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滿打斷她的話說道:“差的多了,我也不明白其中的太多道理,但我知道一件事,家大業大才有能力行善積德的,咱們小門小戶的,跟著這樣的東家,踏踏實實的幹活,東家不會虧待咱們。
東家的家業更大了,咱們也跟著沾光,你可別以為是咱們自己的本事,咱們自己可沒這本事,買那麽多地是東家出的錢,做這個大車店,也是東家的車隊養活著,可不敢胡想八想的……”
吳有滿看了一眼自己的女人。知道這個女人已經飄了,有點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自家以前的日子過得怎麽樣,自己不知道嗎?
就那幾畝地,辛苦一年也攢不下多少餘糧,為了把孩子養大,自己農閑的時候還要跟著車隊到處跑。
踏踏實實的跟著東家幹了幾年車隊,後來身體不好了,東家才把這個大車店交給自己經營。
再到後來遇到了亂兵這檔子事兒,幫東家守住了大車店,這才給了自己更多的權利。
現在不光服務自家的車隊,還幫東家存物資,買土地。
這地方亂兵鬧得厲害,死的人多,土地便宜的不像話,東家讓車隊捎來了更多的錢,幫東家買到更多的土地,東家的家業更大了。
那些土地是自己出麵買的,也是自己找人幫忙種的,甚至交易土地的時候,都是自己出麵簽的土地契約。
可是每隔一段時間,憨員外的兒子就會來這裏一趟,又讓自己簽了一份轉讓土地的契約,那些土地就又到了憨員外家了。
外人不知道,還以為那些土地是自己的呢?有人甚至開始叫自己老爺了,這怎麽行呢?
每次都嚴厲的糾正別人,讓別人叫自己掌櫃。可有人還是給自己加了一個“大”字,叫自己“大掌櫃”。這也不行的,自己多大能耐,自己不知道嗎?
被撤換掉的掌櫃,可不是一個兩個,甚至不用東家出麵,三旺他們一句話,自己這個掌櫃就可以被撤換掉!
吳有滿正在胡思亂想著心事,又聽見女人說道:“可這兩個孩子半大不小的,沒人管也不好,養上個三五年的,就長大了……”
吳有滿迴過神來,看了看自己的女人說道:“知道你心腸軟,幫幫這兩個孩子也可以,但是不能讓這兩個孩子叫咱們爹娘,劉二勇領養的孩子更多,一個敢叫他爹的都沒有,那些孩子管一個石碾子叫爹,這事都當個笑話傳,你也聽說了,圖的什麽你知道嗎?”
女人當然不知道是圖了什麽,但是已經不重要了,已經同意幫這兩個孩子了,她就不管別的了。
吳有滿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領養孩子是大事兒,人家孩子叫你爹娘不是白叫的,一般的人可承受不起,會出事兒的,憨員外有那個能力承受的,咱們可不行……”
女人笑著打斷他的話:“知道啦,我讓孩子叫你大伯,叫我大娘就行了,這樣總出不了錯了吧!”
吳有滿無奈的笑了笑,繼續說道:“你說那兩個孩子的父母還留下了一些土地,我找人也一塊耕種了,扣下工錢,其餘的給孩子留著,等孩子長大了,再把土地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生活吧!”
女人滿麵笑容,滿口答應:“行啊,行啊!我再教這兩個孩子做做飯,幾年就長大了,半大不小的孩子,拉一把心裏頭踏實。”
吳有滿不再說什麽了,自己的女人自己知道脾氣,這女人心腸軟,心眼兒好,就是心眼兒太少了點,有自己管著,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亂子……
等到三旺又來查賬的時候,吳有滿在聊天的時候把這事和三旺說了,三旺笑著說道:“你還真是謹慎呢?我開掉好幾個掌櫃的,都是因為越權了,你還真幹不了越權的事兒!”
吳有滿笑著說道:“三旺兄弟,你別笑話我,我可沒那麽大的能耐,我現在看著兩個店,還幫東家打理那麽多土地,已經夠忙活的了,還越什麽權呀!”
三旺笑了笑,繼續說道:“東家讓你和當地人搞好關係,你幫兩個孩子沒什麽的,你這種辦法,多幫兩個也沒問題的,另外我還要和你說件事,青黃不接的時候,你找人弄些石頭土坯之類的東西,把這大車店再擴大一下,倉庫也要再蓋兩個……”
吳有滿連連點頭:“好來,好來,這些事不難辦,你隻要給我規劃好,我一定能把這事辦好。”
這種事情,吳有滿當然有把握,和當地人很熟悉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找兩個人蓋房子,太簡單了。
等過了一段時間,房屋和倉庫蓋好了之後,三旺來看了看笑了,房高牆厚很敦實,牆體卻隻用爛泥補了補縫,牆的表麵甚至有些坑窪不平,也沒做任何裝飾。房頂上的瓦片也是用的舊瓦片。
好好的房子,一點兒都不顯眼兒,明明是新房子,還顯得有些破舊。
吳有滿還笑著解釋說:“東家做事喜歡低調,講究個實用,我也覺得這樣挺好的,就沒費心思把牆整平整,舊瓦片便宜,可是都是好的,完整的,絕對不會漏雨……”
三旺笑著點了點頭,笑著鼓勵道:“你幹的不錯,你用自己的錢,給自己多買一點土地吧,也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
吳有滿連連答應,其實他趁著土地便宜,早就給自己買了一些土地了。
隻是這話從三旺嘴裏說出來,格外讓他舒服。
三旺能說這話,就證明東家欣賞自己這樣人了,隻要自己不犯什麽大錯誤,東家就會一直讓自己管這兩個大車店,自家完全可以在這裏紮下根基了,還能依靠著大車店,讓自家的生活過得更好。
東家的孩子那麽多,將來會有一個孩子來接手這裏的土地,然後在這裏居住生活。
可惜這一次,吳有滿又猜錯了,過了很多年,東家的孩子也沒來這裏生活,直到吳有滿老了,這周圍的土地還是吳有滿管理著。
後來這裏的村莊名字變了,由於這裏有這麽一個大車店,村莊的名字便成了張家店。
有小孩子不明白的問道:“吳爺爺,村子裏很少人姓張的,這地方為什麽叫張家店?”
躬身駝背的吳有滿很老了,仍然笑容滿麵的說道:“這個大車店的東家姓張,周圍的很多土地也是張家的,所以這裏叫張家店,明白了嗎?”
東家的家業更大了,咱們也跟著沾光,你可別以為是咱們自己的本事,咱們自己可沒這本事,買那麽多地是東家出的錢,做這個大車店,也是東家的車隊養活著,可不敢胡想八想的……”
吳有滿看了一眼自己的女人。知道這個女人已經飄了,有點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自家以前的日子過得怎麽樣,自己不知道嗎?
就那幾畝地,辛苦一年也攢不下多少餘糧,為了把孩子養大,自己農閑的時候還要跟著車隊到處跑。
踏踏實實的跟著東家幹了幾年車隊,後來身體不好了,東家才把這個大車店交給自己經營。
再到後來遇到了亂兵這檔子事兒,幫東家守住了大車店,這才給了自己更多的權利。
現在不光服務自家的車隊,還幫東家存物資,買土地。
這地方亂兵鬧得厲害,死的人多,土地便宜的不像話,東家讓車隊捎來了更多的錢,幫東家買到更多的土地,東家的家業更大了。
那些土地是自己出麵買的,也是自己找人幫忙種的,甚至交易土地的時候,都是自己出麵簽的土地契約。
可是每隔一段時間,憨員外的兒子就會來這裏一趟,又讓自己簽了一份轉讓土地的契約,那些土地就又到了憨員外家了。
外人不知道,還以為那些土地是自己的呢?有人甚至開始叫自己老爺了,這怎麽行呢?
每次都嚴厲的糾正別人,讓別人叫自己掌櫃。可有人還是給自己加了一個“大”字,叫自己“大掌櫃”。這也不行的,自己多大能耐,自己不知道嗎?
被撤換掉的掌櫃,可不是一個兩個,甚至不用東家出麵,三旺他們一句話,自己這個掌櫃就可以被撤換掉!
吳有滿正在胡思亂想著心事,又聽見女人說道:“可這兩個孩子半大不小的,沒人管也不好,養上個三五年的,就長大了……”
吳有滿迴過神來,看了看自己的女人說道:“知道你心腸軟,幫幫這兩個孩子也可以,但是不能讓這兩個孩子叫咱們爹娘,劉二勇領養的孩子更多,一個敢叫他爹的都沒有,那些孩子管一個石碾子叫爹,這事都當個笑話傳,你也聽說了,圖的什麽你知道嗎?”
女人當然不知道是圖了什麽,但是已經不重要了,已經同意幫這兩個孩子了,她就不管別的了。
吳有滿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領養孩子是大事兒,人家孩子叫你爹娘不是白叫的,一般的人可承受不起,會出事兒的,憨員外有那個能力承受的,咱們可不行……”
女人笑著打斷他的話:“知道啦,我讓孩子叫你大伯,叫我大娘就行了,這樣總出不了錯了吧!”
吳有滿無奈的笑了笑,繼續說道:“你說那兩個孩子的父母還留下了一些土地,我找人也一塊耕種了,扣下工錢,其餘的給孩子留著,等孩子長大了,再把土地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生活吧!”
女人滿麵笑容,滿口答應:“行啊,行啊!我再教這兩個孩子做做飯,幾年就長大了,半大不小的孩子,拉一把心裏頭踏實。”
吳有滿不再說什麽了,自己的女人自己知道脾氣,這女人心腸軟,心眼兒好,就是心眼兒太少了點,有自己管著,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亂子……
等到三旺又來查賬的時候,吳有滿在聊天的時候把這事和三旺說了,三旺笑著說道:“你還真是謹慎呢?我開掉好幾個掌櫃的,都是因為越權了,你還真幹不了越權的事兒!”
吳有滿笑著說道:“三旺兄弟,你別笑話我,我可沒那麽大的能耐,我現在看著兩個店,還幫東家打理那麽多土地,已經夠忙活的了,還越什麽權呀!”
三旺笑了笑,繼續說道:“東家讓你和當地人搞好關係,你幫兩個孩子沒什麽的,你這種辦法,多幫兩個也沒問題的,另外我還要和你說件事,青黃不接的時候,你找人弄些石頭土坯之類的東西,把這大車店再擴大一下,倉庫也要再蓋兩個……”
吳有滿連連點頭:“好來,好來,這些事不難辦,你隻要給我規劃好,我一定能把這事辦好。”
這種事情,吳有滿當然有把握,和當地人很熟悉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找兩個人蓋房子,太簡單了。
等過了一段時間,房屋和倉庫蓋好了之後,三旺來看了看笑了,房高牆厚很敦實,牆體卻隻用爛泥補了補縫,牆的表麵甚至有些坑窪不平,也沒做任何裝飾。房頂上的瓦片也是用的舊瓦片。
好好的房子,一點兒都不顯眼兒,明明是新房子,還顯得有些破舊。
吳有滿還笑著解釋說:“東家做事喜歡低調,講究個實用,我也覺得這樣挺好的,就沒費心思把牆整平整,舊瓦片便宜,可是都是好的,完整的,絕對不會漏雨……”
三旺笑著點了點頭,笑著鼓勵道:“你幹的不錯,你用自己的錢,給自己多買一點土地吧,也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
吳有滿連連答應,其實他趁著土地便宜,早就給自己買了一些土地了。
隻是這話從三旺嘴裏說出來,格外讓他舒服。
三旺能說這話,就證明東家欣賞自己這樣人了,隻要自己不犯什麽大錯誤,東家就會一直讓自己管這兩個大車店,自家完全可以在這裏紮下根基了,還能依靠著大車店,讓自家的生活過得更好。
東家的孩子那麽多,將來會有一個孩子來接手這裏的土地,然後在這裏居住生活。
可惜這一次,吳有滿又猜錯了,過了很多年,東家的孩子也沒來這裏生活,直到吳有滿老了,這周圍的土地還是吳有滿管理著。
後來這裏的村莊名字變了,由於這裏有這麽一個大車店,村莊的名字便成了張家店。
有小孩子不明白的問道:“吳爺爺,村子裏很少人姓張的,這地方為什麽叫張家店?”
躬身駝背的吳有滿很老了,仍然笑容滿麵的說道:“這個大車店的東家姓張,周圍的很多土地也是張家的,所以這裏叫張家店,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