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風扇廠的廠房還在建設的時候,榮誌堅就已經訂好了所有物料。中間迴了趟滬市,家裏給派了個老管事幫著打理瑣事。
組裝車間不等建好,二十名工人便招聘到位。在庫房裏組裝出了一百套樣品,空運去阿美莉卡。
榮誌堅在阿美莉卡經商的二伯,已經幫忙聯係好了兩家經銷商。看過樣品的質量,再看報價,兩家經銷商分別開出了一萬五千套和兩萬套的訂單。
榮誌堅在南洋從事紡織業的堂兄,也幫忙爭取到了幾筆小訂單。
工廠還沒正式開工呢,愛卡就已經拿到了三萬六千套單子。
然後,緊急招募工人,兩天時間從二十人變成了六十人。兩班倒加班加點的組裝。
六月八號,第一批五千套吊扇裝船發貨。
貨輪還沒過馬六甲,一家經銷商拿著樣品做了一番市場調查,隨後補下了三萬五千套訂單。
六月十號,另一家經銷商補下了一萬套訂單。隔了一天,再次補下一萬套。
榮誌堅緊急加訂配件的同時,又緊急招了一百名工人。
共計一百六十名工人三班倒不停趕工時,榮誌堅在東南亞的堂兄,也發來了三千多套訂單……
一部複古吊扇有哪些零部件,成本多少?
五片塑料仿木紋扇葉,小中大號長度分別為四百五、四百八和五百一。一個鍍銅底座,一部四十瓦、六十瓦或八十瓦的交流電機。
另外,還需要一根二十或二十五公分的鍍鋅主連接杆。三到五根弧形鍍銅連杆,或三到五個鍍銅燈座。三到五個玻璃燈碗,外加三到五枚二十瓦或三十瓦燈泡。
對,還有雙芯線、控製開關和螺絲螺母等小零件。
所有的這些加一起,再算上人工成本,一千直徑的小號風扇,成本一百一十五塊。一千一百直徑的中號風扇,成本一百二十八塊。一千二百五十直徑的大號風扇,成本一百四十一塊。
雖然主體是塑料製品,但用料和做工十分紮實,關鍵很唬人。
不知道的瞅見,還以為純銅底座、實木扇葉加水晶燈碗,整體複古又奢華,十分高檔。複古吊扇複古吊扇 眼下港島經濟持續走熱,老美那邊一直半死不活。匯率照去年又漲了點,短期穩定在五塊八兌換一美元。
(隨後幾年持續通脹,到82年漲到九塊多兌一美元。83年港幣再次與美元掛鉤,最終穩定在七塊八左右。)
走海運發到老美西海岸,加上運費、保險和關稅,落地價為三十、三十五和三十八美元。
出貨價原地翻一翻,分別是六十、七十和七十六美元。
經過中間商和零售端,到消費者手中變成一百七到兩百美元。在人均收入過萬美元的阿美莉卡,已經算便宜了。
跟算上安裝費價格過千,簡直經濟實惠到不要不要的。
關鍵是省電。
老美七十年代就開始實行階梯加季節電價。夏季電費基礎費用就貴,空調又是耗電大戶,一個月下來電費都夠快能買台吊扇了。
好吧,阿美莉卡人民是賺是賠不重要。中間商和零售端賺翻了,愛卡風扇廠也賺翻了。
不算南洋的零散訂單,北美九萬套訂單如果順利交付,純利高達三百零九萬美金,一千七百九十二萬港幣。
很簡單的賬目,榮誌堅用算盤扒拉了不下五遍,才確定自己沒有算錯。
然後,整個人完全懵了。
大腦空白了良久,冒出一個念頭……我怎麽這麽厲害?
稍微一出手,本金就翻了近四點五倍。
不對!
四百萬港幣的總投入,連訂料的預付款在內,實際隻動用了一百三十多萬。
剩下的兩百六十多萬,一直在賬戶裏趴著沒動。
如果不是買了台車,出去考察時住高檔酒店,還做了不少沒有太大意義的交際……他自己的一百萬差不多就夠了!
這一瞬,榮誌堅悔的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子。
為什麽要那三百萬的投資?
不對,其實隻有一百五十萬,另外一百五十萬在實現盈利後,是要還迴去的。
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呀,白白便宜別人啦!
從大驚到大喜,再到大悔和大恨,榮誌堅一個人在辦公室待了兩個多小時,才勉強平複下來。
強自鎮定的去華潤,借電話向滬市家裏報喜。
到底還是城府有限,盡管通話時已經很努力的偽裝,但幾句話的功夫,還是暴露了心底的驕傲和悔意。
隨即,被家裏大人好一頓嚴厲的訓斥。
挨過訓,榮少爺腦子清醒了不少。
總算記起來,投資做複古風扇並不是他的想法。風扇能順利的銷出去,也不是他能力有多出眾。
那個年輕到過分的家夥,手裏捏著這樣一個發財的好項目,即便一分錢不投,占三成五的股份都不算多。
項目的事放一邊,沒有二伯父和表兄的幫襯,他現在還拿著樣品滿北美的推銷呢。
連工廠的管理,都是家裏安排的老管事在操持。
好吧,原來整件事裏,他出力是最小的。
無非是找了塊地,起了片廠房罷了。
不對,廠房能順利建起來,還得虧那位合夥人順嘴幫著說了句話。
離開華潤後,榮誌堅坐在車裏,狠狠的抽了自己幾個嘴巴。用力搓了搓臉,認真的自我反省……
榮誌堅在做自我反省的時候,一個叫大劉的年輕人有點發懵。
小夥子年紀不大,人生經曆挺曲折。
剛出生時家境還算優渥,可惜父親做生意讓人騙的血本無歸,以至於他整個少年時期都過的很苦。
上高中時父親終於重新振作起來,跟幾位叔伯合夥開了家吊扇廠,專門銷往中東。
那破地兒又幹又熱,物美價廉的吊扇銷量極好。
劉家賺到錢了,大劉富二代的好日子來了。被送去楓葉國讀書,香車美人好不快活。
74年和女友一起迴到港島,好日子到頭了。
吊扇那玩意壽命太長,家裏的生意好了幾年後,開始斷崖式不斷下滑。
又堅持了兩年多,工廠幾乎陷入了無工可開的地步。
畢竟是出國留過學的人,學問漲多少不論,見識漲了不少。大劉建議父親和叔伯,將目光投向北美。
這話一出口,遇到了曲某人出主意那天一模一樣的質疑,阿美莉卡人民那麽富有,人家放著空調不用買電扇?
簡直是笑話!
結果毫無意外,大劉沒有說服父親和叔伯,還被好一頓訓斥甚至是奚落。
大劉氣悶,動起了自己幹的心思。
問題是……沒錢!
今年年初時,他說服了女友。女友變賣了自己嫁妝,還軟磨硬泡的說服父母抵押了家裏的房子,給大劉湊了十二萬港幣。
後麵的幾個月,大劉和好友一起來往港島和北非折騰水貨,冒大風險吃大苦,賺到一百萬港幣。
天氣已經熱了,大劉生怕錯過旺季。盤算著手頭的錢已經夠了,果斷停了水貨生意。
先在黃竹坑租了間破爛的小作坊,隨後馬不停蹄的聯係物料。
然後……如遭雷擊。
組裝車間不等建好,二十名工人便招聘到位。在庫房裏組裝出了一百套樣品,空運去阿美莉卡。
榮誌堅在阿美莉卡經商的二伯,已經幫忙聯係好了兩家經銷商。看過樣品的質量,再看報價,兩家經銷商分別開出了一萬五千套和兩萬套的訂單。
榮誌堅在南洋從事紡織業的堂兄,也幫忙爭取到了幾筆小訂單。
工廠還沒正式開工呢,愛卡就已經拿到了三萬六千套單子。
然後,緊急招募工人,兩天時間從二十人變成了六十人。兩班倒加班加點的組裝。
六月八號,第一批五千套吊扇裝船發貨。
貨輪還沒過馬六甲,一家經銷商拿著樣品做了一番市場調查,隨後補下了三萬五千套訂單。
六月十號,另一家經銷商補下了一萬套訂單。隔了一天,再次補下一萬套。
榮誌堅緊急加訂配件的同時,又緊急招了一百名工人。
共計一百六十名工人三班倒不停趕工時,榮誌堅在東南亞的堂兄,也發來了三千多套訂單……
一部複古吊扇有哪些零部件,成本多少?
五片塑料仿木紋扇葉,小中大號長度分別為四百五、四百八和五百一。一個鍍銅底座,一部四十瓦、六十瓦或八十瓦的交流電機。
另外,還需要一根二十或二十五公分的鍍鋅主連接杆。三到五根弧形鍍銅連杆,或三到五個鍍銅燈座。三到五個玻璃燈碗,外加三到五枚二十瓦或三十瓦燈泡。
對,還有雙芯線、控製開關和螺絲螺母等小零件。
所有的這些加一起,再算上人工成本,一千直徑的小號風扇,成本一百一十五塊。一千一百直徑的中號風扇,成本一百二十八塊。一千二百五十直徑的大號風扇,成本一百四十一塊。
雖然主體是塑料製品,但用料和做工十分紮實,關鍵很唬人。
不知道的瞅見,還以為純銅底座、實木扇葉加水晶燈碗,整體複古又奢華,十分高檔。複古吊扇複古吊扇 眼下港島經濟持續走熱,老美那邊一直半死不活。匯率照去年又漲了點,短期穩定在五塊八兌換一美元。
(隨後幾年持續通脹,到82年漲到九塊多兌一美元。83年港幣再次與美元掛鉤,最終穩定在七塊八左右。)
走海運發到老美西海岸,加上運費、保險和關稅,落地價為三十、三十五和三十八美元。
出貨價原地翻一翻,分別是六十、七十和七十六美元。
經過中間商和零售端,到消費者手中變成一百七到兩百美元。在人均收入過萬美元的阿美莉卡,已經算便宜了。
跟算上安裝費價格過千,簡直經濟實惠到不要不要的。
關鍵是省電。
老美七十年代就開始實行階梯加季節電價。夏季電費基礎費用就貴,空調又是耗電大戶,一個月下來電費都夠快能買台吊扇了。
好吧,阿美莉卡人民是賺是賠不重要。中間商和零售端賺翻了,愛卡風扇廠也賺翻了。
不算南洋的零散訂單,北美九萬套訂單如果順利交付,純利高達三百零九萬美金,一千七百九十二萬港幣。
很簡單的賬目,榮誌堅用算盤扒拉了不下五遍,才確定自己沒有算錯。
然後,整個人完全懵了。
大腦空白了良久,冒出一個念頭……我怎麽這麽厲害?
稍微一出手,本金就翻了近四點五倍。
不對!
四百萬港幣的總投入,連訂料的預付款在內,實際隻動用了一百三十多萬。
剩下的兩百六十多萬,一直在賬戶裏趴著沒動。
如果不是買了台車,出去考察時住高檔酒店,還做了不少沒有太大意義的交際……他自己的一百萬差不多就夠了!
這一瞬,榮誌堅悔的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嘴巴子。
為什麽要那三百萬的投資?
不對,其實隻有一百五十萬,另外一百五十萬在實現盈利後,是要還迴去的。
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呀,白白便宜別人啦!
從大驚到大喜,再到大悔和大恨,榮誌堅一個人在辦公室待了兩個多小時,才勉強平複下來。
強自鎮定的去華潤,借電話向滬市家裏報喜。
到底還是城府有限,盡管通話時已經很努力的偽裝,但幾句話的功夫,還是暴露了心底的驕傲和悔意。
隨即,被家裏大人好一頓嚴厲的訓斥。
挨過訓,榮少爺腦子清醒了不少。
總算記起來,投資做複古風扇並不是他的想法。風扇能順利的銷出去,也不是他能力有多出眾。
那個年輕到過分的家夥,手裏捏著這樣一個發財的好項目,即便一分錢不投,占三成五的股份都不算多。
項目的事放一邊,沒有二伯父和表兄的幫襯,他現在還拿著樣品滿北美的推銷呢。
連工廠的管理,都是家裏安排的老管事在操持。
好吧,原來整件事裏,他出力是最小的。
無非是找了塊地,起了片廠房罷了。
不對,廠房能順利建起來,還得虧那位合夥人順嘴幫著說了句話。
離開華潤後,榮誌堅坐在車裏,狠狠的抽了自己幾個嘴巴。用力搓了搓臉,認真的自我反省……
榮誌堅在做自我反省的時候,一個叫大劉的年輕人有點發懵。
小夥子年紀不大,人生經曆挺曲折。
剛出生時家境還算優渥,可惜父親做生意讓人騙的血本無歸,以至於他整個少年時期都過的很苦。
上高中時父親終於重新振作起來,跟幾位叔伯合夥開了家吊扇廠,專門銷往中東。
那破地兒又幹又熱,物美價廉的吊扇銷量極好。
劉家賺到錢了,大劉富二代的好日子來了。被送去楓葉國讀書,香車美人好不快活。
74年和女友一起迴到港島,好日子到頭了。
吊扇那玩意壽命太長,家裏的生意好了幾年後,開始斷崖式不斷下滑。
又堅持了兩年多,工廠幾乎陷入了無工可開的地步。
畢竟是出國留過學的人,學問漲多少不論,見識漲了不少。大劉建議父親和叔伯,將目光投向北美。
這話一出口,遇到了曲某人出主意那天一模一樣的質疑,阿美莉卡人民那麽富有,人家放著空調不用買電扇?
簡直是笑話!
結果毫無意外,大劉沒有說服父親和叔伯,還被好一頓訓斥甚至是奚落。
大劉氣悶,動起了自己幹的心思。
問題是……沒錢!
今年年初時,他說服了女友。女友變賣了自己嫁妝,還軟磨硬泡的說服父母抵押了家裏的房子,給大劉湊了十二萬港幣。
後麵的幾個月,大劉和好友一起來往港島和北非折騰水貨,冒大風險吃大苦,賺到一百萬港幣。
天氣已經熱了,大劉生怕錯過旺季。盤算著手頭的錢已經夠了,果斷停了水貨生意。
先在黃竹坑租了間破爛的小作坊,隨後馬不停蹄的聯係物料。
然後……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