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老憨就在家裏喂羊,做粉皮粉條,有人來找他看病,他也盡心盡力的給人家看,隻是大家手裏都沒什麽錢,老憨就不收人家錢了,和人家說:“等發了樹苗,在我家後麵種幾棵樹吧。”大家夥就痛快的答應了,給錢的人就更少了。


    小女人有時候埋怨老憨:“樹苗能值幾個錢呀?你忙活半天,那些藥基本上都送人了,這也太吃虧了。”


    大女人卻開導小女人:“當家的這麽做,一定有當家的道理,那些酒賺的還少嗎?”


    小女人就無話可說了。


    其實大女人也有苦惱,小女人懷上了,她卻沒有動靜,會不會和有的女人一樣孩子稀呀?讓老憨給他配了幾副藥,還是沒動靜,老憨勸她別著急,自己知道急也沒用啊,可是又能怎麽辦呢?


    冬天對於老百姓來說是最舒服的季節。當然有吃有喝才行啊。莊稼地裏已經沒什麽活了,無事可幹,找個太陽地兒靠個牆根兒曬個太陽,舒服的很呀。


    可有的人就不想冬天太清閑了。其實莊稼地裏沒有活,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幹的,勤勞的人總是能夠找到很多的活可以幹,老憨就是其中一個。


    老憨對於莊稼秸稈兒,地瓜秧子之類的很是癡迷,除了很多是給牛羊準備的飼料,還可以燒火,當然有的也有別的用途。


    坐著幹活不會累的,老憨用小刀清理著高粱的杆子,並讓女人和孩子們有空也做著這個工作。今年的高粱長得非常不錯,高粱杆子也被拉迴了家中。


    老憨一邊整理高粱杆子,一邊對孩子們說道:“高粱這東西可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貝,不怕旱,不怕澇,貧瘠的山地上也能種,甚至鹽堿地裏也能種!”


    小女人插話說:“什麽都好,就是不好吃。”


    老憨笑著說道::“是高粱米的確不好吃,但是遇到饑荒年,也是活命的好東西。而且莊稼每一樣都必須種上一些,每樣莊稼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耐旱一些,遇到旱就可以有個好收成。有的耐澇一些,遇到雨水多的年景可以有個好收成。每年種莊稼的時候,多種幾種才能保證不挨餓的。”


    看到孩子們很喜歡聽他講這些話。就又接著說道:“高粱這種莊稼旱一點澇一點,都能有個好收成,對土地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每年都要種一片高粱地。”


    轉過頭得意的對女人說道:“高粱米除了能吃,你們知道它最主要的用途是做什麽嗎?”


    小女人疑惑的說道:“好像可以做高粱酒?”


    老憨很滿意的點點頭說:“沒錯的,高粱可以釀好酒,但是還有一個很大的用處,就是做馬料,馬的飼料裏不添加一些高粱,時間長了馬就會容易生病,就連鴿子不吃一些高粱也會拉肚子引起死亡的。”


    一邊賣弄著自己的見識,手底下倒是一點都不慢,整理好的高粱杆兒越來越多了,老憨仍然不停的幹著。坐著幹這麽清閑的工作,聊著天就不顯得那麽無聊了。


    老憨繼續說道:“還有一種高粱,高粱米的產量非常的低,高粱的穗子上沒多少糧食,所以高粱穗子從來都不搭拉著,但是高粱杆卻很甜,那高粱杆兒榨出來的汁兒可以熬糖,現在已經沒有人種了,是做糖用的。”


    一提到糖,孩子們立刻就精神起來,但聽到老憨說,已經沒有人種了,一下子都失望起來。


    大女人趕緊笑著說道:“那種高粱沒有產量,長不出多少高粱米,所以高粱杆兒才會甜一些,結不出玉米棒子的玉米杆兒,也很甜的,可我沒見過有人拿玉米杆子做糖的。你這是哄孩子們開心吧?”


    老憨的老二兒子,忍不住炫耀道:“爹很會做糖的,不過不是用高粱杆做的,也不是用玉米杆做的,是用紅薯做的……”


    孩子們的精神頭一下子又足了起來,最小的孩子趴在老憨的膝蓋上問道:“爹爹真的會做糖嗎?到底是用什麽做的?”


    老憨笑著對孩子們說:“用高粱杆做糖,我見過,一大堆高粱杆兒,還做不出一碗糖,所以不用高粱杆做糖了,用紅薯做糖,還是非常不錯的。”


    小孩子們嚷嚷著讓老憨現在就做糖,他們等不及要吃了。老憨笑嗬嗬的說道:“現在還做不了,等我們把這些高粱杆子做成掃地用的掃帚,刷鍋用的刷帚,放東西用的蓋墊子,那時候就能做糖了,好好幫我幹活,才能有糖吃的……”


    孩子們就乖乖的幫忙幹活了,小女人忍不住說道:“一個大男人還挺會哄孩子的……”


    不過後來證明了,老憨並沒有騙孩子們,還真的就用紅薯做出了麥芽糖,又用麥芽糖做出了好幾種糖,好好的讓孩子們幸福了一把,甜蜜了一迴。


    老憨把腰裏紮上一根粗麻繩,一根短木棒,中間也紮了一根細麻繩,立馬繩麻繩的另一頭係在腰裏的粗麻繩上,這些就是做掃帚的所有工具了。


    被孩子們清理幹淨的帶穗的高粱杆,又被泡過水敲擊整理瓷實的高粱杆兒碼放整齊,在細麻繩上纏繞一扣,雙腳用力蹬住木棍兒,腰身往後一挺,那細麻繩就把高粱杆捆的很緊,慢慢勒出了印子,捆上一根結實的細繩,老憨才放鬆了腰身,看了看被捆紮的很結實的地方,滿意的點點頭:“還是這種辦法好啊,瞧我捆的多結實。”


    得意的把捆好的掃帚交給女人,讓女人再做進一步的修理。


    有穗的高粱杆兒,做成了掃地的掃帚,刷鍋用的刷帚,沒有穗兒的高粱杆兒做成了蓋墊兒。


    一邊幹活一邊誇獎著孩子:“孩子們做的不錯呀,看你們清理的那高粱杆兒,做成蓋墊兒多光滑整齊呀,過年的時候在這上麵放餃子,一定非常的好……”


    同時還不時的給孩子們說一些莊稼的常識:“其實玉米也很不錯的,在貧瘠的地方也能長得很好,也是很耐旱的作物,玉米比高粱好吃多了,產量也高多了,所以這些年種玉米越來越多了,高粱反而種的少一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的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上的歲月年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上的歲月年華並收藏崛起的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