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梁軍就開始演練陣法。
用的不是「狼筅」而是毛竹……那五萬倒鉤還沒那麽快製好當然也沒法上。
不過其實沒多大區別,至少從外表上看不出什麽。
那模樣還真是有些說不來:
每十五人的前頭就舉著兩根三米長頂部削尖的毛竹,而且還都帶著枝葉,於是整支隊伍就像是躲在密林中似的。
演練也簡單,先分配好劍盾手、長槍手以及弓箭手及位置,然後按平時演練一樣擺出各種陣形。
不過要說麻煩那還是有的。
因為這鴛鴦陣每隊是三伍,那麽每兩隊就是六伍。
而秦軍編製卻是以伍為單位,兩伍一什由什長指揮,十伍一屯由屯長指揮。
於是,這鴛鴦陣一隊裏三伍又怎麽指揮呢?
屯長又指揮幾隊呢?
其中免不了就有不合整的情況。
如果分工不明的話就會存在指揮混亂的問題,於是需要改編。
沈兵的辦法是以屯為單位進行整編。
原本一個屯長指揮五十人,補充進兩伍變為六十人,正好分成四隊。
然後再擴大什長的指揮人數為指揮一隊,隻不過其中兩什要被拆分。
這些都不是什麽大事,秦軍最重要的是基層「伍」這個單位,因為其兵士的戶籍是每伍一冊然後實施連坐製度。
隻要保持「伍」的建製其它的也就是換個上級然後熟悉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若是要拆「伍」就麻煩了,全軍的戶籍都要改過,沈兵當然不會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
魏呴見到沈兵這樣練兵就有些奇怪:
「副將,屬下不解……如此便能解決盔甲問題麽?」
沈兵點了點頭:
「正是,你可有更好的方法?」
魏呴一時無語,正要說什麽卻見那楊端和與麵色不善的蒙武走了過來。
原來楊端和正帶著蒙武到處巡視,見大梁軍正在操練便進營看了一會兒,卻不想看到大梁軍舉著毛竹在校場比來劃去,一時將蒙武氣得直跺腳。
「這便是大梁軍?」
「這便是那號稱大敗楚國水軍的沈兵訓練出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如何能上陣作戰?」
「練兵豈能如此兒戲!」
楊端和也是不解,因為他也從沒見過帶著毛竹上戰場情況,於是就和蒙武一起找到了沈兵。
「副將!」楊端和隔著幾步朝沈兵問道:「你這是……」
沈兵趕忙迎了上去,道:
「上將軍,將軍。」
「屬下正在練兵。」
楊端和知道沈兵會這麽練兵必有原因,所以並不急著否定。
倒是那蒙武按捺不住了:
「荒謬,何曾有過用毛竹練兵?」
「不知副將此舉是何用意?」
沈兵迴答:
「蒙將軍有所不知,大梁軍全軍上下皆無爵,是以沒有盔甲。」
「無奈之下屬下隻有……」
不等沈兵說完蒙武就打斷了他的話:
「所以你便以毛竹代盔甲?」
「它可是能擋箭矢?亦或能擋刀槍?」
沈兵迴答:
「箭矢或不可擋,但刀槍……」
蒙武「哼」了一聲,道:
「我倒想看看它如何能擋刀槍。」
沈兵反問了聲:
「如何試法?」
蒙武也不說話,隻朝後揮了揮手,一隊親衛便應聲抽劍上前沖陣。
當然這並不是真的沖陣,而是類似現代的演習。
魏呴見此趕忙打出旗號讓兵士做好準備。
兵士見那隊亮出青銅劍的親衛馬上就意識到怎麽迴事,當下將毛竹往親衛方向一架,威喝一聲就做好戰鬥準備。
結果是什麽就不用多說了。
雖說這些毛竹還沒有裝上倒鉤,但毛竹的枝條很有韌性,這些親衛手裏拿的又是短兵器,想要接近大梁軍便隻有穿過毛竹茂密的枝葉……
可是他們才隻穿行至一半,大梁軍的長槍就已出現在他們麵前了。
於是沒過多久,那隊親衛便接二連三的敗下陣去,他們甚至連大梁軍的邊都摸著。
蒙武與楊端和見此不由大為吃驚。
其實不隻是他們,魏呴也是張大了嘴巴半天也沒反應過來。
楊端和問:
「副將,此陣是……」
沈兵迴答:
「迴上將軍,此陣乃鴛鴦陣,那毛竹其實是『狼筅』。」
「它看似毛竹,實則卻是一件兵器,其竹枝中藏有鐵製倒鉤。」
「便是屬下前些日子向上將軍討要的鐵鉤,隻是此時還未裝上。」
楊端和「哦」了一聲:
「我還道那些鐵鉤是製船器具,不想卻是用來製作狼筅的……」
接著楊端和又吃了一驚,望向蒙武道:
「蒙將軍,若此時那狼筅已裝上倒鉤,你那親衛這麽沖了進去,隻怕……」
蒙武臉色一時十分難看。
楊端和說的是,若倒鉤已裝上,這一隊親衛毛毛躁躁的沖了進去便免不了有幾個為倒鉤所傷。
沈兵接著解釋道:
「上將軍有所不知。」
「大梁軍沒有盔甲便忌諱與敵軍近戰。」
「既不可與敵近戰,便唯有與敵遠戰。」
「此陣前有狼筅阻敵,後有長槍、弓箭傷敵,若敵人僥幸闖過狼筅,便有劍盾手應付。」
「於是便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楊端和點頭贊道:
「好一個以已之長攻敵之短,好陣。」
蒙武勿自不服,在旁黑著臉問了聲:
「若敵人以長兵攻此陣呢?」
沈兵迴答:
「楚國長兵大多長一丈一尺,而狼筅則為一丈三尺。」
「敵人即便以長兵進攻此陣,也必將踏入狼筅枝葉之中。」
「到時有毛竹枝葉障目又有倒鉤要避,且毛竹枝條還能阻止其將長兵奮力刺出……」
「反之我方兵士卻無此弊端。」
「敵人長兵又豈能破得了此陣?」
楊端和聞言不由連連點頭。
蒙武的臉色也凝重起來,他又問:
「若敵以戰車來攻呢?」
沈兵朝蒙武一拱手,道:
「將軍,若敵以戰車來攻,我等隻需將長槍立於狼筅中便可。」
那便是在「竹林」中的一道道槍陣,而且戰車上的楚軍還看不到長槍在哪。
這一來蒙武也是服氣了。
他麵帶慚色的朝沈兵拱手道:
「副將此陣甚好,卻是老夫有眼不識泰山。」
用的不是「狼筅」而是毛竹……那五萬倒鉤還沒那麽快製好當然也沒法上。
不過其實沒多大區別,至少從外表上看不出什麽。
那模樣還真是有些說不來:
每十五人的前頭就舉著兩根三米長頂部削尖的毛竹,而且還都帶著枝葉,於是整支隊伍就像是躲在密林中似的。
演練也簡單,先分配好劍盾手、長槍手以及弓箭手及位置,然後按平時演練一樣擺出各種陣形。
不過要說麻煩那還是有的。
因為這鴛鴦陣每隊是三伍,那麽每兩隊就是六伍。
而秦軍編製卻是以伍為單位,兩伍一什由什長指揮,十伍一屯由屯長指揮。
於是,這鴛鴦陣一隊裏三伍又怎麽指揮呢?
屯長又指揮幾隊呢?
其中免不了就有不合整的情況。
如果分工不明的話就會存在指揮混亂的問題,於是需要改編。
沈兵的辦法是以屯為單位進行整編。
原本一個屯長指揮五十人,補充進兩伍變為六十人,正好分成四隊。
然後再擴大什長的指揮人數為指揮一隊,隻不過其中兩什要被拆分。
這些都不是什麽大事,秦軍最重要的是基層「伍」這個單位,因為其兵士的戶籍是每伍一冊然後實施連坐製度。
隻要保持「伍」的建製其它的也就是換個上級然後熟悉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若是要拆「伍」就麻煩了,全軍的戶籍都要改過,沈兵當然不會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
魏呴見到沈兵這樣練兵就有些奇怪:
「副將,屬下不解……如此便能解決盔甲問題麽?」
沈兵點了點頭:
「正是,你可有更好的方法?」
魏呴一時無語,正要說什麽卻見那楊端和與麵色不善的蒙武走了過來。
原來楊端和正帶著蒙武到處巡視,見大梁軍正在操練便進營看了一會兒,卻不想看到大梁軍舉著毛竹在校場比來劃去,一時將蒙武氣得直跺腳。
「這便是大梁軍?」
「這便是那號稱大敗楚國水軍的沈兵訓練出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如何能上陣作戰?」
「練兵豈能如此兒戲!」
楊端和也是不解,因為他也從沒見過帶著毛竹上戰場情況,於是就和蒙武一起找到了沈兵。
「副將!」楊端和隔著幾步朝沈兵問道:「你這是……」
沈兵趕忙迎了上去,道:
「上將軍,將軍。」
「屬下正在練兵。」
楊端和知道沈兵會這麽練兵必有原因,所以並不急著否定。
倒是那蒙武按捺不住了:
「荒謬,何曾有過用毛竹練兵?」
「不知副將此舉是何用意?」
沈兵迴答:
「蒙將軍有所不知,大梁軍全軍上下皆無爵,是以沒有盔甲。」
「無奈之下屬下隻有……」
不等沈兵說完蒙武就打斷了他的話:
「所以你便以毛竹代盔甲?」
「它可是能擋箭矢?亦或能擋刀槍?」
沈兵迴答:
「箭矢或不可擋,但刀槍……」
蒙武「哼」了一聲,道:
「我倒想看看它如何能擋刀槍。」
沈兵反問了聲:
「如何試法?」
蒙武也不說話,隻朝後揮了揮手,一隊親衛便應聲抽劍上前沖陣。
當然這並不是真的沖陣,而是類似現代的演習。
魏呴見此趕忙打出旗號讓兵士做好準備。
兵士見那隊亮出青銅劍的親衛馬上就意識到怎麽迴事,當下將毛竹往親衛方向一架,威喝一聲就做好戰鬥準備。
結果是什麽就不用多說了。
雖說這些毛竹還沒有裝上倒鉤,但毛竹的枝條很有韌性,這些親衛手裏拿的又是短兵器,想要接近大梁軍便隻有穿過毛竹茂密的枝葉……
可是他們才隻穿行至一半,大梁軍的長槍就已出現在他們麵前了。
於是沒過多久,那隊親衛便接二連三的敗下陣去,他們甚至連大梁軍的邊都摸著。
蒙武與楊端和見此不由大為吃驚。
其實不隻是他們,魏呴也是張大了嘴巴半天也沒反應過來。
楊端和問:
「副將,此陣是……」
沈兵迴答:
「迴上將軍,此陣乃鴛鴦陣,那毛竹其實是『狼筅』。」
「它看似毛竹,實則卻是一件兵器,其竹枝中藏有鐵製倒鉤。」
「便是屬下前些日子向上將軍討要的鐵鉤,隻是此時還未裝上。」
楊端和「哦」了一聲:
「我還道那些鐵鉤是製船器具,不想卻是用來製作狼筅的……」
接著楊端和又吃了一驚,望向蒙武道:
「蒙將軍,若此時那狼筅已裝上倒鉤,你那親衛這麽沖了進去,隻怕……」
蒙武臉色一時十分難看。
楊端和說的是,若倒鉤已裝上,這一隊親衛毛毛躁躁的沖了進去便免不了有幾個為倒鉤所傷。
沈兵接著解釋道:
「上將軍有所不知。」
「大梁軍沒有盔甲便忌諱與敵軍近戰。」
「既不可與敵近戰,便唯有與敵遠戰。」
「此陣前有狼筅阻敵,後有長槍、弓箭傷敵,若敵人僥幸闖過狼筅,便有劍盾手應付。」
「於是便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楊端和點頭贊道:
「好一個以已之長攻敵之短,好陣。」
蒙武勿自不服,在旁黑著臉問了聲:
「若敵人以長兵攻此陣呢?」
沈兵迴答:
「楚國長兵大多長一丈一尺,而狼筅則為一丈三尺。」
「敵人即便以長兵進攻此陣,也必將踏入狼筅枝葉之中。」
「到時有毛竹枝葉障目又有倒鉤要避,且毛竹枝條還能阻止其將長兵奮力刺出……」
「反之我方兵士卻無此弊端。」
「敵人長兵又豈能破得了此陣?」
楊端和聞言不由連連點頭。
蒙武的臉色也凝重起來,他又問:
「若敵以戰車來攻呢?」
沈兵朝蒙武一拱手,道:
「將軍,若敵以戰車來攻,我等隻需將長槍立於狼筅中便可。」
那便是在「竹林」中的一道道槍陣,而且戰車上的楚軍還看不到長槍在哪。
這一來蒙武也是服氣了。
他麵帶慚色的朝沈兵拱手道:
「副將此陣甚好,卻是老夫有眼不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