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黨的核心成員。


    還在長安城內的,就隻有李安儼了。


    至少通過目前的情報來說,是這樣的情況。


    隻需要迷惑住李安儼,那麽太子就不會得到自己謀反事實暴露的消息。


    李世民很是痛心。


    他不明白。


    為什麽太子就要謀反呢。


    自己明明這麽寵愛太子。


    要錢財給錢財,府庫隨意取用。


    要兵權給兵權,那可是五千套明光鎧啊。


    當年自己的玄甲軍,都隻有三千五百套。


    整個大唐,都沒有哪支軍隊,能有五千套明光鎧的。


    已經如此寵愛,難道還不夠嗎。


    為何還要去謀反。


    這大唐皇帝位,不遲早都是他的嗎。


    為何要如此著急。


    李世民長歎一聲,心中悲泣。


    ——


    李安儼沒有多想。


    房玄齡可不會少想。


    下了朝。


    房遺直就趕忙告訴了父親,張內侍去見了李安儼的消息。


    “看來,陛下已經是清楚了啊。”


    房玄齡感歎道。


    隻是略作思量,就已經想明白,現在陛下已經掌控了太子謀反的事實。


    就現在來說,由不得陛下不信了。


    房遺直奇怪道:“父親,我聽說的消息是,有監察禦史彈劾李安儼貪汙受賄,收斂錢財。”


    房玄齡微微搖頭:“不過是陛下的障眼法罷了。”


    “陛下不想讓太子知道,謀反暴露之事,但更不想讓李安儼繼續擔任宿衛統領,因此找了個幌子。”


    “如今太子領兵在外,侯君集又是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一旦太子知道謀反暴露,引來的就是大麻煩。”


    房遺直不由道:“當初是太子忌憚陛下,沒想到現在換成了陛下忌憚太子了。”


    房玄齡語氣有些唏噓:“世事無常,誰又能知曉未來的事情呢。”


    ——


    長孫府。


    長孫無忌喝著茶,正在獨自沉思。


    李安儼的事情,他也得到了消息。


    陛下如果就此停止對太子的調查,以莫須有的貪汙受賄結束。


    隻有兩種可能。


    要麽太子沒有謀反。


    要麽太子已經被確定謀反。


    思索良久,長孫無忌更加傾向於第二種。


    種種跡象表麵,太子本來就有謀反的可能。


    陛下這麽做,無非是不想影響到東征高麗的情況罷了。


    那麽對於長孫無忌來說,就有兩個選擇。


    支持或不支持太子。


    太子能成功奪位嗎。


    長孫無忌覺得沒什麽可能。


    陛下可是打出來的江山,百官群臣,盡皆是陛下的人,軍中將領對陛下忠心耿耿。


    難道太子手裏有了些許兵權,就能威脅到陛下的皇位嗎。


    這大唐江山,幾乎都是陛下打下來的啊。


    更何況陛下如今尚且在壯年。


    長孫無忌都想不到陛下怎麽會輸。


    “主人,茶涼了,我去換一壺熱的吧。”


    旁邊管家突然開口說道。


    正在遲疑猶豫的長孫無忌頓時一愣。


    是啊,人走茶涼。


    也該是作新的打算了。


    “不必了,你去趟右金吾衛大將軍府,給晉王送個請帖。”


    “邀請晉王明日來我府中參加晚宴。”


    長孫無忌是個果斷的人,也是個聰明的人。


    他明白怎樣的選擇才最有利。


    ——


    杜荷沒在長安。


    太子黨心腹盡皆離去。


    東宮裏,也就隻有太子妃蘇玉兒,羅馬公主狄奧多西。


    可太子妃蘇玉兒,並不知道李安儼是太子的人。


    甚至都沒能知道,李安儼的有關消息。


    後宮的楊妃倒是聽說了,宿衛統領被換了的事情。


    但也沒有放在心上,她也不知道。


    而知曉的杜荷,人已經跑路出長安了。


    一切都朝著太子不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一則消息,卻在長安城內掀起驚天波瀾。


    唐朝的傳信,主要依靠完善的驛站係統。


    驛站之間相隔的距離大約在二十到三十裏之間。


    正常情況下,驛馬的速度大約為日行三百裏左右,如果是加急的軍情傳遞,速度會更快,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在六天內傳達給朝廷,距離約三千裏,平均日行約五百裏。


    遼東城距離長安,大約有三千四百裏地。


    九月初七這天。


    蓋牟城破的消息,傳到了皇宮裏。


    李世民很是高興。


    這代表著東征高麗勝利的第一步。


    君臣議事。


    李世民笑道:“按照接下來的安排,攻下蓋牟城後,便是遼東城了。”


    “以全部之主力攻克遼東城,則東征之勝,已是過半。”


    李靖說道:“遼東城比之蓋牟城更難攻克,恐怕需要耗費更多兵力跟時間。”


    “眼下最大的關鍵,是要保障攻城時,後勤糧草之供應。”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褚遂良等人點頭讚同。


    李世民道:“太子跟李道宗在遼東城待了這般久,應是已經打造了足夠多的攻城器械。”


    “可為攻城提供更多之便利。”


    “房卿,如今已經籌備了多少糧食送去。”


    房玄齡為尚書左仆射,分管戶部,軍隊後勤供應這塊,一直都是房玄齡在負責。


    “迴陛下,已經調用了三百萬石糧草,正在送往遼東城的路上。”


    李世民微微皺眉:“怎得如此之少。”


    五十萬人一月所需,大概是在三十萬石糧食左右。


    正常來說,三百萬石都能吃差不多十個月了。


    可實際上不是這麽算的,因為路上的消耗是大頭。


    十石糧食在路上就要被消耗掉九石,往往送到軍隊裏,隻有十之一二。


    補給三百萬石,送到三十萬石。


    也就隻能支撐大軍攻城三十日。


    若三十日不曾攻克遼東城,那就隻能因為糧食的問題撤軍了。


    這也是最為無奈的選擇。


    “陛下,今年大量民夫被抽到,各出農田荒廢,無人收割,以至於河東道,河北道,河東道三道之地收成銳減,若太過征稅,怕是對於民生過於影響。”


    房玄齡給出了解釋。


    大量抽調民夫,自然導致勞動力不足,糧食產量減少,這是必然現象。


    李世民想了想,道:“從南方運糧,再抽調三百萬石送去。”


    沒高麗之戰,不能讓大軍虧在後勤上。


    隻能是先苦一苦百姓了。


    眾人聞言,盡皆稱是。


    現在局勢對大唐來還不錯,攻下蓋牟城,就等於走出了第一步。


    此時。


    兵部主事急匆匆入宮。


    連忙上報軍情。


    宦官得了消息後,連忙入殿匯報:“稟陛下,邊關急報,大捷,遼東城破。”


    這道消息,猶如一道炸雷。


    直接就在殿內炸開。


    李世民都懷疑自己是聽錯了。


    “你說什麽?大捷?遼東城破?”


    一連三問。


    宦官連忙迴道:“陛下,兵部主事就在殿外候著,邊關的急報已經送來。”


    李世民趕忙道:“宣。”


    殿內,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都感覺腦子有些不夠用了。


    他們剛剛還在商討關於圍攻遼東城,準備後勤的事情。


    轉頭遼東城就破了?


    昨天才有蓋牟城被破的消息,侯君集跟李勣會分身術還是咋滴,一口氣把遼東城也破了?


    不管是誰,都沒有想到太子那快去。


    因為太子手裏是五千騎兵。


    怎麽。


    馬踏遼東城啊。


    用腳指頭想都不可能,想都不用想。


    很快,兵部主事就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滿臉喜色。


    “恭喜陛下,大捷,太子半日破遼東城。”


    這話一出。


    所有人感覺腦子不夠用了。


    李世民都懵了。


    什麽可能想都想過了,就唯獨沒想過太子。


    兵部主事也知道這個消息有些奇特,趕忙把急報上呈。


    張內侍接過後給陛下送上。


    李世民打開查看,這一看,眼睛都瞪大了。


    “陛下,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魏征忍不住開口問道,他性子比較急。


    李世民也不知道怎麽說,把急報遞了下去


    “諸卿看看吧。”


    魏征當即接過,看完後一臉震撼。


    隨後是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


    氣氛有些怪異。


    大家都有些沉默,不知道怎麽開口。


    急報的內容很快。


    太子上報,借霹靂火之威,以懾遼東城,半日城破,大捷。


    “太子應該不會拿這等事情開玩笑的。”


    長孫無忌遲疑著開口說道。


    這個消息,怎麽看都感覺有些假。


    霹靂火是啥。


    半日破遼東城。


    聽上去跟天方夜譚差不多。


    反而讓人感覺到有些不真實。


    魏征也開口道:“遼東城破,這等大事,必然大肆傳播,稍加打聽便能清楚,自當為真,大捷。”


    房玄齡沒有開口。


    這裏頭貓膩蹊蹺太多了。


    半日破遼東城這等事跡,委實是太過於誇張。


    跟神話故事沒啥區別了。


    那可是遼東城,當初隋朝百萬大軍都沒能攻破的遼東城。


    太子過去,半日就破了?


    怎麽聽怎麽假。


    李世民也有些搖擺不定。


    從理智上來說,太子應該不會拿這等大事開玩笑。


    可萬一呢。


    那不是成了笑話。


    “命兵部再探消息。”


    幾分猶豫,李世民覺得還是穩妥一點比較好。


    眾人點點頭。


    也覺得應該穩妥一些。


    不過這個消息,還是很快就在長安城裏傳開了。


    “太子半日破遼東城?”


    “那可是遼東城啊。”


    “太子神勇無敵。”


    “真的假的,這也太誇張了吧。”


    “邊關都發急報了,大捷,這還能有假?”


    “俺滴個乖乖誒,太子這也太厲害了吧。”


    一時間,長安城內人心湧動。


    房府。


    房遺直有些好奇的問道:“父親,太子當真破了遼東城?”


    他心裏是不信的。


    真要這樣,那還得了。


    “恐怕是真的。”


    房玄齡感歎道。


    他是真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沒有人會覺得太子會在這次東征高麗的戰場上會有多大威風。


    可現在,難搞了。


    “唉,現在局勢,變得複雜了。”


    房遺直不由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陛下那邊”


    房玄齡微微搖頭:“誰能知道呢。”


    他現在完全猜不到,陛下到底會如何擇決。


    換作是他,也是不清楚的。


    長孫府。


    長孫無忌也是心頭焦慮。


    他這才剛約晉王。


    就傳出太子半日破遼東城的消息。


    如果太子真能有這等本事,在知曉了謀反已經暴露的情況下。


    不說起兵造反,隻要不迴長安。


    陛下能如何?


    長孫無忌甚至猜到了太子的想法。


    那就是一直領兵在外,就這麽跟陛下耗著。


    耗個十年八載,乃至於耗到陛下駕崩,那還不是順順利利登基?


    陛下哪怕說掌控了太子謀反的證據,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會直接廢太子嗎。


    大概是不可能的。


    要是這樣做的話,那他支持晉王,又有什麽意義。


    ——


    次日,皇宮。


    李世民眼神有些陰沉。


    長孫無忌猜到的,他也能猜到。


    第二波消息已經傳了過來。


    幾乎可以確定,太子確實是半日破城了。


    具體是怎麽破城的,暫時還不太清楚,眾說紛紜。


    不過唯一相同的,都是在說太子召了天雷轟擊遼東城,致使遼東城士氣全無,輕易就被太子拿下來了。


    這麽個不靠譜的說法,李世民一開始是不信的。


    可都這麽說,都有些不對勁了。


    “太子真的召了天雷?”


    李世民狐疑道。


    張阿難猜測道:“或許是太子新造出的一種兵器,能發雷火之威。”


    李世民皺眉道:“為何如此說。”


    張阿難道:“陛下可記得太子製冰法如何得來的。”


    李世民點點頭:“是先前朕讓人斬殺的那兩個裝神弄鬼的道士,太子自他們徒弟那裏得到的。”


    張阿難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如今看來,這兩個道士,也許還真有些東西。”


    “臣記得,那兩人,之所以能夠得到太子看重,一人是使得凝水成冰之術,另一人則使得一手五雷法。”


    “太子得凝水成冰術後,得以大量製造寒冰。”


    “然另一人,也被太子養在東宮後院,卻從未聽說過半點消息。”


    “臣猜測,或許此人便是太子一直藏在後院,煉製那雷火之物,如今作用於遼東城。”


    張阿難是知道一些消息的,關於東宮的情況。


    畢竟他是宮廷內最大的宦官頭子。


    東宮後院,太子招了大量的工匠,據說研製了很多新奇的玩意。


    張阿難聽說過,但沒去見過。


    而東宮後院的禁地,除了製冰地窖,還有個其他地方,五雷堂。


    李世民略微沉吟片刻,道:“既是如此,那朕便過去瞧瞧。”


    “看看太子到底在做些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執筆見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執筆見春秋並收藏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