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漢家天下
諸天:從古三通傳功開始 作者:寒梅吟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軍全軍覆沒,義軍乘勝追擊,半月之內連下洛陽、開封等中原重鎮,又經過半月攻城掠地占領整個河南。
明教義軍威震天下。
黃尚於開封號召義軍會盟,前來的義軍頭領大大小小一百餘位,皆言明教消滅元軍有大功,自當坐領天下。
“黃教主一戰而滅元軍主力,自蒙古崛起,何人有今日之戰果,教主威震天下,當速晉位稱帝,恢複漢統。”
“說的對!”明教諸人附和道。
自古勸進都要再三推辭,以顯示自己絕無貪圖權位之心,黃尚根本不在乎虛名,果斷答應,決定建號稱帝。
於是詢問國號年號。
“屬下覺得可以繼續稱為宋,畢竟是前朝正統,教主驅逐蒙人,繼承大宋江山,名正言順,百姓也會支持。”
黃尚斷然拒絕。
什麽國號不好,非要稱‘慫’,就那君臣的做派,簡直就是大一統王朝之恥辱,以後宋這個國號可以除名。
“我倒有個不錯的名字。”朱元璋深思熟慮後建言道:“既然咱們是出自明教,不如國號就稱‘明’如何?”
“好名!”明教諸人附和道:“明有清平之意,寓意極好,也可以預示教主驅除陰霾,重開日月新天之誌。”
明倒也不錯的,可黃尚不想拾老朱的牙慧,於是果斷否決再議。
“古有強漢盛唐之說,既然咱們都自稱漢人,我看不如幹脆叫漢!”沉思許久的徐達突然說出自己的意見。
“準!”黃尚一錘定音。
選定良辰吉日,黃尚設壇祭天,正式建元稱帝,國號為‘漢’,年號‘天授’,並決定以次年為天授元年。
明教眾人各有封賞。
既已建國稱號,黃尚立即下詔脫離明教教義,以中原禮儀和朝廷律法作為準則,不再以昔日明教教義行事。
明教眾人雖然感到錯愕,但是懾於黃尚的無上威嚴,及自身地位和身份的轉變,並沒有因此發生多大動蕩。
同時昭告天下,招賢納士,各路人才前來投奔,一時文武大盛。
文有李善長、汪廣洋、朱升。
武有張定邊、馮勝、鄧愈等。
都屬於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黃尚分別委以重任,令其施展所長。
同時送還武當諸俠,月於迴信,宋遠橋代張三豐送來厚禮以示祝賀。
楊不悔奔武當,楊逍大怒,於是告假前往武當尋女,月餘送來奏本,楊不悔嫁武當殷梨亭,一時淪為話柄。
天授元年一月。
黃尚派朱元璋和徐達分兵掠地,各領十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路直指淮南和山東。
一路直指襄樊和兩湖。
各路義軍多出於明教麾下,隻需黃尚一紙召命,各地聞風而降,不過短短數月,淮南和兩湖之地盡歸麾下。
此時大漢人口千萬,兵馬百萬,已經屬於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勢力。
天授元年六月。
召令講兵演武,以龍象般若功前三層功法為根基,融合諸多絕學創立鍛體十式,選軍中精銳,號‘龍武軍’。
七月。
召集天下匠人,授以波斯新式火器製造法,製火槍、火炮、火箭等,選心靈手巧之士三萬建立‘神機營’。
十月。
召張士誠投降遭拒,遂以朱元璋為帥領兵二十餘萬討伐,水路並進。
十二月進抵隆平府,張士誠降,鑒於他曾投降元庭,於是就地處決。
二年五月。
朱元璋領兵渡江,攻占集慶,黃尚恢複其古地名健康,駐重兵威懾江南各勢力,各路義軍紛紛上表請降。
九月。
召令四川明玉珍降,遭據,遂以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為先鋒,馮勝、鄧愈為將,領精兵二十萬攻打四川。
三年二月,大軍進抵成都,明玉珍出城請降,大夏政權宣告滅亡。
徐達出屯成都,平定四川各地。
五月,召令於泉州港建立船塢,令工匠打造來自波斯的新式海船。
四年三月,徐達領兵進抵雲南,元軍殘部被殲,這塊自大唐時期就脫離的土地,終於迴到了華夏的懷抱。
五月班師,諸將多迴。
是月庭議,諸臣皆言開封殘破,建議重修皇城,再造宮殿,黃尚認為天下未平,不宜大興土木,於是作罷。
六月,群臣奏請選美人充後宮,黃尚原本要拒絕,奈何家有皇位需要子嗣繼承,於是擇才德兼備者為皇後。
七月。
律法初定,官職完善,文武大臣爵位封賞各有差,又以明教中人不善軍國大事,於是厚其爵祿,不領實事。
李善長為左丞相。
劉伯溫為右丞相。
朱元璋為左都督。
徐達晉位右都督。
五年二月,龍武軍和神機營成,黃尚下詔北伐,共三十萬,兵分三路。
朱元璋為右路,直指大都。
常遇春為中路,攻打山西。
徐達則為左路,討伐關中。
由於元軍主力盡喪,各地守軍早已成割據之勢,各自為戰,不堪一擊。
七月。
三路大軍報捷,徐達克關中,殺元大將李思奇,斬敵三萬,俘敵五萬。
八月。
皇子降生,起名為煊,大赦。
九月。
常遇春與朱元璋會師大都城,元帝不戰而逃,漢軍兵不血刃,虜元室宗人財富,捷報傳入開封,舉朝振奮。
再有數月,各地皆平。
六年。
進軍西藏,盡收其地,群臣以藏地偏遠難行,特設駐藏大臣一名。
七年。
以北元常年侵犯邊境,發兵二十餘萬出塞,徐達為帥,常遇春為先鋒,張定邊、馮勝、鄧愈諸將皆從征。
五月。
神機營大展神威,破元主力,龍武軍輕裝急進三百裏,奇襲王庭,俘獲元主及宗室後妃數百人,飲馬斡難河。
北元滅亡。
八年。
征集能工巧匠,重建大都,以作為新的都城,並起名為‘順天’。
同年下詔減免賦稅,息兵養民。
九年。
下召改革,行‘攤丁入畝’法,朝野嘩然,有上書反對者,斬之。
十年。
首次開科取士,除考經典,又增時事等科,後又設工、商諸科目,廣納天下人才入朝,有反對者,盡皆斬之。
十一年。
下詔開海,鼓勵商貿,泉州海軍訓練有成,巡視南洋,萬國來朝,從此開啟了大漢王朝的海上發展之路。
十三年。
徐達領兵西征,龍武軍為先鋒,擊西域諸國,日行數百裏,無人可擋。
十四年。
大漢艦隊登上美洲大陸,首次發現這塊不為人知的土地,同年返航,帶迴番薯、玉米等諸多農作物。
十五年。
滅高麗,海軍東渡,與東瀛戰於大海之上,大獲全勝,殺敵數萬人,三月登陸,九月東瀛滅亡,殺其天皇。
十六年。
朱元璋上奏各地官員貪汙,請求清查吏治,黃尚令其嚴查,揪出涉事官員數百,盡皆斬之,一時官場震怖。
二十年。
皇子煊年滿十五,冊封為太子,入主東宮,同年與徐達長女成婚。
天授三十年。
漢旗四海飄揚,百姓安居樂業,已經初步呈現盛世的景象。
同年,皇後崩,黃尚傳位太子,年號文德,以期文治之效。
……
武當山。
已經年近一百四十歲的張三豐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客人。
“見過皇上。”
“張真人免禮,我已非皇帝。”
“那我便鬥膽稱一聲道友了。”
“請便。”
“道友此來作何?”
“論道。”
“如何論道?”
“說來簡單,接我一掌。”
黃尚一掌拍出,卻無任何威力,就像是普通朋友家打招唿一般。
張三豐同樣是如此。
雙掌相交,毫無波瀾,但黃尚和張三豐的精神卻瞬間交織在一處,都看到了對方想讓自己看到的東西。
“破碎虛空,化虹飛升,多謝道友為我點明道路。”張三豐真誠道謝。
“不必,我也得到了你的所學,如此算來你我誰也不算吃虧。”
“哈哈,甚妙。”
張三豐哈哈大笑,笑聲引來了武當諸俠和一眾三代弟子觀看。
“遠橋,現在由你任武當掌門,要秉持門規,將武當派發揚光大。”
“師父您……”
“不必多問,為師去也。”
張三豐純陽無極功百年修為,早已成就至陽無極,隻是差一個契機便可以破碎,與黃尚交流後自是水到渠成。
“道友,先吧!”
“破碎之道,何分先後!”
二人相視一笑,身上綻放金光,待眾人睜開眼睛時早已無影無蹤。
武當諸俠無不愕然。
大漢太祖與武當掌門張三豐於武當金頂白日飛升,自此成為江湖美談,武當派也因此成為新一任武林聖地。
明教義軍威震天下。
黃尚於開封號召義軍會盟,前來的義軍頭領大大小小一百餘位,皆言明教消滅元軍有大功,自當坐領天下。
“黃教主一戰而滅元軍主力,自蒙古崛起,何人有今日之戰果,教主威震天下,當速晉位稱帝,恢複漢統。”
“說的對!”明教諸人附和道。
自古勸進都要再三推辭,以顯示自己絕無貪圖權位之心,黃尚根本不在乎虛名,果斷答應,決定建號稱帝。
於是詢問國號年號。
“屬下覺得可以繼續稱為宋,畢竟是前朝正統,教主驅逐蒙人,繼承大宋江山,名正言順,百姓也會支持。”
黃尚斷然拒絕。
什麽國號不好,非要稱‘慫’,就那君臣的做派,簡直就是大一統王朝之恥辱,以後宋這個國號可以除名。
“我倒有個不錯的名字。”朱元璋深思熟慮後建言道:“既然咱們是出自明教,不如國號就稱‘明’如何?”
“好名!”明教諸人附和道:“明有清平之意,寓意極好,也可以預示教主驅除陰霾,重開日月新天之誌。”
明倒也不錯的,可黃尚不想拾老朱的牙慧,於是果斷否決再議。
“古有強漢盛唐之說,既然咱們都自稱漢人,我看不如幹脆叫漢!”沉思許久的徐達突然說出自己的意見。
“準!”黃尚一錘定音。
選定良辰吉日,黃尚設壇祭天,正式建元稱帝,國號為‘漢’,年號‘天授’,並決定以次年為天授元年。
明教眾人各有封賞。
既已建國稱號,黃尚立即下詔脫離明教教義,以中原禮儀和朝廷律法作為準則,不再以昔日明教教義行事。
明教眾人雖然感到錯愕,但是懾於黃尚的無上威嚴,及自身地位和身份的轉變,並沒有因此發生多大動蕩。
同時昭告天下,招賢納士,各路人才前來投奔,一時文武大盛。
文有李善長、汪廣洋、朱升。
武有張定邊、馮勝、鄧愈等。
都屬於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黃尚分別委以重任,令其施展所長。
同時送還武當諸俠,月於迴信,宋遠橋代張三豐送來厚禮以示祝賀。
楊不悔奔武當,楊逍大怒,於是告假前往武當尋女,月餘送來奏本,楊不悔嫁武當殷梨亭,一時淪為話柄。
天授元年一月。
黃尚派朱元璋和徐達分兵掠地,各領十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路直指淮南和山東。
一路直指襄樊和兩湖。
各路義軍多出於明教麾下,隻需黃尚一紙召命,各地聞風而降,不過短短數月,淮南和兩湖之地盡歸麾下。
此時大漢人口千萬,兵馬百萬,已經屬於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勢力。
天授元年六月。
召令講兵演武,以龍象般若功前三層功法為根基,融合諸多絕學創立鍛體十式,選軍中精銳,號‘龍武軍’。
七月。
召集天下匠人,授以波斯新式火器製造法,製火槍、火炮、火箭等,選心靈手巧之士三萬建立‘神機營’。
十月。
召張士誠投降遭拒,遂以朱元璋為帥領兵二十餘萬討伐,水路並進。
十二月進抵隆平府,張士誠降,鑒於他曾投降元庭,於是就地處決。
二年五月。
朱元璋領兵渡江,攻占集慶,黃尚恢複其古地名健康,駐重兵威懾江南各勢力,各路義軍紛紛上表請降。
九月。
召令四川明玉珍降,遭據,遂以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為先鋒,馮勝、鄧愈為將,領精兵二十萬攻打四川。
三年二月,大軍進抵成都,明玉珍出城請降,大夏政權宣告滅亡。
徐達出屯成都,平定四川各地。
五月,召令於泉州港建立船塢,令工匠打造來自波斯的新式海船。
四年三月,徐達領兵進抵雲南,元軍殘部被殲,這塊自大唐時期就脫離的土地,終於迴到了華夏的懷抱。
五月班師,諸將多迴。
是月庭議,諸臣皆言開封殘破,建議重修皇城,再造宮殿,黃尚認為天下未平,不宜大興土木,於是作罷。
六月,群臣奏請選美人充後宮,黃尚原本要拒絕,奈何家有皇位需要子嗣繼承,於是擇才德兼備者為皇後。
七月。
律法初定,官職完善,文武大臣爵位封賞各有差,又以明教中人不善軍國大事,於是厚其爵祿,不領實事。
李善長為左丞相。
劉伯溫為右丞相。
朱元璋為左都督。
徐達晉位右都督。
五年二月,龍武軍和神機營成,黃尚下詔北伐,共三十萬,兵分三路。
朱元璋為右路,直指大都。
常遇春為中路,攻打山西。
徐達則為左路,討伐關中。
由於元軍主力盡喪,各地守軍早已成割據之勢,各自為戰,不堪一擊。
七月。
三路大軍報捷,徐達克關中,殺元大將李思奇,斬敵三萬,俘敵五萬。
八月。
皇子降生,起名為煊,大赦。
九月。
常遇春與朱元璋會師大都城,元帝不戰而逃,漢軍兵不血刃,虜元室宗人財富,捷報傳入開封,舉朝振奮。
再有數月,各地皆平。
六年。
進軍西藏,盡收其地,群臣以藏地偏遠難行,特設駐藏大臣一名。
七年。
以北元常年侵犯邊境,發兵二十餘萬出塞,徐達為帥,常遇春為先鋒,張定邊、馮勝、鄧愈諸將皆從征。
五月。
神機營大展神威,破元主力,龍武軍輕裝急進三百裏,奇襲王庭,俘獲元主及宗室後妃數百人,飲馬斡難河。
北元滅亡。
八年。
征集能工巧匠,重建大都,以作為新的都城,並起名為‘順天’。
同年下詔減免賦稅,息兵養民。
九年。
下召改革,行‘攤丁入畝’法,朝野嘩然,有上書反對者,斬之。
十年。
首次開科取士,除考經典,又增時事等科,後又設工、商諸科目,廣納天下人才入朝,有反對者,盡皆斬之。
十一年。
下詔開海,鼓勵商貿,泉州海軍訓練有成,巡視南洋,萬國來朝,從此開啟了大漢王朝的海上發展之路。
十三年。
徐達領兵西征,龍武軍為先鋒,擊西域諸國,日行數百裏,無人可擋。
十四年。
大漢艦隊登上美洲大陸,首次發現這塊不為人知的土地,同年返航,帶迴番薯、玉米等諸多農作物。
十五年。
滅高麗,海軍東渡,與東瀛戰於大海之上,大獲全勝,殺敵數萬人,三月登陸,九月東瀛滅亡,殺其天皇。
十六年。
朱元璋上奏各地官員貪汙,請求清查吏治,黃尚令其嚴查,揪出涉事官員數百,盡皆斬之,一時官場震怖。
二十年。
皇子煊年滿十五,冊封為太子,入主東宮,同年與徐達長女成婚。
天授三十年。
漢旗四海飄揚,百姓安居樂業,已經初步呈現盛世的景象。
同年,皇後崩,黃尚傳位太子,年號文德,以期文治之效。
……
武當山。
已經年近一百四十歲的張三豐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客人。
“見過皇上。”
“張真人免禮,我已非皇帝。”
“那我便鬥膽稱一聲道友了。”
“請便。”
“道友此來作何?”
“論道。”
“如何論道?”
“說來簡單,接我一掌。”
黃尚一掌拍出,卻無任何威力,就像是普通朋友家打招唿一般。
張三豐同樣是如此。
雙掌相交,毫無波瀾,但黃尚和張三豐的精神卻瞬間交織在一處,都看到了對方想讓自己看到的東西。
“破碎虛空,化虹飛升,多謝道友為我點明道路。”張三豐真誠道謝。
“不必,我也得到了你的所學,如此算來你我誰也不算吃虧。”
“哈哈,甚妙。”
張三豐哈哈大笑,笑聲引來了武當諸俠和一眾三代弟子觀看。
“遠橋,現在由你任武當掌門,要秉持門規,將武當派發揚光大。”
“師父您……”
“不必多問,為師去也。”
張三豐純陽無極功百年修為,早已成就至陽無極,隻是差一個契機便可以破碎,與黃尚交流後自是水到渠成。
“道友,先吧!”
“破碎之道,何分先後!”
二人相視一笑,身上綻放金光,待眾人睜開眼睛時早已無影無蹤。
武當諸俠無不愕然。
大漢太祖與武當掌門張三豐於武當金頂白日飛升,自此成為江湖美談,武當派也因此成為新一任武林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