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獻策一哆嗦,反應過來,磕頭如搗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哪裏舍得殺了宋矮子啊。
一番慷慨陳詞過後,心情好了很多。
將宋獻策從地上拉起,李自成說道:
“軍師啊,目前情勢,致吳三桂降,為我朝至要。這可是舉朝之共識,你咋忘了?”
“你沒聽到嗎?吳三桂派來官紳六人,言於山海關前見朕,見前朝東宮,方可降我大順。”
“吳三桂連他父親之生死都不提及,可見這個前朝太子,於他吳三桂來說有多麽重要?”
“因此上說,如果去到山海關前,吳三桂見到如此餓耙,呆傻的朱慈烺,他會怎樣?”
“再說,我朝新立,天下人看著呐。若此事傳揚出去……哦,將仨皇子都折磨成了餓死鬼,癡傻人……好說不好聽啊,何來講天下歸心?”
這話說得,令宋獻策再次跪倒於地,山唿:“吾皇英明!吾皇仁慈!吾皇德比堯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旁邊,李雙喜端來米湯,讓人去服侍仨皇子吃喝。他去到李自成那裏,又是跪地請示:“父皇,這囚車還改造不?”
“你這傻孩子,咋不改造嘛!朱慈烺坐龍輦,由吳襄陪同二位皇子坐客卿車。”李自成說道:
“朕這一路,負責將前朝太子養胖,予解開心結,還以神清氣爽。”
“嘿嘿,吳襄不是口齒伶俐麽,由他教導倆小皇子。若到山海關前,他吳三桂見二小皇子癡傻,則不關咱大順任何人之事啦!”
這個李自成,其睿智?其奸詐?
不管怎麽說,他就是甩鍋。還給吳襄,這個吳三桂的爹,下了這麽個套!
聽了這話,吳襄都被整得無語了。
朱慈烺想笑,卻不能笑,得憋住。
這憋住了笑,朱慈烺想到另一個問題:要不要去坐龍輦?
都說伴皇帝如陪猛虎!
再說,自己這時的呆傻就是裝出來的……
萬一被李自成識破呢?
雖不會立即死,過後……
他知道:
吳三桂就是在拖延李自成軍的進軍速度,以便於他完成防禦部署;讓多爾袞軍有趕來山海關的時間……
他就想:
到那時……或是自己沒逃脫,被李自成猜忌有勾踐似的圖謀,他可不會學夫差……
“去吧,先將朱慈烺弄出囚車,洗洗涮涮,整幹淨了,換身衣服。然後放到龍輦中去……”
領了李自成的交代,李雙喜過來囚車門前,伸手進門就已抓住朱慈烺雙肩,要將他拉出囚籠。
這時的朱慈烺,已經想好了對策:決不去那龍輦。做隻傻羊,也要呆在安全窩裏嘛。
掙脫李雙喜之手,朱慈烺抱住吳襄,該出口時就出口,嚎道:
“我不離開我爹!我跟我爹在一起,哪兒都不去!”
吳襄多聰明啊,順勢也將朱慈烺攬入懷中,對李自成喊道:
“李皇啊,這孩子這時,死去又還魂,就像隻雛鳥,一睜眼看見的是我啊!”
“所以,他這時將我認作父、母很合規律……還好,他還能辯得出公母!”
“哦……我的意思是說,現在、而今、眼目下……解開前朝東宮太子的心結,最適合的人是我!”
“事半功倍啊,幾天之內,必須要讓他得以恢複。不然,去到山海關前,我兒吳三桂可是非要見到個正常的東宮!”
“再者說了,我負責太子殿下……到時候,若是太子殿下還不清明,你可以有推卸的由頭。”
“現在,太子殿下隻認我,沒辦法的事情啊,這個鍋我背。對你李皇來說,隻賺不賠!”
李自成想了一下,即爽快答應道:“好吧,都交給你。你辦事我放心!”
吳襄還不幹了呢,“什麽叫都交給我啊!條件是你提,如今顛倒顛。兩個小的歸您。弄走!弄去您那龍輦裏,費您心,好好開導開導!”
“你!……”
李自成語塞,氣急……轉念後,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已經迴緩,即說道:
“你這猴子!不脫毛都比人精靈!”
“雙喜,喊人抱走倆小皇子……”
……
“好啦,好啦!”吳襄放開朱慈烺,說道:
“現在房間寬敞了,你打抻展地睡上一覺。剛喝過米湯,需要休養,便於恢複體力和精神……”
穿越以來,這才得以睡個安穩覺。
唿吸著這個世界裏,沒被工業文明汙染過的空氣,真是爽朗而清新,於深睡眠中,身心創傷都被迅速地修複著……
醒來,已是第二天午後了。
吃著發麵甜點、環視裝飾一新的新居、身旁還有笑眯眯的吳襄陪著……
這才是穿越者的待遇嘛,哪怕隻是亡國太子,畢竟還是太子!
正舒爽呢,吳襄湊過來了他那帶煙火味的臭嘴道:
“太子殿下,我得說話!不然,怎麽哄騙得了車外麵跟班的賊們!”
吳襄瞟瞟關閉著的車廂門,繼續著蚊聲蠅語道:
“一路之上,我說,您聽。保持清醒、沉默,還可以想想我兒三桂扶你登基後,如何實現振興大明社稷……”
交代完畢,吳襄也就放大了嗓門:
“太子殿下啊,混沌中的您,像一張白紙。”
“我要告訴你,你不是我兒子……別驚慌,別錯愕,您是大明朝太子!”
“您的姓名叫朱慈烺。於崇禎二年二月初四,您母後周氏,生您於北京紫禁城,坤寧宮中。”
“越年,崇禎皇帝下旨,冊立您為我大明朝皇太子。”
“至八歲出閣、行定冠禮。執圭見群臣,進止不失尺寸。”
“越長成,白皙而美、舉止端凝、音亦亮。美中不足,憾身材短小……”
“上甚喜你,著智識能臣以教授。”
“於精心培育下,你學問日益精進,已初具帝王資質。”
“就性情而言,你溫恭孝悌,深藏不露。一手好書法,仿帖遍天下……”
“然,你柔韌有餘,剛強不足。”
“想我吳襄,早年從軍,作戰勇猛累功成一小軍官。”
“因善相馬、養馬,受寧遠伯李成梁提攜,擔任購辦戰馬之千總官職。”
“薩爾滸之戰,吾奪得後金戰馬三百匹。諸敗將皆獲罪,唯吾獨得嘉獎。”
“天啟二年,進京考取壬戌科武進士。”
“迴遼東,得監軍高起潛賞識;續弦祖大壽妹為正妻;又升官至總兵……”
“今於此囹圄中,解太子殿下心結,唯故事讓人找迴自我。”
“雖以吾武舉總兵,略遜文采,而與宮廷、太子經曆、生活、成長多不詳知。”
“想想,唯講我、我兒三桂之戰鬥故事,卻可補太子殿下尚武、剛強之不足……”
李自成哪裏舍得殺了宋矮子啊。
一番慷慨陳詞過後,心情好了很多。
將宋獻策從地上拉起,李自成說道:
“軍師啊,目前情勢,致吳三桂降,為我朝至要。這可是舉朝之共識,你咋忘了?”
“你沒聽到嗎?吳三桂派來官紳六人,言於山海關前見朕,見前朝東宮,方可降我大順。”
“吳三桂連他父親之生死都不提及,可見這個前朝太子,於他吳三桂來說有多麽重要?”
“因此上說,如果去到山海關前,吳三桂見到如此餓耙,呆傻的朱慈烺,他會怎樣?”
“再說,我朝新立,天下人看著呐。若此事傳揚出去……哦,將仨皇子都折磨成了餓死鬼,癡傻人……好說不好聽啊,何來講天下歸心?”
這話說得,令宋獻策再次跪倒於地,山唿:“吾皇英明!吾皇仁慈!吾皇德比堯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旁邊,李雙喜端來米湯,讓人去服侍仨皇子吃喝。他去到李自成那裏,又是跪地請示:“父皇,這囚車還改造不?”
“你這傻孩子,咋不改造嘛!朱慈烺坐龍輦,由吳襄陪同二位皇子坐客卿車。”李自成說道:
“朕這一路,負責將前朝太子養胖,予解開心結,還以神清氣爽。”
“嘿嘿,吳襄不是口齒伶俐麽,由他教導倆小皇子。若到山海關前,他吳三桂見二小皇子癡傻,則不關咱大順任何人之事啦!”
這個李自成,其睿智?其奸詐?
不管怎麽說,他就是甩鍋。還給吳襄,這個吳三桂的爹,下了這麽個套!
聽了這話,吳襄都被整得無語了。
朱慈烺想笑,卻不能笑,得憋住。
這憋住了笑,朱慈烺想到另一個問題:要不要去坐龍輦?
都說伴皇帝如陪猛虎!
再說,自己這時的呆傻就是裝出來的……
萬一被李自成識破呢?
雖不會立即死,過後……
他知道:
吳三桂就是在拖延李自成軍的進軍速度,以便於他完成防禦部署;讓多爾袞軍有趕來山海關的時間……
他就想:
到那時……或是自己沒逃脫,被李自成猜忌有勾踐似的圖謀,他可不會學夫差……
“去吧,先將朱慈烺弄出囚車,洗洗涮涮,整幹淨了,換身衣服。然後放到龍輦中去……”
領了李自成的交代,李雙喜過來囚車門前,伸手進門就已抓住朱慈烺雙肩,要將他拉出囚籠。
這時的朱慈烺,已經想好了對策:決不去那龍輦。做隻傻羊,也要呆在安全窩裏嘛。
掙脫李雙喜之手,朱慈烺抱住吳襄,該出口時就出口,嚎道:
“我不離開我爹!我跟我爹在一起,哪兒都不去!”
吳襄多聰明啊,順勢也將朱慈烺攬入懷中,對李自成喊道:
“李皇啊,這孩子這時,死去又還魂,就像隻雛鳥,一睜眼看見的是我啊!”
“所以,他這時將我認作父、母很合規律……還好,他還能辯得出公母!”
“哦……我的意思是說,現在、而今、眼目下……解開前朝東宮太子的心結,最適合的人是我!”
“事半功倍啊,幾天之內,必須要讓他得以恢複。不然,去到山海關前,我兒吳三桂可是非要見到個正常的東宮!”
“再者說了,我負責太子殿下……到時候,若是太子殿下還不清明,你可以有推卸的由頭。”
“現在,太子殿下隻認我,沒辦法的事情啊,這個鍋我背。對你李皇來說,隻賺不賠!”
李自成想了一下,即爽快答應道:“好吧,都交給你。你辦事我放心!”
吳襄還不幹了呢,“什麽叫都交給我啊!條件是你提,如今顛倒顛。兩個小的歸您。弄走!弄去您那龍輦裏,費您心,好好開導開導!”
“你!……”
李自成語塞,氣急……轉念後,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已經迴緩,即說道:
“你這猴子!不脫毛都比人精靈!”
“雙喜,喊人抱走倆小皇子……”
……
“好啦,好啦!”吳襄放開朱慈烺,說道:
“現在房間寬敞了,你打抻展地睡上一覺。剛喝過米湯,需要休養,便於恢複體力和精神……”
穿越以來,這才得以睡個安穩覺。
唿吸著這個世界裏,沒被工業文明汙染過的空氣,真是爽朗而清新,於深睡眠中,身心創傷都被迅速地修複著……
醒來,已是第二天午後了。
吃著發麵甜點、環視裝飾一新的新居、身旁還有笑眯眯的吳襄陪著……
這才是穿越者的待遇嘛,哪怕隻是亡國太子,畢竟還是太子!
正舒爽呢,吳襄湊過來了他那帶煙火味的臭嘴道:
“太子殿下,我得說話!不然,怎麽哄騙得了車外麵跟班的賊們!”
吳襄瞟瞟關閉著的車廂門,繼續著蚊聲蠅語道:
“一路之上,我說,您聽。保持清醒、沉默,還可以想想我兒三桂扶你登基後,如何實現振興大明社稷……”
交代完畢,吳襄也就放大了嗓門:
“太子殿下啊,混沌中的您,像一張白紙。”
“我要告訴你,你不是我兒子……別驚慌,別錯愕,您是大明朝太子!”
“您的姓名叫朱慈烺。於崇禎二年二月初四,您母後周氏,生您於北京紫禁城,坤寧宮中。”
“越年,崇禎皇帝下旨,冊立您為我大明朝皇太子。”
“至八歲出閣、行定冠禮。執圭見群臣,進止不失尺寸。”
“越長成,白皙而美、舉止端凝、音亦亮。美中不足,憾身材短小……”
“上甚喜你,著智識能臣以教授。”
“於精心培育下,你學問日益精進,已初具帝王資質。”
“就性情而言,你溫恭孝悌,深藏不露。一手好書法,仿帖遍天下……”
“然,你柔韌有餘,剛強不足。”
“想我吳襄,早年從軍,作戰勇猛累功成一小軍官。”
“因善相馬、養馬,受寧遠伯李成梁提攜,擔任購辦戰馬之千總官職。”
“薩爾滸之戰,吾奪得後金戰馬三百匹。諸敗將皆獲罪,唯吾獨得嘉獎。”
“天啟二年,進京考取壬戌科武進士。”
“迴遼東,得監軍高起潛賞識;續弦祖大壽妹為正妻;又升官至總兵……”
“今於此囹圄中,解太子殿下心結,唯故事讓人找迴自我。”
“雖以吾武舉總兵,略遜文采,而與宮廷、太子經曆、生活、成長多不詳知。”
“想想,唯講我、我兒三桂之戰鬥故事,卻可補太子殿下尚武、剛強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