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富看著菜不多,咬咬牙爬上房梁解下一條算條巴子1,銀哥從外麵也買鯽魚迴來了。


    葉盞將算條巴子掛迴去,再將一兜鯽魚養在清水裏留著下頓吃:“家裏日子並不寬裕,若為了我破費叫我良心怎生得安?”


    她見陶甕裏有醃製的配鹽瓜菽2:“有兩個葷菜,再加點鹹菜配飯就足夠豐盛了。”


    配鹽瓜菽細細切碎,和米醋一起倒進蒸得軟爛的茄子,


    再撒上搗成碎末的蒜泥,一起盛放在粗陶碟子裏。


    金哥出門不知去了哪裏,一會迴來從懷裏摸出個油紙包,裏頭是兩隻生鵪子。


    葉盞便將鵪鶉拔毛開膛後裹在了泥土埋在灶裏,做了個柴火鵪鶉。


    空氣裏咕嘟嘟彌漫著豬肉燉風魚的香氣,叫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一個風魚燉五花,一個油渣炒白菘,再加上配鹽瓜菽涼拌蒜泥茄子,便是一家八口人的晚飯。


    熱熱鬧鬧擺了一桌,一家人坐在一起給女兒接風。


    說了幾句場麵話葉大富頓覺心酸,擺擺手捂住臉示意大家吃菜。


    大家原本心裏都有些發酸,可吃了幾口菜卻都大為驚訝:


    風魚燉五花燉了許久,筷子一夾就要軟爛。


    風幹魚特有的風幹氣息混著五花肉的肥美口感,簡直是一絕。


    裏頭的幹閉甕菜和白菘這時候都被燉得軟爛,


    吃進嘴裏滿口都是魚香肉香,想必是長時間燉煮吸飽湯汁的緣故,


    咽下去滿口留香卻又毫無油膩。


    菜湯裏簡單熬進了豆醬做佐料,泡在裏麵的粉條軟乎乎,


    “吸溜”一口,


    滿嘴都是五花的香氣,鮮香十足。


    “這粉條比肉香啊!”葉大富開口,“我要多吃點。”


    他嘿嘿一笑,給自己撈了一大筷子粉條。


    葉玉搖搖頭:“肉多得是,您就別為我們省了。”


    葉銀默默給爹夾了一筷子肉。


    油渣炒白菘也有特點。


    炒白菘原本是常見的菜式,可加了油渣後更絕,


    豬油渣酥脆可口,有了微微發甜的白菘嫩葉解膩,讓人忍不住一筷子接著一筷子。


    配鹽瓜菽涼拌蒜泥茄子色澤好看,微微粉色的鹽瓜菽沾染得涼拌茄子也有淡淡粉色,夏日裏看著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胃口大開。


    茄子涼拌後裹滿蒜泥,配上微微發酸的配鹽瓜菽,刺激得人口水橫流。


    鵪鶉也是油汪汪浸透了,撕下蜜色的肉皮露出內裏豐腴多汁的肉質,湊進去吸一口滿口油。


    一家人吃了個痛快。


    葉璃抱著沉甸甸的肚子躺在門口喟歎:“過年都沒這麽痛快。”


    葉盞收拾碗筷的手一停,普通的豬肉燉粉條、鹹菜白菜這樣的菜式都能說是過年,可見葉家人生活有點困難。


    不過既然她迴來了,自然要想辦法帶著葉家人走向富裕生活。


    說到她的職業規劃,不僅是她,葉家人對她從事什麽職業也各有見解。


    葉大富勸說女兒跟自己去做博賣,


    博賣是什麽?


    葉大富擺個攤,攤上擺著冠梳、靴鞋、頭麵首飾。


    攤位旁邊立根竹竿,竹竿上定著一方梨木圓盤。


    射箭能射中其上的飛禽走獸便可拿走攤上的貨物,


    飛禽走獸中麵積最大的大黃狗對應黑陶碗,


    最小的天牛則對應攤上最貴的梳子。


    梳子是鎏金鸞鳥穿花黃楊木梳,梳背銀鎏金,上麵雕刻鸞鳥栩栩如生,至少能值五貫。


    有那梳子做誘餌,走過路過的顧客們少不得駐足小試牛刀。


    然而誰都射不到天牛,偶然射中也是打個滑,惹得喟歎聲連連。


    葉大富得意洋洋給女兒演示:“那天牛圖案上抹了油,加固過,尋常箭頭根本射不進來。”


    見女兒皺眉,他立刻昂起脖子辯解:“滿城都這麽幹!”


    他邊看說邊整理攤子,攤子其實就是一塊布,四角係繩。


    葉盞很快就知道了那四角係繩是做什麽用的。


    “街道司!監市來了!”


    有人一聲大喊,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邊小販們立刻做鳥獸狀散,


    葉大富不慌不忙,拉起四角繩子用力一抽,貨物便滾落中間成為一個布兜,


    他順順當當卷起布兜狂奔。


    跑了兩步又轉身來拉女兒“快走!別傻站著!”


    ?


    葉盞在呆愣中被拉起,機械跟著親爹跑動。


    好容易甩脫衙差,葉大富大口喘氣:“占了街道巷子的,要打七十大板呢!”


    葉盞略微懂點:“不是有表木嗎?”


    政府在街道兩旁設有表木,類似劃線的意思,攤販在表木後經營即可。


    “那表木裏頭的攤子都要給行會交錢,我才不當傻子呢。”葉大富得意洋洋。


    好家夥,


    “所以……這是無證攤販越界經營?”


    前世今生都是良民的葉盞大開眼界。


    “不止呢,”葉大富得意洋洋,“博賣也是犯法的。”


    原來政府隻有固定日子可以博賣:


    冬至後開始一直能延續到年後,之後寒食節、清明這樣的大節日官府也會放開限製。


    其餘日子博賣犯法。


    據葉大富說,《宋刑統》有令“諸博戲財務者各杖一百,贓重者各依已分,準盜論。”


    葉盞用自己所剩不多的古文知識翻譯:博賣重罪。


    要打一百板子!情節嚴重者按照盜竊算。


    雖然今天跑了,


    但萬一哪天沒跑成被街道司抓住呢?


    占道經營七十大板、


    違規博賣一百大板,


    葉大富快五十的人了哪裏經得住170大板?


    葉盞捂住了腦門,感覺改造親爹任重道遠。


    她苦口婆心勸了半天,葉大富終於決定改換門庭:不博賣了,就單純賣東西。


    當天下午他就擺出了一堆古董。


    “瞧一瞧,看一看,都是好東西!”葉大富吆喝,"西周的青銅器,漢朝的陶俑!"


    家裏何時這麽多古董?葉盞不解。


    扭頭葉大富就小聲跟閨女解釋:“那件是孝文帝時的陶俑,拿盛樂城郊墳裏的磚碾碎燒製做成,魏時最高貴的拓跋鮮卑來了都分不出來!3”


    “這件是天寶年間句容官辦作坊裏仿製的青銅器,到長安老作坊刻的銘文,刻了監官花押。就是金石大師來也瞧不出個所以然來!4”


    原來古人也會造假文物?葉盞大開眼界。


    有位客人果然被吸引來了,但還是躑躅不前,跟同伴嘀咕:“這小攤販能有真貨嗎?”


    “這位官人有所不知,大古董商就從咱們小販手裏收貨!別看大古董店富麗堂皇,那不都是主顧們錢袋子裏出去的?”葉大富立刻攻心,一臉痛心疾首。


    客人果然意動。


    葉大富見有戲,鬼鬼祟祟四下打量,


    隨後湊近客人小聲商量:“您若不信,不如跟我去盜洞裏拿現貨?”


    葉盞無奈搖搖頭,彎腰準備收攤。


    她已經從大爹嘴裏聽說,所謂現場拿的“現貨”也是事先埋在盜洞裏的假貨。


    那邊廂葉大富還在賣力勸說客人:“這是斟鄩的銅鼎5,最是古樸!”


    來幫忙的宓鳳娘小聲吐槽:“什麽真旬,上旬還差不多。”


    “我眼瞅著你爹給那鼎裏倒了十幾天的刷鍋水,美其名曰做舊。”


    葉盞眼前一黑。


    她收拾的動作加快,拉過親爹:“爹,咱不賣了。”


    可她沒想到,一說不賣那位潛在客人反倒心動:“你這當真是夏朝的?”


    連著覷了好幾眼青銅鼎。


    葉大富一看,


    閨女這上道啊!!!


    他立刻跟著演下去:“我閨女不舍得賣祖傳的寶貝,我少不得要聽她的。客人你走吧。”


    偷空還給閨女擠擠眼。


    合著我來這是幫你做局的?


    葉盞氣悶,拉過爹,點了客人一句:“他是騙子,這是假貨。”


    說罷死活拉著葉大富收攤。


    客人奇道:“曆來商販隻有搶著賣的,哪有不賣的?”


    除非……


    除非青銅鼎是真的!!!


    他眼珠子都黏在上麵了:“還請幫我包起來。”


    葉盞沒理會,勒令葉大富收攤迴家。


    迴家後她就捧著那些假古董要去扔掉。


    “別扔!別扔!哎吆吆,不許扔!”葉大富上下阻攔,


    “迴頭跟我一起埋到墳裏,屍水泡個十來年就更真了!”


    “到時你們這些孩子們過不下去也能挖爹的墳賣古董!”


    正吵嚷得熱鬧,有人敲門,


    一開門,客人站在門口翹首以待,


    踮起腳尖脖子伸得鸕鶿一般往裏探看:“老板,銅鼎!我加錢!”


    葉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市井人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吃湯圓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吃湯圓呀並收藏大宋市井人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