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救命先救官
和古人打遊戲,看電影 作者:磐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珅一聽紀曉嵐這麽說連忙擺手,道:“唉,你可不能這麽說啊,薛大老板可是個神通廣大的人,一文錢進去,二文錢出來,我這才有足夠的錢去救濟災民啊。”
“我看了他們的賬本了!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在侵吞著救災的糧款!”
和珅道:“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麽民?!”
“荒唐!”
紀曉嵐完全想不出和珅居然會說出這種話來,這與他一直學習的和認為的簡直背道而馳。
“這是事實!千千萬萬的災民啊,誰去發給他們賑災糧款?是你發?還是我發?還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喂飽了他們,他們才肯給我去賣命!”
紀曉嵐嗤笑了一聲:“真乃曠古之謬論!貪汙受賄居然還有了大道理!”
紀曉嵐隻覺得這個道理簡直可以說是不可理喻。
和珅卻不然:“這是幾十年官宦生涯換來的大道理,這是千千萬萬血淋淋的事實換來的金道理啊紀先生!他你怎麽就不懂呢你?”
紀曉嵐:“食君俸,為君分憂,點點滴滴皆是民脂民膏,和大人,你怎麽忍心在這饑民的口中去摳出一粒糧食呢?”
眼看著紀曉嵐拍桌子了,和珅也沒辦法,雙掌往下拍著安撫,然後又給他續了一杯酒。
“又來了,行,喝酒。”
兩個人把酒喝完以後,和珅道:“官字怎麽寫?上下兩個口,先要喂飽上麵一個口,才能再去喂下麵一個口。”
紀曉嵐:“宋有包公,明有海瑞,康熙朝有施公,代代清官,愧殺大人也。”
和珅很是不屑一顧:“對對對,清官的確令人敬佩,可清官也令人畏呀。”
紀曉嵐:“和大人,零就是無敬無畏所以才無法無天了。”
“那我問你,古往今來多少清官多少貪官?”
“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沙。”
再怎麽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清官這麽出名,就是因為他本身人少。
就像聖人一樣,千百年來就那麽幾個。
“對啊!那我不依靠他們我依靠誰啊?我這個軍機大臣要是沒有他們撐著,那就是個屁,我容易嗎?”
和珅說這話的時候也有點委屈,畢竟整天撐著個笑臉去和那些他完全不喜歡的人打交道,他喜歡嗎?他有的選嗎?
他沒得選啊!
這次輪到紀曉嵐來倒酒了。
他直言,和珅居然有這麽大的本事,那為什麽要毀賬本?
和珅很清楚,紀曉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毀一個還能再重新寫一個。
紀曉嵐又說,為什麽不把他的腦袋卡了,但賬本不就徹底毀了?
和珅還真就這麽想過,但是紀曉嵐這大清國第一才子的腦袋,他不想看,他就是讓紀曉嵐來做幾天班房而已,把他和皇上分開。
一切他都安排的天衣無縫。
和珅直言整個滿朝文武,他最不想得罪的就是紀曉嵐,而紀曉嵐又直說他常常得罪和大人。
“這就又迴到了那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和珅說能有紀曉嵐這樣的對手是他的榮幸。
紀曉嵐則說,能有和珅這樣的天下第一大貪官賞識,那真是他的不幸。
視頻的兩個人的又一次碰杯中結束了。
秦始皇嬴政:這貪汙受賄的道理,寡人倒是第一次見。
扶蘇:救民先救官?還能有這樣的說法嗎?
李斯:貪汙受賄按照律法,本應處死,和珅所說的道理最有一定道理,但那隻不過是在滿朝文武俱是奸臣貪臣的情況下,才可能誕生。
漢高祖劉邦:還敢貪汙?蕭何,管糧草管軍械一直都是你在負責,咱們這有貪汙的情況嗎?
蕭何:有也被我砍了,陛下,我負責管後勤的時候你缺過糧,缺過兵嗎?
唐太宗李世民:要是換成朕的朝堂來,有幾個人敢有那個膽子貪汙?
明太祖:咱也倒是想看看那群貪官有幾個腦袋夠咱砍!沒官了再重新找一批發糧就行!這世上想做官的人多了去了,咱不缺那一批!
這些聖主明君都承認和珅說的話有那麽一點道理,但不多。
畢竟他們就在這裏,哪些個奸臣貪臣敢在他們這裏貪汙要救災的糧款?
老壽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煩了。
就如朱元璋所說,上上下下都在吃這筆糧款,那就砍了再換一批幹淨的上來。
這世界上想做官的人多了去了,從來都不缺那麽一批。
人才也是如此。
乾隆朝。
乾隆皇帝看著跪下來戰戰兢兢的和珅,道:“雖為後世演繹,但是,和珅。”
“奴才明白。”
和珅心眼通透著呢,自己看了這麽多,那都是乾隆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結果。
不過好在這些時間他也是給乾隆皇帝真真正正的辦了實事,乾隆這是有心敲打他兩下,也沒打算真對他怎麽樣,這讓他鬆了口氣。
要不然就以他貪錢斂財的程度放在各朝各代,都是作為砍頭抄家的,甚至都不過分。
下一個視頻。
視頻一開頭就是一老頭子。
這不是朱棣嗎?
視頻裏說,朱瞻基已經在一座寺廟裏找到了失蹤已久的建文帝朱允炆,朱棣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火急火燎的就打算去見一見。
他內心裏懷揣著什麽樣的心思?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皇帝,哪怕那個皇帝現在已經廢了。
還有傳國玉璽也不在這裏,自然也不會認為天下正統也在這裏。
而朱瞻基則拿自己人頭來擔保朱允炆的安全,而朱棣和朱允炆的見麵,就是朱瞻基一手促成的。
朱高熾聽到以後就知道壞事了,自己這個爹現在已經變成他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樣了,自然是怎麽毒怎麽想。
他害怕,哪怕朱瞻基真是他的好聖孫又怎麽樣?
朱棣很有可能直接舍得朱瞻基的生命安全,直接砍死朱允炆。
所以他直接拖著自己那肥胖的身軀衝到了朱棣麵前,帶著朱瞻基麵聖。
一向好雙手插袖子裏走兩步路都嫌累的朱大胖,火急火燎的拖著那副沉重的身軀帶著朱瞻基跑到了雞鳴寺。
“我看了他們的賬本了!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在侵吞著救災的糧款!”
和珅道:“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麽民?!”
“荒唐!”
紀曉嵐完全想不出和珅居然會說出這種話來,這與他一直學習的和認為的簡直背道而馳。
“這是事實!千千萬萬的災民啊,誰去發給他們賑災糧款?是你發?還是我發?還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喂飽了他們,他們才肯給我去賣命!”
紀曉嵐嗤笑了一聲:“真乃曠古之謬論!貪汙受賄居然還有了大道理!”
紀曉嵐隻覺得這個道理簡直可以說是不可理喻。
和珅卻不然:“這是幾十年官宦生涯換來的大道理,這是千千萬萬血淋淋的事實換來的金道理啊紀先生!他你怎麽就不懂呢你?”
紀曉嵐:“食君俸,為君分憂,點點滴滴皆是民脂民膏,和大人,你怎麽忍心在這饑民的口中去摳出一粒糧食呢?”
眼看著紀曉嵐拍桌子了,和珅也沒辦法,雙掌往下拍著安撫,然後又給他續了一杯酒。
“又來了,行,喝酒。”
兩個人把酒喝完以後,和珅道:“官字怎麽寫?上下兩個口,先要喂飽上麵一個口,才能再去喂下麵一個口。”
紀曉嵐:“宋有包公,明有海瑞,康熙朝有施公,代代清官,愧殺大人也。”
和珅很是不屑一顧:“對對對,清官的確令人敬佩,可清官也令人畏呀。”
紀曉嵐:“和大人,零就是無敬無畏所以才無法無天了。”
“那我問你,古往今來多少清官多少貪官?”
“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沙。”
再怎麽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清官這麽出名,就是因為他本身人少。
就像聖人一樣,千百年來就那麽幾個。
“對啊!那我不依靠他們我依靠誰啊?我這個軍機大臣要是沒有他們撐著,那就是個屁,我容易嗎?”
和珅說這話的時候也有點委屈,畢竟整天撐著個笑臉去和那些他完全不喜歡的人打交道,他喜歡嗎?他有的選嗎?
他沒得選啊!
這次輪到紀曉嵐來倒酒了。
他直言,和珅居然有這麽大的本事,那為什麽要毀賬本?
和珅很清楚,紀曉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毀一個還能再重新寫一個。
紀曉嵐又說,為什麽不把他的腦袋卡了,但賬本不就徹底毀了?
和珅還真就這麽想過,但是紀曉嵐這大清國第一才子的腦袋,他不想看,他就是讓紀曉嵐來做幾天班房而已,把他和皇上分開。
一切他都安排的天衣無縫。
和珅直言整個滿朝文武,他最不想得罪的就是紀曉嵐,而紀曉嵐又直說他常常得罪和大人。
“這就又迴到了那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和珅說能有紀曉嵐這樣的對手是他的榮幸。
紀曉嵐則說,能有和珅這樣的天下第一大貪官賞識,那真是他的不幸。
視頻的兩個人的又一次碰杯中結束了。
秦始皇嬴政:這貪汙受賄的道理,寡人倒是第一次見。
扶蘇:救民先救官?還能有這樣的說法嗎?
李斯:貪汙受賄按照律法,本應處死,和珅所說的道理最有一定道理,但那隻不過是在滿朝文武俱是奸臣貪臣的情況下,才可能誕生。
漢高祖劉邦:還敢貪汙?蕭何,管糧草管軍械一直都是你在負責,咱們這有貪汙的情況嗎?
蕭何:有也被我砍了,陛下,我負責管後勤的時候你缺過糧,缺過兵嗎?
唐太宗李世民:要是換成朕的朝堂來,有幾個人敢有那個膽子貪汙?
明太祖:咱也倒是想看看那群貪官有幾個腦袋夠咱砍!沒官了再重新找一批發糧就行!這世上想做官的人多了去了,咱不缺那一批!
這些聖主明君都承認和珅說的話有那麽一點道理,但不多。
畢竟他們就在這裏,哪些個奸臣貪臣敢在他們這裏貪汙要救災的糧款?
老壽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煩了。
就如朱元璋所說,上上下下都在吃這筆糧款,那就砍了再換一批幹淨的上來。
這世界上想做官的人多了去了,從來都不缺那麽一批。
人才也是如此。
乾隆朝。
乾隆皇帝看著跪下來戰戰兢兢的和珅,道:“雖為後世演繹,但是,和珅。”
“奴才明白。”
和珅心眼通透著呢,自己看了這麽多,那都是乾隆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結果。
不過好在這些時間他也是給乾隆皇帝真真正正的辦了實事,乾隆這是有心敲打他兩下,也沒打算真對他怎麽樣,這讓他鬆了口氣。
要不然就以他貪錢斂財的程度放在各朝各代,都是作為砍頭抄家的,甚至都不過分。
下一個視頻。
視頻一開頭就是一老頭子。
這不是朱棣嗎?
視頻裏說,朱瞻基已經在一座寺廟裏找到了失蹤已久的建文帝朱允炆,朱棣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火急火燎的就打算去見一見。
他內心裏懷揣著什麽樣的心思?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皇帝,哪怕那個皇帝現在已經廢了。
還有傳國玉璽也不在這裏,自然也不會認為天下正統也在這裏。
而朱瞻基則拿自己人頭來擔保朱允炆的安全,而朱棣和朱允炆的見麵,就是朱瞻基一手促成的。
朱高熾聽到以後就知道壞事了,自己這個爹現在已經變成他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樣了,自然是怎麽毒怎麽想。
他害怕,哪怕朱瞻基真是他的好聖孫又怎麽樣?
朱棣很有可能直接舍得朱瞻基的生命安全,直接砍死朱允炆。
所以他直接拖著自己那肥胖的身軀衝到了朱棣麵前,帶著朱瞻基麵聖。
一向好雙手插袖子裏走兩步路都嫌累的朱大胖,火急火燎的拖著那副沉重的身軀帶著朱瞻基跑到了雞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