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真相:專機副駕駛親曆「九一三」 作者:康庭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我還在航校飛行的時候,電影《女飛行員》的籌拍工作正在進行。年輕的女演員們為了真實地將女飛行員的形象搬上銀幕,曾同我們的飛行學員一起體驗生活。因為,飛行員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生活領地,也有著與飛行職業緊密聯繫的生活習慣和必須具備的專業活動,這些都是女飛行員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曆的學習與生活階段。
例如,我們在地麵準備中,左手拿著飛機模型,右手模擬操縱駕駛杆的動作,眼睛不停地左顧右盼,口中還念念有詞模擬著空中通話聯繫。這些活動對外人來說,看上去就像一群練習打太極拳的人們,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一個飛機模型。《女飛行員》的演員們,看到我們地麵演練的樣子,一個個忍不住笑了起來。可是,當她們不得不學著我們的樣子表演,而且表演得沒有一點兒飛行員的形象時,我們也大笑了起來。因為,她們沒有任何空中經驗,做出的動作既笨拙又呆板,動作之間也很不協調,手裏的小飛機模型已經歪到足可以墜地的程度自己還不知道,手中模擬的其他動作更是離實際相差甚遠,如果說我們的動作看上去像打太極拳的話,女演員們的動作是在太極拳的中間又加上了重拳和衝擊拳。
女演員們表演好女飛行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做一名真正的女飛行員更要付出人們想像不到的代價,起碼是要比男飛行員更大的代價。女飛行員們從檢查身體合格走進飛行航校大門開始,到分配航空兵部隊正式服役的全部過程,正是她們以頑強的毅力戰勝自身的與客觀的種種困難,健康地成長為一名飛行員的過程。女飛行員在其一生與男飛行員並肩戰鬥的裏程中所經曆的苦辣酸甜,是女演員們不可能全部體會到的,也是一部《女飛行員》的電影所不能全部表達的。
不能否認,一個女飛行員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比男飛行員更艱難曲折的過程。因為,從漫長的封建社會脫穎而出的新社會裏,人們的思想觀念中還沉積著封建社會的殘渣,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在這種陳舊觀念的支配下,個別“大男子主義者”對女性能否真正掌握飛行駕駛技術存有偏見,於是,就不能正確對待她們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女飛行員在飛行中產生錯誤的時候,不是抱著積極的態度給予真誠的幫助,而是冷眼旁觀甚至抱著看笑話的態度。
根據執行任務的實際出發,在一個機組裏全部安排女飛行員(飛行員、領航員、通信員都是女的)的現象是很少的,專機師領導考慮到女同誌的生理特點,當女飛行員擔任機長的情況下,至少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要安排一名男飛行員。此外,大家公認的伊爾-18飛機,由於其操縱係統沒有安裝助力設備,正常飛行中在駕駛杆、方向舵及腳踏剎車板上的用力較大,所以,包括民航在內,還沒有女飛行員參與駕駛伊爾-18飛機的。這一點並不影響女飛行員駕駛技能的發揮,在操縱起來比較輕鬆靈活的三叉戟飛機上,女飛行員照樣飛行自如。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對飛行員來說尤其如此,對女飛行員來說也沒能例外,死亡之神對女飛行員不會有任何一點兒惻隱之心。
在飛行部隊發生事故是不足為奇的,“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在某一段時間內保證飛行安全可以做到,如果在部隊的組建及其以後的全部過程中不發生任何問題是不可能的。由於專機部隊全體指戰員長期以來嚴格貫徹“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專機師的空、地勤及後勤保證人員,以專機任務為己任,以保證首長乘坐飛機的安全為壓倒一切的硬指標,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苦練飛行駕駛技術。專機師20多年來執行過無數次重要專機任務,包括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內的中央領導,以及國外來訪的領袖人物,都不止一次地乘坐過專機,在所有的專機任務飛行中,幾十年如一日,從沒有發生過飛行事故。我國航空事業正在起步,專機飛行的曆史還不長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一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業績。
有件往事至今記憶猶新。
“文革”中,我還在飛伊爾-18飛機的時候,有一次到四川成都接軍區司令員梁興初等一行到北京。早上7點半,機組從伊爾-18飛機停機坪開車後請示直接滑入跑道。此時,通過駕駛艙的窗口看到有幾架直5型直升機停在候機樓前的登機坪上,說明他們今天有專機任務待命出發。在此過程中,從我的耳機中傳來一個非常熟悉的聲音,一個女性指揮員堅定穩重的聲音,她就是專機師四團參謀長“大陳”。
“大陳”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第一批女飛行員之一,1955年,作為55名女中豪傑之一,來到空軍牡丹江航校,開始書寫一個女飛行員新的人生篇章。她和身邊的姊妹們滿懷“為婦女爭氣,為祖國爭光”的豪情壯誌,克服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許多弱點及困難,曆盡千辛萬苦,在多架飛機共用一副螺旋槳和一副輪胎的情況下,開始了艱苦的飛行訓練,終於在裏2飛機上出現了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1952年三八節,首都各界代表、各國駐華使節的夫人及中外記者7000多人雲集西郊機場,隆重舉行第一批女飛行員受閱起飛典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全國婦聯副主席鄧穎超出席典禮並講話。當飛機以整齊的編隊通過天安門上空的時候,毛主席滿意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的飛機已經從我們的頭上飛過去了。”
例如,我們在地麵準備中,左手拿著飛機模型,右手模擬操縱駕駛杆的動作,眼睛不停地左顧右盼,口中還念念有詞模擬著空中通話聯繫。這些活動對外人來說,看上去就像一群練習打太極拳的人們,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一個飛機模型。《女飛行員》的演員們,看到我們地麵演練的樣子,一個個忍不住笑了起來。可是,當她們不得不學著我們的樣子表演,而且表演得沒有一點兒飛行員的形象時,我們也大笑了起來。因為,她們沒有任何空中經驗,做出的動作既笨拙又呆板,動作之間也很不協調,手裏的小飛機模型已經歪到足可以墜地的程度自己還不知道,手中模擬的其他動作更是離實際相差甚遠,如果說我們的動作看上去像打太極拳的話,女演員們的動作是在太極拳的中間又加上了重拳和衝擊拳。
女演員們表演好女飛行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做一名真正的女飛行員更要付出人們想像不到的代價,起碼是要比男飛行員更大的代價。女飛行員們從檢查身體合格走進飛行航校大門開始,到分配航空兵部隊正式服役的全部過程,正是她們以頑強的毅力戰勝自身的與客觀的種種困難,健康地成長為一名飛行員的過程。女飛行員在其一生與男飛行員並肩戰鬥的裏程中所經曆的苦辣酸甜,是女演員們不可能全部體會到的,也是一部《女飛行員》的電影所不能全部表達的。
不能否認,一個女飛行員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比男飛行員更艱難曲折的過程。因為,從漫長的封建社會脫穎而出的新社會裏,人們的思想觀念中還沉積著封建社會的殘渣,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在這種陳舊觀念的支配下,個別“大男子主義者”對女性能否真正掌握飛行駕駛技術存有偏見,於是,就不能正確對待她們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女飛行員在飛行中產生錯誤的時候,不是抱著積極的態度給予真誠的幫助,而是冷眼旁觀甚至抱著看笑話的態度。
根據執行任務的實際出發,在一個機組裏全部安排女飛行員(飛行員、領航員、通信員都是女的)的現象是很少的,專機師領導考慮到女同誌的生理特點,當女飛行員擔任機長的情況下,至少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要安排一名男飛行員。此外,大家公認的伊爾-18飛機,由於其操縱係統沒有安裝助力設備,正常飛行中在駕駛杆、方向舵及腳踏剎車板上的用力較大,所以,包括民航在內,還沒有女飛行員參與駕駛伊爾-18飛機的。這一點並不影響女飛行員駕駛技能的發揮,在操縱起來比較輕鬆靈活的三叉戟飛機上,女飛行員照樣飛行自如。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對飛行員來說尤其如此,對女飛行員來說也沒能例外,死亡之神對女飛行員不會有任何一點兒惻隱之心。
在飛行部隊發生事故是不足為奇的,“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在某一段時間內保證飛行安全可以做到,如果在部隊的組建及其以後的全部過程中不發生任何問題是不可能的。由於專機部隊全體指戰員長期以來嚴格貫徹“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專機師的空、地勤及後勤保證人員,以專機任務為己任,以保證首長乘坐飛機的安全為壓倒一切的硬指標,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苦練飛行駕駛技術。專機師20多年來執行過無數次重要專機任務,包括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內的中央領導,以及國外來訪的領袖人物,都不止一次地乘坐過專機,在所有的專機任務飛行中,幾十年如一日,從沒有發生過飛行事故。我國航空事業正在起步,專機飛行的曆史還不長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一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業績。
有件往事至今記憶猶新。
“文革”中,我還在飛伊爾-18飛機的時候,有一次到四川成都接軍區司令員梁興初等一行到北京。早上7點半,機組從伊爾-18飛機停機坪開車後請示直接滑入跑道。此時,通過駕駛艙的窗口看到有幾架直5型直升機停在候機樓前的登機坪上,說明他們今天有專機任務待命出發。在此過程中,從我的耳機中傳來一個非常熟悉的聲音,一個女性指揮員堅定穩重的聲音,她就是專機師四團參謀長“大陳”。
“大陳”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第一批女飛行員之一,1955年,作為55名女中豪傑之一,來到空軍牡丹江航校,開始書寫一個女飛行員新的人生篇章。她和身邊的姊妹們滿懷“為婦女爭氣,為祖國爭光”的豪情壯誌,克服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許多弱點及困難,曆盡千辛萬苦,在多架飛機共用一副螺旋槳和一副輪胎的情況下,開始了艱苦的飛行訓練,終於在裏2飛機上出現了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1952年三八節,首都各界代表、各國駐華使節的夫人及中外記者7000多人雲集西郊機場,隆重舉行第一批女飛行員受閱起飛典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全國婦聯副主席鄧穎超出席典禮並講話。當飛機以整齊的編隊通過天安門上空的時候,毛主席滿意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的飛機已經從我們的頭上飛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