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全民教化
大明:慌了,我的獄友竟是朱棣! 作者:厲害的音樂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59章 全民教化
“這樣也算是能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不少。”
朱標說到這裏的時候,秦昊直接插了一句話。
“如何讓他們變成工匠,你詳細說一說。”
朱標剛開始隻是想到開頭,卻沒有往深處去想。
現在經過了秦昊的提醒,他一琢磨,然後繼續說道。
“當然是有的人從小就要培養,有的人後期形成了興趣之後再加以培養。”
“三百六十行隻要是能認準了其中的一個行當,他們再去學習,或許就能變成工匠。”
“哪怕每百人當中有十個人最後成了工匠,這也要比之前的比例大了許多。”
“如果是孩子從小就學習,那先生所說的那些基礎課或許就有用處了。”
秦昊的臉上戴著一抹淡然的微笑,這一次他引導成功了,於是他又繼續的在引導。
“那如何讓這些孩子學習基礎課呢?不要忘了百姓的日子很苦。”
這一次朱標沒有任何的猶豫,因為之前還是在牢房的時候,秦昊就曾經提起過這些話題。
所以現在隻需要秦昊稍稍的引導,他就能迴憶起來。
朱標臉上帶著一抹淡然的表情迴應秦昊。
“基礎課主要是朝廷這邊印發書籍,然後免費的發放給所有的百姓。”
“在有條件的時候,還要聘請一些教書先生或者是工匠,來教導這些學生學習。”
“等到形成了基礎之後,自然就培養起了興趣。”
“然後也就可以區分出來,哪些人可以成為工匠,哪些人可以成為書生和學子。”
“讓工匠成為商業和社會的帶動環節,成為產品的產出者和改進者,還能成為某些產品的發明者。”
“讓書生繼續的考學,可以通過科舉和其他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才華。”
“讓那些什麽都不適合做的人,再迴歸到農業和商業的圈子當中。”
秦昊聽到朱標說這些,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鬱了。
這證明朱標確實把他之前教授的課程吸收了,而且還有所發揮,所以才能說出今天的這番話語。
隻不過秦昊這些隻是鋪墊而已,他要給這些人灌輸的是另外的一個升級版的理論。
他並沒有再問其他的人如何富國強民了,而是等到朱標坐下之後直接說道。
“太子剛才說的不錯,算是對了一大部分。”
“今天我們接下來的課,要說的就是全民教化。”
所有人都頓時安靜下。
因為教化這兩個字非常的神聖。
秦昊繼續說道。
“從小學習的基礎課,算是全民教化的一部分。”
“通過從小奠定的這個基礎,會讓百姓的整體的素質都有所提升。”
“能識文斷字會在生活中帶來多少方便,這我就不用多說了。”
“這也是生活幸福感的一種提升。”
“百姓生活幸福感不僅僅是物質生活,還有這精神方麵的層次。”
“這全民教化就是精神上麵的嚐試和提升。”
“而那些已經不是孩子的百姓,就可以用太子說的興趣培養法,再加上思想轉變法。”
“能變成工匠的成為工匠,思想層麵能升華的就升華。”
“這樣用不了幾代人,就會變成所有人都可以不再像現在一樣愚昧。”
“全民教化的這個事情是國之根本,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民眾從思想和底層變得富裕。”
藍玉皺起眉頭。
老百姓就種地就行了,幹嘛還要念書?
念不念的,有啥用?
總不能人人皆官吧!
“你們想一想,有多少最普通的百姓根本就上不起學。”
“如果有了全民教化,他們是不是就有了轉變命運的機會。”
“是不是朝廷也能從最普通的百姓當中發現人才。”
秦昊的話讓幾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點頭,他們都知道一個道理。
那就是百姓家的孩子,就連啟蒙的機會或許都沒有。
但凡是能讀得起書的,不僅僅是因為家中能交得起學費,而且還要因此而減少一個幹活的人。
大多數的百姓的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放牛,或者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等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和正常的大人沒有太多區別了。
所以讓孩子上學,這就等於是家裏麵少了一個幹活的人,又要多交學費。
這會增加一個家庭的無形負擔。
對於有錢的人來說,或許這些都是小錢,但對百姓來說這錢就是一分一分算計出來的。
所以有一些百姓是不願意讓孩子上學的。
但如果實行了全民教化,那肯定就不一樣了。
不用花錢上學,而且人人都能學習,或許這就是那些百姓觀念轉變的原因。
原本不上學是因為看到沒有任何的希望,又要增加額外的消耗。
而現在上學正是因為那最後的希望,又在心底燃起,又想讓孩子能夠命運轉變。
不再像他們一樣,辛辛苦苦的種地或者是給別人當長工。
何況形成了全民的範圍,學習之後就會形成一種氛圍。
那就是自家的孩子不學習,可能就會被別人指指點點。
這都是屬於人之常情,這也都是屬於如今的社會現象。
如果用秦昊的話來說,這叫做引導,如果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這叫做大幫哄。
秦昊又給了他們幾個人足夠的思考時間,等到他們想的差不多了,秦昊這才開口繼續說道。
“你們再好好想一想。”
“那些能科舉的文人都是從哪裏來的?又有幾個是百姓當中出來的?”
“是不是除了商人的家庭,就是從士族的家庭當中走出來的人?”
“為什麽會如此呢?難道是百姓那裏沒有聰明的孩子,還是這些人不用功讀書?”
“有一句話叫做十年寒窗苦讀,這十年是基礎,但是有多少人浪費的是二十年和三十年呢?”
“從那些科舉的人的年紀就能看出來了。”
“但是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是百姓呢?”
這時候。
朱棡直接說道:
“我不用看都能給出個答案,那就是能浪費這麽長時間讀書的人,絕對不是普通的百姓家庭。”
“因為普通的百姓熬不起,他們也沒有那個錢。”
“他們一天三頓飯,能夠吃飽就是願望!”
朱棡嗤笑了一聲:
“所以先生,您也別說那麽多,沒用。”
“這樣也算是能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不少。”
朱標說到這裏的時候,秦昊直接插了一句話。
“如何讓他們變成工匠,你詳細說一說。”
朱標剛開始隻是想到開頭,卻沒有往深處去想。
現在經過了秦昊的提醒,他一琢磨,然後繼續說道。
“當然是有的人從小就要培養,有的人後期形成了興趣之後再加以培養。”
“三百六十行隻要是能認準了其中的一個行當,他們再去學習,或許就能變成工匠。”
“哪怕每百人當中有十個人最後成了工匠,這也要比之前的比例大了許多。”
“如果是孩子從小就學習,那先生所說的那些基礎課或許就有用處了。”
秦昊的臉上戴著一抹淡然的微笑,這一次他引導成功了,於是他又繼續的在引導。
“那如何讓這些孩子學習基礎課呢?不要忘了百姓的日子很苦。”
這一次朱標沒有任何的猶豫,因為之前還是在牢房的時候,秦昊就曾經提起過這些話題。
所以現在隻需要秦昊稍稍的引導,他就能迴憶起來。
朱標臉上帶著一抹淡然的表情迴應秦昊。
“基礎課主要是朝廷這邊印發書籍,然後免費的發放給所有的百姓。”
“在有條件的時候,還要聘請一些教書先生或者是工匠,來教導這些學生學習。”
“等到形成了基礎之後,自然就培養起了興趣。”
“然後也就可以區分出來,哪些人可以成為工匠,哪些人可以成為書生和學子。”
“讓工匠成為商業和社會的帶動環節,成為產品的產出者和改進者,還能成為某些產品的發明者。”
“讓書生繼續的考學,可以通過科舉和其他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才華。”
“讓那些什麽都不適合做的人,再迴歸到農業和商業的圈子當中。”
秦昊聽到朱標說這些,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鬱了。
這證明朱標確實把他之前教授的課程吸收了,而且還有所發揮,所以才能說出今天的這番話語。
隻不過秦昊這些隻是鋪墊而已,他要給這些人灌輸的是另外的一個升級版的理論。
他並沒有再問其他的人如何富國強民了,而是等到朱標坐下之後直接說道。
“太子剛才說的不錯,算是對了一大部分。”
“今天我們接下來的課,要說的就是全民教化。”
所有人都頓時安靜下。
因為教化這兩個字非常的神聖。
秦昊繼續說道。
“從小學習的基礎課,算是全民教化的一部分。”
“通過從小奠定的這個基礎,會讓百姓的整體的素質都有所提升。”
“能識文斷字會在生活中帶來多少方便,這我就不用多說了。”
“這也是生活幸福感的一種提升。”
“百姓生活幸福感不僅僅是物質生活,還有這精神方麵的層次。”
“這全民教化就是精神上麵的嚐試和提升。”
“而那些已經不是孩子的百姓,就可以用太子說的興趣培養法,再加上思想轉變法。”
“能變成工匠的成為工匠,思想層麵能升華的就升華。”
“這樣用不了幾代人,就會變成所有人都可以不再像現在一樣愚昧。”
“全民教化的這個事情是國之根本,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民眾從思想和底層變得富裕。”
藍玉皺起眉頭。
老百姓就種地就行了,幹嘛還要念書?
念不念的,有啥用?
總不能人人皆官吧!
“你們想一想,有多少最普通的百姓根本就上不起學。”
“如果有了全民教化,他們是不是就有了轉變命運的機會。”
“是不是朝廷也能從最普通的百姓當中發現人才。”
秦昊的話讓幾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點頭,他們都知道一個道理。
那就是百姓家的孩子,就連啟蒙的機會或許都沒有。
但凡是能讀得起書的,不僅僅是因為家中能交得起學費,而且還要因此而減少一個幹活的人。
大多數的百姓的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放牛,或者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等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和正常的大人沒有太多區別了。
所以讓孩子上學,這就等於是家裏麵少了一個幹活的人,又要多交學費。
這會增加一個家庭的無形負擔。
對於有錢的人來說,或許這些都是小錢,但對百姓來說這錢就是一分一分算計出來的。
所以有一些百姓是不願意讓孩子上學的。
但如果實行了全民教化,那肯定就不一樣了。
不用花錢上學,而且人人都能學習,或許這就是那些百姓觀念轉變的原因。
原本不上學是因為看到沒有任何的希望,又要增加額外的消耗。
而現在上學正是因為那最後的希望,又在心底燃起,又想讓孩子能夠命運轉變。
不再像他們一樣,辛辛苦苦的種地或者是給別人當長工。
何況形成了全民的範圍,學習之後就會形成一種氛圍。
那就是自家的孩子不學習,可能就會被別人指指點點。
這都是屬於人之常情,這也都是屬於如今的社會現象。
如果用秦昊的話來說,這叫做引導,如果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這叫做大幫哄。
秦昊又給了他們幾個人足夠的思考時間,等到他們想的差不多了,秦昊這才開口繼續說道。
“你們再好好想一想。”
“那些能科舉的文人都是從哪裏來的?又有幾個是百姓當中出來的?”
“是不是除了商人的家庭,就是從士族的家庭當中走出來的人?”
“為什麽會如此呢?難道是百姓那裏沒有聰明的孩子,還是這些人不用功讀書?”
“有一句話叫做十年寒窗苦讀,這十年是基礎,但是有多少人浪費的是二十年和三十年呢?”
“從那些科舉的人的年紀就能看出來了。”
“但是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是百姓呢?”
這時候。
朱棡直接說道:
“我不用看都能給出個答案,那就是能浪費這麽長時間讀書的人,絕對不是普通的百姓家庭。”
“因為普通的百姓熬不起,他們也沒有那個錢。”
“他們一天三頓飯,能夠吃飽就是願望!”
朱棡嗤笑了一聲:
“所以先生,您也別說那麽多,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