算知道也無可奈何,為什麽?因為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得心應手的工具,新君也不喜歡,會換掉,或殺掉,那麽這些工具還會忠心不會,肯定要和光同塵的。
那麽讓文官也變成特務就好了麽,而且就是其他人都知道了也沒關係,因為你就發現了一個!首先想到的是應該還有很多個吧,而且恐怕這個人還很羨慕擁有密奏之權呢。
錦衣衛和東廠也不用裁撤,以後錦衣衛就對外。東廠麽,就是皇帝手中的鞭子好了。
但是明朝的密疏製度為什麽荒廢了呢?就是因為享受密疏待遇的多為閣臣,密疏一般不抄傳於邸報,自萬曆十九年爭國本風波後至天啟中,閣臣為取信於外廷,常主動將密疏發抄。所以就廢了。
既然你們不珍惜,那朕就勉為其難讓近臣也能密疏言事。朱厚照才決定先找自己的小舅子試試,看看效果怎麽樣。
夏勳心道:“張宗說罵你不虧,你就逮著親戚坑。”但是轉念一想:“不會隻我一人有吧?夏言這麽被賞識的人他會沒有?地方官也會有有人有吧,他前幾天不還和楊一清通信了?”
夏勳聰明,朱厚照就是同楊一清、王守仁通信後才有所悟的!他給楊一清和王守仁的迴信就直接用朱筆在信上直接迴複的!按照朱厚照的話說這叫“私聊。”私聊怎麽能讓別人知道?
夏勳說道:“臣知道了。”
朱厚照笑著說道:“地方上的事瑣碎,隨便寫寫就行,行文格式不需要按照奏本、題本的格式,隨便點。”
夏勳仍說道:“知道了。”
朱厚照笑著道:“如今你姐姐也算有了兒子,你們家也就有了依靠。”
夏勳聞言心中一暖,剛剛對朱厚照的不滿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夏勳說道:“陛下愛護之心,臣感激不盡。臣願為陛下效死,忠心辦事。”
朱厚照聞言道:“不要那麽客氣。你可有什麽誌向?”
夏勳聽到這話不禁愣了一下,心中暗自琢磨起來。他心想,是啊,我到底有什麽樣的誌向呢?以前的自己似乎並沒有明確的誌向。看著京城中的那些勳貴子弟們,自己也曾渴望能與他們一同玩樂,但無奈身為皇後娘家的人,卻始終無法融入其中。後來聽評書先生講述了許多前朝的故事,自己也對創造一番事業充滿了憧憬,可內心深處卻又害怕吃苦受累。今天皇帝突然這麽一問,確實讓自己陷入了沉思之中。
於是說道:“臣不知。”
朱厚照問道:“文官仕途,所始者隻科舉一路,朝廷宮裏的規矩對中進士為官者或幾年一選,或幾年又出,若是你們為府、縣之官,文官必不願意。”
夏勳聞言也點點頭表示認可。
朱厚照接著說道:“若讓你鎮守一營,你沒個經曆,如何作的好?你姐姐說的對。真要做事反而會害了你,所以朕讓你們進宮當值,見的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了。到時候你們再去做事,反而好做了,有了功勞在身,誰還敢說你們什麽?”
夏勳聞言知道皇帝是真心實意為自己好,於是道:“臣.....臣.....”
朱厚照道:“好好做事。”於是便讓夏勳退了出去。
武胄之貴,惟勳與戚。既然那麽貴,總不能隻幹點祭祀、充當皇家禮儀大使吧,還有掛著五軍都督府的事卻不幹事,這不行,要動起來。
所以朱厚照讓張侖任職欽差去浙江清查田畝,出了問題你的爵位就不是你的爵位了麽。
隻不過他想用建昌侯和壽寧侯家的人,不過這兩家不行,底子不太幹淨,用了反而容易讓人攻擊自己。
朱厚照隨之出了裏間,徑直走到了外麵。朱厚照推開殿門,見劉全忠就在一旁侍候著。劉全忠上前說道:“萬歲爺可是要走走?”
朱厚照說道:“去太後那裏。”於是便移駕仁壽宮。
朱厚照來到仁壽宮,太後見皇帝來了,趕忙讓了坐,又讓宮女斟上茶來。笑道:“今兒來的那麽巧,倒像下帖子請了來的。趕緊嚐嚐,這是宗說獻的茶。”
朱厚照笑道:“我有兩件事:一件是我的,一件正是宗說的。”
太後笑道:“有什麽事,這麽要緊?如果是政事不要和我說。”
朱厚照笑道:“說是政事,也是家事。兒子早些年在外占了一些田地,建起了皇莊,諸臣皆勸我罷了,我今日便罷了;但是兒子又擔心外麵的文官也不是一心辦差的,那些個士紳有無占地?兒子就讓京官做了欽差去下麵查一下,本想讓宗說跟著學學,豈知他竟受不得累,吃不了苦,當場頂撞了我,所以我就訓斥了他。頭磕破了。”
太後笑道:“我原以為什麽大事,頭破了,又不是命沒了,皇帝做主就行,不必與我說,這些年我也有耳聞,我常說,隻是都不聽,皇帝該訓斥他。”
朱厚照道:“畢竟是自家親戚,如何發作?兒子隻求您,多和他們聊聊,知曉我的苦衷。”
太後笑道:“你別哄我,我猜著了,聊什麽?無非是讓我這嫁到你們家的媳婦去訓斥娘家人。可是這個主意?”
一席話說得朱厚照不好意思了起來。笑道:“兒子那點心思在娘這邊真真是瞞不住的。”
太後笑道:“虧你是大皇帝!竟被自家的親戚擺弄了,他們在外一來念不著書,二來也不學規矩,他們不好,你要勸,勸不住,就罰!這會子讓他們幫你做事就推三阻四的,出去辦個差能要了命?你就不管了了?也虧我總善待他們,常常賞賜,如今倒越發糊塗起來,竟頂撞了皇帝,難不成還想要了江山去?這會子你善待他們,他們盡了調唆我們母子不合,我倒樂得去做泥菩薩,什麽通不知道呢!一會兒我把張宗說他們父子來,我好好懲罰他們。”
朱厚照笑道:“娘,兒子說了一句,您何必大動肝火?早知兒子就不說了。他們是那黃湯灌喪了狗肚子裏去了,氣的我當時就要發作。忖度了半日,忍著了,讓太醫院給他瞧瞧。今日來您這裏又怕說了您心裏不受用,誰知果真如此,竟讓您動了氣。”
太後道:“哪裏動了氣,無妨。”
母子二人又嘮了一會兒,太說道:“今日在這裏用膳吧。”
朱厚照道:“兒子還有事,不在這裏吃了。”
太後道:“還是要注意身體才是。”
朱厚照就要起身聞言道:“是,兒子知道了。”便行了禮退了出去。
於是太後就喊來管事太監道:“你去一趟壽寧侯家裏,對著壽寧侯和張宗說傳我的話:‘我原以為你們心裏還有這個老太婆,誰知越發的混賬了起來,原先讓張宗說進宮辦事,就不大情願,如今讓去辦差也不大情願,氣著了皇帝,皇帝看著我這老太婆的麵子沒有發作,來我這裏訴起了苦,虧我護著你們,你們竟讓我兒子為難。壽寧侯你的兒子金貴,我兒子就不金貴不成?這茶是你們進來的,我喝不起,送還你們,省得你們到處說,我也擔不起這‘吃人嘴短’的話來,我還了你們東西,你們把腰牌一並還給我,大家清淨!”
那太監領了旨意便馬不停蹄到了壽寧侯府,管事太監便把太後原話原封不動的說給了張鶴齡,張鶴齡聞言魂飛魄散,看著自己的兒子心中猜了個大概,更是怒不可遏。
那太監道:“壽寧侯,您家那幾個腰牌,趕緊還給我,我好複命。”
張鶴齡笑著道:“公公莫急,我叫人去拿來便是,還請喝杯茶再走。”於是二人便進了正廳,那公公坐了下座,張鶴齡不願堅持要上座,那管事太監見執拗不過就一並坐了上座。
待入座後,張鶴齡道:“太後生氣,我這個做弟弟的惶恐莫名,還請公公迴宮複命時轉述。”
管事太監道:“好說、好說。”
此時府人拿來了腰牌和幾個銀錠,張鶴齡一並交於管事太監,那管事太監便笑盈盈的收了去,隻是不經意間瞧見了藤條,知道張鶴齡要動家法,於是說道:“奴婢先告退了。”
張鶴齡趕忙就送,送走了後,轉身就喊道:“關起了門,我要動家法。”
張宗說聞言唬的膽顫心驚,但是心裏仍罵著朱厚照道:“遭了瘟的短命鬼,你竟去告狀?一個大皇帝竟然去告狀?”
看著父親走了過來,忙求饒道:“爹您不問問為什麽麽?”
張鶴齡便問道:“為什麽?”
於是張宗說便將前因後果全都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張鶴齡思慮片刻道:“你們都退去。”待下人們都走了,說道:“當真?”
張宗說言道:“兒子說句假話,天打雷劈。”接著說道:“皇帝處理政事越發的不按規矩出牌了,他清退了皇莊怎麽能甘心?所以叫英國公和兩個文官去浙江清田去了,浙江什麽地方?朝中文官多出江西、浙江。他們受了損不敢招惹皇帝,必會上書彈劾英國公,屆時陛下能放過他?兒子去了能放過我們家?”
張鶴齡聞言道:“那是多長時間的事了,當下你惹了太後啊。”
張宗說撇撇嘴:“誰都疼自家孩子,有什麽?過幾日,兒子去認個錯不就行了。”
張鶴齡道:“清田絕非隻有浙江,你剛剛說的對,浙江那群官員不滿,肯定會上書彈劾,你、不,我要趕緊把咱們家所受的賜田之外的田畝都趕緊轉讓出去。”
張宗說道:“爹,您糊塗了,轉出去幹嘛?咱們的田都是合法來的,再說如果您嫌惹眼,找幾個奴才,劃到他們名下不就行了。”
張鶴齡道:“我都被你氣糊塗了。咱們的田都是合法來的。”
張宗說言道:“皇帝不仗義,全國那麽多勳貴、大臣、士紳,他不去管,非揪著我們家,叔那天還說他呢。”
張鶴齡道:“你小點聲。”
張宗說有言道:“皇後家那夏勳仗義,給我求了情,我要還他,但是他不和我共進退,那就不是自己人,兒子要難為難為他。”
張鶴齡道:“你小子又犯渾了不是,你以為現在的皇後是昔時的皇後了?人家現在有了嫡子,不管是否是親的,過繼的,將來榮王登基,她就是太後。你幹嘛招惹她家?”
張宗說聞言說道:“知道了,兒子隻是氣不過。”
張鶴齡道:“忍著。”
張宗說又說道:“不過兒子還是要去浙江的,到時候兒子看著了漂亮的姑娘、樂班買了孝敬爹。”
張鶴齡道:“是你小子想吧,多帶點錢去。”
又說了一會兒,父子二人各自迴房,那藤條早已不知在何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