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們不光開動坦克的人員都湊不齊,更別說給坦克做維修的人員了。”


    太行山根據地1938年5月分到第一批繳獲且已經修好的坦克後,不過7個月時間,這批坦克就已經有過半無法使用,哪怕八路軍總部發動了大量技術人員去增援129師,將實在修不起來的坦克拆了零件保障剩下的坦克,這才勉強保持了4輛而已。


    好在唐亮來了,一口氣就把之前一直修不好的坦克全都“修複”一新,還修複了上百輛鬼子坦克,總算讓大家鬆了一口氣,隻是接下來又有了新問題——根本湊不齊足夠的坦克乘員,否則哪輪到鬼子圍攻太行山,不找它們算賬就不錯了。


    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絞盡腦汁,各種矮子裏拔高個,也就勉強能開動40多輛坦克,這讓八路軍首長們懊惱不已,早知道就應該多培養一些坦克手,也不至於光看著修好的坦克眼饞卻開不動。


    而緊急湊出來的坦克手們技術實在不敢恭維,這半個多月來,已經發生70多次撞車事故,幾乎每天都要發生2-3起;如果不是修好的坦克多,大家可以先換一輛坦克開,搞不好這200多輛坦克就得因為各種事故損失掉一半以上,甚至比戰傷的坦克還多幾倍。


    鑒於這些坦克手的表現,直接讓他們參加高烈度的戰鬥顯然不是好主意;而讓坦克在農村地區協助各個根據地軍分區進行低烈度的鏟除偽軍或少量鬼子據點的戰鬥,卻是能“以戰代練”快速提高坦克乘員的好辦法。


    “除此之外,還有無線電操作員的缺口問題。”


    “坦克需要的無線電操作人員實在是太多了。”


    “沒想到我們此刻煩惱的居然不是電台短缺,而是無線電操作員短缺。”


    紅軍之父的話半真半假,其實何嚐不是幸福的煩惱呢?


    這話如果傳到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耳朵裏,指不定這個司令官會多憤怒呢——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不過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自從全麵抗戰爆發,紅軍整編為八路軍開赴抗戰前線開始,此時八路軍不過有34部電台;為了提高八路軍的通信水平,八路軍除了注重繳獲鬼子的無線電外,也積極從香港購入無線電台,所以八路軍雖然在1938年全年不過繳獲了鬼子32部電台;不過全軍擁有的無線電台卻有147部電台,很顯然,其中的大部分來自采購。


    雖然這個電台數量相比抗戰剛爆發時已經增加了3倍,但是隨著部隊增加,電台隻能勉強做到軍分區一級100%具有電台,而主力團則大部分還是沒有電台。


    好在隨著攻下保定和太原等大中城市,外加日常掃除鬼子和偽軍據點,八路軍總算攢了不少有線電話機和電話線;主力團雖然沒有配備無線電台,但是駐紮村莊倒是能配上電話了。


    “有線電話還是局限性太大了,如果能給各個主力團都配置上無線電台,必然能更有效發揮我軍各部的戰鬥力。”


    “沒錯,如果我軍各個主力團都有無線電台,那麽穿插作戰時的指揮和聯絡就必然更及時有效。”


    不得不說八路軍首長們的眼光是非常獨到的,這個想法事實上在11年後的朝鮮戰爭得到了印證,戰爭初期的誌願軍也隻能做到師一級有無線電台,因而作戰中出現的聯絡中斷和指揮失效比比皆是。


    而當第三次戰役拿下漢城後,蘇聯援助大批抵達,誌願軍很快將無線電配置到營一級,甚至執行任務的連也能得到額外加強後,戰鬥效能便出現極大的提高。


    上甘嶺戰役能打贏,炮兵的優秀發揮和一線步兵的堅韌防守固然是極其重要的一環,然而很容易忽略的則是兩者之前使用的無線電通信——要知道美軍往這兩個山頭砸的190多萬發炮彈,可是把這兩個陣地上無數次接起來的電話線全炸斷了。


    堅守坑道的步兵要驅散圍在坑道口的美軍和韓軍,通常就是由各個坑道口的步兵直接無線電聯絡後方的迫擊炮和山炮步兵炮等支援火力進行的及時配合。


    不過雖然此刻的八路軍還做不到各個主力團都配置無線電台,然而唐亮的坦克支隊卻是所有坦克都擁有電台,甚至連【特4式內火艇】這種裝甲車都配置了無線電台,這就讓八路軍總部到129師全都無比羨慕了。


    雖然很多坦克和裝甲車的電台無線電話距離不過是數公裏,換成無線電報模式也不過是50公裏不到,屬於戰術小電台,但是考慮到八路軍很多主力團的彼此的駐地距離也不過十來公裏,這個通信距離已經足夠。


    “可惜我們的無線電台操作人員還是太少了。”


    “抗倭軍政大學已經在努力進行培訓了,但是還是不夠使用啊,人都沒分下來呢,各個軍區都把人預定完了。”


    僧多粥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一線的指揮人員誰不知道無線電台的好處。


    八路軍剛趕赴抗戰前線時,無線電工作人員共計不過196名;所以八路軍總部甚至製訂了提供給無線電工作人員的高待遇——生活待遇比肩八路軍的師級幹部,也就是軍區級幹部的待遇——這足以看出整個八路軍係統對無線電操作人員的重視。


    如果唐亮沒記錯的話,現代的六級士官比照的待遇也就是營級或是副團的待遇罷了。


    盡管給無線電操作人員待遇豐厚,不過由於1938年唐亮的坦克支隊走南闖北連著打掉不少鬼子坦克,隨後也不知道從哪弄來的,給這些坦克都配屬了雙模無線電報機,一時間無線電台人員變得極度短缺,就是把八路軍全軍的無線電人員全填進去也不夠。


    所以這一整年電台人員的培訓以速成班為主,時間為3個月到4個半月,教育內容以電報收發為主,以及使用現有機器的常識。


    結果繳獲的鬼子坦克越來越多,甚至培訓都趕不上繳獲,實在讓八路軍總部每每麵對前來討要無線電操作員的各個根據地首長,都有些尷尬。


    “人員不夠,那就繼續招募,加速培養;我們在敵後作戰,有無線電進行聯絡,能極大的提高我們應對鬼子掃蕩的效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