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軍工發展方向(五)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 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延安說得對,我們要大力增加各個根據地的兵工建設力量,每個軍分區都應該有自己的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和彈藥,除了手榴彈,也應該考慮考慮如何生產子彈和迫擊炮炮彈了。”
與技術含量較高的子彈和炮彈比,手榴彈這種隻要有木工和鐵匠就能生產的東西,製備數量都很大,各個根據地雖然生產能力不同,但是都能做到月產上千枚手榴彈,晉察冀根據地甚至能做到做到近萬枚手榴彈的生產能力。
但是作為一種手拋的武器,手榴彈普遍拋射距離是20米-30米,距離太近;彈片一般隻能覆蓋5-8米的範圍,對於伏擊作戰而言並不夠用。
所以八路軍各部隊一直希望能進一步增加製造更多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的武器,首選的自然是仿製自鬼子的擲彈筒,但是鬼子擲彈筒工藝相對複雜,此前晉察冀根據地就有軍工專家提出將擲彈筒工藝簡化,由高低壓原理改為撞擊發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將擲彈筒改造為50毫米超輕型迫擊炮。
至於炮管則計劃選用軌道鋼進行燒紅後敲打卷起來,便可以造出這種超輕型迫擊炮。
隻是炮是造出來了,但是受限於猛炸藥和彈殼製造問題,目前這種50小炮的炮彈製作相當緩慢,還無法有效裝備部隊。
“幸好有唐亮的坦克部隊加入,極大的改善了部隊的重火力,否則我們根本無法打大型攻堅戰,也就無法奪取鬼子堅固據點中的武器彈藥。”
哪怕129師發明了用竹籃子裝手榴彈的戰術新打法:投擲手榴彈的操作手在臨戰前將手榴彈的防潮蓋擰開,導火索綁在竹籃上,一旦開始戰鬥就直接將手榴彈往外一扯一扔就行,極大的提高了投擲手榴彈的速度,增加了戰場突襲的火力密度,但是畢竟還是那個老問題——投擲距離太近了。
而且很多手榴彈的裝藥多為黑火藥,爆炸威力太差,甚至有“一炸兩半”的典型情況出現。
毫無疑問,這都極大的限製了八路軍的戰鬥力。
“晉察冀軍區已經能小批量穩定製造tnt了,但是產出量還是太少;要讓他們繼續研究研究,看怎麽把產量提升上去。”
畢竟填充tnt的從手榴彈到炮彈全都要用,可以說是軍工生產的基礎物資。
“按魯中根據地的說法,唐亮似乎對炮彈殼製造也略有了解。”
“不會吧,唐亮到底是學什麽幹什麽的?怎麽什麽都知道一點?那就更得讓他參加軍工生產的討論了。”
隻是總部首長除了兵工生產外,顯然還有大量重要事情要進行討論。
“此前延安要求將坦克部隊進行分拆,下放到各個軍分區,有戰鬥任務時臨時配屬給主力團協同作戰,是否應該執行這個要求?”
對橫刀立馬而言,如此分拆坦克部隊是他不願意的;畢竟他也看出來了,坦克部隊捏成一個拳頭打突破戰,攻擊力相當強;而如果用於鉗形攻勢,有坦克打頭當矛尖,要將鬼子進行分割包圍,也是容易不少的。
“我的看法,坦克部隊不能拆分,就應該作為尖刀使用,就如同我們以往組織突擊隊,全部裝備手提機槍(衝鋒槍)打開缺口一般使用。”
“坦克部隊的突破能力確實不錯。”
作為雲南講武堂的高材生,紅軍之父雖然沒能將其當年在雲南剿匪的總結凝練為遊擊戰十六字口訣,但是軍事水平毋容置疑;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的輝煌勝利,尤其是棉花坡之役,更是以幾分之一的兵力巧勝北洋軍閥,最終為滇軍全麵擊潰北洋軍,取得護國戰爭勝利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
隻是後來滇軍內部傾軋,其不得不出國“訪問”,不過其在德國期間更是出了大價錢請了德國容克軍事貴族——德軍前準將對一戰的戰例進行講授,較大的豐富了他的見識。
後來更是南昌起義後作為殿後和收容掉隊部隊的長者,在得知廣州起義失敗後,毅然帶著南昌起義最後的火種,將當時國內戰爭的密集衝鋒戰術調整為疏散隊形,多路進攻的小兵群作戰方式,最終在三河壩以少勝多,一舉打垮敵軍。
並最終將南昌起義這僅剩的火種帶上了井岡山,從而奠定其紅軍之父的地位。
以紅軍之父多年的閱曆和軍事敏銳性,自然能看出坦克集中使用的好處——事實上紅軍之父在此前的國內戰爭中,就多次組織全部手持衝鋒槍的突擊隊以密集火力砸開對手陣型,從而取得突破。
而相比於手持衝鋒槍的突擊隊,很顯然集中使用的坦克火力更為強大。
“此前唐亮也提出過德國已經有人提出‘閃電戰’的概念,將坦克集中使用,在關鍵地區一舉進行突破。”
“這跟我們使用突擊隊的思想是一致的。”
畢竟戰場寬度是有限的,就是手頭有上千甚至上萬士兵,限於戰場寬度,也不是都能跟塞魚罐頭一般都塞進去的;何況以武器的殺傷效率看,密集衝鋒在機槍和火炮麵前除了給敵人增加戰績外別無好處——索姆河一天死亡了4萬多的英國軍隊就是如此。
而索姆河戰役中,英國人旁邊的法國人采取的散兵線外加步炮協同作戰就打的很好,雖然死傷也近萬人,但是打死打傷和俘虜的德國軍人比法國人的損失可是更多——要知道法軍可是進攻一方。
當然英國人的新聞學做得好,大家後來隻知道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一天內死亡5萬人,打的很挫,壓根不知道其實法國人這戰之初發揮很好,隻不過被英軍這豬隊友一平均,那就直接不及格了。
隻是延安卻要求把坦克分散,不僅僅是作為戰鬥隊使用,更是作為宣傳隊和工作隊使用,這……
不過延安的要求也有道理,抗戰乃是持久戰,如何加快對敵後農村地區的百姓的發動才是至關重要的,別的不說,坦克部隊身後有20萬八路軍步兵協助,和有100萬八路軍步兵協助,這是兩碼事。
“而且目前我們手頭的坦克遠多於我們能開動坦克的人員,如果不能將這些人員練好,直接帶上戰場那是在犯罪。”
與技術含量較高的子彈和炮彈比,手榴彈這種隻要有木工和鐵匠就能生產的東西,製備數量都很大,各個根據地雖然生產能力不同,但是都能做到月產上千枚手榴彈,晉察冀根據地甚至能做到做到近萬枚手榴彈的生產能力。
但是作為一種手拋的武器,手榴彈普遍拋射距離是20米-30米,距離太近;彈片一般隻能覆蓋5-8米的範圍,對於伏擊作戰而言並不夠用。
所以八路軍各部隊一直希望能進一步增加製造更多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的武器,首選的自然是仿製自鬼子的擲彈筒,但是鬼子擲彈筒工藝相對複雜,此前晉察冀根據地就有軍工專家提出將擲彈筒工藝簡化,由高低壓原理改為撞擊發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將擲彈筒改造為50毫米超輕型迫擊炮。
至於炮管則計劃選用軌道鋼進行燒紅後敲打卷起來,便可以造出這種超輕型迫擊炮。
隻是炮是造出來了,但是受限於猛炸藥和彈殼製造問題,目前這種50小炮的炮彈製作相當緩慢,還無法有效裝備部隊。
“幸好有唐亮的坦克部隊加入,極大的改善了部隊的重火力,否則我們根本無法打大型攻堅戰,也就無法奪取鬼子堅固據點中的武器彈藥。”
哪怕129師發明了用竹籃子裝手榴彈的戰術新打法:投擲手榴彈的操作手在臨戰前將手榴彈的防潮蓋擰開,導火索綁在竹籃上,一旦開始戰鬥就直接將手榴彈往外一扯一扔就行,極大的提高了投擲手榴彈的速度,增加了戰場突襲的火力密度,但是畢竟還是那個老問題——投擲距離太近了。
而且很多手榴彈的裝藥多為黑火藥,爆炸威力太差,甚至有“一炸兩半”的典型情況出現。
毫無疑問,這都極大的限製了八路軍的戰鬥力。
“晉察冀軍區已經能小批量穩定製造tnt了,但是產出量還是太少;要讓他們繼續研究研究,看怎麽把產量提升上去。”
畢竟填充tnt的從手榴彈到炮彈全都要用,可以說是軍工生產的基礎物資。
“按魯中根據地的說法,唐亮似乎對炮彈殼製造也略有了解。”
“不會吧,唐亮到底是學什麽幹什麽的?怎麽什麽都知道一點?那就更得讓他參加軍工生產的討論了。”
隻是總部首長除了兵工生產外,顯然還有大量重要事情要進行討論。
“此前延安要求將坦克部隊進行分拆,下放到各個軍分區,有戰鬥任務時臨時配屬給主力團協同作戰,是否應該執行這個要求?”
對橫刀立馬而言,如此分拆坦克部隊是他不願意的;畢竟他也看出來了,坦克部隊捏成一個拳頭打突破戰,攻擊力相當強;而如果用於鉗形攻勢,有坦克打頭當矛尖,要將鬼子進行分割包圍,也是容易不少的。
“我的看法,坦克部隊不能拆分,就應該作為尖刀使用,就如同我們以往組織突擊隊,全部裝備手提機槍(衝鋒槍)打開缺口一般使用。”
“坦克部隊的突破能力確實不錯。”
作為雲南講武堂的高材生,紅軍之父雖然沒能將其當年在雲南剿匪的總結凝練為遊擊戰十六字口訣,但是軍事水平毋容置疑;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的輝煌勝利,尤其是棉花坡之役,更是以幾分之一的兵力巧勝北洋軍閥,最終為滇軍全麵擊潰北洋軍,取得護國戰爭勝利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
隻是後來滇軍內部傾軋,其不得不出國“訪問”,不過其在德國期間更是出了大價錢請了德國容克軍事貴族——德軍前準將對一戰的戰例進行講授,較大的豐富了他的見識。
後來更是南昌起義後作為殿後和收容掉隊部隊的長者,在得知廣州起義失敗後,毅然帶著南昌起義最後的火種,將當時國內戰爭的密集衝鋒戰術調整為疏散隊形,多路進攻的小兵群作戰方式,最終在三河壩以少勝多,一舉打垮敵軍。
並最終將南昌起義這僅剩的火種帶上了井岡山,從而奠定其紅軍之父的地位。
以紅軍之父多年的閱曆和軍事敏銳性,自然能看出坦克集中使用的好處——事實上紅軍之父在此前的國內戰爭中,就多次組織全部手持衝鋒槍的突擊隊以密集火力砸開對手陣型,從而取得突破。
而相比於手持衝鋒槍的突擊隊,很顯然集中使用的坦克火力更為強大。
“此前唐亮也提出過德國已經有人提出‘閃電戰’的概念,將坦克集中使用,在關鍵地區一舉進行突破。”
“這跟我們使用突擊隊的思想是一致的。”
畢竟戰場寬度是有限的,就是手頭有上千甚至上萬士兵,限於戰場寬度,也不是都能跟塞魚罐頭一般都塞進去的;何況以武器的殺傷效率看,密集衝鋒在機槍和火炮麵前除了給敵人增加戰績外別無好處——索姆河一天死亡了4萬多的英國軍隊就是如此。
而索姆河戰役中,英國人旁邊的法國人采取的散兵線外加步炮協同作戰就打的很好,雖然死傷也近萬人,但是打死打傷和俘虜的德國軍人比法國人的損失可是更多——要知道法軍可是進攻一方。
當然英國人的新聞學做得好,大家後來隻知道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一天內死亡5萬人,打的很挫,壓根不知道其實法國人這戰之初發揮很好,隻不過被英軍這豬隊友一平均,那就直接不及格了。
隻是延安卻要求把坦克分散,不僅僅是作為戰鬥隊使用,更是作為宣傳隊和工作隊使用,這……
不過延安的要求也有道理,抗戰乃是持久戰,如何加快對敵後農村地區的百姓的發動才是至關重要的,別的不說,坦克部隊身後有20萬八路軍步兵協助,和有100萬八路軍步兵協助,這是兩碼事。
“而且目前我們手頭的坦克遠多於我們能開動坦克的人員,如果不能將這些人員練好,直接帶上戰場那是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