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是啥難活兒,先張口兒,再仰脖兒。


    離開醫院後,孟超凡找了附近一家館子,要了個包間,然後拆開了自己帶的小酒兒,分酒器一分。


    羅娜也在,大家都不是外人,把王天賜也叫上了。


    下班後,總歸要生活的。


    孟超凡一個勁兒說自己這個酒呀,有點特殊,喝了不醉你說。


    李介賓能聽這個嗎?我還真就沒見過喝不醉的就,高低要嚐嚐。


    羅娜也是這個意思,說起來好久沒喝酒了,今天剛好嚐嚐。


    就王天賜有點茫然,雖然是個憨憨,但是他之前也就是喝點啤酒,確實沒喝過白的。


    但是自己導師在......應該,沒事兒吧......


    八個涼菜上桌,涼拌牛肉片、青菜伴豬肝兒、手扒燒雞、水晶肘片、洋蔥杏仁兒、皮蛋拍黃瓜。


    “來來,先起一杯。”


    大家茅台杯倒滿一杯,然後一起舉杯,這第一杯,祝這幾天醫師考試的考生,生活愉快。


    “第二杯,最近這場及時雨,真的是幫了大忙。”


    “第三杯......”


    “第五杯,祝五穀豐登!來,來夾菜吧。”


    五杯酒下肚,李介賓覺得這個酒喝著還不錯,羅娜品著這味兒,覺得也不錯,幾個大教授那叫一個麵不改色。


    王天賜已經出驢到椅子上了,滿麵通紅,孟教授剛剛不是說這酒喝不醉嗎?


    “這孩子,咋喝那麽猛,快,夾菜墊墊。”孟超凡也是意外,這萌新有點太實誠了。


    “還是孟教授起的好頭兒。”幾杯酒下肚,這氣氛就活躍起來了。


    開好頭,帶好步,中間沒有釘子戶。


    酒是好酒,王天賜這是之前沒喝過,所以有點上頭,隨著慢慢吃菜,喝水,過了一小會兒,這腦袋就清醒了很多,思維也變的靈敏起來了,智商居然上線了,很多之前琢磨不透的事情,忽略的細節,也都注意到了。


    “賓哥呀,你說過,這個經方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古老,是個啥意思?《傷寒雜病論》不是張仲景寫的嗎?”


    幾人聽到這小子問起來這個,也都看向李介賓。


    李介賓稍微一頓,然後說道:“書是張仲景寫的沒錯,但是裏麵的內容,並不是張仲景獨創,大概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成就的......不然的話,那張仲景就真的不是凡人了......”


    本書無超自然現象,自然不存在什麽仙人傳法。


    孟超凡好奇,之前李介賓曾經在酒桌上論古,說皇普謐曾經看過王叔和整理《傷寒論》,並且說過“仲景擴寫《伊尹湯液經》”這樣的話。


    《伊尹湯液經》是傳說中的湯液經典,皇普謐既看過《伊尹湯液經》又看過《傷寒論》,所以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可惜,該書晉之後就失傳了,我們現在網上的,是後世曆代醫家,從各類醫書隻言片語中拚湊出來的東西。


    伊尹,何許人也?一說是商朝的那位有名的奴隸宰相,但是那個時候的名字並不確切,比如說老子這個人,雖然一般認為是春秋時候的道家創始人,但是在官方的研究中,有不同朝代的人物叫做老子。


    李介賓比較認可的是另一種說法,伊尹與庖丁一樣,是個廚子的稱號,而《伊尹湯液經》本來就是遠古先民們總結下來的飲食精華。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黃帝神農還沒有出生之前的遠古時代。


    遠古先民們偶然知道了黃芩可以治療“下利”。


    但是後來發現,下利者都服用黃芩,隻有一部分會治愈,有一些服用後下利的更厲害了。


    於是先民們就把能調味的甘草加了進去,成為了黃芩+甘草組合,發現這樣做了之後,治療下利的效果更好。


    那時候連文字都沒有,自然沒有什麽中醫藥理論,什麽陰陽五行呀,那都是後世晚輩們的言論。


    而以現在的眼光看,腹瀉是排水,甘草反發汗、反下利,能儲水,而黃芩能夠消炎止利,兩個配合一起,肯定比單獨治療下利效果好。


    當然,即使是這樣,有一部分人還是沒效,為什麽?因為這畢竟隻能治療濕熱性的下利,虛寒的下利不僅無效,反而有害。


    隨著部落之間的征戰,其他部落的先民的知識被融合到了一起,芍藥+甘草,可以治療腹痛,於是先民把黃芩甘草和芍藥甘草連起來用,治療就從“下利”變成了“下利、腹痛”。


    如此,部落之間的交流,生薑、大棗能夠調和藥汁兒的口感,促進胃腸的消化,保護胃粘膜,於是也被加入了進來,這就形成了黃芩芍藥甘草大棗湯,也就是後世晚輩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裏麵的“黃芩湯”。


    後來的故事變得俗套起來,先民又知道了半夏+生薑可以治療嘔吐,一些黃芩湯證的患者伴有嘔吐,所以就很自然的加了進去。


    這就變成了後世晚輩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裏麵的“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可以治療下利、腹痛、嘔吐等症狀,反複使用有效,就形成了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巫師們的祖傳秘方,慢慢流傳下來。


    故事還沒完,在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下利、腹痛、嘔吐等症狀的過程中,也是有的有效,有的沒效。


    經過慢慢的觀察,發現具有神疲、惡寒、口淡、清水樣瀉下的虛寒患者不能用,而非虛證的,具有惡風、頭痛、脈浮等表證的患者也不能服用。


    而遠古先民們發現柴胡可以治療胸脅苦滿,人參能治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的年代,當一個胸脅苦滿、心下痞硬的患者,出現了下利、腹痛、嘔吐等症狀,服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無效的時候,自然會把柴胡、人參加入到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中試試。


    如果患者沒有腹痛,就去掉芍藥,也就是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加上了柴胡、人參,去掉了芍藥,這樣,就變成了後世醫家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裏麵的“小柴胡湯”。


    接下來就是幾千年的流傳,反複的使用中,被口口相傳,刻在龜甲牛骨上相傳,刻在竹簡上流傳,因為是要熬湯服用,所以自然是由看鼎的人,也就是廚子們去執行。


    眾人聽到這裏,品味著李介賓的話。


    《伊尹湯液經》,極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那些用青銅鼎煮東西的廚子們,慢慢琢磨匯總出來的東西。


    這是個帶著東方浪漫的故事,如共工怒觸不周山、如女媧補天、如誇父逐日、如後羿射日、如嫦娥奔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