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定要去楚國公府,討一個公道!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刹那間,偌大的廣場上一片嘩然,驚唿聲四起。
“這……這……”
“這位仁兄是真不怕死,什麽都敢說呐!”
然而,卻見那李驍,倒是腰板一挺,又一拱手,“諸位,且不必急於爭論!”
“盡管今年恩科主考官,乃當朝右丞相曹牧曹公,可楚國公王修作為副考官,想必大家也並不陌生。”
“在下也不得不承認,其無論是昔日一人之力獨占南楚二十餘名精銳學子而大獲全勝,彰顯國之尊嚴,亦或賑濟前年嚴冬的寒災雪災,令無數百姓免於屍橫荒野……”
“又或是出使南楚,匡扶藩屬國王室正統,滅宋呂西詔兩國,為大康開疆拓土!”
“於社稷於百姓,皆乃蓋世之奇功也!”
“與虎狼慶國居嶼關一戰,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那更可謂是扶大廈之將傾,挽救社稷於存亡之際!”
“在下亦心中敬畏矣!”
緊跟著,卻是話鋒一轉,言辭鋒銳如刀,“然,大家也別忘了,此人性情狂悖,又常有離經叛道之舉!”
“初入仕途,主政臨州,便大張旗鼓推行一係列所謂新政舉措!”
“大肆鼓吹商賈經營,甚至信口齒黃,公然宣稱商賈當與農事並重,甚至還大舉鼓勵鄉裏民間農戶,自建小型作坊,州府衙門給予大力支持!”
“以至於臨州府,走卒販夫低賤商賈大行其道!”
“此舉,實在為世人所不齒也!”
頓了一頓,聲音更陡然提升不少,“而緊隨其後,其又蠱惑前國子監祭酒孔先生,公然提出那什麽‘知行合一’學說。”
“此歪理學說,與千百年來之先賢聖人之學問,背道而馳!”
“此舉,堪稱數典忘祖,背棄祖宗先賢也,實乃我等讀書人之恥辱,當人人唾棄也!”
“更不必提,去年年底,其又大力推動那臨州醫學院之創辦!”
“以至於連陛下都親下詔令,從此以後,那下九流的行醫治病術法,竟堂而皇之入了州府官學……”
“甚至就連那些學習把脈抓藥之術的人,郎中大夫都有了機會可入朝為官!”
“實在是亙古未聞,滑天下之大稽也!”
“如此種種行徑,那楚國公眼裏,還有我等讀書人嗎,又置聖人先賢於何處?”
一時間,滿腔悲憤之下,情緒更有些激動起來,“這還不算什麽……”
“這段時間,全京城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就連大街小巷婦孺小兒都口口相傳之事,澄州府因一場春汛,河壩決堤,無數房屋牛羊與良田被衝毀,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而澄州太守曹參,賑災不力,不僅下令嚴禁災民入城避難,甚至對當地士紳豪強以極低價格大肆吞並百姓良田之事充耳不聞!”
“以至於最終,竟生了民變,死傷無數!”
“全天下,別提我等讀書人,聖人子弟,但凡是稍微有點良知的人皆知,此案,那澄州太守曹參,難辭其咎,難脫懶政亂政之罪責!”
“然而,大家或許也都已有所耳聞了……”
“就在前幾日,朝廷大朝會上,那楚國公王修,竟倒行逆施,公然為那罪臣曹參辯護!”
“稱其雖有懶政怠政之過,卻更有平叛之功,公然在陛下麵前,為那澄州太守邀功請賞!”
“試問,其此舉,又置全天下所有有良知有血性的正義之士,於何處?”
“僅憑此舉,此人又與史上那些禍國殃民禍亂朝政之大奸臣,有何異?”
一時間,四周化作一片安靜,再沒人發出絲毫聲音。
一番言辭灼灼之後,沉默良久,卻見這李驍,才又繼續激昂道,“而如今,此等奸臣竟受陛下恩典,拜為今年恩科副考官……”
“此次恩科,在場諸位都是貢院內揮汗如雨走過一遭的,大致情況相信也都有所了解!”
“此乃朝廷改革取仕製度,第一次恩科取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采用糊名製!”
“誠然如剛才那吏部侍郎周大人所言,從出題到考卷押送,再到考場巡視以及考卷批閱,皆從未有過的嚴苛。”
“在下也相信,即便二位主副考官,也斷然絕無可能,從中做出徇私舞弊之事!”
臉上泛起幾分戚戚然,“然而,難道諸位不覺得,這科考的榜單,卻處處透著蹊蹺?”
“暫且不論,那楚國公門下弟子,僅僅兩個出身永州府,連區區鄉試據說都考了好幾次才勉強得中的秀才,怎就登上了榜首,甚至狀元及第……”
“各位也知道,今年的恩科,競爭尤其激烈!”
“不僅考生近萬,更有足足七八百名國子監與太學的生員,也參與其中!”
“而天下皆知,這國子監與太學,乃是大康最高中央學府,不但教習先生,皆是才學淵博德高望重的名儒大家,裏麵學員,個個都是滿腹經綸之人!”
“而這參考的七八百人,更幾乎全是其中最精進優異的學子!”
“按照常理,這榜單上高中的,當有一大半都是國子監與太學的學員才是!”
“可是最終,僅僅隻有六七十人,勉強躋身於三甲榜單之上!”
滿麵激憤之色,“在下此次,雖榜上無名,倒也不至於對朝廷心中怨言,隻怪自己才疏學淺!”
“然而,柳俊彥柳公子的名頭,想必不少人也有所耳聞。”
“這可是京城第一才子,國子監內此次考核皆為第一的學子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禦射兵法亦頗有涉獵,昔日更乃是天下大儒李舍人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尤其寫得一手錦繡文章!”
“而此次春闈,明經一科,柳公子可是答完了足足九成的題目,縱觀大康立國,亦屬罕見矣!”
“依柳公子之才學,別提二甲前十,即便是名列一甲前三,甚至狀元登科,那也是常理之事!”
“可最終,才僅僅勉強得了個二甲榜末!”
“難道諸位,覺得這正常嗎?”
又朗聲道,“而據在下所知,此次恩科,右相曹公雖為主考官,可卷宗批閱的標準與細則,卻皆是由副考官楚國公王修所主導,且一改以往之慣例!”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以致多少本來才學淺薄之人,得以高中甚至名列前茅!”
“而多少本滿腹經綸極具才學之人,卻隻能望榜興歎,含怨而歸!”
一聲大唿,“即便不為自己,僅僅為了天下讀書人一個公道公平……”
“諸位,難道咱們,不該去找那楚國公王修,討個說法嗎?”
“士可殺不可辱,今日吾等即便是被朝廷問罪,被免去將來科考的資格,也定要去楚國公府,討一個公道!”
“這……這……”
“這位仁兄是真不怕死,什麽都敢說呐!”
然而,卻見那李驍,倒是腰板一挺,又一拱手,“諸位,且不必急於爭論!”
“盡管今年恩科主考官,乃當朝右丞相曹牧曹公,可楚國公王修作為副考官,想必大家也並不陌生。”
“在下也不得不承認,其無論是昔日一人之力獨占南楚二十餘名精銳學子而大獲全勝,彰顯國之尊嚴,亦或賑濟前年嚴冬的寒災雪災,令無數百姓免於屍橫荒野……”
“又或是出使南楚,匡扶藩屬國王室正統,滅宋呂西詔兩國,為大康開疆拓土!”
“於社稷於百姓,皆乃蓋世之奇功也!”
“與虎狼慶國居嶼關一戰,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那更可謂是扶大廈之將傾,挽救社稷於存亡之際!”
“在下亦心中敬畏矣!”
緊跟著,卻是話鋒一轉,言辭鋒銳如刀,“然,大家也別忘了,此人性情狂悖,又常有離經叛道之舉!”
“初入仕途,主政臨州,便大張旗鼓推行一係列所謂新政舉措!”
“大肆鼓吹商賈經營,甚至信口齒黃,公然宣稱商賈當與農事並重,甚至還大舉鼓勵鄉裏民間農戶,自建小型作坊,州府衙門給予大力支持!”
“以至於臨州府,走卒販夫低賤商賈大行其道!”
“此舉,實在為世人所不齒也!”
頓了一頓,聲音更陡然提升不少,“而緊隨其後,其又蠱惑前國子監祭酒孔先生,公然提出那什麽‘知行合一’學說。”
“此歪理學說,與千百年來之先賢聖人之學問,背道而馳!”
“此舉,堪稱數典忘祖,背棄祖宗先賢也,實乃我等讀書人之恥辱,當人人唾棄也!”
“更不必提,去年年底,其又大力推動那臨州醫學院之創辦!”
“以至於連陛下都親下詔令,從此以後,那下九流的行醫治病術法,竟堂而皇之入了州府官學……”
“甚至就連那些學習把脈抓藥之術的人,郎中大夫都有了機會可入朝為官!”
“實在是亙古未聞,滑天下之大稽也!”
“如此種種行徑,那楚國公眼裏,還有我等讀書人嗎,又置聖人先賢於何處?”
一時間,滿腔悲憤之下,情緒更有些激動起來,“這還不算什麽……”
“這段時間,全京城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就連大街小巷婦孺小兒都口口相傳之事,澄州府因一場春汛,河壩決堤,無數房屋牛羊與良田被衝毀,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而澄州太守曹參,賑災不力,不僅下令嚴禁災民入城避難,甚至對當地士紳豪強以極低價格大肆吞並百姓良田之事充耳不聞!”
“以至於最終,竟生了民變,死傷無數!”
“全天下,別提我等讀書人,聖人子弟,但凡是稍微有點良知的人皆知,此案,那澄州太守曹參,難辭其咎,難脫懶政亂政之罪責!”
“然而,大家或許也都已有所耳聞了……”
“就在前幾日,朝廷大朝會上,那楚國公王修,竟倒行逆施,公然為那罪臣曹參辯護!”
“稱其雖有懶政怠政之過,卻更有平叛之功,公然在陛下麵前,為那澄州太守邀功請賞!”
“試問,其此舉,又置全天下所有有良知有血性的正義之士,於何處?”
“僅憑此舉,此人又與史上那些禍國殃民禍亂朝政之大奸臣,有何異?”
一時間,四周化作一片安靜,再沒人發出絲毫聲音。
一番言辭灼灼之後,沉默良久,卻見這李驍,才又繼續激昂道,“而如今,此等奸臣竟受陛下恩典,拜為今年恩科副考官……”
“此次恩科,在場諸位都是貢院內揮汗如雨走過一遭的,大致情況相信也都有所了解!”
“此乃朝廷改革取仕製度,第一次恩科取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采用糊名製!”
“誠然如剛才那吏部侍郎周大人所言,從出題到考卷押送,再到考場巡視以及考卷批閱,皆從未有過的嚴苛。”
“在下也相信,即便二位主副考官,也斷然絕無可能,從中做出徇私舞弊之事!”
臉上泛起幾分戚戚然,“然而,難道諸位不覺得,這科考的榜單,卻處處透著蹊蹺?”
“暫且不論,那楚國公門下弟子,僅僅兩個出身永州府,連區區鄉試據說都考了好幾次才勉強得中的秀才,怎就登上了榜首,甚至狀元及第……”
“各位也知道,今年的恩科,競爭尤其激烈!”
“不僅考生近萬,更有足足七八百名國子監與太學的生員,也參與其中!”
“而天下皆知,這國子監與太學,乃是大康最高中央學府,不但教習先生,皆是才學淵博德高望重的名儒大家,裏麵學員,個個都是滿腹經綸之人!”
“而這參考的七八百人,更幾乎全是其中最精進優異的學子!”
“按照常理,這榜單上高中的,當有一大半都是國子監與太學的學員才是!”
“可是最終,僅僅隻有六七十人,勉強躋身於三甲榜單之上!”
滿麵激憤之色,“在下此次,雖榜上無名,倒也不至於對朝廷心中怨言,隻怪自己才疏學淺!”
“然而,柳俊彥柳公子的名頭,想必不少人也有所耳聞。”
“這可是京城第一才子,國子監內此次考核皆為第一的學子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禦射兵法亦頗有涉獵,昔日更乃是天下大儒李舍人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尤其寫得一手錦繡文章!”
“而此次春闈,明經一科,柳公子可是答完了足足九成的題目,縱觀大康立國,亦屬罕見矣!”
“依柳公子之才學,別提二甲前十,即便是名列一甲前三,甚至狀元登科,那也是常理之事!”
“可最終,才僅僅勉強得了個二甲榜末!”
“難道諸位,覺得這正常嗎?”
又朗聲道,“而據在下所知,此次恩科,右相曹公雖為主考官,可卷宗批閱的標準與細則,卻皆是由副考官楚國公王修所主導,且一改以往之慣例!”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以致多少本來才學淺薄之人,得以高中甚至名列前茅!”
“而多少本滿腹經綸極具才學之人,卻隻能望榜興歎,含怨而歸!”
一聲大唿,“即便不為自己,僅僅為了天下讀書人一個公道公平……”
“諸位,難道咱們,不該去找那楚國公王修,討個說法嗎?”
“士可殺不可辱,今日吾等即便是被朝廷問罪,被免去將來科考的資格,也定要去楚國公府,討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