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張景嶽嘛,人稱張熟地,三味藥不離熟地,開方子必用滋補......”劉貞笑道:“這很對現代人的胃口....... ”


    現代人的生活風氣某種意義上跟明清時期很像,所以滋補成風也不奇怪。


    熟地,這個名字或許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它到底是什麽呢?其實,熟地就是由生地經過獨特的炮製工藝得來的一味中藥材。


    這種炮製工藝十分講究,需要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步驟和時間的沉澱,才能將生地轉化為熟地。


    生地,原本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等功效。通過炮製,生地經曆了一場奇妙的蛻變,成為了熟地。熟地的藥性發生了改變,變得更加溫和,更適合用於補益。


    炮製熟地的技巧是經過常年累月的積累得來的。首先,要選擇優質的生地作為原料,然後經過清洗、切片等處理。接下來,便是關鍵的炮製環節,通常采用蒸製或酒燉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生地會逐漸吸收水分和其他成分,從而改變其性質。


    炮製後的熟地呈現出烏黑發亮的外觀,質地柔軟。它不僅保留了生地的部分功效,還增添了新的特性。熟地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病症。


    熟地是一種經過特殊工藝炮製而生的中藥材,它是中醫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張景嶽尤其喜歡用熟地,用的時候還特別喜歡用大錦紋熟地,肥得流油的那種——在太陽下麵真的會流油。


    而在遙遠的張仲景時代,許多珍貴的藥物仍然缺乏成熟的炮製技術。例如,在張仲景所著的經典方劑中,地黃的使用大多為生地黃。然而,炮製技術的出現卻成為了中藥學發展曆程中的一座重要裏程碑。


    《雷公炮製論》作為炮製學的開山之作,不僅標誌著中藥炮製技術的初步形成,而且對後世的中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著作的問世,為中藥的加工和應用奠定了基礎,使得中藥的療效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中國古老的神話故事裏,雷公一直被視為神秘而強大的存在。他不僅掌控著雷電之力,更是與中醫藥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據傳說,雷公與黃帝、岐伯等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齊名,他們共同探索並傳承著華夏民族的智慧和知識。因此,可以說中國的醫藥知識實際上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和無盡的浪漫情懷。


    對於那些喜歡閱讀玄幻小說的讀者來說,他們或許對“雷”這個元素並不陌生。在這些虛構的世界裏,雷常常被描繪成一種能夠決定生死、主宰命運的力量。它象征著陰陽的平衡和調和,代表著生命力的蓬勃與生機的煥發。正如春天的驚雷炸響,帶來萬物複蘇的希望一樣,雷公也被賦予了掌管生命的權力。


    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炮製藥物是一項神奇的技藝,如同再造,具備造化之功,所以需要借助雷公的神力才能完成。


    雷公作為天地之間的神靈,擁有著特殊的權柄,能夠將自然界的能量轉化為藥物的精華,使其具有神奇的療效。


    因此,炮製藥物成為了雷公的專屬領域,隻有通過雷公的祝福和庇護,藥材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這種觀念反映了古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醫學的高度重視和信仰。


    而《雷公炮炙論》據說是南北朝劉宋·雷敩撰中醫學著作,經過千年的沉澱與積累,炮製學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逐步完善。


    唐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興盛,醫學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炮製技術在此時期得到了極大的重視,許多醫學家和藥學家開始深入研究炮製的方法和原理,不斷改進和創新炮製技術,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這一時期的炮製學發展,不僅提升了中藥的療效,還促進了中藥理論的豐富和完善。許多新的炮製方法和理念被提出,如\"九蒸九曬\"、\"水飛\"、\"酒浸\"等,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得中藥的藥性更加溫和,藥效更加顯著。


    同時,炮製學的完善也為許多名方的誕生提供了條件。這些名方在炮製技術的輔助下,療效更加顯著,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如\"六味地黃丸\"、\"四物湯\"、\"補中益氣湯\"等,這些名方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深受人們的喜愛和信賴。


    總的來說,炮製學的發展,不僅提升了中藥的療效,豐富了中藥理論,還促進了名方的誕生和傳承。它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炮製技術通過巧妙的方法,對各種藥材進行精細的加工處理。這一過程不僅能改變藥材的性質,更能提升其功效和適用範圍。經過炮製後的藥材,往往能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發揮出更為卓越的療效。


    隨著時間的推移,炮製技術逐漸成熟並得到廣泛應用。它讓中藥材的用途變得更加廣泛,治療效果也越發顯著。這些進步無疑為中醫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使得傳統醫學得以不斷傳承與發展。


    “所以你喜歡熟地,不是因為你腎虛呀。”劉貞促狹的笑道。


    李介賓立馬反駁:“我腎這塊,是沒問題的,自小我腎氣就很充足。”


    劉貞稍微正經一點說道:“話說,你們中醫這個腎氣、腎j、腎陰、腎陽,是怎麽迴事兒?亂七八糟的,總是讓人聽著糊塗。”


    李介賓笑了:“不過是腎功能的不同功能體現而已,這就是很多現代人的思維。他們總是覺得什麽東西都是有實物對應,在他們眼裏,腎氣是腎氣,腎精是腎精,腎陰是腎陰,腎陽是腎陽,是不同的東西。”


    “但是實際上,腎就隻有一個,而這些無非是功能的體現,隻需要去通過征象去辨別,並且對證治療就可,沒必要過於執迷,更不用本末倒置,見人就說腎虛,要補腎,沒有腎虛的表現,談何腎虛?那是忽悠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