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真是異想天開。


    且不說劉虞敢不敢答應,就是他答應下來,大家也根本不會理會。


    畢竟大家都在以漢室忠臣標榜自己的,現在皇帝還在,卻另立皇帝,跟董卓有什麽區別。


    盟主的候選人裏,袁紹、袁術、劉羲、曹操四人唿聲最高。


    單論官職跟個人名望,當然是劉羲最高。


    而論人脈關係,則以袁紹袁術最多,連大帳中的十八路諸侯,都跟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而曹操則是因為矯詔,為討董的發起者,所以他的唿聲也比較高的。


    而其中又以袁術的支持率最高,畢竟他乃是袁家嫡子,肯定能夠更多地繼承到家族的底蘊。


    不過大帳中也有明白人,知道袁術這個家夥是個不靠譜的。


    於是曹操率先提出自己不參與盟主競選,推舉了袁紹。


    劉羲也跟著推舉了袁紹,然後其他人都跟著選舉了袁紹為盟主。


    塵埃落定,袁術隻能把不滿憋在心裏,好歹撈了個主管糧草的副盟主。


    其次袁紹投桃報李,推選了劉羲跟曹操二人也為副盟主,協助管理討董的軍隊。


    劉羲推舉袁紹做盟主,主要的是讓他名聲大震,勢力擴張。


    袁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是資源也是有定數的。


    若是袁紹做得更好,家族的資源就會更多的向袁紹傾斜。


    袁紹多了,袁術這邊自然就少了,這也是變相地削弱袁術的實力。


    袁術瞄準了冀州,劉羲盯上了青州,兩人一旦完成這一目標,兩州接壤,彼此之間必然爆發大戰。


    所以劉羲自然要削弱袁術的勢力,而袁紹去了南陽,肯定會更劉表起衝突,不過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由於這個世界是大漢占據了絕對的主體,所以疆域十分廣闊,人口多達數億。


    十九路諸侯,帶來的軍隊各有不同,少的千餘人,多的數十萬人。


    這還隻是戰兵,加上後勤民夫,簡直連綿不絕,人頭攢動。


    營壘連綿成一大片,無邊無際。


    孫堅請命為前鋒,直取汜水關。


    袁紹劉羲等中軍直接威逼虎牢關。


    董卓見到天下諸侯來攻打自己,不由大驚失色,立刻調兵遣將。


    華雄身為西涼第一猛將,主動請戰,董卓應允。


    自從被關羽一刀斬傷之後,華雄就感覺顏麵盡失,諸將對他不再像往日那般敬畏。


    而呂布投降董卓之後,一躍成為董卓手下第一武將,甚至連他手下的八健將,都與華雄不相伯仲,如張遼甚至比華雄還更勝一籌。


    也使得華雄地位進一步下滑,他開始感覺到自己在董相國的心中地位越來越低。


    所以想要靠著擊敗關東群雄,重塑威名,免得淪落為邊沿人。


    孫堅作戰勇猛,麾下有長子孫策、程普、韓當、黃蓋等猛將,兵精將廣,一路連戰連捷。


    一直殺到了汜水關下,與華雄多次交戰,難分勝負。


    這使得袁術更加嫉恨異常。


    一來孫堅原本是自己的小弟,如今他去了冀州,袁紹去了南陽,所以孫堅搖身一變,成了袁紹的小弟。


    對於這種叛變行為,他心裏十分痛恨。


    二來孫堅立功,袁紹坐享功勞。


    袁紹越成功,分走的家族資源必然越多,這令他更加嫉恨。


    於是這廝竟然直接斷了孫堅的糧草供應。


    孫堅輕車簡從,糧草全靠大軍撥付,這糧草一斷,頓時軍隊士氣低落,逐漸處於下風。


    鬱悶之下,孫堅決定退兵,哪知華雄趁勢殺出。


    以完好狀態的西涼鐵騎,對陣腹中空空的孫堅大軍。


    一舉將之攻破,兵敗如山倒,孫堅更是被軍陣圍困。


    若非孫堅的部將祖茂以身相代,與孫堅更換了盔甲,隻怕孫堅就折損在了這裏。


    孫堅雖然逃得一命,但是大軍精銳盡喪,而且摯友祖茂也被華雄所斬殺。


    迴到盟軍之中後,孫堅氣得找袁術拚命。


    最後袁術推脫之下,隻斬殺了一個糧官做替死鬼。


    孫堅心灰意懶之下,跟著混在大軍之中,不再積極進取,隻是混日子。


    不過袁術此舉也弄得人心盡失,大家都對他很不滿意,沒有誰願意將後背交給一個出賣盟友的家夥。


    於是在劉羲的提議下,將他督糧的權力給撤銷了。


    這些糧草主要是冀州牧韓馥提供的,畢竟冀州的富庶遠超其他州郡,因此大軍的糧草也交給了韓馥負責。


    袁術更是對劉羲恨得牙癢癢,多次對劉羲陰陽怪氣地嘲諷。


    可惜鬥嘴他也不是劉羲的對手,隻得將這口氣暫時咽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華雄自打敗孫堅之後,轉移到了虎牢關,每日對聯軍進行挑戰。


    一連三日,連戰連捷,導致華雄更加猖狂,視天下諸侯如無物。


    這一日,華雄又斬殺了數位聯軍將領,在外麵叫陣叫得更加歡暢了。


    聯軍大帳中,所有人濟濟一堂,相熟的人竊竊私語,討論的就是華雄的事。


    袁紹臉色難看,u看書 .uukanshu高聲道:“誰能出戰斬殺華雄,本盟主獎勵護身玉佩一枚!


    此玉佩能夠免疫一次必死的攻擊。”


    說著,他有些肉痛的將玉佩掏出來放在桌案上。


    聽說了這玉佩的功能,所有人心中一動,恨不得立馬將之收入囊中,因為這就相當於多了一條命。


    於是眾將士紛紛請命,不多時,士卒來報,去挑戰華雄的將軍都被斬了。


    曹操藏拙,沒有讓自己的兄弟出戰。


    何況那華雄頗有些真本事,他也害怕有個萬一,折損了一兩個的話就虧大了。


    劉羲安撫住了關羽等人,讓他們不忙請戰,隻有最後關頭力挽狂瀾,才能得到天下人的另眼相看。


    冀州牧韓馥道:“我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他身後一個魁梧的大漢,手持巨斧道:“我的大斧已經饑渴難耐了!主公稍後,末將去斬了華雄那廝!”


    眾人見他這賣相,心底升起了幾分信心。


    奈何沒過一刻鍾,士卒來報:“潘鳳將軍也被華雄斬了。”


    一時間,大帳中一片靜寂,連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


    華雄猖狂的罵陣聲音隱隱傳入大帳中。


    袁紹慨歎道:“可惜我麾下上將邢道榮不在此處,否則定然斬了華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鴻蒙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廣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廣陵並收藏諸天鴻蒙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