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三月初十。


    這是大康自立國,朝廷便定下的,每屆恩科的開考之日,雷打不動。


    雖然科考的方式與內容,皆是沿襲於前朝時期,無非明經與策論兩科……


    明經一科,題目眾多且繁雜,經史子集、聖人先賢文章典籍、算學甚至禦射,皆有所涉獵。


    而策論,則要簡單許多,說到底,無非一些治國策論的考核。


    諸如田畝稅賦、軍營改製、與他國外交往來,甚至一州一縣的治理。


    考生能否根據題目,給出獨到的見解甚至令人喝彩的諫言論點是一方麵,文章的功底也尤其重要。


    至於考題,卻是由皇帝親自擬定。


    且為了防止出現考題泄露與考場舞弊之事,往往是在正式開考之後,才會有司禮監的總管太監親自捧著天子密封的考題旨意,進入考場進行宣讀。


    可今年的恩科,卻又似乎與往年大不相同。


    畢竟,這可是景隆皇帝大刀闊斧推動取仕製度變革以來,朝廷第一次大規模取仕。


    為了彰顯朝廷的公平公正,不僅將采用糊名製,且還在以往的基礎上,全新製定了一整套嚴苛的選拔錄用方案。


    諸如考卷從送達考場,到考試結束後的密封存檔,皆有嚴密的押送製度。


    諸如策論文章的批閱,將會由多人交叉閱卷,最終評定得分。


    不僅如此,明經製科中還將加入恪物學的題目,且占比不少。


    再加上對於眾多勳貴或官宦士紳子弟來說,靠著舉薦入朝為官的路子基本已堵死,就連每年中秋各地州府的“小春闈”都已取締,因此國子監與太學的不少精銳學子,也將參加今年的恩科考試。


    林林總總算起來,竟有八九千人之多。


    絕對算得上盛況空前。


    至於科考的地點,自然是位於禮部貢院。


    其實作為今年恩科皇帝欽點的副考官,王老爺打內心裏,是十分同情這些學子的。


    貢院重重院落內,早已搭建好一個個考棚。


    所謂考棚,或者說是囚籠更為貼切。


    每個囚籠……哦,考棚,不過屁股那麽大塊地方,三麵密不透風,隻留正前方一道口子,剛好能容得下一個考生在裏麵坐著答題。


    且足足持續兩天的考試,考生是絕對不能離開自己考棚半步的。


    角落備有一個恭桶,這兩天的吃喝拉撒睡,就全在裏麵了。


    偏偏又恰逢,三月晚春時節。


    北方的天氣本就炎熱,陰雨天倒還好,若是遇上豔陽高照晴空萬裏的日子,那考棚就跟蒸籠一般。


    不到半天功夫,整個考場臭氣熏天蒼蠅蚊蟲亂飛。


    這哪是人過的日子?


    這也是為何,每屆春闈之時,都會有不少考生,實在承受不住,活生生暈倒在考棚裏,或幹脆交白卷放棄。


    這也就罷了,八九千人參加科考,最終賜進士與同進士出身的錄用名額,加起來不過區區三四百人。


    絕對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


    這才卯時剛過,天邊都尚未顯魚肚白。


    可此時,貢院南門外空曠廣場上,早已是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密密麻麻自然有上千名皇城侍衛,身著鎧甲手持長矛,嚴陣以待維護秩序。


    而進入考場的大門外,更早已排起了好幾列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一個個打扮各異,或著綢緞華服,或著寒衣素衫的考生,手裏拎著考籃,左顧右盼正焦急等待著進場。


    既然是朝廷的恩科取仕,決定著每個考生的命運前程,因此哪怕僅僅是進入考場前的流程,也是無比繁瑣且嚴苛的。


    先是要出具查驗地方州府所開具的,象征著參考資格的謝狀文書,包括詳細信息,籍貫姓名甚至出身,也皆得一一應對。


    然後才是滴水不漏地檢查,隨身所攜帶的所有物品,甚至就連衣物靴子都得脫下來查看一遍,才能得以放行,以防有夾帶。


    甚至包括考籃內的物事,除了這兩日所需的幹糧與水囊,其餘任何東西也是不能帶進去的。


    即便是幹糧,也同樣有嚴格規定,比如糕點或烙餅之類,中間容易藏匿夾帶小抄的,也是絕對不行的。


    一時間,倒更讓考場外,彌漫著一種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


    考生們一邊排著隊,焦急等待著查資驗身進場,一邊交頭接耳議論個不停。


    其中,也夾雜著陣陣長籲短歎之聲。


    “唉,這已經是在下第五次參加恩科了。瞧著這情形,怕是又要榜上無名一無所獲了。”


    “隻可憐吾,寒窗苦讀二十餘載,如今都已鬢上生雪了,自詡也從不敢絲毫懈怠,可為何這恩科考試……天道不公,天道不公呐!”


    “今年要是再如此,又讓吾再有何臉麵,迴去麵對家中殷殷相盼的父老妻兒?”


    “咦,孫兄何出此言?這還未開考,孫兄怎可如此妄自菲薄?”


    “誰人不知,孫兄好歹也算青州府頗有名氣的才子,經史子集那是樣樣精通,尤其寫得一手錦繡文章……”


    “往年不中,不過少些運氣罷了!”


    然而,那人卻更是滿麵苦笑,“李兄就莫要再說些違心的話,來哄騙安慰在下了!”


    “說得倒是輕巧,可李兄難道就沒瞧見,今年可與往年不同。”


    “不但參考的才子多出不少,且就連國子監與太學的學子,也近半數都來了!”


    “心中誰人不知,國子監與太學是什麽地方?名師出高徒,裏麵的學子,那是個個博古通今滿腹經綸。”


    “咱們這些寒門學子,又拿什麽去跟他們相爭?”


    “這也就罷了,李兄又不是不知,前段時間,那副考官楚國公在與前任太子師莊先生衝撞之時,可是放出過話來……”


    “言什麽文以承道也,說什麽今年的恩科,無論哪位考生的文章,即便用詞再華麗,用典再精妙,可若是言之無物,則一律不得錄用。”


    “這一下子,可是在所有考生中,引起一片軒然大波。”


    “誰也猜測不透,這番言辭,那楚國公到底是真有其事,或隻是痛罵莊先生的一時口不擇言。”


    “緊隨其後,咱們多少考生,都結伴匯聚去了主考官右相曹公的府前,隻為求證一番。”


    “包括在下也去了,可結果,根本連曹公的麵都沒見著。”


    “如此一來,今年這策論文章,可是不好寫呀!”


    於是乎,那姓李的才子,也是一下子蔫巴了。


    低垂著腦袋,滿麵愁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烤地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烤地瓜並收藏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