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軍眾大將們隨穀可成身後,也都趕來了。
這樣,被裹挾著,朱慈烺、穀可成、宋獻策都進入了李自成禦帳。
眾人給李自成行過跪拜禮,依次分兩排沿禦案兩邊站立。
跟大明朝規矩剛好相反:左邊武將,右邊文臣。
朱慈烺先是站在大順眾臣最後邊,沒跪沒行禮。眾臣眼沒見,不理論……
這時,李自成一抬頭,看到了遙相對應著的朱慈烺,即是這樣喊道:
“呔,給崇禎太子搬把椅子來!”
然而,李雙喜從大帳裏間(帳幔後麵的臥榻間)搬出來了木椅,卻不知道該將椅子放置於哪個位置為好了。
他看向李自成,以目光請求指示。
“放在禦案旁邊吧!”父子倆心有靈犀嘛,李自成咋不懂義子的眼神。
可是,李雙喜還是沒動,眼珠子左右移動:放左邊還是右邊?
李自成隻好又再開口:“崇禎太子現在是貴客嘛,放禦案左邊!”
“皇上!”
金口玉言已出,群臣莫敢有悖,唯劉宗敏可以給李自成予提醒道:
“前朝東宮,怎可坐我大順皇帝左手邊……”
然,李自成舉手,阻止了他這個同生共死多年的兄弟繼續說下去。這樣言道:
“朕已給吳三桂那廝承偌過:放崇禎太子去南京,就位南明皇帝,搞出個漢家南北分治……”
“他吳三桂無信義,朕可是要講信譽的。”
“這樣一來,南皇、北帝,該是平起平坐的存在,這時的崇禎太子哪怕坐在朕身邊來,也是應該的……”
“好吧,好吧。這事暫不討論,先將戰事擺平!”
劉宗敏氣鼓鼓地迴應了李自成,迴去武將排首位置,也不管朱慈烺落座不落座了,直接問起對麵的文官班首宋獻策:
“軍師想好了嗎?這仗怎麽打?”
宋獻策應聲出班,卻是伸手拉住了走向座位的朱慈烺,“太子殿下,且慢落座,站著說話有氣勢嘛。”
“你大順軍事會議,要我先說話?”朱慈烺都懵:不能理解嘛。
“昨晚,您在這裏,當著我皇,我滿朝文武說了那麽多預測,沒誰信你。”
“然,之後去海邊,您告訴穀可成將軍,說吳三桂軍要來偷襲。那話果然應驗,致我軍進軍山海關,剛駐紮即獲一場大勝。”
“全殲來敵不說,光是獲得八百匹戰馬……這功勞,這貢獻,我等大順文武羨慕不已。”
“就我宋某而言,特別欽慕的是:太子殿下有著如此超凡的預知能力!”
“以宋某想來,太子殿下也可以預測今天,我軍與關寧軍交戰的勝負結果。”
“那麽,由結果反推迴來,當知兩軍對壘過程中,決定勝負之關鍵步驟、舉措……”
聽著宋獻策之言,朱慈烺都無語了:
其實昨晚這場偷襲,原曆史上就沒有發生過。
這就說明,作為穿越者,在通州促使李自成加速進軍,致大順軍提前一天到達山海關,也就算改變了曆史。
曆史都改變了,那麽,於以後的進程如何發展,已是不可預知!
就是昨晚判斷吳三桂必定會出動人馬來偷襲 ,都是看到大順軍那樣的懶散、大意,一時想到:
萬一有偷襲,大順軍措手不及,而自己也會被殃及……
還有就是居於吳三桂已經降清,就必定是以談判時那樣的爽快,給李自成予麻痹,晚上要有所動作:
偷襲李自成禦營,若能夠殺死李自成最好。
殺不死的話,救出吳襄,或是擄去朱慈烺……
“報!關寧軍有近兩萬眾,已經於石河灘布陣,搖旗呐喊,要求與我軍決戰!”
這報告聲,打斷了朱慈烺的思緒,即聽到李自成這樣罵道:
“吳三桂這隻狂妄的狗東西,膽肥不懼死!居然以兩萬人出戰?”
而宋獻策則緊追著朱慈烺要戰策了,“請問太子殿下,我軍當如何應對?”
到這時,保持沉默終不是辦法了,李自成和大順眾文武都盯著呢。
但是,對於戰爭,哪怕戰鬥,朱慈烺就是隻小白!
不過,從電影、電視劇裏還是對古代戰爭的某些戰略、戰術有所了解。
正所謂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年輕人絕不拉稀擺帶……朱慈烺即想當然而言道:
“於石河灘中布陣?”
“石河灘中遍布大小各種石塊,凹凸不平,根本不利於騎兵奔馳……”
“據此判斷:吳三桂軍兩萬步兵結陣叫戰,必有陰謀。”
“要知道吳三桂軍號稱關寧鐵騎,即是騎兵具相當優勢。”
“應提防其騎兵繞道我軍後方,發動突然襲擊,打我軍以措手不及,崩潰敗輸……”
“嗯……分析得有理、有據!”宋獻策點頭讚許,再又問道:
“請問太子殿下,我軍如何部署,應對,戰而勝之?”
“這還問我?”
朱慈烺想見好就收咯。分析歸分析,言中則罷,沒言中不過貽笑大方……
他還有考量:吳三桂要是隻以兩萬人犧牲,拖住大順軍不能進而攻城,退而撤走……真實目的是等待清軍到達呢?
若如此,大順軍要是以一部於石河灘對戰,將大部兵力布置於兩側、後方……敵不至,豈不就幫吳三桂拖延了時間?
“軍師,是不用問他了!一個娃娃,知道什麽排兵布陣,戰守策略!”
劉宗敏跳出來,貶斥過朱慈烺立即開始調兵遣將了:
“一隻虎李過權將軍!你率所部於石河灘布陣,對壘兩萬關寧步卒!”
“先以試水式戰法消耗敵人,待我與吳三桂騎兵完全接戰後,務必以排山倒海之勢,將石河灘之敵予擊潰、繼而消滅之!”
李過跳出,抱拳接令道:
“老子號稱一隻虎,而且敵人一貫稱咱一堵牆。進攻無堅不摧;防守鐵壁銅牆。總哨放心,吳狗子這兩萬兵,咱吃定了!”
李自成點頭,站起,對劉宗敏說道:
“李過的中軍後營,原來隻一萬二千名戰士,出燕京時補充進去原通州駐軍三千人……”
“以一萬五對敵兩萬,是不是有些單薄了?”
“我意升穀可成一級,為果毅將軍。抽調前營穀英部五千人,交穀可成統領,改黑旗幟黃旗,加入李過陣營。”
這樣安排了,李自成看向穀英而問道:“穀將軍有意見否?”
穀英哪敢有意見啊?當即出班,跑去班尾拉出穀可成,將他拽到地上,“傻了是吧?還不謝主隆恩!”
見穀可成還一臉懵逼,穀英又踢他一腳道:
“皇上念你今晨立功,封你果毅將軍啦!”
穀可成這才迴過神來,向李自成磕頭謝恩,最後高唿:
“謝皇上,願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樣,被裹挾著,朱慈烺、穀可成、宋獻策都進入了李自成禦帳。
眾人給李自成行過跪拜禮,依次分兩排沿禦案兩邊站立。
跟大明朝規矩剛好相反:左邊武將,右邊文臣。
朱慈烺先是站在大順眾臣最後邊,沒跪沒行禮。眾臣眼沒見,不理論……
這時,李自成一抬頭,看到了遙相對應著的朱慈烺,即是這樣喊道:
“呔,給崇禎太子搬把椅子來!”
然而,李雙喜從大帳裏間(帳幔後麵的臥榻間)搬出來了木椅,卻不知道該將椅子放置於哪個位置為好了。
他看向李自成,以目光請求指示。
“放在禦案旁邊吧!”父子倆心有靈犀嘛,李自成咋不懂義子的眼神。
可是,李雙喜還是沒動,眼珠子左右移動:放左邊還是右邊?
李自成隻好又再開口:“崇禎太子現在是貴客嘛,放禦案左邊!”
“皇上!”
金口玉言已出,群臣莫敢有悖,唯劉宗敏可以給李自成予提醒道:
“前朝東宮,怎可坐我大順皇帝左手邊……”
然,李自成舉手,阻止了他這個同生共死多年的兄弟繼續說下去。這樣言道:
“朕已給吳三桂那廝承偌過:放崇禎太子去南京,就位南明皇帝,搞出個漢家南北分治……”
“他吳三桂無信義,朕可是要講信譽的。”
“這樣一來,南皇、北帝,該是平起平坐的存在,這時的崇禎太子哪怕坐在朕身邊來,也是應該的……”
“好吧,好吧。這事暫不討論,先將戰事擺平!”
劉宗敏氣鼓鼓地迴應了李自成,迴去武將排首位置,也不管朱慈烺落座不落座了,直接問起對麵的文官班首宋獻策:
“軍師想好了嗎?這仗怎麽打?”
宋獻策應聲出班,卻是伸手拉住了走向座位的朱慈烺,“太子殿下,且慢落座,站著說話有氣勢嘛。”
“你大順軍事會議,要我先說話?”朱慈烺都懵:不能理解嘛。
“昨晚,您在這裏,當著我皇,我滿朝文武說了那麽多預測,沒誰信你。”
“然,之後去海邊,您告訴穀可成將軍,說吳三桂軍要來偷襲。那話果然應驗,致我軍進軍山海關,剛駐紮即獲一場大勝。”
“全殲來敵不說,光是獲得八百匹戰馬……這功勞,這貢獻,我等大順文武羨慕不已。”
“就我宋某而言,特別欽慕的是:太子殿下有著如此超凡的預知能力!”
“以宋某想來,太子殿下也可以預測今天,我軍與關寧軍交戰的勝負結果。”
“那麽,由結果反推迴來,當知兩軍對壘過程中,決定勝負之關鍵步驟、舉措……”
聽著宋獻策之言,朱慈烺都無語了:
其實昨晚這場偷襲,原曆史上就沒有發生過。
這就說明,作為穿越者,在通州促使李自成加速進軍,致大順軍提前一天到達山海關,也就算改變了曆史。
曆史都改變了,那麽,於以後的進程如何發展,已是不可預知!
就是昨晚判斷吳三桂必定會出動人馬來偷襲 ,都是看到大順軍那樣的懶散、大意,一時想到:
萬一有偷襲,大順軍措手不及,而自己也會被殃及……
還有就是居於吳三桂已經降清,就必定是以談判時那樣的爽快,給李自成予麻痹,晚上要有所動作:
偷襲李自成禦營,若能夠殺死李自成最好。
殺不死的話,救出吳襄,或是擄去朱慈烺……
“報!關寧軍有近兩萬眾,已經於石河灘布陣,搖旗呐喊,要求與我軍決戰!”
這報告聲,打斷了朱慈烺的思緒,即聽到李自成這樣罵道:
“吳三桂這隻狂妄的狗東西,膽肥不懼死!居然以兩萬人出戰?”
而宋獻策則緊追著朱慈烺要戰策了,“請問太子殿下,我軍當如何應對?”
到這時,保持沉默終不是辦法了,李自成和大順眾文武都盯著呢。
但是,對於戰爭,哪怕戰鬥,朱慈烺就是隻小白!
不過,從電影、電視劇裏還是對古代戰爭的某些戰略、戰術有所了解。
正所謂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年輕人絕不拉稀擺帶……朱慈烺即想當然而言道:
“於石河灘中布陣?”
“石河灘中遍布大小各種石塊,凹凸不平,根本不利於騎兵奔馳……”
“據此判斷:吳三桂軍兩萬步兵結陣叫戰,必有陰謀。”
“要知道吳三桂軍號稱關寧鐵騎,即是騎兵具相當優勢。”
“應提防其騎兵繞道我軍後方,發動突然襲擊,打我軍以措手不及,崩潰敗輸……”
“嗯……分析得有理、有據!”宋獻策點頭讚許,再又問道:
“請問太子殿下,我軍如何部署,應對,戰而勝之?”
“這還問我?”
朱慈烺想見好就收咯。分析歸分析,言中則罷,沒言中不過貽笑大方……
他還有考量:吳三桂要是隻以兩萬人犧牲,拖住大順軍不能進而攻城,退而撤走……真實目的是等待清軍到達呢?
若如此,大順軍要是以一部於石河灘對戰,將大部兵力布置於兩側、後方……敵不至,豈不就幫吳三桂拖延了時間?
“軍師,是不用問他了!一個娃娃,知道什麽排兵布陣,戰守策略!”
劉宗敏跳出來,貶斥過朱慈烺立即開始調兵遣將了:
“一隻虎李過權將軍!你率所部於石河灘布陣,對壘兩萬關寧步卒!”
“先以試水式戰法消耗敵人,待我與吳三桂騎兵完全接戰後,務必以排山倒海之勢,將石河灘之敵予擊潰、繼而消滅之!”
李過跳出,抱拳接令道:
“老子號稱一隻虎,而且敵人一貫稱咱一堵牆。進攻無堅不摧;防守鐵壁銅牆。總哨放心,吳狗子這兩萬兵,咱吃定了!”
李自成點頭,站起,對劉宗敏說道:
“李過的中軍後營,原來隻一萬二千名戰士,出燕京時補充進去原通州駐軍三千人……”
“以一萬五對敵兩萬,是不是有些單薄了?”
“我意升穀可成一級,為果毅將軍。抽調前營穀英部五千人,交穀可成統領,改黑旗幟黃旗,加入李過陣營。”
這樣安排了,李自成看向穀英而問道:“穀將軍有意見否?”
穀英哪敢有意見啊?當即出班,跑去班尾拉出穀可成,將他拽到地上,“傻了是吧?還不謝主隆恩!”
見穀可成還一臉懵逼,穀英又踢他一腳道:
“皇上念你今晨立功,封你果毅將軍啦!”
穀可成這才迴過神來,向李自成磕頭謝恩,最後高唿:
“謝皇上,願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