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猜想的不錯。


    陳喬、藥娘迴歸南唐的第三天,江北傳來一個重磅消息,壽州駐守的周軍內訌!


    壽州歸屬忠正節度使向訓管轄,向訓,字星民,周唐“淮南之戰”的主力之一,郭榮的心腹愛將,大周正統的忠實維護者。


    引發叛亂的是壽州團練使李懷仁,外號“酒簍子”,趙匡胤的忠實追隨者之一。


    “壽州叛亂”的發生,幾乎是必然的。


    壽州雖然位於淮南地區,但地形呈現南北走向,幾乎一半的邊境線都貼著淮河,尤其境內西部平原、東部八公山脈,南部則是崗地,換句話說,從淮北渡河前往壽州,遠比從淮南攀山越嶺進入壽州,要容易的多。


    由於這一便利條件,盤踞黃淮的趙匡胤絕不會放棄壽州,“汴梁事變”之前,早就與李懷仁暗通款曲。


    更加上壽州下遊,就是濠州、泗州,在同屬於周朝軍隊係統下,各地守軍的信息是很難保密的。


    所以,盧絳、李重進等人前往洪澤湖(泗州附近)迎接陳喬及郭宗訓等人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傳遍了淮南地區。


    事實上,汴梁事變、郭榮賓天、皇後及太子失蹤的消息,此前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但各地守軍都沒有輕舉妄動,原因很簡單,一是後周的官僚係統仍然在正常運行,郭榮欽定的“鐵三角”在把持朝政,三省六部各個機關並沒有荒廢。二是,皇帝掛了很正常,特別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哪個武將沒有伺候走幾位皇帝?除非對郭榮非常忠心、有感情的將領,其他的人也無所謂。


    老皇帝死了,換個新的上來就行了唄。


    問題就在於,下一任皇帝究竟是誰!


    是盤踞在汴梁的張永德?是鎮守揚州的李重進?是占據許州的趙匡胤?


    瞎站隊是要出人命的。


    現在好了,小符皇後、郭宗訓出現了,人已經被李重進帶到了揚州,一切猜測都沒有意義了。


    郭宗訓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人家手中可是握著國璽,那代表著正統!


    這時候可以站隊了,也必須要站隊了。


    李懷仁自然是站在趙匡胤這一隊,得到郭宗訓前往揚州的消息後,他立即率領手下攻占了節度衙署,脅迫壽州大小官員聽從自己安排,同時在壽州全境之內張貼告示,宣布李重進劫持皇子郭宗訓、盜取國璽,禦前都點檢趙匡胤奉旨討逆,凡有跟隨向訓者,皆視為叛逆同黨。


    這一套下來,行雲流水,相比“黃袍加身”這場戲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就憑李懷仁的腦子,他斷然想不了這麽周全,事先都由趙普安排好了。


    李懷仁的行動如此順利,是因為忠正節度使向訓並不在壽州城中。


    兩人“貌合心不合”不是一兩日了,向訓也早有準備,將自己的親信及手下都安排在壽州東南,背靠瓦堡湖。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李懷仁作亂,他麵臨的情況就是“以低打高”,從西部平原向東部八公山脈運動的過程中,有大量可以設伏的地點,向訓可以從容不迫、逐段阻擊。另一方麵,如果李懷仁得到援軍,自己不敵的情況下,還能從瓦堡湖撤退,經淮河前往揚州與李重進會合。


    然後,“壽州內亂”的烈度並不強烈,雙方雖然磨刀霍霍,準備的也極為充分,但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壽州守軍十分有限。


    壽州不大,也不是臨江要衝,駐守總兵力一萬有餘,李懷仁手中掌控四千,向訓手中掌控六千,雙方基本算是勢均力敵。


    “爆炸點”位於保義鎮,這是壽州節度衙署所在,李懷仁行事果斷,對於不肯就範的官員痛下殺手,一時間衙署內外血流成河,就連官員家屬也不放過。


    向訓聞聽消息之後,立即親率軍士前往平叛,雙方在保義鎮東南的“衙門郢”展開激戰。


    作戰計劃約等於沒有,目標卻十分清晰,就是徹底幹掉對方!可麻煩的是,雙方軍士來不及改旗易幟,連穿的軍服都是一樣的,真正打起來之後,立即就陷入混亂狀態。


    短兵相接,血肉橫飛!


    總歸,向訓這邊還是占一點人數上的優勢,多出一千人投入混戰,逐漸就形成了對李懷仁的包圍之勢,更重要的是,向訓這邊是有騎兵的。


    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可以形成碾壓優勢,尤其五百騎兵屬於後周親軍衛隊,在兵器、鎧甲、戰鬥力上都更加強悍,在包圍之勢形成之後,向訓命令騎兵側翼出擊、迅速完成對李懷仁部的包抄。


    總計一萬人左右的戰爭規模,又是在較為開闊的地帶進行戰鬥,包圍戰術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因為堵不住缺口!


    李懷仁與向訓共事多年,對他慣用的戰法很了解,都是集中全部兵力正麵硬剛,給對手造成嚴重殺傷、形成心理壓力,然後分兵兩翼包圍,再派出騎兵策應。


    所以,一發現向訓出動騎兵,李懷仁立即下令後撤,迴到壽州城內,企圖依靠城防支撐。


    但是,李懷仁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壽州城中的人,有不少與他並不是一條心的,人家是心向大周的,趙匡胤算什麽東西?老子不承認。


    還沒來得及殺掉的部分官員,攜帶手下從城內反擊,最後打開壽州城東門,迎接向訓進城。


    按說,這個時候,李懷仁最優先的選項,就是帶兵離開,沿著淮河北上進入阜陽地區,這裏就是趙匡胤的地盤了。


    李懷仁,不愧是“李壞人”,他做了一件極其喪天良的事情——縱火焚燒壽州城!


    反正老子要走了,這裏也不能留給你!


    很快,壽州城內四處起火,不僅商賈、地主、富戶被劫掠一空,更多老百姓的家產在大火中變成了灰燼。


    向訓即便恨得咬牙切齒,可這時候也不顧上追及,以後自己還要在這一片混呐,都燒了可怎麽辦?於是,分派兵力與李懷仁部打巷戰的同時,還要組織老百姓救火。


    而李懷仁趁機北上,越過淮河之後,逃之夭夭。


    雖然“壽州內亂”的戰爭規模不大,可是造成的損失不小,最重要的是,李懷仁的這一舉動,讓整個後周朝廷的局勢從暗流湧動,變成了“禿子腦袋上的虱子”。


    不裝了,攤牌了,老子造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