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船夫老周,女兒芷若?
天生神力,我打爆元朝當開國皇帝 作者:溜瓜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襄一愣,連忙低頭望向大地。
隻見綠意盎然中,一片汪藍湖泊映入眼簾。
從高空遠觀,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顆藍寶石,美輪美奐。
郭襄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才過了多久,咱們竟已到太湖了?”
常青淡淡道:“已經算慢了,來,你來指路,俠客山莊具體位置在何處?”
郭襄略帶尷尬道:“我也不清楚具體位置,我隻知俠客山莊在牛家村附近的太湖之中。”
常青眉頭一挑:“牛家村?巧了,那地方我倒熟悉。”
說罷,他便駕著雲團,向牛家村方向飛去。
數息之間,二人已落在鄉間小道上。
常青指了指前方的一座鐵槍廟:“那便是牛家村的鐵槍廟了,隨我來。”
話罷,他便帶著郭襄步入鐵槍廟內。
進去的第一眼,便見廟內似乎被重新修繕過,廟後有一座墳頭,墳頭亦被重新修葺。
碑文亦不再是丘處機所立,而是換成了“不肖子楊過立碑”的字樣。
“這是……他父親的墳墓?”
郭襄看到墳墓,心頭一跳,轉頭問道。
常青點頭,腦海中浮現出當年在此地,遇見穆念慈與楊過的情景。
往事如煙,令人唏噓不已。
“走吧,咱們去找俠客山莊。”
常青轉身離開鐵槍廟,二人在牛家村轉了一圈,問清太湖渡口的位置,一路趕到太湖邊上。
卻見太湖之畔,渡口之處,七八人正排隊等候,河中四五葉扁舟,載著過往客人。
常青二人向船家詢問道:“船家,可知如何去俠客山莊?”
船家聞言,遂抬眼打量常青二人,隨即笑容滿麵:“二位欲往俠客山莊?敢問所為何事?”
常青解釋:“尋親。”
此言一出,船家麵露訝異:“原來二位有親眷在俠客山莊,如此,我今日哪怕不接客,也要專程送二位前往才行。”
常青搖頭道:“這如何使得?待會兒我多付些船資便是。”
船家豁達擺手:“二位既然是俠客山莊的親友,便是我老周的朋友,既然是朋友,一律分文不取,我老周願免費相送!”
常青驚訝:“哦?這是為何?”
老周哈開懷一笑:“俠客山莊於我有大恩,神雕大俠對我們牛家莊,乃至太湖畔的百姓,皆有深厚恩德,他老人家乃大善之人,你們既是他的親友,我自不會收取分文,快請上船吧。”
常青聞言,不禁失笑,望向郭襄:“看來,過兒也並非你所說的那般不堪嘛。”
“哼,那隻是世人未曾識破他的偽善罷了。”
郭襄嘴上輕哼,心中卻清楚,楊過俠義之名遠揚,並非徒有其名的小人。
然而,她對楊過所做之事始終難以釋懷。
更難忘懷昔日在風陵渡口,她與楊過那短暫卻深刻的相處時光。
愛之深,恨之切。
常青世事洞明,一眼便洞悉了郭襄的心緒,暗歎楊過不愧是神雕魅魔。
雖然有他的教導,楊過少了些許叛逆,性格也沒有原著那般極端。
但是,楊過依舊沒有改掉他的風流多情,處處留下情債。
一見楊過誤終身,可不是開玩笑的,楊過天生就有這樣的魅力。
二人踏上老周小船,向著太湖深處劃去。
在船上,郭襄終是忍不住問道:“老人家,您可曾聽說太湖一帶流傳的仙人傳說?”
老周聞言,頓時來了精神:“你算是問對人了,太湖嘉興,可是天下聞名的仙人之鄉,據傳七十年前,嘉興有天武鏢局,鏢局少主常青,當時雖籍籍無名,卻也是一位義氣深重的鏢頭。”
“當年,陸家莊主為巴結大理段氏,行徑卑劣,欺辱一少女,幸得仙人相救,那少女才得以脫險。”
“然而,仙人離去後,陸家莊竟不知好歹,聯合太湖盜匪,欺壓鏢局上下,仙人得知此事,大怒之下,一拳擊沉了金銀島……”
老周口若懸河,講述起嘉興流傳了七十年的仙人傳說。
聽聞老周述說自己的事跡,常青不禁啞然失笑。
被人當麵如此傳頌,他心中亦湧起一絲奇異之感。
郭襄倒是聽得入迷,尤其聽到盜匪勾結官府,緝拿了天武鏢局眾人時,忍不住追問:“那狗官如此囂張,仙人難道不管嗎?”
“管!當然管!”
老周斬釘截鐵道:“仙人得知此事,當天便從天而降,火燒衙門,此事嘉興百姓有目共睹,絕非老漢誇大其詞。”
“那狗官被燒死了嗎?”
“那倒沒有,但自那以後,無論誰來嘉興上任,必先前往仙人廟拜見仙人,每一任縣太爺都規規矩矩,無人再敢剝削百姓。”
“當年蒙古鐵騎南下,四周城池皆遭殃,唯獨我們嘉興因仙人庇佑,蒙古鐵騎不敢踏足,繞道而行,以示對仙人的尊重,那些年,我嘉興不知無形中救了多少可憐之人。”
郭襄聽得如癡如醉,隻恨自己晚生了十多年,未能親眼目睹當年仙人的風采。
“等等,那仙人不是就在我身邊麽?”
郭襄心中一驚,連忙轉身看向常青,問道:“船家所言可屬實?”
常青正欲開口,老周卻搖頭失笑:“老夫人,你怎地問起這少年?他年紀輕輕的,哪能知曉這些陳年舊事?”
由於郭襄還戴著人皮麵具,以老年人麵容示人,因此老周稱她為老夫人,而視常青為少年。
常青哭笑不得,卻未加辯駁。
反倒是郭襄,終於忍俊不禁,‘噗嗤’一笑,聲音清脆如銀鈴。
老周詫異:“老夫人,你這笑聲怎地如此稚嫩,簡直跟我女兒芷若一樣。”
常青神色一怔,不過他並沒有深究下去。
因為此時,小船已駛入太湖深處。
十餘裏外,一座座小島映入眼簾,瞬間吸引了他的注意。
老周介紹道:“兩位快看,那便是我方才提及的金銀島遺址。”
“島上有人嗎?”
郭襄望去,金銀島上眾人正忙著挖掘,不禁心生好奇。
老周解釋道:“此乃本地習俗,每年夏季,皆有百姓來金銀島開墾,相傳在此勞作之人,可得仙人庇佑,日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郭襄驚訝:“當地人這般迷信?”
隻見綠意盎然中,一片汪藍湖泊映入眼簾。
從高空遠觀,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顆藍寶石,美輪美奐。
郭襄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才過了多久,咱們竟已到太湖了?”
常青淡淡道:“已經算慢了,來,你來指路,俠客山莊具體位置在何處?”
郭襄略帶尷尬道:“我也不清楚具體位置,我隻知俠客山莊在牛家村附近的太湖之中。”
常青眉頭一挑:“牛家村?巧了,那地方我倒熟悉。”
說罷,他便駕著雲團,向牛家村方向飛去。
數息之間,二人已落在鄉間小道上。
常青指了指前方的一座鐵槍廟:“那便是牛家村的鐵槍廟了,隨我來。”
話罷,他便帶著郭襄步入鐵槍廟內。
進去的第一眼,便見廟內似乎被重新修繕過,廟後有一座墳頭,墳頭亦被重新修葺。
碑文亦不再是丘處機所立,而是換成了“不肖子楊過立碑”的字樣。
“這是……他父親的墳墓?”
郭襄看到墳墓,心頭一跳,轉頭問道。
常青點頭,腦海中浮現出當年在此地,遇見穆念慈與楊過的情景。
往事如煙,令人唏噓不已。
“走吧,咱們去找俠客山莊。”
常青轉身離開鐵槍廟,二人在牛家村轉了一圈,問清太湖渡口的位置,一路趕到太湖邊上。
卻見太湖之畔,渡口之處,七八人正排隊等候,河中四五葉扁舟,載著過往客人。
常青二人向船家詢問道:“船家,可知如何去俠客山莊?”
船家聞言,遂抬眼打量常青二人,隨即笑容滿麵:“二位欲往俠客山莊?敢問所為何事?”
常青解釋:“尋親。”
此言一出,船家麵露訝異:“原來二位有親眷在俠客山莊,如此,我今日哪怕不接客,也要專程送二位前往才行。”
常青搖頭道:“這如何使得?待會兒我多付些船資便是。”
船家豁達擺手:“二位既然是俠客山莊的親友,便是我老周的朋友,既然是朋友,一律分文不取,我老周願免費相送!”
常青驚訝:“哦?這是為何?”
老周哈開懷一笑:“俠客山莊於我有大恩,神雕大俠對我們牛家莊,乃至太湖畔的百姓,皆有深厚恩德,他老人家乃大善之人,你們既是他的親友,我自不會收取分文,快請上船吧。”
常青聞言,不禁失笑,望向郭襄:“看來,過兒也並非你所說的那般不堪嘛。”
“哼,那隻是世人未曾識破他的偽善罷了。”
郭襄嘴上輕哼,心中卻清楚,楊過俠義之名遠揚,並非徒有其名的小人。
然而,她對楊過所做之事始終難以釋懷。
更難忘懷昔日在風陵渡口,她與楊過那短暫卻深刻的相處時光。
愛之深,恨之切。
常青世事洞明,一眼便洞悉了郭襄的心緒,暗歎楊過不愧是神雕魅魔。
雖然有他的教導,楊過少了些許叛逆,性格也沒有原著那般極端。
但是,楊過依舊沒有改掉他的風流多情,處處留下情債。
一見楊過誤終身,可不是開玩笑的,楊過天生就有這樣的魅力。
二人踏上老周小船,向著太湖深處劃去。
在船上,郭襄終是忍不住問道:“老人家,您可曾聽說太湖一帶流傳的仙人傳說?”
老周聞言,頓時來了精神:“你算是問對人了,太湖嘉興,可是天下聞名的仙人之鄉,據傳七十年前,嘉興有天武鏢局,鏢局少主常青,當時雖籍籍無名,卻也是一位義氣深重的鏢頭。”
“當年,陸家莊主為巴結大理段氏,行徑卑劣,欺辱一少女,幸得仙人相救,那少女才得以脫險。”
“然而,仙人離去後,陸家莊竟不知好歹,聯合太湖盜匪,欺壓鏢局上下,仙人得知此事,大怒之下,一拳擊沉了金銀島……”
老周口若懸河,講述起嘉興流傳了七十年的仙人傳說。
聽聞老周述說自己的事跡,常青不禁啞然失笑。
被人當麵如此傳頌,他心中亦湧起一絲奇異之感。
郭襄倒是聽得入迷,尤其聽到盜匪勾結官府,緝拿了天武鏢局眾人時,忍不住追問:“那狗官如此囂張,仙人難道不管嗎?”
“管!當然管!”
老周斬釘截鐵道:“仙人得知此事,當天便從天而降,火燒衙門,此事嘉興百姓有目共睹,絕非老漢誇大其詞。”
“那狗官被燒死了嗎?”
“那倒沒有,但自那以後,無論誰來嘉興上任,必先前往仙人廟拜見仙人,每一任縣太爺都規規矩矩,無人再敢剝削百姓。”
“當年蒙古鐵騎南下,四周城池皆遭殃,唯獨我們嘉興因仙人庇佑,蒙古鐵騎不敢踏足,繞道而行,以示對仙人的尊重,那些年,我嘉興不知無形中救了多少可憐之人。”
郭襄聽得如癡如醉,隻恨自己晚生了十多年,未能親眼目睹當年仙人的風采。
“等等,那仙人不是就在我身邊麽?”
郭襄心中一驚,連忙轉身看向常青,問道:“船家所言可屬實?”
常青正欲開口,老周卻搖頭失笑:“老夫人,你怎地問起這少年?他年紀輕輕的,哪能知曉這些陳年舊事?”
由於郭襄還戴著人皮麵具,以老年人麵容示人,因此老周稱她為老夫人,而視常青為少年。
常青哭笑不得,卻未加辯駁。
反倒是郭襄,終於忍俊不禁,‘噗嗤’一笑,聲音清脆如銀鈴。
老周詫異:“老夫人,你這笑聲怎地如此稚嫩,簡直跟我女兒芷若一樣。”
常青神色一怔,不過他並沒有深究下去。
因為此時,小船已駛入太湖深處。
十餘裏外,一座座小島映入眼簾,瞬間吸引了他的注意。
老周介紹道:“兩位快看,那便是我方才提及的金銀島遺址。”
“島上有人嗎?”
郭襄望去,金銀島上眾人正忙著挖掘,不禁心生好奇。
老周解釋道:“此乃本地習俗,每年夏季,皆有百姓來金銀島開墾,相傳在此勞作之人,可得仙人庇佑,日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郭襄驚訝:“當地人這般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