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別打主意
官場:救了神秘大佬,乘風破浪 作者:天下南嶽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天明把拖欠退休教師工資的事詳細說給汪浩聽。說完後,他輕輕歎息一聲道:“汪書記,退休教師就靠著這點退休金生活,如果我們拖欠不發,他們的日子會很艱難。”
汪浩沉默不出聲,好一會後才說道:“退休教師工作了一輩子,總會有些積蓄的。不會像你說的那麽難吧?”
陸天明搖搖頭道:“汪書記,你可能有所不知。地方上的普通教師,年輕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工資也不是很高,能維持一家人的開銷已經很不錯了。有幾個老師能存下錢來。”
“而且,鄉村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半邊戶。他們是不可能存下錢來的。”
汪浩道:“但也不至於艱難吧?天明,看待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向上,而不是悲觀消極。”
陸天明笑笑道:“其實,以我們現在的財力,完全不用拖欠的。”
汪浩便警惕地看著他,問了一句,“縣財政有錢為什麽不發?”
陸天明道:“主要是這筆錢要請汪書記同意。”
汪浩便明白了過來,冷冷道:“天明,你是不是在打紀念廣場建設費的主意?我可告訴你,這筆錢,你一分錢都不能動。”
陸天明解釋道:“汪書記,我已經算過了,紀念廣場項目所需資金,不會超過一個億。”
“你還真打上這筆錢的主意了啊。”汪浩有些激動地說道:“天明啊,我在此警告你,不要打這筆錢的主意。你敢動一分錢,我與你沒完啊。”
汪浩從燕京帶了一筆大資金來山南。這也是他能在山南迅速鞏固自己地位的法寶。
手上有錢,腰杆子就硬。而且這筆錢對山南來說,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汪浩很清楚,抓住這筆錢的使用權,就是抓住了山南所有幹部的命門。
這也是他來了之後,包括肖科在內的一批人,一直將眼光盯在這筆錢上,卻一直沒辦法動用,因而與汪浩發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對抗的原因。
在山南的幹部看來,錢來了山南,就屬於山南。而非他汪書記的私人財產。
汪浩空降能帶款下來,隻是證明他個人能力強。而不是說這筆來援建山南的巨額資金,成為他汪浩手裏的工具。
燕京每年都有幹部空降來地方工作。但像汪浩這樣,一次性能帶來幾個億的發展資金,絕無僅有。
同時,這也從側麵證明汪浩與其他空降下來的幹部有所不同。
陸天明再次強調道:“汪書記,廣場項目花不了那麽多資金的。”
“花不了,就讓它們躺在賬戶上。錢多難道咬手?”汪浩提醒著陸天明說道:“天明啊,要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可不能成為敗家子。”
陸天明反提醒他道:“汪書記,長期拖欠教師工資,這要是傳出去,對我們山南的形象影響會很大。我看,是不是借用一下,等以後情況好了一點之後,把錢還上?”
汪浩搖著頭道:“天明啊,你把我看作什麽人了?首先,我帶來的資金,是為發展山南的,它不屬於某個人。其次,這筆資金因為來之不易,我們就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來填補山南財政的虧空的。”
陸天明知道,汪浩為了確保他帶來的資金不被挪用和占用,他不惜與以肖科為代表的山南地方幹部發生矛盾。
汪浩當然清楚地方政府幹部的重要性。對於他一個空降下來的幹部而言,地方幹部就是他的眼睛和耳朵。更是他的拐杖。
他要想在地方有所作為,必須依靠地方幹部的支持與配合。
汪浩明知這個道理,卻還在資金的問題上,與地方幹部形成了矛盾。
但是,他沒想到陸天明也會來打這筆資金的主意。
“天明啊,政府沒錢,問題出在哪?”汪浩道:“這不是我們的責任啊。我們接手的時候,山南縣的財政就已經是千瘡百孔了,這是事實,誰都不能否認的吧?所以說,拖欠教師退休金的責任,不在你我,應該要追問上屆政府。”
陸天明當然明白汪浩話裏的意思。
他在當選山南縣長後,第一時間便找來了財政局長謝逸夫了解了全縣的財政情況。
謝逸夫告訴他,縣財政完全靠上級轉移支付才勉強過日子。山南縣每年的財稅收入大約在三萬億左右,但各項支出卻要超過這個數字。
費敏縣長在時,他每天一睜開眼,便想著從哪裏來錢。
在山南當了一屆縣長的費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來錢的問題上了。
然而,即便費敏把腦袋想破,辦法用盡,還是沒能改變山南縣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
山南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沒有穩定的工業企業,也沒有繁榮的商業。這樣的一個半山區縣,完全靠著從土地裏刨食吃,基本還是一個原生態的社會環境。
前些年刮起的一陣陣經濟浪潮,似乎與山南毫無關係。
不是山南人民不想富起來,也不是山南人民懶惰沒有上進心。而是山南的地理位置和曆史原因,才讓山南錯過一次次的經濟浪潮。
路遠在擔任書記的時候,曾提議學其他兄弟縣市,開發土地財政。
他的提議迅速得到了響應,全縣掀起過一陣轟轟烈烈的土地財政熱潮。
所謂土地財政,說穿了就是賣地。
遺憾的是山南的地理位置缺乏優勢,土地財政從一開始就受到各個方麵的製約。最終導致土地財政政策還沒生長便夭折了下來。
汪浩將責任推給上屆政府,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但是,上屆政府的使命已經完成。留下來的這個攤子,他不能撒手不管。
陸天明試著說道:“汪書記,山南拖欠教師工資的事,現在傳出去,別人不會說是上屆政府的原因,隻會說是我們這屆政府沒能力,是不是?我現在主要考慮的是燕京要來人。如果這事被燕京領導聽到了,我擔心他們會對我們山南有看法啊。”
陸天明的話,就像一支利箭一樣,射中了汪浩的心。
汪浩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副有能力有擔當的形象。他必須給燕京來的領導有一個可圈可點的政績。
紅色紀念廣場是他來山南的最耀眼的政績。據說,燕京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曾指示中部省大力支持。
本來他的形象將會以紀念廣場的項目而光輝起來。如果這時候爆出拖欠教師退休金的醜聞,他的形象將會大打折扣。
這是汪浩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天明啊,你這是在拿捏我啊。”汪浩道:“你說吧,要多少?”
陸天明一聽,知道汪浩要改變主意了。趕緊說道:“其實也不多,全部發放下去,還不到一千萬。”
“天明,這個問題,你馬上解決掉。絕對不允許領導在山南的這段時間,出現任何拖欠退休金的聲音。”
“好啊!”陸天明高興地說道:“請汪書記放心。這件事,隻要落實到位,絕不會有任何差錯。”
一出汪浩的門,陸天明便立即給謝逸夫打電話,“一天之內,退休金必須全部發放到位。”
汪浩沉默不出聲,好一會後才說道:“退休教師工作了一輩子,總會有些積蓄的。不會像你說的那麽難吧?”
陸天明搖搖頭道:“汪書記,你可能有所不知。地方上的普通教師,年輕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工資也不是很高,能維持一家人的開銷已經很不錯了。有幾個老師能存下錢來。”
“而且,鄉村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半邊戶。他們是不可能存下錢來的。”
汪浩道:“但也不至於艱難吧?天明,看待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向上,而不是悲觀消極。”
陸天明笑笑道:“其實,以我們現在的財力,完全不用拖欠的。”
汪浩便警惕地看著他,問了一句,“縣財政有錢為什麽不發?”
陸天明道:“主要是這筆錢要請汪書記同意。”
汪浩便明白了過來,冷冷道:“天明,你是不是在打紀念廣場建設費的主意?我可告訴你,這筆錢,你一分錢都不能動。”
陸天明解釋道:“汪書記,我已經算過了,紀念廣場項目所需資金,不會超過一個億。”
“你還真打上這筆錢的主意了啊。”汪浩有些激動地說道:“天明啊,我在此警告你,不要打這筆錢的主意。你敢動一分錢,我與你沒完啊。”
汪浩從燕京帶了一筆大資金來山南。這也是他能在山南迅速鞏固自己地位的法寶。
手上有錢,腰杆子就硬。而且這筆錢對山南來說,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汪浩很清楚,抓住這筆錢的使用權,就是抓住了山南所有幹部的命門。
這也是他來了之後,包括肖科在內的一批人,一直將眼光盯在這筆錢上,卻一直沒辦法動用,因而與汪浩發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對抗的原因。
在山南的幹部看來,錢來了山南,就屬於山南。而非他汪書記的私人財產。
汪浩空降能帶款下來,隻是證明他個人能力強。而不是說這筆來援建山南的巨額資金,成為他汪浩手裏的工具。
燕京每年都有幹部空降來地方工作。但像汪浩這樣,一次性能帶來幾個億的發展資金,絕無僅有。
同時,這也從側麵證明汪浩與其他空降下來的幹部有所不同。
陸天明再次強調道:“汪書記,廣場項目花不了那麽多資金的。”
“花不了,就讓它們躺在賬戶上。錢多難道咬手?”汪浩提醒著陸天明說道:“天明啊,要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可不能成為敗家子。”
陸天明反提醒他道:“汪書記,長期拖欠教師工資,這要是傳出去,對我們山南的形象影響會很大。我看,是不是借用一下,等以後情況好了一點之後,把錢還上?”
汪浩搖著頭道:“天明啊,你把我看作什麽人了?首先,我帶來的資金,是為發展山南的,它不屬於某個人。其次,這筆資金因為來之不易,我們就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來填補山南財政的虧空的。”
陸天明知道,汪浩為了確保他帶來的資金不被挪用和占用,他不惜與以肖科為代表的山南地方幹部發生矛盾。
汪浩當然清楚地方政府幹部的重要性。對於他一個空降下來的幹部而言,地方幹部就是他的眼睛和耳朵。更是他的拐杖。
他要想在地方有所作為,必須依靠地方幹部的支持與配合。
汪浩明知這個道理,卻還在資金的問題上,與地方幹部形成了矛盾。
但是,他沒想到陸天明也會來打這筆資金的主意。
“天明啊,政府沒錢,問題出在哪?”汪浩道:“這不是我們的責任啊。我們接手的時候,山南縣的財政就已經是千瘡百孔了,這是事實,誰都不能否認的吧?所以說,拖欠教師退休金的責任,不在你我,應該要追問上屆政府。”
陸天明當然明白汪浩話裏的意思。
他在當選山南縣長後,第一時間便找來了財政局長謝逸夫了解了全縣的財政情況。
謝逸夫告訴他,縣財政完全靠上級轉移支付才勉強過日子。山南縣每年的財稅收入大約在三萬億左右,但各項支出卻要超過這個數字。
費敏縣長在時,他每天一睜開眼,便想著從哪裏來錢。
在山南當了一屆縣長的費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來錢的問題上了。
然而,即便費敏把腦袋想破,辦法用盡,還是沒能改變山南縣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
山南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沒有穩定的工業企業,也沒有繁榮的商業。這樣的一個半山區縣,完全靠著從土地裏刨食吃,基本還是一個原生態的社會環境。
前些年刮起的一陣陣經濟浪潮,似乎與山南毫無關係。
不是山南人民不想富起來,也不是山南人民懶惰沒有上進心。而是山南的地理位置和曆史原因,才讓山南錯過一次次的經濟浪潮。
路遠在擔任書記的時候,曾提議學其他兄弟縣市,開發土地財政。
他的提議迅速得到了響應,全縣掀起過一陣轟轟烈烈的土地財政熱潮。
所謂土地財政,說穿了就是賣地。
遺憾的是山南的地理位置缺乏優勢,土地財政從一開始就受到各個方麵的製約。最終導致土地財政政策還沒生長便夭折了下來。
汪浩將責任推給上屆政府,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但是,上屆政府的使命已經完成。留下來的這個攤子,他不能撒手不管。
陸天明試著說道:“汪書記,山南拖欠教師工資的事,現在傳出去,別人不會說是上屆政府的原因,隻會說是我們這屆政府沒能力,是不是?我現在主要考慮的是燕京要來人。如果這事被燕京領導聽到了,我擔心他們會對我們山南有看法啊。”
陸天明的話,就像一支利箭一樣,射中了汪浩的心。
汪浩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副有能力有擔當的形象。他必須給燕京來的領導有一個可圈可點的政績。
紅色紀念廣場是他來山南的最耀眼的政績。據說,燕京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曾指示中部省大力支持。
本來他的形象將會以紀念廣場的項目而光輝起來。如果這時候爆出拖欠教師退休金的醜聞,他的形象將會大打折扣。
這是汪浩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天明啊,你這是在拿捏我啊。”汪浩道:“你說吧,要多少?”
陸天明一聽,知道汪浩要改變主意了。趕緊說道:“其實也不多,全部發放下去,還不到一千萬。”
“天明,這個問題,你馬上解決掉。絕對不允許領導在山南的這段時間,出現任何拖欠退休金的聲音。”
“好啊!”陸天明高興地說道:“請汪書記放心。這件事,隻要落實到位,絕不會有任何差錯。”
一出汪浩的門,陸天明便立即給謝逸夫打電話,“一天之內,退休金必須全部發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