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可成升官,走迴武將隊列前,給朱慈烺投來了感激的一瞥,眼神裏帶有遺憾哦:
戰爭已經真正來臨,今晚不可能再聽你崇禎太子講海的故事了。
這麽大個壯漢子,目光竟然如此真摯,純真!令朱慈烺心底疼惜於:
這一戰下來,又有多少個像穀可成這樣的旺盛生命,要留在那石河灘中?
在穿越而來的記憶裏,有記住相關於這個穀可成的記載:
穀可成,山西米脂人。自小失去父親,由母親和哥哥穀大成撫養成人,母子仨相依為命。
哥哥於崇禎四年,跟隨李自成在米脂發動起義後,改名穀英,得綽號為九條龍。
從那時起,穀可成一人在家服侍著老母親,艱難地生活。空閑間,依照哥哥留下的祖傳秘籍,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九年過去了,母親已然歸西,原以為早已戰死了的哥哥突然帶迴來口信給穀可成:若母親已亡故,速去河南投闖軍。
於是,穀可成於崇禎十三年,在河南闖軍中找到了穀英……
山海關戰役,大順軍戰敗,撤退中,穀英率本部人馬殿後而戰死。
穀可成保護李自成迴到北京,在從北京退走山西的途中,於保定之南邊率李自成老營近衛軍一度重創清軍。
五月初二,在定州清水河邊壯烈犧牲……
“但願吧,但願你們兄弟,因我的到來,能夠活下去!”
“太子殿下,你預知穀英兄弟會戰死?”
朱慈烺的自語,被他身邊的宋獻策給聽了去,所以有此輕聲的一問。
接著,宋獻策躬身向朱慈烺行禮,還是追根這個:“太子殿下,請告知在下,今天此戰的結果!”
等不來朱慈烺迴答,宋獻策又再作揖,懇請道:
“宋某並非不知事理之人,也明白占卜之道,違和天理。也就是天機不可泄露……”
“隻是,此戰於我大順攸關存亡!而且有可能改變我漢家文明曆史……於此,我們真的輸不起。”
“所謂我不入地獄,哪救得了世間蒼生?”
“……您是天子啊,不會被天罰吧……”
“如有,請告知上蒼:由我宋矮子承擔。”
“……反正我都這樣了,再懲罰,莫非讓我下輩子投生成王八?”
這麽個宋矮子,這樣的一番話,真是讓人感動哦!
因這感動,朱慈烺即說道:
“這時,我真的已經不能預知這場戰爭的結局了。但是,我可以據之前預知而推測。”
“清軍將於明天晚間趕到歡喜嶺,這是鐵定了的事。”
“吳三桂之前派遣副將楊珅,遊擊將軍郭雲龍,於四月十五趕到翁後,向進軍途中的多爾袞請求借兵。”
“多爾袞掉頭南下的同時,借此要挾,要收降吳三桂,讓楊珅、郭雲龍給吳三桂帶迴來了口頭的封賞:
給予吳三桂大清平西王爵位,封蕃地就是他吳三桂戰鬥、生活、起家、發跡的寧遠地界;
寧遠帶來的山海關的民眾,迴歸寧遠祖居地,房屋、土地盡歸原主。清廷於寧遠地界,十年不收賦稅……”
“至於讓吳三桂帶頭剃發易服飾,則是明天晚間,吳三桂去威遠堡拜見多爾袞之時的事了。”
“所以我昨晚就已在這裏說過了判斷:吳三桂要求談判;答應大順皇帝的條件……都是在拖延時間。”
“一為等待多爾袞率清軍到達。”
“二為麻痹大順皇帝及眾將士,以達到他偷襲大順皇帝禦營,救出吳襄,挾持我的目的。”
“三嘛,他那小算盤也在扒拉:若偷襲成功,將大順皇帝殺死,大順軍自然就會退走。”
“那麽,他即堅守山海衛各關城,再跟多爾袞翻臉,阻清軍於關外……”
“哦……那樣的話,我軍迴到北京,也會撤退迴去陝西。”宋獻策接著說道:
“以他吳三桂在山海衛各關城這麽多年防禦經驗,成功阻擋住清軍不算難事。”
“清軍退走後,吳三桂留下一二大將守衛山海關,他帶著您迴到北京……嗬嗬,大明千古功臣,脅天子以令諸侯的偉業成矣!”
“是啊,哪怕昨晚偷襲失敗,吳三桂還是想試試大順軍的戰力。”朱慈烺說道:
“畢竟探子匯報給吳三桂的就是:大順軍進入北京城之後,軍紀渙散了,人員迅速腐敗了。”
“一支已經沒有軍紀,腐敗了的軍隊,哪裏還有戰鬥力可言?”
“不大打一仗,吳三桂很不甘心。”
“太子殿下啊,難道他就不怕這一戰,被我軍消滅了大部分主力部隊。一是守不住山海城。二是哪怕投降了清廷,都沒有了倚仗?”
“所以嘛,我判斷:吳三桂會留下足夠的人手守衛山海各關城、堡壘。”
“那麽,於石河灘布陣的步卒,多半是原山海衛守軍、王永吉督標、臨時從寧遠民眾中抽來的壯丁……”
“這二萬人,結陣拖延。而二萬關寧鐵騎,實施偷襲突擊……”
“現在最大的麻煩,就是不清楚偷襲軍從哪個方向上來。”
“按劉宗敏的部署:二萬大順軍出戰石河灘,四萬兵分左右、後方、三麵迎擊二萬關寧鐵騎。”
“這一分散開去,無論哪個方向遇敵,都不占優勢。”
“而任何一個方向上,一旦出現潰敗,都必然帶來聯動效應……”
“ 若是關寧鐵騎衝到李過背後,與石河灘的吳軍兩麵夾擊……”
“李過這裏潰敗了,整個大順軍也就跟著……兵敗如山倒了。”
“對呀!”
宋獻策將巴掌啪地一下,拍在他大腿上,喊叫出聲,驚動了禦帳中的所有人。
連正在分排軍隊的劉宗敏都停了下來,向宋獻策問道:
“宋軍師在為我的部署叫好嗎?”
“非也!非也!”宋獻策連忙否定著劉宗敏,卻是看向了李自成道:
“啟稟皇上,我軍若照大將軍如此部署,極有可能要吃大虧!”
李自成還沒開口呢,劉宗敏已經跳了起來,“宋軍師!咱的部署有何不妥,請照直說……你,你不必這樣子地去稟告皇上……影響咱哥們兒……哦,君臣團結。”
“是啊,是啊,朕跟大將軍都是虛懷若穀……而且議事嘛,不管朝政、軍事,你宋軍師都可以暢所欲言。”李自成不得不給二人打著圓場。
可是,被敗了興的劉宗敏,得找個人發泄一下嘛,“宋軍師,咱老劉知道,又是這個崇禎太子給你嚼了舌根子……”
他轉向朱慈烺,就是厲聲嗬斥道:
“之前問你,你不說,黃口小兒屁事多?”
“知道你在軍師麵前放悶屁,咱就給你機會,讓你把屁放得響一些。”
“你說!我軍該當如何行動、部署?若是講不出些道道來,咱又要將你丟進豬籠子裏去。”
戰爭已經真正來臨,今晚不可能再聽你崇禎太子講海的故事了。
這麽大個壯漢子,目光竟然如此真摯,純真!令朱慈烺心底疼惜於:
這一戰下來,又有多少個像穀可成這樣的旺盛生命,要留在那石河灘中?
在穿越而來的記憶裏,有記住相關於這個穀可成的記載:
穀可成,山西米脂人。自小失去父親,由母親和哥哥穀大成撫養成人,母子仨相依為命。
哥哥於崇禎四年,跟隨李自成在米脂發動起義後,改名穀英,得綽號為九條龍。
從那時起,穀可成一人在家服侍著老母親,艱難地生活。空閑間,依照哥哥留下的祖傳秘籍,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九年過去了,母親已然歸西,原以為早已戰死了的哥哥突然帶迴來口信給穀可成:若母親已亡故,速去河南投闖軍。
於是,穀可成於崇禎十三年,在河南闖軍中找到了穀英……
山海關戰役,大順軍戰敗,撤退中,穀英率本部人馬殿後而戰死。
穀可成保護李自成迴到北京,在從北京退走山西的途中,於保定之南邊率李自成老營近衛軍一度重創清軍。
五月初二,在定州清水河邊壯烈犧牲……
“但願吧,但願你們兄弟,因我的到來,能夠活下去!”
“太子殿下,你預知穀英兄弟會戰死?”
朱慈烺的自語,被他身邊的宋獻策給聽了去,所以有此輕聲的一問。
接著,宋獻策躬身向朱慈烺行禮,還是追根這個:“太子殿下,請告知在下,今天此戰的結果!”
等不來朱慈烺迴答,宋獻策又再作揖,懇請道:
“宋某並非不知事理之人,也明白占卜之道,違和天理。也就是天機不可泄露……”
“隻是,此戰於我大順攸關存亡!而且有可能改變我漢家文明曆史……於此,我們真的輸不起。”
“所謂我不入地獄,哪救得了世間蒼生?”
“……您是天子啊,不會被天罰吧……”
“如有,請告知上蒼:由我宋矮子承擔。”
“……反正我都這樣了,再懲罰,莫非讓我下輩子投生成王八?”
這麽個宋矮子,這樣的一番話,真是讓人感動哦!
因這感動,朱慈烺即說道:
“這時,我真的已經不能預知這場戰爭的結局了。但是,我可以據之前預知而推測。”
“清軍將於明天晚間趕到歡喜嶺,這是鐵定了的事。”
“吳三桂之前派遣副將楊珅,遊擊將軍郭雲龍,於四月十五趕到翁後,向進軍途中的多爾袞請求借兵。”
“多爾袞掉頭南下的同時,借此要挾,要收降吳三桂,讓楊珅、郭雲龍給吳三桂帶迴來了口頭的封賞:
給予吳三桂大清平西王爵位,封蕃地就是他吳三桂戰鬥、生活、起家、發跡的寧遠地界;
寧遠帶來的山海關的民眾,迴歸寧遠祖居地,房屋、土地盡歸原主。清廷於寧遠地界,十年不收賦稅……”
“至於讓吳三桂帶頭剃發易服飾,則是明天晚間,吳三桂去威遠堡拜見多爾袞之時的事了。”
“所以我昨晚就已在這裏說過了判斷:吳三桂要求談判;答應大順皇帝的條件……都是在拖延時間。”
“一為等待多爾袞率清軍到達。”
“二為麻痹大順皇帝及眾將士,以達到他偷襲大順皇帝禦營,救出吳襄,挾持我的目的。”
“三嘛,他那小算盤也在扒拉:若偷襲成功,將大順皇帝殺死,大順軍自然就會退走。”
“那麽,他即堅守山海衛各關城,再跟多爾袞翻臉,阻清軍於關外……”
“哦……那樣的話,我軍迴到北京,也會撤退迴去陝西。”宋獻策接著說道:
“以他吳三桂在山海衛各關城這麽多年防禦經驗,成功阻擋住清軍不算難事。”
“清軍退走後,吳三桂留下一二大將守衛山海關,他帶著您迴到北京……嗬嗬,大明千古功臣,脅天子以令諸侯的偉業成矣!”
“是啊,哪怕昨晚偷襲失敗,吳三桂還是想試試大順軍的戰力。”朱慈烺說道:
“畢竟探子匯報給吳三桂的就是:大順軍進入北京城之後,軍紀渙散了,人員迅速腐敗了。”
“一支已經沒有軍紀,腐敗了的軍隊,哪裏還有戰鬥力可言?”
“不大打一仗,吳三桂很不甘心。”
“太子殿下啊,難道他就不怕這一戰,被我軍消滅了大部分主力部隊。一是守不住山海城。二是哪怕投降了清廷,都沒有了倚仗?”
“所以嘛,我判斷:吳三桂會留下足夠的人手守衛山海各關城、堡壘。”
“那麽,於石河灘布陣的步卒,多半是原山海衛守軍、王永吉督標、臨時從寧遠民眾中抽來的壯丁……”
“這二萬人,結陣拖延。而二萬關寧鐵騎,實施偷襲突擊……”
“現在最大的麻煩,就是不清楚偷襲軍從哪個方向上來。”
“按劉宗敏的部署:二萬大順軍出戰石河灘,四萬兵分左右、後方、三麵迎擊二萬關寧鐵騎。”
“這一分散開去,無論哪個方向遇敵,都不占優勢。”
“而任何一個方向上,一旦出現潰敗,都必然帶來聯動效應……”
“ 若是關寧鐵騎衝到李過背後,與石河灘的吳軍兩麵夾擊……”
“李過這裏潰敗了,整個大順軍也就跟著……兵敗如山倒了。”
“對呀!”
宋獻策將巴掌啪地一下,拍在他大腿上,喊叫出聲,驚動了禦帳中的所有人。
連正在分排軍隊的劉宗敏都停了下來,向宋獻策問道:
“宋軍師在為我的部署叫好嗎?”
“非也!非也!”宋獻策連忙否定著劉宗敏,卻是看向了李自成道:
“啟稟皇上,我軍若照大將軍如此部署,極有可能要吃大虧!”
李自成還沒開口呢,劉宗敏已經跳了起來,“宋軍師!咱的部署有何不妥,請照直說……你,你不必這樣子地去稟告皇上……影響咱哥們兒……哦,君臣團結。”
“是啊,是啊,朕跟大將軍都是虛懷若穀……而且議事嘛,不管朝政、軍事,你宋軍師都可以暢所欲言。”李自成不得不給二人打著圓場。
可是,被敗了興的劉宗敏,得找個人發泄一下嘛,“宋軍師,咱老劉知道,又是這個崇禎太子給你嚼了舌根子……”
他轉向朱慈烺,就是厲聲嗬斥道:
“之前問你,你不說,黃口小兒屁事多?”
“知道你在軍師麵前放悶屁,咱就給你機會,讓你把屁放得響一些。”
“你說!我軍該當如何行動、部署?若是講不出些道道來,咱又要將你丟進豬籠子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