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庸還是隔三差五的的來聊聊天,其實他已經完全可以當家作主了,是個合格的當家人了。
隻是他不想讓自己的老爹,和這個大家庭脫節的太嚴重了。
老憨也明白自己兒子想的是什麽,亦庸說什麽他就聽什麽,有時候笑一笑,表示聽到了,有時候也會插一句話,表示自己認真聽了。
這一天亦庸說道:“爹,鹽又漲價了,有的偏遠的地方,一鬥麥子換一斤鹽了!”
鹽漲價不是一迴兩迴了,這幾年戰亂不斷,運輸出現了大問題,有的地方的鹽,貴的莫名其妙的離譜。
一升麥子大約是5斤,10升是一鬥,50斤麥子換一斤鹽?這也太離譜了,麥子還是糧食當中細糧,用別的糧食換,需要的更多。
別的東西還能自給自足,莊稼可以在自己的地裏種,產出各種糧食,填飽人們的肚子。棉花可以在自己的地裏種,做成布匹,做成棉衣,讓人們凍不著。
鹽卻不能!這東西沒辦法自給自足。
食鹽的產地很集中,朝廷一直管理的非常嚴格,加的稅又非常的多,所以鹽這東西一直都非常的貴。
這幾年,因為戰亂的原因,運輸又出現了問題,再加上某些人的惡意炒作,鹽的價格就離譜了。
悲哀的是,某些人的惡意炒作非常成功,每一次出現動亂,食鹽的價格都是一漲再漲。
時間一長了,人們成為了習慣,後來又習慣成了自然。一有風吹草動,人們就去搶購食鹽了,食鹽的價格莫名其妙的貴了起來。
這似乎成了一個傳統,很多年以後人們還是有這種習慣。
亦庸苦笑著進一步解釋道:“傳說小清河的鹽路斷了,老百姓又開始搶鹽了……”
小清河是濟南府的一條河,能夠直通到大海,食鹽可以通過大海直接運到濟南府,再運到其他的地方。
水運的成本還是很低的,曆史上很多年,小清河一直是運鹽的重要通道。
老憨歎了一口氣,悠悠的問道:“咱們還有多少鹽?”
亦庸馬上自豪的說道:“知縣大人卸任前清底子,所有走私來的貨物都賤賣掉了,因為價格太便宜了,咱家就買了一大批鹽。
新的知縣大人上任,新官上任手底下缺錢,便宜賣也沒人要,又攤派了食鹽,咱家為了巴結新的知縣大人,又咬牙買了一大批,夠吃好幾輩子的了!”
亦庸說的是實話,老憨家裏這些年發展的這麽快,有很多原因的,土匪和團練是一方麵,通過購買鋼鐵和食鹽巴結知縣大人也是一方麵,這辦法雖然笨,還是非常有效的。
知縣大人的俸祿實在太低了,走私一些鋼鐵和食鹽賺一些錢,是小範圍公開的秘密,隻是老百姓不知道這事兒。
老憨笑了笑說道:“既然咱家存了那麽多鹽,你為什麽還要和我說那麽多呢?純粹是找話題聊天嗎?”
亦庸搖了搖頭說:“不是的,你絕對禁止我們走私食鹽,我們隻能賣鹹菜,我已經讓他們多種一些醃鹹菜的菜了,可是有一些大車店,和周圍的人太熟悉了,能不能……”
老憨嚴厲的說道:“不能!建那些大車店的目的是什麽?你應該知道!”
亦庸趕緊點頭說道:“好的,知道了,那些大車店是為了服務自己家的車隊的,後來又囤了一些物資,現在又幫著家裏買了不少土地,任務已經很多了,負責大車店的人權力已經太大了,不能再讓他們幹別的了……”
老憨看著兒子不停的訴說著,知道兒子其實是在想辦法讓自己說話,其實他早就拿好了主意,卻還來問自己,是想讓自己顯得不那麽沒用,兒子隻是用他的方式盡孝而已。
老憨並不說破,繼續和兒子聊了一會兒天兒,兒子才離開了,孩子有這個心就行了。
遠處的大車店裏,吳有滿坐著馬車迴到了院子裏,立刻有夥計跑了出來,把馬車安排到合適的位置,把馬解下來喂水喂料。
沒有辦法,自己負責兩個大車店,隻能來迴多跑兩趟了。
吳有滿迴到屋裏,他的女人也趕緊迎了上來,吳有滿看著自己的女人忙來忙去,笑著說道:“你應該是有事兒吧!老夫老妻了,直接說走就行!”
他的女人有些為難的說道:“附近村子的兩個孩子,實在有些可憐,你看能不能認下來?”
吳有滿沒說能,也沒說不能,隻是讓自己的女人繼續講。女人說完了,他才知道怎麽迴事。
這附近被亂兵霍霍的不輕,很多人被殺了。
女人和村子裏的一些婦人關係比較熟悉了,聽說有一家的大人都死了,剩下兩個10多歲的孩子,孩子還太小,日子過得不容易。
女人便跑到那家去看了看,進門之後看到那兩個孩子在炒豆粒兒吃!
原來這兩個孩子不會做飯,隻能把豆粒炒熟了,直接吃了。這怎麽能成呢?又浪費又吃不飽肚子!
女人心腸軟,當即把豆子磨碎了,用了一些白菜幫子菜葉子之類的,給孩子做了一頓飯,兩個孩子才踏踏實實的吃了一頓。
女人說到這裏歎了一口氣:“兩個孩子太可憐了,半大不小的,有地也不會種,有糧食也不會做飯,你看我年紀大了,也給你生不出孩子來了,能不能把這倆孩子認下來,收下當自己的孩子……”
吳有滿很堅決的搖了搖頭:“不能,你這個女人家就是見識短,認養別人的孩子,出多少事啊!這樣的例子少嗎?你不知道嗎?”
女人不死心,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咱東家也養了不少別人的孩子,不是挺好的嗎?”
吳有滿歎了一口氣說道:“咱東家是個憨員外,可是他根本不憨,小事上可以讓別人沾點光,大事上從來不敢糊塗的,要不怎麽能掙下這麽大的家業呢?
可就算是這樣,他也是娶了那麽多女人生孩子,就算是心善,養了別人的孩子,也是很謹慎的,隻有幾個是義子,連劉二勇那樣的孩子,都當做養子對待的,你還沒看明白是啥意思嗎?”
女人有些迷茫的說道:“我看也是差不多呀!都是養了別人的孩子……”
隻是他不想讓自己的老爹,和這個大家庭脫節的太嚴重了。
老憨也明白自己兒子想的是什麽,亦庸說什麽他就聽什麽,有時候笑一笑,表示聽到了,有時候也會插一句話,表示自己認真聽了。
這一天亦庸說道:“爹,鹽又漲價了,有的偏遠的地方,一鬥麥子換一斤鹽了!”
鹽漲價不是一迴兩迴了,這幾年戰亂不斷,運輸出現了大問題,有的地方的鹽,貴的莫名其妙的離譜。
一升麥子大約是5斤,10升是一鬥,50斤麥子換一斤鹽?這也太離譜了,麥子還是糧食當中細糧,用別的糧食換,需要的更多。
別的東西還能自給自足,莊稼可以在自己的地裏種,產出各種糧食,填飽人們的肚子。棉花可以在自己的地裏種,做成布匹,做成棉衣,讓人們凍不著。
鹽卻不能!這東西沒辦法自給自足。
食鹽的產地很集中,朝廷一直管理的非常嚴格,加的稅又非常的多,所以鹽這東西一直都非常的貴。
這幾年,因為戰亂的原因,運輸又出現了問題,再加上某些人的惡意炒作,鹽的價格就離譜了。
悲哀的是,某些人的惡意炒作非常成功,每一次出現動亂,食鹽的價格都是一漲再漲。
時間一長了,人們成為了習慣,後來又習慣成了自然。一有風吹草動,人們就去搶購食鹽了,食鹽的價格莫名其妙的貴了起來。
這似乎成了一個傳統,很多年以後人們還是有這種習慣。
亦庸苦笑著進一步解釋道:“傳說小清河的鹽路斷了,老百姓又開始搶鹽了……”
小清河是濟南府的一條河,能夠直通到大海,食鹽可以通過大海直接運到濟南府,再運到其他的地方。
水運的成本還是很低的,曆史上很多年,小清河一直是運鹽的重要通道。
老憨歎了一口氣,悠悠的問道:“咱們還有多少鹽?”
亦庸馬上自豪的說道:“知縣大人卸任前清底子,所有走私來的貨物都賤賣掉了,因為價格太便宜了,咱家就買了一大批鹽。
新的知縣大人上任,新官上任手底下缺錢,便宜賣也沒人要,又攤派了食鹽,咱家為了巴結新的知縣大人,又咬牙買了一大批,夠吃好幾輩子的了!”
亦庸說的是實話,老憨家裏這些年發展的這麽快,有很多原因的,土匪和團練是一方麵,通過購買鋼鐵和食鹽巴結知縣大人也是一方麵,這辦法雖然笨,還是非常有效的。
知縣大人的俸祿實在太低了,走私一些鋼鐵和食鹽賺一些錢,是小範圍公開的秘密,隻是老百姓不知道這事兒。
老憨笑了笑說道:“既然咱家存了那麽多鹽,你為什麽還要和我說那麽多呢?純粹是找話題聊天嗎?”
亦庸搖了搖頭說:“不是的,你絕對禁止我們走私食鹽,我們隻能賣鹹菜,我已經讓他們多種一些醃鹹菜的菜了,可是有一些大車店,和周圍的人太熟悉了,能不能……”
老憨嚴厲的說道:“不能!建那些大車店的目的是什麽?你應該知道!”
亦庸趕緊點頭說道:“好的,知道了,那些大車店是為了服務自己家的車隊的,後來又囤了一些物資,現在又幫著家裏買了不少土地,任務已經很多了,負責大車店的人權力已經太大了,不能再讓他們幹別的了……”
老憨看著兒子不停的訴說著,知道兒子其實是在想辦法讓自己說話,其實他早就拿好了主意,卻還來問自己,是想讓自己顯得不那麽沒用,兒子隻是用他的方式盡孝而已。
老憨並不說破,繼續和兒子聊了一會兒天兒,兒子才離開了,孩子有這個心就行了。
遠處的大車店裏,吳有滿坐著馬車迴到了院子裏,立刻有夥計跑了出來,把馬車安排到合適的位置,把馬解下來喂水喂料。
沒有辦法,自己負責兩個大車店,隻能來迴多跑兩趟了。
吳有滿迴到屋裏,他的女人也趕緊迎了上來,吳有滿看著自己的女人忙來忙去,笑著說道:“你應該是有事兒吧!老夫老妻了,直接說走就行!”
他的女人有些為難的說道:“附近村子的兩個孩子,實在有些可憐,你看能不能認下來?”
吳有滿沒說能,也沒說不能,隻是讓自己的女人繼續講。女人說完了,他才知道怎麽迴事。
這附近被亂兵霍霍的不輕,很多人被殺了。
女人和村子裏的一些婦人關係比較熟悉了,聽說有一家的大人都死了,剩下兩個10多歲的孩子,孩子還太小,日子過得不容易。
女人便跑到那家去看了看,進門之後看到那兩個孩子在炒豆粒兒吃!
原來這兩個孩子不會做飯,隻能把豆粒炒熟了,直接吃了。這怎麽能成呢?又浪費又吃不飽肚子!
女人心腸軟,當即把豆子磨碎了,用了一些白菜幫子菜葉子之類的,給孩子做了一頓飯,兩個孩子才踏踏實實的吃了一頓。
女人說到這裏歎了一口氣:“兩個孩子太可憐了,半大不小的,有地也不會種,有糧食也不會做飯,你看我年紀大了,也給你生不出孩子來了,能不能把這倆孩子認下來,收下當自己的孩子……”
吳有滿很堅決的搖了搖頭:“不能,你這個女人家就是見識短,認養別人的孩子,出多少事啊!這樣的例子少嗎?你不知道嗎?”
女人不死心,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咱東家也養了不少別人的孩子,不是挺好的嗎?”
吳有滿歎了一口氣說道:“咱東家是個憨員外,可是他根本不憨,小事上可以讓別人沾點光,大事上從來不敢糊塗的,要不怎麽能掙下這麽大的家業呢?
可就算是這樣,他也是娶了那麽多女人生孩子,就算是心善,養了別人的孩子,也是很謹慎的,隻有幾個是義子,連劉二勇那樣的孩子,都當做養子對待的,你還沒看明白是啥意思嗎?”
女人有些迷茫的說道:“我看也是差不多呀!都是養了別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