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橄欖是這個投資邏輯,那投資其它農業類的投資也是一個邏輯。
這也是富人的核心秘密。
富人會算賬,會做模型,會用模型去賺錢。
以陳子桓這次投資為例。
陳子桓首先找到了一個農產品,一個有很高的附加值的農產品,並且要找到很難被替代的優勢。
就比如地中海區域意大利的橄欖、西班牙的橄欖、希臘的橄欖。
這是品質最好的區域。
然後從中找到可以用規模,用機械化農業生產的方式操作的區域,隻有用上現代農業機械規模化生產才能稱得上是模型。
所有大量用人工的,就不是一個好模型。
那層層篩選後,就隻有一個結果符合,就是西班牙。
這個思路才是黃金。
那同理,大豆也可以用這個思路。
進口大豆比中國大豆便宜讓人感到神奇,很多人會覺得見了鬼了,感到莫名的不敢置信。
實際就是沒算明白賬。
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出口國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土地成本相對較低。例如,美國中西部地區大量平坦肥沃的土地適宜大規模種植大豆,土地租金相對較為便宜。而中國耕地資源相對稀缺,人均耕地麵積較少,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種植大豆的土地成本較高。
中國大豆種植以家庭小規模種植為主,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在播種、施肥、收割等環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勞動力,人工成本較高。而美國、巴西等國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生產效率高,大規模的種植和先進的機械設備使得人工需求大幅減少,勞動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很低。
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在大豆種植技術、種子研發、田間管理等方麵較為先進,種植的多為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在防治雜草的時候顧慮較小,可使用草甘膦一次性進行防除,其單產水平較高。而中國大豆生產技術相對落後,新品種的推廣速度緩慢,在種植技術上,普遍采用手工播種和收割的方式,單產水平較低。
美國、巴西等國政府對農業包括大豆種植有大量的補貼,補貼涵蓋了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以及農業保險等方麵,降低了農民的種植成本,使得大豆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力。而中國雖然也有一定的農業補貼政策,但補貼力度相對有限。
這個抗除草劑就保證了能成為模型的基礎,這個事非常的重要,沒有這個就沒有大豆模型。
美國、巴西、阿根廷土地都是永久產權,這個分攤了以後每年的固有成本。
以2009年的行情,同樣1萬公頃土地為例。
美國中西部優質大豆種植區,1萬公頃土地價格在5千萬美金-1億美金,取中間數7500萬美金。
巴西中西部購買 1萬公頃土地大約 1677萬美元左右,東南部約 3852萬美元左右,南部約 4523萬美元左右,取中間數3852萬美元。
按照平均利潤(含補貼)刨除成本,美國1萬公頃種植大豆315萬美金,利潤率在4.2%。
由於黃豆這種東西當年就能收獲,隻要貸款利率低於4.2%模型就跑通了。
美國用工相比巴西要貴一些,利潤低一些。
巴西1萬公頃種植大豆按照平均利潤(含補貼)刨除成本550萬美金,利潤率在14.3%。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
因為就可以貸款,一分錢不用出用貸款利率跑,用不了幾年,土地的成本就都收迴來了。
以後千秋萬代,就都是利潤。
活是別人幹的,利潤是自己收的。
除了天災,基本快做到了無風險套利。
為什麽選擇巴西和美國這種地方?因為巴西和美國的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各種農機應有盡有,且多為歐美大品牌,能夠滿足大規模種植大豆的需求。
隻有這裏才能跑通數字模型,這裏基本也都是被大型資本控製在這裏種植,配套產業做的杠杠滴,從種子到種植一體化。
巴西2009\/10年度,播種麵積達到 2220-2260萬公頃,想要什麽配套都有。
···
資本喜歡算賬算模型,打工人喜歡算工資,差別就在這裏了。
最後就導致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資本用跑通的模型替資本去賺錢,而打工人最後也就萬把來塊錢。
窮人沒做錯什麽,隻是富人做對了。
在巴西種植大豆和種植玉米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種子也是轉基因的抗藥性,機械化程度非常高,政策配套產業做的也是一樣的好。
全世界都知道巴西美國牛肉便宜,華夏就做不了巴西的事情。
巴西農業發達,是世界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玉米、大豆等飼料作物產量大,其價格普遍低於中國國內水平,使得養牛的飼料成本較低。而且巴西約 90%的肉牛是在熱帶和溫帶草地上以草飼方式肥育,減少了對精飼料的依賴。
千萬不要迷信國產的牛肉口感比巴西的好,就不存在這個事情,這個東西隻能當成一個商家的故事聽。
真正的專家會告訴你,巴西的牛肉口感比中國的好。
在養殖方式上,巴西草飼牛比例高,牛在天然牧場自由放牧,肉質緊實、有嚼勁且具草香,脂肪含量低;在牛的品種上,內洛爾牛等生長快、肉質鮮嫩,適應熱帶環境;屠宰加工處理先進,現代化設備與工藝確保品質,減少應激反應與水分流失。
···
法國紅酒,全世界的紅酒一般都得需要一種東西,這個東西叫橡木。
做橡木桶釀酒。
一般全世界就用兩個地方的,一個是法國的橡木,一個是美國的橡木。
美國更容易機械化生產,所以大批富豪在美國投資了森林,基本也是一個邏輯。
這都是未來千秋萬代的產業。
不過,那邊更強調生態建設,每年有砍伐指標,你砍伐多少要種多少,保證了生態的循環利用。
當然,美國也有遺產稅,所以老巴把錢都捐給了自己的基金會,否則就是最高稅率為 40%。
陳子桓打算過兩年大舉進軍農業。
這也是富人的核心秘密。
富人會算賬,會做模型,會用模型去賺錢。
以陳子桓這次投資為例。
陳子桓首先找到了一個農產品,一個有很高的附加值的農產品,並且要找到很難被替代的優勢。
就比如地中海區域意大利的橄欖、西班牙的橄欖、希臘的橄欖。
這是品質最好的區域。
然後從中找到可以用規模,用機械化農業生產的方式操作的區域,隻有用上現代農業機械規模化生產才能稱得上是模型。
所有大量用人工的,就不是一個好模型。
那層層篩選後,就隻有一個結果符合,就是西班牙。
這個思路才是黃金。
那同理,大豆也可以用這個思路。
進口大豆比中國大豆便宜讓人感到神奇,很多人會覺得見了鬼了,感到莫名的不敢置信。
實際就是沒算明白賬。
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出口國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土地成本相對較低。例如,美國中西部地區大量平坦肥沃的土地適宜大規模種植大豆,土地租金相對較為便宜。而中國耕地資源相對稀缺,人均耕地麵積較少,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種植大豆的土地成本較高。
中國大豆種植以家庭小規模種植為主,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在播種、施肥、收割等環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勞動力,人工成本較高。而美國、巴西等國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生產效率高,大規模的種植和先進的機械設備使得人工需求大幅減少,勞動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很低。
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在大豆種植技術、種子研發、田間管理等方麵較為先進,種植的多為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在防治雜草的時候顧慮較小,可使用草甘膦一次性進行防除,其單產水平較高。而中國大豆生產技術相對落後,新品種的推廣速度緩慢,在種植技術上,普遍采用手工播種和收割的方式,單產水平較低。
美國、巴西等國政府對農業包括大豆種植有大量的補貼,補貼涵蓋了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以及農業保險等方麵,降低了農民的種植成本,使得大豆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力。而中國雖然也有一定的農業補貼政策,但補貼力度相對有限。
這個抗除草劑就保證了能成為模型的基礎,這個事非常的重要,沒有這個就沒有大豆模型。
美國、巴西、阿根廷土地都是永久產權,這個分攤了以後每年的固有成本。
以2009年的行情,同樣1萬公頃土地為例。
美國中西部優質大豆種植區,1萬公頃土地價格在5千萬美金-1億美金,取中間數7500萬美金。
巴西中西部購買 1萬公頃土地大約 1677萬美元左右,東南部約 3852萬美元左右,南部約 4523萬美元左右,取中間數3852萬美元。
按照平均利潤(含補貼)刨除成本,美國1萬公頃種植大豆315萬美金,利潤率在4.2%。
由於黃豆這種東西當年就能收獲,隻要貸款利率低於4.2%模型就跑通了。
美國用工相比巴西要貴一些,利潤低一些。
巴西1萬公頃種植大豆按照平均利潤(含補貼)刨除成本550萬美金,利潤率在14.3%。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
因為就可以貸款,一分錢不用出用貸款利率跑,用不了幾年,土地的成本就都收迴來了。
以後千秋萬代,就都是利潤。
活是別人幹的,利潤是自己收的。
除了天災,基本快做到了無風險套利。
為什麽選擇巴西和美國這種地方?因為巴西和美國的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各種農機應有盡有,且多為歐美大品牌,能夠滿足大規模種植大豆的需求。
隻有這裏才能跑通數字模型,這裏基本也都是被大型資本控製在這裏種植,配套產業做的杠杠滴,從種子到種植一體化。
巴西2009\/10年度,播種麵積達到 2220-2260萬公頃,想要什麽配套都有。
···
資本喜歡算賬算模型,打工人喜歡算工資,差別就在這裏了。
最後就導致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資本用跑通的模型替資本去賺錢,而打工人最後也就萬把來塊錢。
窮人沒做錯什麽,隻是富人做對了。
在巴西種植大豆和種植玉米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種子也是轉基因的抗藥性,機械化程度非常高,政策配套產業做的也是一樣的好。
全世界都知道巴西美國牛肉便宜,華夏就做不了巴西的事情。
巴西農業發達,是世界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玉米、大豆等飼料作物產量大,其價格普遍低於中國國內水平,使得養牛的飼料成本較低。而且巴西約 90%的肉牛是在熱帶和溫帶草地上以草飼方式肥育,減少了對精飼料的依賴。
千萬不要迷信國產的牛肉口感比巴西的好,就不存在這個事情,這個東西隻能當成一個商家的故事聽。
真正的專家會告訴你,巴西的牛肉口感比中國的好。
在養殖方式上,巴西草飼牛比例高,牛在天然牧場自由放牧,肉質緊實、有嚼勁且具草香,脂肪含量低;在牛的品種上,內洛爾牛等生長快、肉質鮮嫩,適應熱帶環境;屠宰加工處理先進,現代化設備與工藝確保品質,減少應激反應與水分流失。
···
法國紅酒,全世界的紅酒一般都得需要一種東西,這個東西叫橡木。
做橡木桶釀酒。
一般全世界就用兩個地方的,一個是法國的橡木,一個是美國的橡木。
美國更容易機械化生產,所以大批富豪在美國投資了森林,基本也是一個邏輯。
這都是未來千秋萬代的產業。
不過,那邊更強調生態建設,每年有砍伐指標,你砍伐多少要種多少,保證了生態的循環利用。
當然,美國也有遺產稅,所以老巴把錢都捐給了自己的基金會,否則就是最高稅率為 40%。
陳子桓打算過兩年大舉進軍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