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就非常喜歡那裏賣的一種軟糖,好像是叫高粱飴的。”
老憨得意的說道:“我過一會兒就給我做三種糖,其中就有一種軟糖,不過應該叫紅薯飴糖才對吧……”
三個人說笑之間,一個時辰就過去了。整整過了一個時辰,老憨用勺子試了一下鍋裏糖漿的粘稠度,點頭說可以了。於是停了火,拿過事先準備好的罐子,很小心的,一勺一勺把糖漿裝進罐子裏。滿意的說:“好東西呀,這次做的麥芽糖很不錯,能做出不少的好藥材。”
鍋裏還剩下不少,老憨把一多半都鏟進了一個盆裏,然後燒火,繼續熬煮鍋裏剩下的那一點麥芽糖,不停的熬,不停的攪拌,不停的加入地瓜澱粉,還有一些白糖。
這工作其實是很累人的,一會兒工夫,老憨的額頭上居然出現了密密的汗珠,可是他卻不同意女人替換他,因為加了澱粉和白糖之後,一不小心就會糊鍋的,攪拌的時候既要拌勻,還要把鍋底兒每個地方都鏟到。
終於老憨讓女人停火了,鍋裏的糖變得粘稠無比。老憨把那些糖鏟進了一個,鋪了熟澱粉的木盤子裏,輕輕的按壓,鋪平整個木盤, 拿到外麵去晾了一會兒,鋪的不是很厚,隻晾了一會兒就涼透了。
涼透的糖被倒在案板上,切成了一個個的長方條。老憨拿起一個捏了捏,很滿意的點點頭說:“看來我的手藝還沒有落下,火候掌握的剛剛好,如果熬的欠了,會粘牙粘手,如果熬得過了,就會硬邦邦的,那就不叫糖了。”
小女人先嚐了一塊兒,高興的說道:“是高粱飴,我小時候很喜歡吃的那種高粱飴,就是這樣子的!”
老憨卻笑著搖頭說:“用高粱和麥芽混合發酵,做出來的麥芽糖,才能做成高粱飴的。我們這個是用紅薯和麥芽混合發酵的,應該叫紅薯飴才對。”
小女人卻固執的說道:“這就是高粱飴呀,我小時候吃的,就是這樣的!”
大女人也嚐了一塊兒笑著說:“的確是高粱飴,隻不過更甜了一些,我覺得更好吃了。”
老憨仍然笑著說道:“不是用高粱做的,就不能叫高粱飴,還是叫軟糖更好一些……”
大家說笑著,趕緊把這些軟糖收拾起來,再做酥心糖。
盆子裏那一些麥芽糖已經有些涼了,但是 一拿出來才發現,裏麵其實還很熱的,老憨卻不再等了,用手熟練的拔起糖來。
拉成長條對折,再拉成長條,再對折。反複進行著相同的動作,這顯然又是力氣活。
也不知拉長對折了多少次,糖越來越硬了,越來越白了。點燃一個炭火盆,一邊烤著一邊拉長對折。終於糖已經變得很白了,比原來的體積大的多了。
老憨就把糖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團成了個團兒,用手壓出了一個大窩,像是一個特大號的窩窩頭,窩裏填上提前準備好的碎花生,盡量填的緊實一些,用手封好口,一點一點的慢慢往長裏團,最後用手攥著,慢慢的加一些力氣,逐漸的把糖拉成了手指粗細,女人用剪刀剪成一節節的糖,放在木盤上,拿到外麵被冷風一吹,就變成了酥脆的夾心糖。
另外的一部分,也用同樣的方法拉成了長條,剪成了一節節的糖,隻是裏麵沒有夾心。卻被放在芝麻裏打了個滾兒,再拿出來的時候,糖上麵粘了密密麻麻一層芝麻,一下子好看太多了。
終於忙完了,三種糖都做好了,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還真不是容易事情。
不過這一次做的糖還是很不錯的,軟糖很軟很成型,還不粘牙,不粘手。酥心糖裏麵的夾心兒夾的很均勻,吃起來也很酥脆。芝麻糖做的最漂亮,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芝麻糖。
老憨仔細檢查著做出來的那些糖,對酥心糖不是特別滿意:“裏麵的酥心味道欠了一點兒,下一次多加一點花生油,再多加兩把白糖。”
小女人很滿意的說:“這就很好吃了,我們什麽時候做冰糖啊!”
老憨苦笑著說道:“冰糖,我不會做。冰糖,白糖,紅糖之類的都是用甘蔗榨汁做出來的,隻有南方才能種得出甘蔗,我們這裏隻能做這種麥芽糖啊……”
這一下兩個女人都愣愣的看著老憨問道:“那甘蔗是什麽呢?”
老憨想了一下才說道:“啊,甘蔗呀……應該跟我們莊稼地裏的玉米杆子差不多吧,不過上麵不會長玉米棒子,嗐!其實我也沒見過到底什麽樣……”
大女人似乎明白過來了,點頭說:“這我倒是明白了,我們玉米地裏也有長不出玉米棒子的玉米杆兒,仔細嚼一下杆子裏邊的汁水,的確有甜味兒,大家都叫那種玉米杆子甜秸稈,應該是差不多的東西吧……”
小女人也恍然大悟:“原來冰糖是甜秸稈做的,甜秸稈太少了,還長不出玉米,玉米地裏一旦有這東西,都被拔出來,喂給牲口吃了……”
老憨搖搖頭說道:“應該差不多,但絕對不一樣,是另外一種莊稼,書上形容這種莊稼,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意思是這種莊稼外麵很好看,就像金子玉石一般,裏麵卻不好看,像破敗的棉絮一樣,棉絮一樣的東西裏的汁水,就可以熬製出冰糖,白糖,砂糖之類的東西……嗐,這也都是我聽別人說的,南方的天氣悶熱,陽光照的厲害,才會長這種莊稼的,我們北方沒有,還真是沒見過……”
女人們這才明白,原來這世界上的糖不是一種啊,還有這麽多的說法,連自己當家的男人都不能完全搞明白。
不過有什麽關係呢?現在做出來的這些糖就很有用處了,趕緊收起來,可不能讓這些孩子們多吃,忙活了這麽多天,容易嗎?
後來,一直到很多年之後,家裏還保留著做糖的習慣,隻不過那時候早已不用老憨親自動手了,主要是孩子們動手做的。
用老憨的話來說就是,做人不能忘本。想要吃到甜,必須先吃到苦,不辛辛苦苦的做糖,哪有甜甜蜜蜜的糖吃?
老憨得意的說道:“我過一會兒就給我做三種糖,其中就有一種軟糖,不過應該叫紅薯飴糖才對吧……”
三個人說笑之間,一個時辰就過去了。整整過了一個時辰,老憨用勺子試了一下鍋裏糖漿的粘稠度,點頭說可以了。於是停了火,拿過事先準備好的罐子,很小心的,一勺一勺把糖漿裝進罐子裏。滿意的說:“好東西呀,這次做的麥芽糖很不錯,能做出不少的好藥材。”
鍋裏還剩下不少,老憨把一多半都鏟進了一個盆裏,然後燒火,繼續熬煮鍋裏剩下的那一點麥芽糖,不停的熬,不停的攪拌,不停的加入地瓜澱粉,還有一些白糖。
這工作其實是很累人的,一會兒工夫,老憨的額頭上居然出現了密密的汗珠,可是他卻不同意女人替換他,因為加了澱粉和白糖之後,一不小心就會糊鍋的,攪拌的時候既要拌勻,還要把鍋底兒每個地方都鏟到。
終於老憨讓女人停火了,鍋裏的糖變得粘稠無比。老憨把那些糖鏟進了一個,鋪了熟澱粉的木盤子裏,輕輕的按壓,鋪平整個木盤, 拿到外麵去晾了一會兒,鋪的不是很厚,隻晾了一會兒就涼透了。
涼透的糖被倒在案板上,切成了一個個的長方條。老憨拿起一個捏了捏,很滿意的點點頭說:“看來我的手藝還沒有落下,火候掌握的剛剛好,如果熬的欠了,會粘牙粘手,如果熬得過了,就會硬邦邦的,那就不叫糖了。”
小女人先嚐了一塊兒,高興的說道:“是高粱飴,我小時候很喜歡吃的那種高粱飴,就是這樣子的!”
老憨卻笑著搖頭說:“用高粱和麥芽混合發酵,做出來的麥芽糖,才能做成高粱飴的。我們這個是用紅薯和麥芽混合發酵的,應該叫紅薯飴才對。”
小女人卻固執的說道:“這就是高粱飴呀,我小時候吃的,就是這樣的!”
大女人也嚐了一塊兒笑著說:“的確是高粱飴,隻不過更甜了一些,我覺得更好吃了。”
老憨仍然笑著說道:“不是用高粱做的,就不能叫高粱飴,還是叫軟糖更好一些……”
大家說笑著,趕緊把這些軟糖收拾起來,再做酥心糖。
盆子裏那一些麥芽糖已經有些涼了,但是 一拿出來才發現,裏麵其實還很熱的,老憨卻不再等了,用手熟練的拔起糖來。
拉成長條對折,再拉成長條,再對折。反複進行著相同的動作,這顯然又是力氣活。
也不知拉長對折了多少次,糖越來越硬了,越來越白了。點燃一個炭火盆,一邊烤著一邊拉長對折。終於糖已經變得很白了,比原來的體積大的多了。
老憨就把糖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團成了個團兒,用手壓出了一個大窩,像是一個特大號的窩窩頭,窩裏填上提前準備好的碎花生,盡量填的緊實一些,用手封好口,一點一點的慢慢往長裏團,最後用手攥著,慢慢的加一些力氣,逐漸的把糖拉成了手指粗細,女人用剪刀剪成一節節的糖,放在木盤上,拿到外麵被冷風一吹,就變成了酥脆的夾心糖。
另外的一部分,也用同樣的方法拉成了長條,剪成了一節節的糖,隻是裏麵沒有夾心。卻被放在芝麻裏打了個滾兒,再拿出來的時候,糖上麵粘了密密麻麻一層芝麻,一下子好看太多了。
終於忙完了,三種糖都做好了,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還真不是容易事情。
不過這一次做的糖還是很不錯的,軟糖很軟很成型,還不粘牙,不粘手。酥心糖裏麵的夾心兒夾的很均勻,吃起來也很酥脆。芝麻糖做的最漂亮,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芝麻糖。
老憨仔細檢查著做出來的那些糖,對酥心糖不是特別滿意:“裏麵的酥心味道欠了一點兒,下一次多加一點花生油,再多加兩把白糖。”
小女人很滿意的說:“這就很好吃了,我們什麽時候做冰糖啊!”
老憨苦笑著說道:“冰糖,我不會做。冰糖,白糖,紅糖之類的都是用甘蔗榨汁做出來的,隻有南方才能種得出甘蔗,我們這裏隻能做這種麥芽糖啊……”
這一下兩個女人都愣愣的看著老憨問道:“那甘蔗是什麽呢?”
老憨想了一下才說道:“啊,甘蔗呀……應該跟我們莊稼地裏的玉米杆子差不多吧,不過上麵不會長玉米棒子,嗐!其實我也沒見過到底什麽樣……”
大女人似乎明白過來了,點頭說:“這我倒是明白了,我們玉米地裏也有長不出玉米棒子的玉米杆兒,仔細嚼一下杆子裏邊的汁水,的確有甜味兒,大家都叫那種玉米杆子甜秸稈,應該是差不多的東西吧……”
小女人也恍然大悟:“原來冰糖是甜秸稈做的,甜秸稈太少了,還長不出玉米,玉米地裏一旦有這東西,都被拔出來,喂給牲口吃了……”
老憨搖搖頭說道:“應該差不多,但絕對不一樣,是另外一種莊稼,書上形容這種莊稼,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意思是這種莊稼外麵很好看,就像金子玉石一般,裏麵卻不好看,像破敗的棉絮一樣,棉絮一樣的東西裏的汁水,就可以熬製出冰糖,白糖,砂糖之類的東西……嗐,這也都是我聽別人說的,南方的天氣悶熱,陽光照的厲害,才會長這種莊稼的,我們北方沒有,還真是沒見過……”
女人們這才明白,原來這世界上的糖不是一種啊,還有這麽多的說法,連自己當家的男人都不能完全搞明白。
不過有什麽關係呢?現在做出來的這些糖就很有用處了,趕緊收起來,可不能讓這些孩子們多吃,忙活了這麽多天,容易嗎?
後來,一直到很多年之後,家裏還保留著做糖的習慣,隻不過那時候早已不用老憨親自動手了,主要是孩子們動手做的。
用老憨的話來說就是,做人不能忘本。想要吃到甜,必須先吃到苦,不辛辛苦苦的做糖,哪有甜甜蜜蜜的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