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中醫診斷學何老師握著雙手,那叫一個熱淚盈眶呀。


    早就聽說這個班的學生難帶,自己這一屆帶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過幸好後來班裏的坐地戶給麵子,後來好像精力放到別處了,沒有為難自己這個小小的中醫診斷學老師。


    如今四診合參,隻剩下辨證論治,自己這門中醫診斷學就能安全落地了。


    穩住,穩住。


    “中醫診斷學這門學科的核心重點就是辨證論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八綱辨證,髒腑辨證……”


    “前麵學習的望聞問切,也都是為了這一步打基礎,所以前麵的內容顯得那麽散碎,因為確實散碎。”


    何老師開始在上麵講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李介賓在下麵翻書。


    從小到大,教育界的官方教材有個特點,就是普適性。


    這一點可能從簡化漢字開始就定下來的基調。


    文字是用來使用的,知識也是用來使用的。


    無論用再華麗的辭藻去修辭,依舊如此,工具就是工具,雕了花的金鋤頭是用來給王公貴族們擺拍彰顯自己的與民為樂的,絕對不是真的用來給農民鋤地的。


    所以灣灣一直喜歡拿著這一點,總說大路喪失了中華傳統文化,你看用的什麽字。


    這跟中醫診斷學有什麽關係嗎?


    有呀,教材盡量編簡單點,讓更多非中醫世家,缺乏基礎中醫學熏陶教育的人能快速上手。


    在這之前大家發現了,李介賓跟孟超凡這些超一流的中醫,辨證多用六經辨證,對於八綱辨證還有髒腑辨證用的較少。


    而在教材還有現實中遇到的中醫,用的髒腑辨證比較多,比如說最常見的,動不動就說腎陰虛呀,腎陽虛呀,還有什麽脾虛呀,肝虛呀......這個就搞笑了,肝為剛髒,一般多是肝火上炎,肝腎陰虛在一起的多一點。


    髒腑辨證與八綱辨證出現成熟的較晚,離我們現在更近。


    先說八綱辨證,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為八綱,這是綱領性的東西,說是辨證,其實更多是用來觀察、分析,歸納病情,判斷病症的綱領。


    八綱兩兩分為四組,臨床應用的時候可以直接拿來用。


    比如看一個病人,你想開個方子,你又沒有頭緒,那你可以先想想看,這個患者是虛還是實?


    虛證的話,那用偏補益的方子沒錯,而實證的時候,用清泄破氣之法大方向也不會錯。


    比如說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與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就是這樣,當孟超凡打算用這個方子的時候,腦子裏最後就會過一下,這個患者是實證還是虛呢?如果是實證,那就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如果是虛證,那麽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就是說,八綱辨證,最是靈活,有時候並不需要八綱全辨完,隨用隨抽就行。


    “八綱辨證來自於清代程鍾齡,他在《醫學心悟》中提到:“病有總要,寒、熱、虛、實、表、裏、陰、陽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則辨證之法亦不出此。


    近人祝味菊在 《傷寒質難》中說:所謂八綱者,陰陽、表裏、寒熱、虛實是也。古昔醫工,觀察各種疾病之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歸納於八種綱要,執簡馭繁,以應無窮之變。這是 ‘八綱’名稱的正式提出。”


    “祝味菊?就是火神派的那個名醫嗎?”下麵有個最近對火神派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問道。


    “祝味菊確實善用附子,有祝附子的美譽,但是不代表會用附子的就是火神派,這是兩個概念。”李介賓順口答道。


    中醫診斷學老師看李介賓發話了,然後就繼續講這個八綱辨證。


    李介賓對於八綱辨證沒什麽看法,任何一種方法都是有好的一麵跟不利的一麵。


    八綱裏麵的表、裏,這種分法本身沒什麽問題。


    但是一旦兩分法成立,問題就來了,非表即裏,非裏即表的思想就甩不開了。


    很多中醫初學者都喜歡這麽幹,什麽是表證,什麽是裏證,首先分不清,比如說咳嗽,到底算表證還是裏證?


    於是最後說,到了肺,那是裏。


    咽喉的話,還沒到表。


    考試的時候這還是個考點嘞。


    風熱犯肺證、痰熱壅肺證、風熱犯表證、肺熱熾盛證的脈象表現是......


    風熱犯表是表證,所以脈象是浮數的,而其他的不是浮脈......考官出題這麽出題!


    李介賓看了幾眼就看出來套路了,考官也很無奈呀,你說這玩意兒,他們怎麽能既符合中醫理論,還能出成個題考人?


    所以不難理解,這麽一路考試出來的學生,真的麵對複雜的臨床,那種抓瞎的感覺了。


    在座的學生們還沒學傷寒,等他們接觸了傷寒,就要開始思想混亂了,那是後話。


    中醫診斷學老師沒想那麽多,就是在勤勤懇懇的講知識,“表裏證,我們看寒熱,惡寒發熱是表證,俗話說有一份惡寒就有一份表證。


    但熱不寒,但寒不熱,這就是裏證了......巴拉巴拉。”


    “老師,你說的發燒嗎?發燒不就是發熱嘛?這又是寒又是熱的,到底是寒是熱?”


    中醫診斷學老師想舉個例子來說一下,卻發現,舉什麽例子好像都是徒勞的。


    “惡寒是感覺冷,發熱是身上發熱。”這時候一個有點嘶啞的聲音說話了。


    大家迴頭去看,發現是薛靜。


    隻見她戴著口罩,狀態不是很好的樣子,坐在課桌上,雙手時不時的握緊鬆開再握緊,頭上還隱隱約約有晶瑩的汗珠。


    “你怎麽了?”老師在講台上問道,心裏有了猜測,應該是生病感冒了。


    而一旁的李介賓則是先一步起身坐到了薛靜身旁,然後一伸手就手掌覆蓋到了她額頭上,把她一旁的同學都嚇了一大跳。


    額頭滾燙,隱隱一層細汗。


    而薛靜兩眼看著李介賓,突然眼睛一閉,倒在了他懷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