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交代,儼然耗盡了郭榮的全部力氣,四人受詔,也深刻感到身上責任之重大。


    延福宮外,風雪又大了起來,彤彤黑雲從西北壓過來,殿中的光線顯得更暗了,王樸、王溥等人看不清郭榮的表情,仿佛坐在那裏的,是一座木雕石刻的人像一般。


    郭椿奉命將蠟燭點亮,又將炭火燒的旺一些,雖然能夠驅走身上的寒意,卻無法暖熱四人的心情。


    躊躇一番,王溥說道:“陛下所托之事,臣等必然竭盡心力,不過,朝中大事,是否還應該請範丞相一同商議?”


    郭榮微啟雙目,說道:“文素(範質的字)那邊,朕自有安排,爾等隻需按詔令行事。”


    “臣遵命!”


    “諸位迴去吧!風雪洶湧,前路難行,還望珍重!”


    四人齊齊跪拜,悲慟之情再次湧上心頭,但手捧詔書,這次誰也沒敢表現的太明顯。


    畢竟,他們都知道郭榮不喜歡小家子氣,應聲離開。


    眾人退去之後,一直強撐著的郭榮,身體仿佛瞬間鬆垮了,他用力支撐自己的雙臂,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從座位上站起來,可嚐試了幾次都為成功,一代英主,便用近乎請求的壓身看了一眼郭椿。


    太監總領郭椿早已經涕泗橫流,渾身顫抖地跪行近前,抱住郭榮的雙腿。


    “郭椿,侍奉我這麽多年,也難為你了。時光匆匆,你鬢發也多了白發,朕感大期將至,你若想迴歸故裏、安享晚年,要早做準備。”


    郭榮說這句話,是完完全全出自真心的,不但是郭椿,一應近臣,在自己撒手人世之後,恐怕都很難在這皇宮中生存,及早做好急流勇退的準備,不失為一件好事。


    “陛下,我乃六根不全之人,能蒙受天恩、跟隨陛下,雖死而無憾!”


    “你的忠心,朕自然知曉,正因為如此,切不可輕易犯險,若是後宮之中察覺有變,你當盡力保護皇後及梁王。”


    說到這裏,郭榮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寒意,喃喃自語道:“不可輕信,不可輕信啊……”


    郭椿未解其意,但仍寬慰道:“陛下放心,內侍局早已經按照吩咐,訓練一批宮闈護衛,以梁王為馬首是瞻,絕對忠心!”


    不得不佩服郭榮的先見之明,目光長遠,在長子、次子被害之後,他就意識到整個皇宮的防衛,尤其是後宮及子嗣的安全,不能全部交給禁軍或親軍,以為這些人按照規製,隻能停留在外圍,極少能夠直接接近保護對象。


    所以,郭榮讓內侍局挑選人員,進行係統的訓練。由於挑選的人都是太監,訓練又都是在後宮秘密進行,加上宮闈護衛平日裏隱藏在奴仆之中,可能端茶送水、掃地、倒馬桶的人,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郭椿,起來吧,送朕迴小隱園。”


    郭椿擦了擦眼淚,趕緊起身張羅軟榻。


    走是很困難了,郭榮被扶上軟榻,輕輕抬起,緩慢前行。


    一路上,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偎在厚被中的郭榮忍不住抬頭望天,如此景象,讓他迴想起遠征幽雲的情景,那時刻,金戈鐵馬、風掣紅旗,是何等的豪邁!


    “郭椿。”


    郭椿趕緊近前,詢問何事。


    “你派人,在範質府前等候,準備好馬車,一旦範質迴來,立即讓他進宮來!”


    “遵命!”


    曆史軌跡的改變,很多時候,隻是取決於個別人的個別行為,這就是所謂“蝴蝶效應”。


    風雪正緊,兩條路上,奔走著兩個人。


    一條路上,範質正坐在馬車上,身邊有百餘名護衛,他們冒著風雪,天還未亮就從汴梁出發,急匆匆一路向西,奔向華山雲台觀。


    範質此行,是要去請一個人,一個郭榮念念不忘、寄予厚望的人,他的名字叫陳摶。


    陳摶,字圖南,別號扶搖子,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大名鼎鼎的“睡仙”,人稱“陳摶老祖”者是也。


    在道教體係中,陳摶儼然是一個神話性質的人物,傳說,他與呂洞賓是摯友,早已習得飛升黃白之術,脫離肉體凡胎。


    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陳摶這一人物的,並且與周世宗郭榮有著密切的交集,換個角度說,郭榮雖然滅佛,他卻很信任道教。


    史料記載,公元956年,後周顯得三年,陳摶收到郭榮召見,親下華山、前往汴梁,兩人會麵之後,郭榮虛心請教點石成金、白日飛升之術,還要任命他做官(諫議大夫),但陳摶不僅辭官不受,還勸誡郭榮不要迷戀道家成仙之術,要把精力放在治國安民上。話雖如此,陳摶還是在汴梁逗留了很長時間,期間為郭榮煉製丹藥。


    彼時,坊間流傳的說法是,陳摶乃欺世盜名之輩,根本就沒有真才實學,更不是什麽神仙,所以郭榮就放他走了。


    真的如此嗎?從唯物主義、無神論者的視角來看,陳摶肯定是虛張聲勢,可根據郭榮的種種舉動,可以判斷出,他對陳摶是極為信任的,或者說,陳摶這人一定是有過人之處的才能的。


    一是郭榮放走陳摶,這件事情就極不正常。郭榮此人,不僅求賢若渴,而且非常強勢,他認為的賢能之才,必須為自己所用(參考王溥的經曆),像陳摶這種精通百家之學、有撥亂濟世之能的人,他怎麽可能放過。即便按照一般統治者的思維,陳摶在民間有很強大的號召力,出於政治目的,也必須拉攏與利用,他怎麽會輕易放手?單就陳摶能夠辟穀,掌握長生之道,對於郭榮就是極大的誘惑,因此,陳摶必然是有超然才能,既能夠說服郭榮,又給予郭榮一定的好處,比如“煉丹”這件事,或許郭榮的生命早就到了盡頭,正是有了陳摶才得以續命。


    二是陳摶所受待遇,已經遠遠超過了“道教名士”的身份,史書記載,顯德五年,也就是郭榮征討南唐的關鍵時期,還專門派出官員前往華山,以朝廷的名義慰問。表麵上是慰問,實則是尋求良策,否則南唐之戰,後周也不會贏得那麽漂亮。僅僅用了兩年有餘的時間,就攻占了整個淮北地區,開疆擴土的麵積增加三分之一。一國皇帝,主動向一個道士尋求幫助,也足可見陳摶的能力非凡。


    三是關於陳摶著作言論的重視,陳摶貫通五代,是“先天易學”的創始人,在修行方麵,他獨創一派,留下了許多著作,如《無極圖》《先天圖》等,這些道家經典的眾多讀者當中,就有郭榮,不僅如此,郭榮還要求王溥進行注釋,便於自己窺得宇宙天理的奧秘。


    不僅如此,據說趙匡胤也十分尊崇陳摶,演義小說當中描寫過兩人在洞府論道的事情,頗有“伐木爛柯”的味道。《宋史·陳摶傳》中記載,太平興國二年,即公元977年,宋太宗趙光義有幸見到了已然百歲高齡的陳摶,此人“容顏依舊、氣度仙質”,趙光義驚為天人,專門在汴梁城中為其修建“希夷觀”,賜紫衣上袍、冊封國師,但陳摶仍然不可接受。


    範質此行,就是專門請陳摶到汴梁來,郭榮的意思,是希望他暫時擔任國師職務,以自己的通天本領,協助大周渡過“君王換代”難關。


    這可以說是郭榮的一廂情願,夤夜商議時,範質已經委婉地表達此計不通了,在他看來,國家大事,豈可輕信一個道士的話,豈能仰仗一個道士的能力?無奈,君命難違,範質本著忠臣責任,一路風雪趕往潼關。


    在範質西行之際,另一條路上,另一個人也在疾行。


    汴梁城的禦街向南,州橋橫跨東西大街,下麵是濤濤的汴河之水,趙匡義在橋頭眺望,遠遠地看見了忠義防衛營的旗幟,此處駐紮了三千河洛兵,統領者正是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