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月氏其實是因禍得福,因為其從秦國學會冶鐵,對其在西域成為強國乃至西遷至藍氏城輕鬆立國都有較大的影響……
此時的西域還處在青銅時期,而月氏到漢朝時冶鐵技術也逐漸成熟。
至於電視劇中說西域的冶鐵技術比中原更先進,甚至匈奴從西域學習了冶鐵技術於是裝備比中原更先進……那純粹是為了將敵人塑造強大,中原能擊敗它便越顯中原的智慧。
西域的冶鐵技術其實是漢朝開闢絲綢之路後從中原帶去的。
另一個冶鐵技術比較發達的地方是在中東,現今土耳其一帶,出土鐵器比中原還早一千年。
雖然土耳其是亞洲國家,但因為與歐洲不過隔了一條海峽,於是在亞述帝國滅亡了西臺古王國之後,就將西臺古王國較為成熟的冶鐵技術帶往歐洲使原本落後的歐洲瞬間就進入了鐵器時代。
此時的中原則還處在春秋時期,過了幾百年到戰國末期中原鐵器還沒能廣泛用於軍事。
不過沈兵的出現改變了這現狀。
此時的沈兵在考慮一個問題,西域也可以說是中原潛在的對手,那麽他是否應該將新鐵技術教會月氏以提高其生產力?
若這新鐵技術擴散到西域而另一麵的中原卻因人為限製……比如秦始皇因為擔心百姓謀反而收盡天下金屬製成銅人,使冶鐵技術的發展陷於停滯,那麽將來西域是否會反過來對中原形成技術優勢?
思慮再三,沈兵覺得還是應該在西域發展新鐵。
首先在西域發展新鐵有個好處,那就是更安全、更容易保密……西域山高皇帝遠不說,周圍的百姓對冶鐵技術大多沒多少興趣也沒經驗,甚至就連月氏的冶鐵工人都是中原奴隸。
其次,秦軍所需的鐵如果都要從中原運來,那運輸成本就太大了,尤其軍隊對鐵的需求可以說是永無止境。
所以沈兵沒多想,當下就一道命令讓欠帶著一個冶鐵團隊隨商隊從河套趕到西域。
沈兵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在沙州建築兩個城寨並各布下五千軍力駐守。
這兩個城寨的位置其實就是現代人們所熟知的「陽關」及「玉門關」。
古詩句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及「春風不渡玉門關」。
這其中的「陽關」和「玉門關」指的就是這兩個關卡,它們幾乎可以說是中原能完全控製的最遠端,也是沙州對外最重要的兩個交通樞紐。
守住這兩關用木柵按地形連接起幾座山,再修築起一些簡易的工事和土堡,就大概的可以阻止匈奴進入河西走廊。
之所以說「大概」,是因為漢朝時可是在這一帶修建起長城才能徹底阻住匈奴。
於是肅州那一萬駐軍也不需要了,隻留下一千在原地,餘者盡數調往沙州。
沈兵也有想過在沙州修築長城完善其防禦。
事實上沈兵認為這是有必要的,因為河西走廊的地形十分特殊,其兩側是山脈隻有東西兩個出口。
西麵出口是沙州,東麵出口西套。
若以曆史走向發展,蒙恬在西套就修築長城以阻匈奴進犯中原了。
但既然沈兵已控製了西麵的沙州自然就不需要在西套修建長城。
於是在沙州修築長城就是有必要的,因為其一旦完工,就可保沙州立於不敗之地……遊牧民族不擅攻城,不管是匈奴也好西域三十六國也罷,麵對長城隻能無可奈何。
這就是兵法所說的「進可攻退可守」,到時沙州就可以放心的發展。
難處就是秦軍才剛在沙州站穩腳跟,補給、物資和兵力都不足,在這時勞民傷財修築長城是否合適?
若是從月氏征勞工,是否會引起月氏乃至西域各國的反感?
想想沈兵覺得此事還是應再作打算,至少應等到秦軍在沙州的統治地位無法撼動時再開始這工程,否則一個不好搞得天怒人怨造起反來,那就前功盡棄了。
這時王賁匆匆走進帳篷向沈兵報告道:
「大將軍,大事不好,匈奴已攻占姑師和樓蘭兩國。」
沈兵不由大感意外,反問了聲:
「攻占?你是說……匈奴占了兩城並駐守?」
王賁點頭迴答:
「正是!」
沈兵會感到意外,是因為匈奴從來都是劫掠而不會占據某座城並駐守,如今卻一反常態占了兩城,難道匈奴是要與秦軍打攻防戰?
不過這似乎也不奇怪,因為在五原匈奴就有過據城而守的情況,現在不僅沒有吸取教訓似乎還想嚐試。
攤開地圖看了看,沈兵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
姑師與樓蘭兩國是通往西域各國的門戶,一北一南的將沙州與西域分隔開。
更重要的還是,從沙州出發到姑師和樓蘭分別有一千裏和一千五百裏。
而且這一千裏和一千五百裏不是沙漠就是無人戈壁……
秦軍要進攻這兩國首先要通過這片無人區。
正如之前所言,這片無人區即便是對本地沙州人而言都極為兇險,前往經商都要築洞窟建佛像祈福,常常是一去就不複返。
那麽秦軍又怎麽進攻這兩國?
就算趕到了這兩國城下,又要以彼兵對陣以逸待勞的匈奴大軍。
更嚴重的還是,匈奴大軍必定會守住水源,到時秦軍如何在無水的狀態下與匈奴作戰?
沈兵想的沒錯,這就是匈奴的想法。
確切的說是冒頓單於的想法。
冒頓單於在知道秦軍攻占沙州後大為震怒,他一度想趕往西麵親自指揮此戰。
但又擔心這會是秦軍的聲東擊西之計,那邊將他調了去這邊又自狼口出擊。
再加上詳細了解此戰經過後,就知道這並非右賢王指揮失誤。
因為即便是冒頓打這場仗隻怕也同樣想不到秦軍會以奇兵突襲沙州。
那麽接下來該如何阻止秦軍西進呢?
想來想去,冒頓以為,如果還是按匈奴老戰術也就是在草原等秦軍來攻的話,就隻會失去西域。
西域一失,匈奴就會遭到秦軍的兩麵夾擊處於被動。
所以,冒頓分析態勢後,認為隻有主動占領姑師和樓蘭據險而守。
此時的西域還處在青銅時期,而月氏到漢朝時冶鐵技術也逐漸成熟。
至於電視劇中說西域的冶鐵技術比中原更先進,甚至匈奴從西域學習了冶鐵技術於是裝備比中原更先進……那純粹是為了將敵人塑造強大,中原能擊敗它便越顯中原的智慧。
西域的冶鐵技術其實是漢朝開闢絲綢之路後從中原帶去的。
另一個冶鐵技術比較發達的地方是在中東,現今土耳其一帶,出土鐵器比中原還早一千年。
雖然土耳其是亞洲國家,但因為與歐洲不過隔了一條海峽,於是在亞述帝國滅亡了西臺古王國之後,就將西臺古王國較為成熟的冶鐵技術帶往歐洲使原本落後的歐洲瞬間就進入了鐵器時代。
此時的中原則還處在春秋時期,過了幾百年到戰國末期中原鐵器還沒能廣泛用於軍事。
不過沈兵的出現改變了這現狀。
此時的沈兵在考慮一個問題,西域也可以說是中原潛在的對手,那麽他是否應該將新鐵技術教會月氏以提高其生產力?
若這新鐵技術擴散到西域而另一麵的中原卻因人為限製……比如秦始皇因為擔心百姓謀反而收盡天下金屬製成銅人,使冶鐵技術的發展陷於停滯,那麽將來西域是否會反過來對中原形成技術優勢?
思慮再三,沈兵覺得還是應該在西域發展新鐵。
首先在西域發展新鐵有個好處,那就是更安全、更容易保密……西域山高皇帝遠不說,周圍的百姓對冶鐵技術大多沒多少興趣也沒經驗,甚至就連月氏的冶鐵工人都是中原奴隸。
其次,秦軍所需的鐵如果都要從中原運來,那運輸成本就太大了,尤其軍隊對鐵的需求可以說是永無止境。
所以沈兵沒多想,當下就一道命令讓欠帶著一個冶鐵團隊隨商隊從河套趕到西域。
沈兵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在沙州建築兩個城寨並各布下五千軍力駐守。
這兩個城寨的位置其實就是現代人們所熟知的「陽關」及「玉門關」。
古詩句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及「春風不渡玉門關」。
這其中的「陽關」和「玉門關」指的就是這兩個關卡,它們幾乎可以說是中原能完全控製的最遠端,也是沙州對外最重要的兩個交通樞紐。
守住這兩關用木柵按地形連接起幾座山,再修築起一些簡易的工事和土堡,就大概的可以阻止匈奴進入河西走廊。
之所以說「大概」,是因為漢朝時可是在這一帶修建起長城才能徹底阻住匈奴。
於是肅州那一萬駐軍也不需要了,隻留下一千在原地,餘者盡數調往沙州。
沈兵也有想過在沙州修築長城完善其防禦。
事實上沈兵認為這是有必要的,因為河西走廊的地形十分特殊,其兩側是山脈隻有東西兩個出口。
西麵出口是沙州,東麵出口西套。
若以曆史走向發展,蒙恬在西套就修築長城以阻匈奴進犯中原了。
但既然沈兵已控製了西麵的沙州自然就不需要在西套修建長城。
於是在沙州修築長城就是有必要的,因為其一旦完工,就可保沙州立於不敗之地……遊牧民族不擅攻城,不管是匈奴也好西域三十六國也罷,麵對長城隻能無可奈何。
這就是兵法所說的「進可攻退可守」,到時沙州就可以放心的發展。
難處就是秦軍才剛在沙州站穩腳跟,補給、物資和兵力都不足,在這時勞民傷財修築長城是否合適?
若是從月氏征勞工,是否會引起月氏乃至西域各國的反感?
想想沈兵覺得此事還是應再作打算,至少應等到秦軍在沙州的統治地位無法撼動時再開始這工程,否則一個不好搞得天怒人怨造起反來,那就前功盡棄了。
這時王賁匆匆走進帳篷向沈兵報告道:
「大將軍,大事不好,匈奴已攻占姑師和樓蘭兩國。」
沈兵不由大感意外,反問了聲:
「攻占?你是說……匈奴占了兩城並駐守?」
王賁點頭迴答:
「正是!」
沈兵會感到意外,是因為匈奴從來都是劫掠而不會占據某座城並駐守,如今卻一反常態占了兩城,難道匈奴是要與秦軍打攻防戰?
不過這似乎也不奇怪,因為在五原匈奴就有過據城而守的情況,現在不僅沒有吸取教訓似乎還想嚐試。
攤開地圖看了看,沈兵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
姑師與樓蘭兩國是通往西域各國的門戶,一北一南的將沙州與西域分隔開。
更重要的還是,從沙州出發到姑師和樓蘭分別有一千裏和一千五百裏。
而且這一千裏和一千五百裏不是沙漠就是無人戈壁……
秦軍要進攻這兩國首先要通過這片無人區。
正如之前所言,這片無人區即便是對本地沙州人而言都極為兇險,前往經商都要築洞窟建佛像祈福,常常是一去就不複返。
那麽秦軍又怎麽進攻這兩國?
就算趕到了這兩國城下,又要以彼兵對陣以逸待勞的匈奴大軍。
更嚴重的還是,匈奴大軍必定會守住水源,到時秦軍如何在無水的狀態下與匈奴作戰?
沈兵想的沒錯,這就是匈奴的想法。
確切的說是冒頓單於的想法。
冒頓單於在知道秦軍攻占沙州後大為震怒,他一度想趕往西麵親自指揮此戰。
但又擔心這會是秦軍的聲東擊西之計,那邊將他調了去這邊又自狼口出擊。
再加上詳細了解此戰經過後,就知道這並非右賢王指揮失誤。
因為即便是冒頓打這場仗隻怕也同樣想不到秦軍會以奇兵突襲沙州。
那麽接下來該如何阻止秦軍西進呢?
想來想去,冒頓以為,如果還是按匈奴老戰術也就是在草原等秦軍來攻的話,就隻會失去西域。
西域一失,匈奴就會遭到秦軍的兩麵夾擊處於被動。
所以,冒頓分析態勢後,認為隻有主動占領姑師和樓蘭據險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