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這一迴小戰鬥,匈奴就死傷三百餘人。


    確切的說應該是死三百餘人,傷者差不多都被秦軍「清理」掉了,除非還有幾個躲在暗處或是死人堆裏沒被發現。


    但且達當然不願就此罷休。


    他心裏盤算著,自己帶領著一千親衛,每次死三百人那可以打五次。


    呃……是四次還是五次?


    且達掰著手指算了下,好像又不是四次也不是五次,同時也不是三次。


    一湊不了整且達就算不清楚了。


    不過管它呢,身為單於親衛的他們個個都是精銳,不僅擅長騎射還擅長近戰,都是從部隊裏精選出來的老兵。


    且達又怎麽能在幾百名秦軍搭起的幾個小寨子麵前認輸服軟?


    於是一支鳴鏑過後,匈奴穩住陣腳又發動了另一波進攻。


    這一迴且達也知道改變了一個戰法,正麵進攻依舊,但兩翼卻從另一方向包抄。


    然而,這方向的兩翼就偏向山幾南側更為了陡峭,匈奴兵士行動緩慢極難攀爬不說,秦軍弩箭還可自上而下的對著其頭部射擊。


    匈奴將盾牌舉過頭頂遮擋,以為這樣就能順利進攻。


    從某方麵來說這還真能避免三弓床弩的進攻,原因是三弓床弩主要布置在最高點距離匈奴較遠,地形一陡峭就會成為三弓床弩的射擊死角。


    秦軍射了幾支鐵弩箭,都是從匈奴頭頂飛過……鐵弩箭的彈道同樣也較平直,無法威脅到位於山坳處的目標。


    這讓進攻的匈奴一時欣喜若狂,高聲吆喝著從兩翼夾擊前方城寨。


    然而,他們囂張的叫聲還未落,就聽對麵「咯吱」一聲,一個黑影帶著優美的弧線騰空而起……


    「石彈!」匈奴大叫,然後轉頭就跑。


    但這時才跑卻已是太遲了。


    石彈「嘣」的一聲狠狠的砸在地上,因為陰山大多是堅硬的岩石,於是石彈落地後並沒有就此停住,它在掀起一片飛射碎石的同時還在陡峭的山坡上跳躍著往下滾,立時就將正沿坡而上的匈奴打下一大片。


    等石彈過後匈奴迴頭一看,身後的傷者有的被砸得腦漿迸裂,有的被打斷了腿,最慘的一個是被砸中了肚子……腹部被砸得稀爛,各種紅的黑的往四周濺了一地,人卻沒死,吃痛雙手在空中揮舞著一陣亂抓,口中也不知胡亂喊著什麽。


    匈奴或許不怕死。


    或者也可以說他們不知生死。


    這同樣也是因為其未開化的原因? 他們把生死都當作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不知道死是什麽當然就不怕。


    但他們卻知道痛,也知道受傷的滋味? 看到同伴的慘叫也能感同身受。


    於是這幅慘景當場就被嚇懵了? 你推推我我推推你? 大家都不知道是該進好還是退好躊躇不前。


    且達在後邊發出一聲怒吼:


    「進攻,否則我會把你們全貶為奴隸!」


    貶為奴隸應該是匈奴裏最嚴峻的懲罰,比將其殺死還殘酷? 因為一旦被貶為奴隸那就是生不如死? 且通常是永世不得翻身,包括後代也是……


    匈奴是奴隸製國家,不像秦國一樣? 半封建半奴隸製? 奴隸可以通過家人或是自己立戰功贖身。


    奴隸製國家? 那就完全是奴隸主的私人物品? 包括生下的孩子也是? 不會有任何希望。


    因此? 匈奴隻能小心翼翼的再次上前。


    但很快又一顆石彈飛射而來……


    石彈在這斜麵上幾乎是無敵的,它可以摧毀任何攻上來的敵人,人再多都無濟於事。


    所以,如果像且達一樣死攻的話,他的部下遲早要全軍覆沒。


    幸運的是冒頓及時趕了上來阻止了且達。


    其實冒頓在聽說山頂有秦軍城寨時就感到不妙了:


    秦軍在山頂建有城寨? 就意味著秦軍是有備而來? 而且至少來了好幾天? 卻直到此時才動手。


    若是如此? 秦軍就不會是想逃走,而很有可能是要固守。


    於是冒頓就明白秦軍為什麽攻擊的是火藥作坊而不是礦洞。


    這並不難猜。


    如果秦軍隻是派一支小分隊過來偷襲完了就撤離,那應該選擇炸毀礦洞? 隻有這樣才能讓匈奴更長時間無法製作火藥。


    但若秦軍想長期駐守……那礦洞隨時都在其攻擊範圍之下,何必要急於一時?所以當然就是攻擊火藥作坊。


    冒頓不明白的是,秦軍孤軍越過陰山且兵力不多,憑什麽能在此處長期駐守?


    當他在親衛的簇擁下趕到山頂時就明白了。


    秦軍占據了最高峰並在險要處築起了城寨,而山麵路陡,匈奴就算人多也無法一擁而上,一批隻能幾百人往上攻。


    在這情況下,可以說隻要秦軍還有箭矢還有補給,匈奴就拿他們毫無辦法。


    冒頓當下就命令部隊停止進攻。


    通常碰到這情形,「圍而不攻」就是最好的對策。


    但冒頓往四周觀察了下地形後馬上就意識到這根本圍不住……


    秦軍的補給線在後方,是以繩索、繩梯建立在峭壁之上的。


    除非匈奴能繞到這峭壁上去切斷其補給線。


    但這又談何容易。


    沿著山體峭壁爬過去?


    亦或是像秦軍一樣依靠繩索?


    那隻會成為秦軍強弩的靶子。


    另一個辦法,就是在秦軍與礦洞之間建一道新防線阻止秦軍前去破壞。


    但想了想,冒頓就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這不會有什麽意義。


    因為就像冒頓之前分析的那樣,匈奴的優勢不在於固守而在於機動。


    若是要以大軍構築防線保護礦洞安全,那不就成了固守了嗎?


    那派多少人合適呢?


    三千?


    五千?


    甚至更多?


    那豈不是給了秦軍一個確定的攻擊目標?


    若秦軍由狼口突破包抄至此,豈不是上下兩麵夾攻這五千人?


    到時冒頓是救還是不救?


    救,就變成主力麵對麵決戰。


    不救,就必定是礦洞和兵力兩失!


    所以,匈奴長於機動有其好處,秦軍擅長攻守也有其優點。


    敵我作戰,重要的是看將領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優點並以已之長攻彼之短。


    沈兵做的其實就是牢牢的把握住秦軍長於攻守的特點,讓冒頓進退兩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工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徵士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徵士兵並收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