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接到“壽州內亂”的消息後,第一反應不是飲馬長江、趁亂取城,而是擔心李重進腦子一熱,派兵去支援向訓。


    要是真那麽幹,郭宗訓絕對活不過三天,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將這位梁王太子給弄出來,豈不是前功盡棄?


    理由很簡單,黃州、蘄州兩地,距離揚州的距離(水路)也就是三天左右,黃州防禦使崔翰,蘄州防禦使張瓊,這兩個人唯趙匡胤馬首是瞻,李重進一旦敢出揚州城,他們肯定會北上潢川,去支援李懷仁。


    同時,李重進掌握的舒州、和州、廬州、滁州四地守將,也要動起來,做好被偷襲的準備。


    如此一來,淮河東南區域的後周軍隊,主要是李重進手下掌控的勢力,都會被調動起來,注意力集中到壽州戰事上。


    別忘了,揚州東邊七十公裏,有個地方叫泰州!


    泰州鎮撫使楊信、團練使荊罕儒、東都大營指揮使胡大體等人,手中可是握著三萬多兵馬的,他們打不過對麵的林仁肇,可要打你立足未穩的李重進,毫無壓力。


    李重進出城支援,楊信就敢入城殺人!


    說的好聽一點,李重進“如同一把利刃”,插入到膏腴之地。


    說的難聽一點,李重進“如同一隻羔羊”,落入了群狼環伺。


    幸好,李重進不是一個蠢蛋,他不但沒有去支援向訓,同時,還讓距離揚州最近的滁州(西部)、雄州(北部)增派兵力,把自己這邊圍得水泄不通。


    得到這一消息的同時,劉政諮、諸葛蘭匆匆趕到東宮,向李煜傳遞了一份重要軍情。


    現在的太子東宮,儼然成為了“南唐前線指揮中心”。


    “太子殿下,朱令贇來報,對岸的周軍有大動作!”


    李煜聞聽,放下手中的筆,趕緊接過來軍情奏表,緊張地讀了起來,難道趙匡胤要對江南下手了?


    看完之後,眉頭稍微放鬆了一下。


    周軍在長江以北大量集結,但地點卻是樅陽,位於池州對麵。


    趙匡胤就是腦袋被驢踢了,他也不會選擇樅陽泅渡、登陸南岸的,一方麵,是因為池州附近河道縱橫,僅長江在這裏就分成四股,要想到達岸邊,中間還有十幾條小河流與大片淤泥地。另一方麵,池州不是什麽要害地區,就算勉強攻占了,也不能迅速進軍金陵,戰線還會拉的很長。


    唯一稱得上“有價值”的,就是從池州登陸之後,大軍揮師南下,這裏可以繞開九江、彭蠡等重兵把守的區域,直撲洪州。


    也就是自己生物老爹李璟所在的地方……


    李煜一時不明所以,問道:“劉卿,你怎麽看?”


    劉政諮說道:“樞密院商議之後,意見截然相反。”


    “哦,說來聽聽。”


    李煜饒有興趣,看了一眼諸葛蘭,怪不得他跟著來了,“不同意見”一定是他提出來的。


    諸葛蘭,時任樞密副承旨,這個官職源自於五代十國時期,一般由諸衛將軍充任,官位不高,南唐這邊為從五品,後蜀、馬楚等最低正七品。


    劉政諮知道諸葛蘭是李煜親自提拔上來的,說話也比較客氣:“依臣看來,周軍屯兵樅陽,意在池州、銅陵一線,朱令贇將軍希望盡早拿出方案,一旦周軍發難,也好有個準備。”


    朱令贇為人謹慎,從不打無準備之仗,換個角度想,其實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足,戰場形勢隨時變化,一味地按部就班怎麽能行?


    李煜點點頭,說道:“朱令贇的擔憂不無道理,探明樅陽周軍有多少了嗎?”


    “樅陽地小,容不下多少兵力,目前大約聚集三萬人。若是繼續補兵,池州方向的情勢就危險了,周軍無法長期駐守,一定會迅速南下!”


    李煜看了一眼諸葛蘭,意思是,該你說了。


    麵對劉政諮這樣的老油條,還有太子殿下,諸葛蘭有些緊張,有些局促地走到地圖跟前,說道:“臣以為,周軍此舉是虛張聲勢,樅陽聚集的軍隊,很快就會撤離!”


    “哦,說說緣由!”


    “太子殿下,劉參議,你們可曾去過淮南地域?”


    兩人一怔,劉政諮還算去過,畢竟打仗的時候到處跑,但他確實沒有去過樅陽,至於李煜,從穿越而來,還沒離開過金陵。


    “臣世居淮南,對於山川地理、風土人情還算了解,樅陽雖然臨江,但無險可守,可稱之為天然屏障的,隻有西北的大別山脈!”


    “大別山地勢較高,是長江、淮河的分界山,按照太子殿下所說,趙匡胤想要在黃淮站穩腳跟,就必須控製大別山!”


    “太子殿下、劉參議請看,大別山東南麓,依次為黃梅、宿鬆、潛山、懷寧、桐城、廬江六府縣,推己由人,我若是趙匡胤,絕不會將兵力囤積在樅陽,而是調配江淮,以謀大事!”


    果然是截然相反的意見。


    劉政諮認為,趙匡胤屯兵樅陽,是為了攻打池州、意在南唐,而諸葛蘭則認為,屯兵樅陽是權宜之計,真正的目的是迷惑南唐,借機北逃。


    李煜突然覺得,這一幕好熟悉,教員在“四渡赤水”指揮時,就用過這一招。


    兩人說完了,等著李煜抉擇。


    “兩位,軍情有限,目前還不好判斷,不過,朱令贇手下有十萬之眾,就以最壞的打算,趙匡胤意圖進犯江南,也能攔得住。”


    “不過,以我對朱令贇的了解,他急於向樞密院奏表,隻不過是怕擔責任罷了!”


    “既如此,劉卿,以樞密院的名義通知朱令贇,一旦發現周軍有渡江跡象,立即準備應敵,務必將敵人消滅在江上。”


    “敵不動、我不動,千萬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諸葛蘭明顯心有不甘,說道:“太子殿下,何不主動出擊?若我軍能夠先奪得大別山一線,就能俯視長江……”


    李煜很佩服他的勇氣,看來,他還沒有弄明白淮南的情況,南唐現有兵力,能夠守住長江就不錯了。


    “莫急,淮南故土,大唐肯定是要收迴來的……眼下還不到時候,別忘了,咱們旁邊的鄰居可不好惹。”


    李煜所說的鄰居,指的就是吳越錢氏。


    劉政諮一聽,突然想到了什麽,說道:“太子殿下,近日吳越與揚州方麵,互動非常頻繁,會不會策劃什麽大陰謀?”


    “林仁肇退守荊溪,距離吳越國都不過咫尺,大陰謀談不上,但肯定是要與揚州方麵沆瀣一氣的,哼,錢俶這個老小子,大概也是聽到風聲了。”


    劉政諮問道:“莫非,是郭宗訓入駐揚州一事?”


    李煜有些憂慮地說:“隻盼著劉承勳早日凱旋吧!”


    ……


    很快,壽州內亂、樅陽異動就被一個更大的“暴雷”掩蓋了。


    李煜、劉政諮、諸葛蘭會麵後的第二天,揚州方向傳來消息,郭宗訓繼位!


    繼位詔書,張榜天下,吳越、南唐先後收到正式國書!


    國號仍為大周,國都仍為汴梁,年號定為“定安”!


    與繼位詔書一同發出的,還有《討趙賊匡胤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