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要拿下姑師和樓蘭很容易。
因為在此之前姑師和樓蘭幾乎就可以說是匈奴的屬國,這其中尤其是姑師……
姑師的位置正處於西域東北向,每次匈奴出入西域都要經過姑師並劫掠一番。
數次之後姑師王就意識到這麽下去不行,再讓匈奴劫掠幾次姑師隻怕就要分崩離析了。
於是姑師王就與匈奴講和,條件就是每年給匈奴進貢牲畜,匈奴大軍經過時還會為其提供住宿、食物和水。
冒頓覺得這條件不錯,匈奴大軍不僅得到一個前進基地還能得到想要的牲畜,何樂而不為?
於是姑師就成了匈奴的附庸,說是為虎作倀也不為過。
樓蘭也差不多,它雖是沒有與匈奴講和,但每次都是當匈奴大軍兵臨城下,他們就趕出幾千頭牧畜出來,就像交保護費一樣。
匈奴見這樓蘭隻有一千多戶人家一萬多人口,一次趕盡殺絕下一迴就沒這好處了,於是得了牧畜就離開,就像形成了一種默契。
但此一時彼一時。
冒頓知道憑姑師、樓蘭自身的力量絕擋不住秦軍……姑師不過五千兵力,樓蘭隻有三千,在秦國大軍麵前這點兵力不過就是毛毛雨。
冒頓有個想法,就是匈奴可以協助姑師、樓蘭駐防。
但冒頓也知道這並不現實。
他知道姑師、樓蘭都是因為畏懼匈奴的劫掠才不得不臣服,這要是秦軍兵臨城下……這兩國沒有從背後給匈奴一刀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抵抗秦軍?
於是冒頓一不做二不休,命熏狁以共商聯合抗秦為名搶先一步占領了姑師和樓蘭。
然後匈奴分以三萬、一萬大軍駐姑師和樓蘭。
姑師和樓蘭都有土城……這是兩國為防匈奴而建。
誰又想到這些土城不僅沒有發揮作用反而為匈奴所用。
接著熏狁命兩處以姑師、樓蘭百姓為苦役繼續完善加固土城,再將其餘六萬騎軍駐紮在沙州以北。
熏狁的想法是這樣的:
一旦秦軍進攻姑師或樓蘭,他這六萬騎兵便南下進入沙漠地帶攻擊秦軍補給。
到時秦軍路上得不到水,趕到姑師、樓蘭城下也得不到水,看他如何能攻城?!
沈兵承認自己失算了。
這中間一千餘裏缺水的沙漠地帶是他沒考慮到,在這種特殊的地形上水就是敵我雙方爭奪的重中之重。
所以沈兵一拿下沙州後,就應該馬上出兵姑師或樓蘭,隻要拿下一國就可以在千裏之外獲得一個據點於是就不會有缺水之憂。
現在卻因為被匈奴搶了先而處於被動。
王賁接著說道:
「大將軍,屬下問過月氏人,說是姑師和樓蘭均有土城。」
「此城高約十三尺,厚二十餘尺,要攻下或是不難!」
秦軍擅長攻城,一秦尺二十三厘米,中原那七、八米高的城牆那是動不動就三十三尺。
所以樓蘭、姑師那隻有十三尺高的城牆隻能算是矮牆,對秦軍來說隻是小兒科。
王賁的意思,是即便秦軍缺水,數萬大軍去攻這樣的城牆也不在話下。
但沈兵卻搖了搖頭,道:
「即便那城牆隻有十餘尺,卻不比尋常。」
「校尉可知此去姑師盡是不毛之地,到時我等如何伐木造攻城器械?」
這麽一說王賁就愣住了。
沒有木材是個大難題,到時別說投石機了,就連攻城的梯子都沒有。
難道還要從沙州伐好木運到姑師或樓蘭去?
這顯然不太現實。
因為一支軍隊用於攻城的木材可不在少數,此去千餘裏,不說秦軍還要攜帶食物、箭矢、水,隻這木材的體積和重量就很難在沙漠上運輸。
且在途中必定會遭到匈奴的騷擾和進攻。
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在這茫茫沙漠中到哪去找投石機用的石頭製作石彈!
總不可能連石彈也一起運去吧!
其實更可怕的還不隻這些……
沈兵又補了句:
「何況,匈奴手中還有『霹靂火球』。」
「我相信匈奴必定會將『霹靂火球』用於守城!」
這是當然的。
匈奴此時在中原邊境大批購買製作「霹靂火球」的原料用於生產,此時數量想必已有不少。
其實這些原料可以說是沈兵賣給匈奴的。
然而,沈兵雖然能控製也就是說緊急切斷其來源,但在這場仗中卻沒有切斷的必要。
因為匈奴不需要多少「霹靂火球」,便可以將城下的秦軍炸得七零八落。
王賁當然知道「霹靂火球」的威力,於是當下就急了:
「大將軍,這……這該如何是好?」
「這姑師和樓蘭兩城不下,我等便隻能守在沙州。」
「雖說沙州水草富足,但我等卻在此地坐視匈奴吞食西域而無能為力……」
一直在旁沒說話的李岩插了句嘴:
「大將軍,若是無法進攻姑師、樓蘭兩城,我等可否進攻匈奴主力?」
「若匈奴分兵駐守西域,主力則必定兵力不足。」
「而我軍有五萬餘,再加上月氏五萬,已足以與匈奴一戰了!」
沈兵微微搖頭。
若隻是從兵力對比來說的確如此。
秦軍有四萬步兵萬餘騎軍,加上月氏騎軍就是十萬。
匈奴總兵力也不過十萬。
往常秦軍隻有匈奴半數兵力都能將其擊敗,何況此時兵力對比是一比一!
但沈兵卻知道,戰爭這東西不是看兵力對比就可以的。
秦軍的主力其實還是那近三萬餘步兵再加神武軍。
除此之外蒲類軍算是實力不俗,但最近擴編太快由五千人迅速增長到萬餘,此時還沒完成訓練磨合,更不會看旗號行軍作戰。
至於那五萬月氏軍……
隻要貴族勢力一天沒有被連根拔起,兵士一天沒有擺脫奴隸的身份擁有憑軍功晉爵的權力,沈兵就不敢對他們抱有希望。
反觀匈奴騎兵,卻是身經百戰的虎狼之師。
且若是進攻其主力的話,就意味著很可能會被他們帶到草原深處……
到時步騎混編的秦軍如何作戰?
是騎兵等步兵還是兩者分開?
所以沈兵認為進攻匈奴是遲早的事,但不是現在。
因為在此之前姑師和樓蘭幾乎就可以說是匈奴的屬國,這其中尤其是姑師……
姑師的位置正處於西域東北向,每次匈奴出入西域都要經過姑師並劫掠一番。
數次之後姑師王就意識到這麽下去不行,再讓匈奴劫掠幾次姑師隻怕就要分崩離析了。
於是姑師王就與匈奴講和,條件就是每年給匈奴進貢牲畜,匈奴大軍經過時還會為其提供住宿、食物和水。
冒頓覺得這條件不錯,匈奴大軍不僅得到一個前進基地還能得到想要的牲畜,何樂而不為?
於是姑師就成了匈奴的附庸,說是為虎作倀也不為過。
樓蘭也差不多,它雖是沒有與匈奴講和,但每次都是當匈奴大軍兵臨城下,他們就趕出幾千頭牧畜出來,就像交保護費一樣。
匈奴見這樓蘭隻有一千多戶人家一萬多人口,一次趕盡殺絕下一迴就沒這好處了,於是得了牧畜就離開,就像形成了一種默契。
但此一時彼一時。
冒頓知道憑姑師、樓蘭自身的力量絕擋不住秦軍……姑師不過五千兵力,樓蘭隻有三千,在秦國大軍麵前這點兵力不過就是毛毛雨。
冒頓有個想法,就是匈奴可以協助姑師、樓蘭駐防。
但冒頓也知道這並不現實。
他知道姑師、樓蘭都是因為畏懼匈奴的劫掠才不得不臣服,這要是秦軍兵臨城下……這兩國沒有從背後給匈奴一刀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抵抗秦軍?
於是冒頓一不做二不休,命熏狁以共商聯合抗秦為名搶先一步占領了姑師和樓蘭。
然後匈奴分以三萬、一萬大軍駐姑師和樓蘭。
姑師和樓蘭都有土城……這是兩國為防匈奴而建。
誰又想到這些土城不僅沒有發揮作用反而為匈奴所用。
接著熏狁命兩處以姑師、樓蘭百姓為苦役繼續完善加固土城,再將其餘六萬騎軍駐紮在沙州以北。
熏狁的想法是這樣的:
一旦秦軍進攻姑師或樓蘭,他這六萬騎兵便南下進入沙漠地帶攻擊秦軍補給。
到時秦軍路上得不到水,趕到姑師、樓蘭城下也得不到水,看他如何能攻城?!
沈兵承認自己失算了。
這中間一千餘裏缺水的沙漠地帶是他沒考慮到,在這種特殊的地形上水就是敵我雙方爭奪的重中之重。
所以沈兵一拿下沙州後,就應該馬上出兵姑師或樓蘭,隻要拿下一國就可以在千裏之外獲得一個據點於是就不會有缺水之憂。
現在卻因為被匈奴搶了先而處於被動。
王賁接著說道:
「大將軍,屬下問過月氏人,說是姑師和樓蘭均有土城。」
「此城高約十三尺,厚二十餘尺,要攻下或是不難!」
秦軍擅長攻城,一秦尺二十三厘米,中原那七、八米高的城牆那是動不動就三十三尺。
所以樓蘭、姑師那隻有十三尺高的城牆隻能算是矮牆,對秦軍來說隻是小兒科。
王賁的意思,是即便秦軍缺水,數萬大軍去攻這樣的城牆也不在話下。
但沈兵卻搖了搖頭,道:
「即便那城牆隻有十餘尺,卻不比尋常。」
「校尉可知此去姑師盡是不毛之地,到時我等如何伐木造攻城器械?」
這麽一說王賁就愣住了。
沒有木材是個大難題,到時別說投石機了,就連攻城的梯子都沒有。
難道還要從沙州伐好木運到姑師或樓蘭去?
這顯然不太現實。
因為一支軍隊用於攻城的木材可不在少數,此去千餘裏,不說秦軍還要攜帶食物、箭矢、水,隻這木材的體積和重量就很難在沙漠上運輸。
且在途中必定會遭到匈奴的騷擾和進攻。
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在這茫茫沙漠中到哪去找投石機用的石頭製作石彈!
總不可能連石彈也一起運去吧!
其實更可怕的還不隻這些……
沈兵又補了句:
「何況,匈奴手中還有『霹靂火球』。」
「我相信匈奴必定會將『霹靂火球』用於守城!」
這是當然的。
匈奴此時在中原邊境大批購買製作「霹靂火球」的原料用於生產,此時數量想必已有不少。
其實這些原料可以說是沈兵賣給匈奴的。
然而,沈兵雖然能控製也就是說緊急切斷其來源,但在這場仗中卻沒有切斷的必要。
因為匈奴不需要多少「霹靂火球」,便可以將城下的秦軍炸得七零八落。
王賁當然知道「霹靂火球」的威力,於是當下就急了:
「大將軍,這……這該如何是好?」
「這姑師和樓蘭兩城不下,我等便隻能守在沙州。」
「雖說沙州水草富足,但我等卻在此地坐視匈奴吞食西域而無能為力……」
一直在旁沒說話的李岩插了句嘴:
「大將軍,若是無法進攻姑師、樓蘭兩城,我等可否進攻匈奴主力?」
「若匈奴分兵駐守西域,主力則必定兵力不足。」
「而我軍有五萬餘,再加上月氏五萬,已足以與匈奴一戰了!」
沈兵微微搖頭。
若隻是從兵力對比來說的確如此。
秦軍有四萬步兵萬餘騎軍,加上月氏騎軍就是十萬。
匈奴總兵力也不過十萬。
往常秦軍隻有匈奴半數兵力都能將其擊敗,何況此時兵力對比是一比一!
但沈兵卻知道,戰爭這東西不是看兵力對比就可以的。
秦軍的主力其實還是那近三萬餘步兵再加神武軍。
除此之外蒲類軍算是實力不俗,但最近擴編太快由五千人迅速增長到萬餘,此時還沒完成訓練磨合,更不會看旗號行軍作戰。
至於那五萬月氏軍……
隻要貴族勢力一天沒有被連根拔起,兵士一天沒有擺脫奴隸的身份擁有憑軍功晉爵的權力,沈兵就不敢對他們抱有希望。
反觀匈奴騎兵,卻是身經百戰的虎狼之師。
且若是進攻其主力的話,就意味著很可能會被他們帶到草原深處……
到時步騎混編的秦軍如何作戰?
是騎兵等步兵還是兩者分開?
所以沈兵認為進攻匈奴是遲早的事,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