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負芻果然像項燕說的那樣已被嚇破膽了。


    人往往就是這樣,呆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裏不到最後關頭不會願意改變。


    楚王負芻也不例外。


    他拒絕離開壽春有昌平君下套的原因,但也有他自身原因:楚王對壽春熟悉,熟悉的地方天生就有安全感。


    那什麽遷都洞庭,甚至還要去百越避戰……鬼知道要吃什麽苦?


    於是楚王負芻盡管心裏知道聯合各族進攻秦軍補給線希望十分渺茫,但他還是願意一試。


    直到秦軍將壽春團團圍困時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若秦軍一直這樣包圍下去,一年、兩年、三年……他豈不是要在這城裏餓死?


    這其間楚王負芻也到城頭上去看了兩迴。


    卻見下方秦軍士氣高昂、殺氣騰騰,楚王負芻心下就更是後悔不迭,暗道早知如此就要聽項燕的遷都了,再不濟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等死。


    這時下人就給楚王負芻送來一封信,道:


    「大王,上將軍密信。」


    楚王負芻趕忙打開。


    信中先是說昌平君雖盡力遊說但各族皆不願出兵,又說為今之計就隻有裏應外合自城北突圍而出,不知大王可願出城?


    楚王負芻不由大喜,馬上就飛鴿傳書出去表示願出城並詢問詳細計劃。


    突圍時間就定在三日後深夜子時。


    之所以定在子時,是因為此時大多秦軍兵士已熟睡。


    另外在夜裏淮河水位下降也沒有多少人會注意。


    再者就是在黑夜中秦軍想要重修浮橋更困難,於是楚軍夾擊大梁軍的時間更充分。


    作戰計劃很簡單,對於城內的楚軍來說,隻需要在淮河斷流時從三個城門攻出包抄大梁軍便可。


    甚至如何出城項燕都有安排:


    讓兵士在城門處準備大量「草包泥」。


    所謂的「草包泥」就是古人用於築壩的沙袋。


    隻等夜裏淮水斷流之後,令兵士帶「草包泥」出城填河並鋪設成一條攔河之路。


    接著兵士先行出城與項燕主力夾擊大梁軍,都城護衛軍則掩護楚王出城與項燕主力匯合。


    所有的安排都十分完美,如果按這計劃實施的話,沈兵及其大梁軍或許還真會被一鍋端了。


    畢竟那可是十餘萬楚軍,且沈兵一行還無險可守。


    如果說沈兵有什麽「險」可守的話,那就是用木柵製出的城寨。


    但這城寨根本擋不住楚軍投石機的進攻。


    另一方麵楊端和及其大軍又會被斷流的淮河擋在對麵……其實並不會被擋在對麵,楊端和的軍隊還是可以增援淮北。


    但援兵卻要下河床然後踩著於泥過河,這麽做不僅速度慢還很容易被項燕及出城作戰的楚軍以投石機封鎖。


    到時能成功增援淮北的兵力隻怕是杯水車薪。


    是時沈兵正在重新組建神武軍。


    神武軍自上次汝陰一戰後傷亡慘重,全軍隻剩下一千兩百餘人且校尉陳端也戰死。


    這一千餘人需要重新整頓編製不說,還需要補充兵力保持戰鬥力。


    之所以在這時重組,是因為楊端和及沈兵都認為這次圍城戰是長期的。


    因為不難想像,楚王負芻敢留在城內必是有充足的糧草。


    他們甚至在秦軍趕到之前還趕出了一批百姓……這些百姓大多是老弱,老弱在城內隻會消耗糧食,而年輕力壯的百姓留在城內就有可能成為兵源和勞力。


    於是要想壽春糧盡城破少說也要圍個一年、兩年的。


    楊端和也不急,反正把楚王這麽圍著楚國也就名存實亡了。


    既然來日方長,秦軍自是該做什麽就做什麽。


    沈兵打算將神武軍擴編為一支五千人的騎軍。


    這迴就不需要這支騎軍又會水戰又會騎射了……之前之所以要求黑甲軍兩者皆會為的就是滅楚。


    有句話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沈兵想的比較遠。


    楚國要是滅了,那燕國、代國、甚至齊國都不值一提,統一中原也就沒什麽難度。


    接下來就是北方匈奴的問題,也就是沈兵要麵對的很可能就是匈奴。


    對匈奴用什麽戰術呢?


    像蒙恬一樣動用大量民力將各國長城連成一片?


    這或許有用,因為秦之後許多朝代都是加固、延長秦長城以阻止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


    雖然還是沒擋住的情況,但對中原的安定和盛世功不可沒。


    不過沈兵認為修築長城不必急於一時可以慢慢來,像嬴政那樣大量徵用百姓勞民傷財……於是就成了秦滅亡的誘因之一。


    如果修築長城不急於一時,就必須找到另一個有效的、可行的打敗匈奴的方法。


    無需多想,當然是以騎克騎。


    而且還必須是騎射,也就是名副其實的騎兵而不是馬背上的步兵。


    神武軍就必須是這樣一支騎兵。


    這需要時間訓練,所以沈兵必須想在前麵。


    兵源倒是很多,在楊端和的支持下他置下的騎兵任由沈兵挑選。


    沈兵不由大喜過望,他甚至都覺得這有些不切實際……要知道這些騎兵可都是跟隨楊端和多年的老部下,有許多是參加過秦趙大戰,甚至還有趙國投降來的原北地精騎。


    秦趙大戰那是怎麽迴事就不用說了,趙國騎兵聞名於天下,能與它作戰就算沒有勝過也在其戰術下磨練出了經驗。


    北地精騎就更是長年與匈奴作戰甚至將匈奴也能打趴下的精銳。


    如今楊端和居然願意將這些老兵送給沈兵?


    這可是個大人情。


    沈兵當然不知道,楊端和這是在為他的將來作打算:


    現在給沈兵更多的幫助,將來沈兵上位後……


    所以薑還是老的辣,沈兵雖然知道如何對付敵人為將來做準備,但對於這些內部的人情事故卻是個愣頭青。


    於是一支五千人的神武軍很快就組建起來了,並且就在壽春城下訓練騎射。


    不過沈兵在訓練時卻發現壽春城頭有些不正常。


    這兩日城頭的兵士突然多了起來,而且還有人探頭探腦的往城下的淮河張望……


    那是楚軍在估計淮河需要多少「草泥包」才夠填出一條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工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徵士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徵士兵並收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