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令贇的小心思,李煜並不反感,畢竟,個人利益、大局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他會更加用心做事。


    “朱虞侯,若不調動清源軍,你可有好主意?”


    李煜一問,朱令贇臉一紅,他無意中瞥見了李元清、劉崇諒兩人臉上的戲謔之色。


    這也難怪,自己剛剛說過,攻打南漢不能繞開清源軍,如今一聽說要讓渡給留從效一些地盤,又立即改口,前後變化,堪稱“變色龍”。


    “這……末將以為,劉參議之計可行!”


    李煜再問,林仁肇、何敬洙等人也表示讚同,畢竟,真要打海戰,就要從長江出海口運兵,不論路途是否順利,光是糧食給養就很難保障。


    繞來繞去,還是要屯兵虔州,這也是無奈之舉。


    其一,“馬楚”(湖南)地盤上,雖然已經沒有較大的割據勢力,可不代表沒有反抗力量,昔日,南唐與馬楚一戰,南唐本來已經拿下了楚地全境,卻因為失去民心、將領作亂,硬生生把吞下去的一塊肥肉又吐出來。兩國之間積怨已久,從湖南地界攻打南漢是行不通的。


    其二,嶺南地形製約,從廣西境內的越城嶺,一路向東包括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陵,“五嶺”阻隔之下,為南漢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南唐虔州位於最東側大庾陵“缺口”上,虔州向東直線距離一百多公裏,就是瑞金。當年,教員率領紅軍長征行走的路線,就包括“五嶺逶迤騰細浪”的一路,從瑞金出發,最先翻過去的就是大庾嶺,然後深入兩廣、湖南、江西、雲貴等地,最終到達甘肅會寧。


    既然如此,也就別磨蹭了。


    李煜開口:“此番作戰,本王冊封林將軍為招討使,各位可有意見?”


    一般來說,領頭的提出了方案,詢問屬下意見,那就不應該有意見。這跟單位領導開會“搞民主探討”是一樣的,領導隻不過換一種形式,讓大家同意他的要求而已。


    但是,朱令贇有意見,意見還很大。


    “太子殿下,林將軍驍勇善戰、謀略精通,隻是此番南下,牽扯到前閩的地盤與舊臣……末將唯恐林將軍被束縛手腳。”


    朱令贇的一席話,牽出“三家分閩”的事情來,閩國覆滅,南唐得到建州、汀州等地盤,吳越趁虛而入占領了福州,置於泉州、漳州則被原本的閩國將領留從效占據。


    話裏話外,暗示林仁肇迴到“閩國故地”之後,可能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來,比如臨場叛變。


    林仁肇是火爆脾氣,歸順南唐以來,也最忌諱別人懷疑自己的忠誠,厲聲質問:“如此說來,朱將軍世居淮南,今又統兵江南,莫不是心中仍然不忘楊行密?”


    “你……一派胡言。”


    李煜心中暗笑,“林虎子”的嘴上功夫,倒也不弱,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


    說我林仁肇迴到嶺南,就會懷戀閩國、心懷不軌,那你朱令贇一直待在楊行密建功立業的地方,如今已經改為南唐了,難道不會心存叛逆?


    真要追究起來,五代十國有幾個將領是從一而終的,何必呢?


    說起來,朱令贇剛被削弱兵權,又讓李煜畫了個大餅,急於表現是正常的。


    李煜趕緊打圓場,勸慰道:“二位將軍,都是大唐肱股之臣,將領不和、兵家大忌,本王怎能放心出兵?”


    林、朱兩人一驚,這才意識到剛才意氣用事。


    “殿下,末將……”


    “好了,兩位不必心存芥蒂,此次南征,本王決定同行。”


    太子親征?!


    李煜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如同在一群人中扔進去一個馬蜂窩,立即就炸開了。


    “太子殿下不可!”


    “兩軍對戰,情勢瞬息萬變、風險難料!”


    “殿下隻需穩坐金陵,末將等也有主心骨。”


    ……


    眾人當中,隻有劉政諮沒有開口,雖然他也很吃驚,但一關聯近期發生的事情,反而釋然了,同時佩服李煜的大膽。


    原本以為是“聲東擊西”,到頭來,卻是“一石二鳥”!


    不經意地,他瞥了李煜一眼,似乎無意當中,李煜也和他對了一下目光,兩人心照不宣。


    然而,劉政諮在電光火石之間,就想通了李煜的大膽計劃,緊張、刺激、害怕、興奮等各種情緒翻騰著,感覺全身燥熱難耐,後背熱汗涔涔。


    “諸位將軍,本王主意打定,絕對不會更改了,下麵,將作戰計劃公布一下。”


    眾人見苦勸不住,也隻能作罷,又一聽作戰計劃,頓時來了精神。


    打仗,就意味著有了立功的機會,軍人不立功,一輩子也沒出息。


    “林將軍,你為嶺南招討使,統管三軍,引一萬兵馬劍指雄州,迷惑潘崇徹加強防守,伺機南下,攻打敬州、潮州。”


    “朱虞侯,你為百勝軍節度留後,率領一千軍士,輕刀快馬,以最快速度趕到虔州,整頓一萬百勝軍,伺機進攻汝城!”


    “何將軍,你為江寧節度使,統領修水、奉化、寧國三地駐軍,合計九千人馬,駐紮龍南地區,南北策應。”


    “餘者,跟隨本王!”


    餘者,指的就是天策軍、天威軍、天命軍,合計一萬五,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


    最好的,自然是留給自己,最艱巨的任務,自然也是留給自己。


    攻打南漢,雖然借口很完美,公私兼顧,公的一麵,就是“奉大周命令征討”,私的一麵,就是劉鋹扣留南唐使臣龔慎儀,但為了一個人,還不值得這麽做。


    李煜的意圖,本就不是打下南漢,看似大動幹戈,但兵力都集中在南漢、南唐及清源軍節度使的“三方交界”處。


    聲勢要足夠大,對外號稱“十萬大軍”,彰顯國力!震懾劉鋹!


    敬州、潮州、雄州等地,隻要打下一處,就能作為誘餌,吸引留從效前來。


    單單是“利誘”還不夠,還必須消除留從效任何“騎牆”的幻想,對外宣稱,南唐聯合吳越,一同討伐劉鋹。


    這樣一來,留從效就會從“兩邊騎牆”變成“騎虎難下”,政治、軍事所處的境地,就像現在的蒙古,不願意也得跟著。


    李煜將這個計劃稱之為“引猴下樹”。


    因為“山中無老虎,猴子做大王”,整個清源軍能打的軍隊,也就兩萬人左右(陳洪進投降北宋之前)。


    當初,南唐沒有一舉滅掉留從效,一是因為他為人圓滑、四處討好,二是因為泉州、漳州這兩個地方,實在是太雞肋了。


    從地圖上看,清源軍節度使所管轄的十二縣,多數都是山地,打仗的成本太高,而且,人口又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對於三麵政權的威脅不大,也可以說,毫無威脅。


    然而,風水輪流轉,因為“泉州鹽場”開發出來之後,清源軍節度使反而能拿捏南唐,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無論怎麽看,清源軍都不值當李煜麾下精銳出動,但是,鹽場值得、出海口值得、吳越與南漢更值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