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將軍閣下,吳工廠已經基本弄清八路這種‘奇怪炮彈’的引爆機理。”


    “哦,從青島淤泥裏打撈到的‘奇怪’炮彈終於弄清機理了?”


    “是的,除了動用我們海軍的研究人員伊藤庸二等人外,也從倭國電器公司得到了技術支持,終於發現這種炮彈的機密原理,而且這種機密或許可以為我們製造對空對艦探測的‘電探’(雷達)提供幫助。”


    “嗦嘎,我很想知道為什麽這種炮彈離我們的人有20米就會自動爆炸?”


    倭國在重新占領青島後,自然對全城進行重新整理,除去派掃雷艇對膠州灣進行掃雷外,對港口附近八路留下的蹤跡也進行了檢查,隻是在檢查中卻多次被20米外自動爆炸的炮彈所殺傷,連續多起事件發生後,鬼子海軍自然警覺起來。


    起初倭國海軍認為這必然是八路專門在青島港口留下的“詭雷”,不過一般的詭雷會布設在重要位置 ,而這些爆炸發生地卻基本上在海港周邊的淤泥裏,根本就不是什麽關鍵位置;爆炸情況如此詭秘,以至於倭國海軍在心驚膽戰之餘但也十分好奇。


    最終在地毯式搜查後,鬼子成功獲取4發未爆彈,自然將這些炮彈送迴倭國海軍的吳工廠進行分析。


    “根據伊藤庸二的分析,這幾枚炮彈的引信並非傳統的機械延時引信,也非普通的碰炸引信,而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新型引信,這些引信以多普勒原理,使用電子管內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探測周邊,當感應到金屬等物品反射迴來的信號達到一定強度後,便會讓引信誘爆炮彈,從而實現在作戰目標周邊爆炸的效果。”


    “這真是個巧妙的技術;那麽如此說來,此前我們的飛行員所言並非虛言。”


    “按伊藤庸二的估計,這種引信至少能提升3倍的防空效能。”


    “納尼,這麽高?”


    事實上不管是水上飛機的飛行員還是煙台起飛轟炸青島的海軍陸基航空兵飛行員都提到八路的對空炮彈“仿佛長了眼睛一般”,爆炸的位置相當精準。


    起初倭國海軍還以為這是遭到慘重損失的倭國飛行員“誇大其詞”的說法,不過如今的分析結果卻印證了這些幸存的飛行員所言非虛。


    “這種新型引信絕非華夏所能製造,電子管科技發達之列強為英美法德等列強,必然是這幾個列強提供給華夏的。”


    “德國此前雖說還在向華夏提供新式戰車,但是其元首已經保證嚴查此事,而且將這種新型引信交給華夏似乎也不符合其利益,德國提供的可能性不大;想來最大的可能,還是英法美三國。”


    “蘇聯還在繼續向重慶提供大量軍火,會不會是它提供的?”


    “蘇聯電子技術落後,甚至不如我國,不可能是它提供的。”


    “這些該死的英米鬼畜。”


    倭國海軍部眾人一陣憤恨,但是卻暫時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已經在陷在華夏戰場上了,總不能再輕易增加如此強大的敵國吧?


    “剛才你說到伊藤庸二認為這種新型炮彈引信能為他的‘電探’研究提供幫助?”


    “嗨!按他的估計,‘電探’如果用類似方式,便可以在十來公裏外,甚至20多公裏外探測到敵人軍艦和飛機的位置。”


    “如此一來我們的水雷部隊豈不是能在敵人並未察覺之時以【93式魚雷】遠距離偷襲對方,而對方卻毫無知覺?”


    “嗦嘎,一旦研究出來,這就是我們的‘決戰兵器’,決不可輕易泄漏。”


    ……


    太原八路軍臨時總部內,唐亮的發言仍在繼續:


    “至於鬼子的【41式山炮】其最大射程是6400米,這門法國步兵炮最大裝藥量也不過短了400米的射程而已。”


    “那麽炮彈重量呢?”


    很顯然大家對這門法國步兵炮的射程很滿意,那麽剩下的就是炮彈威力了。


    “【法國施耐德m1928式75毫米步兵炮】的炮彈重4.5公斤,裝藥量1.05公斤;而【92式步兵炮】的炮彈隻有3.8公斤重,裝藥量600克;【41式山炮】的炮彈重6公斤,裝藥量810克,雖然炮彈更重,但是裝藥量反倒不及這門法國步兵炮。”


    “這果然是一門好炮啊。”


    當然鬼子的山炮的炮彈重,毫無疑問如果有配套的穿甲彈或者不知道啥時候才研發出來批量使用的破甲彈,對坦克和工事的穿甲能力無疑會更好。


    不過八路軍要麵對的鬼子工事和坦克多數等效裝甲並不厚,倒不是太大的問題。


    當然唐亮同時也指明這門法國步兵炮的一個缺點:


    “這門法國炮跟【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的思路類似,就是采取發射藥強裝藥的方式,因此炮管壽命比鬼子的【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都短不少。”


    “它的炮管壽命是多少呢?”


    眾人果然一陣緊張。


    “鬼子的【41式山炮】身管壽命有發,這門法國步兵炮如果采取強裝藥的方式,身管壽命隻怕隻有3000發不到。”


    聽到這話眾人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這無妨,如果我們真有這麽多炮彈打到炮管報廢,我倒是蠻希望能有這麽多炮彈。”


    畢竟跟魯中根據地一樣,不管是晉察冀、晉綏還是晉冀豫根據地,誰家裏都沒能做到一門火炮能分到3000發炮彈這種富裕情況。


    對於唐亮選出來的“缺點”,大家根本不在意。


    “這門炮我們可以先試著生產一門,炮管就用火車頭大軸造。”


    雖然唐亮也提到這門炮可以通過更換47毫米反坦克炮管的方式將這門炮“一炮兩用”,改為反坦克炮使用,不過考慮到已經有【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幹反坦克這活了,加上鬼子的豆坦克皮薄的很,也就無需這門法國步兵炮再客串反坦克炮的工作。


    如果真要仿造這門法國炮的反坦克炮管,唐亮反而有點擔心這種高膛壓炮管能不能搞定了。


    “除了【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和【法國施耐德m1928式75毫米步兵炮】外,對於普通的主力團,更需要配置的是【81\/82毫米迫擊炮】,這些迫擊炮可是輕便多了。”


    唐亮將原本在魯中根據地的說辭又翻了出來,畢竟這次會議等級更高,也更應該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這個建議倒是挺合與會人員的心意的,畢竟從紅軍時代開始,就大量裝備【81\/82毫米迫擊炮】,性能熟悉,也頗有感情,畢竟在長征途中,不管是攻占大渡河的安順場還是攻占婁山關,迫擊炮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而且是步兵部隊最可靠的伴隨火力。


    “除了部署【81\/82毫米迫擊炮】外,如有可能,建議裝備【60毫米迫擊炮】。”


    “【60毫米迫擊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