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的八式分別為。


    其一,“雙手托天理三焦。”


    動作很簡單,就是兩手上舉舉過頭頂,但是內在包含精氣神的調動堪稱玄奧至極,一般看都看不懂,別說練了。


    而所謂理三焦,就是梳理人體三焦,我們的先賢把人體內的器官分成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就是三焦。


    分別為上焦,肺與心髒。


    中焦,脾,胃,肝,膽。


    下焦,腎,大腸,小腸,膀胱。


    此三焦為人體之總理,通人體之元氣,運化人體之水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式梳理完人體三焦之後,便是第二式,雙手彎弓似射雕。


    第一式總攬全部,第二式便開始精細入微,此式修的是三焦中的器官,肝與肺。


    因而這一式也叫左肝右肺似射雕。


    其要閉氣拉開雙手,就好似挽弓射雕,因此這一式也稱為左右開弓似射雕。


    其不但要以手臂帶動體內的肝肺,更要調理手上的筋脈,以此來更深處的調理氣血,不過這就涉及到了內勁運行。


    第二式完後便是第三式,是為調理脾胃需單舉。


    肝肺之後是為脾胃。


    “一有此身,必資穀氣,穀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至,和調於五髒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故曰後天之本在脾。”


    脾胃是人體的運化之根源,人體所攝入的食物都要由脾胃來運化,故此,又被稱為後天之本。


    這一式的動作也很簡單,一手舉掌上伸,另一手化掌下壓。


    這是分脾胃兩氣,脾胃居於人體中間處,為髒腑氣機升降樞紐。


    脾氣生則肝腎之氣皆升,胃氣降則心肺之氣皆降。


    同時,脾胃功能正常,則滋養化源充足;


    “單舉”動作雙手上下反向運動,可以調理脾胃氣機。


    就是一手牽動脾氣,另一手牽動胃氣。


    脾氣生則胃氣降,反之,胃氣升則脾氣降。


    兩者一升一降,不止鍛煉了脾胃,還帶動體內另外器官,致使體內理氣通和。


    第三式之後接第四式,這第四式練的卻不是體內器官,而是直接超出三焦之外。


    這式名為,五勞七傷往後瞧。


    這一式非常神奇,它是整合了人體的全部。


    元朝有個道士,他叫丘處機,對於五勞七傷,他有過解釋。


    所謂五勞,指的是心、肝、脾、肺、腎五髒的虛勞病症,七傷指因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變化引起的疾病。


    如此厲害的五勞七傷,這單單一個動作就能將其免疫,這是為何呢?


    這一式主要在往後瞧,這個瞧有很多的講究。


    如果把人體的脊柱比喻成一條大龍,那麽頸椎就是龍門,它是頭顱連接身體的地方,不可謂不重要。


    這裏的很多穴位,他們排列組合在一起,組成了一條條的經脈,大名鼎鼎的任督二脈就交匯於此。


    這裏有一穴位,名為大椎,又有其餘數個穴位與它一起排列組合,形成了一條特殊的經脈,是為“通天”。


    它是沿著脊椎直入頭顱,聯通頭顱與身體內的氣。


    就動作來講,聳動肩膀,扭動頸椎,眼睛往後從上往下瞧,扭到另一邊,眼睛就改為從下往上瞧。


    就好似帶動著身體內的氣在流轉,同時腳下也要動。


    人的腳底為下端之末,氣血沉淤之所,要完全調動體內的氣,腳掌也要配合做功。


    眼睛若是從下往上瞧,則要翹起腳趾,若是從上往下瞧,則要腳趾抓地。


    如此鍛煉,年深日久,體內上下兩氣通暢,神清氣爽,又怎麽會致使身體五勞七傷呢?


    此式過後,是為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這一式與前一式又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說它包含了前一式在內。


    所謂去心火,即是安神定心。


    橫開雙腿,沉身下蹲,雙手撐在雙膝處,寶相莊嚴肅穆,好似太祖坐在金鑾寶殿內。


    上身前傾,內閉一口氣,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好似身體在空中畫圓,而雙腿不動。


    在身體繞行途中,扭動頸椎,搖動頭顱,身體畫大圓,頭顱畫小圓。


    繞行一圈後,上半身在繞行中會自然抬起,一圈完成後,沉腰坐跨,一口氣徐徐吐出,這時候你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那尾椎之上好似真有一條尾巴。


    此式過後,便是第六式,雙手攀足固腎腰。


    這式就迴到了三焦中的最後一焦,下焦。


    腎主人體之精水,也是先天精氣之所在。


    而腰則是腎之府,雙手上伸,拉動筋骨的同時還能拉開腰部。


    這就與我們常說的伸懶腰差不多。


    複又雙手下壓,待壓到兩側腋下時,反手穿過,期間要以手指劃過腋下的淵腋穴,這個穴位連通背部的膀胱經。


    兩手反穿之後,順著這個穴位按摩膀胱經,同時俯身彎腰,雙手順著膀胱經按到腰部即止,又順著屁股後麵的環跳穴,經委中穴到小腿上的承山穴。


    從動作來看就是俯身折腰,雙手順著腿部的後方下攀。


    期間雙腿不能彎曲,這裏麵有拉伸筋脈韌帶的效果,同時也能更好的使體內的氣血通暢。


    觸地之後,雙手複又轉到前麵來,按摩五個腳趾的井穴。


    如此複又起身,雙臂與雙腿都不能彎曲,唯有腰部卷伸。


    一俯一仰之間,摩運上下,全身精氣盡數匯於腰部命門。


    俯身則命門大開,仰身則命門關閉。


    關閉時,精氣於膀胱經脈中湧入腎髒,大開時,又於命門中湧出,經由膀胱經散入四肢百骸。


    如此往複,就可以“滋腎陰、補腎陽、固腎氣”。


    此式過後,三焦已閉,接下來的一式便是攥拳怒目增氣力。


    馬步下蹲,聚力氣於腰腹,匯精神於雙眼,做怒目金剛。


    以力帶意,以意長力。


    雙手抱拳於腰部兩側,出拳時,屏息凝神,雙眼要看著拳頭,其意就好似拳頭裏攥著世間之至惡,心中怒火盈野,又於雙眼中釋放。


    待拳頭徹底伸出後,腳趾抓地,鬆開拳頭,五指叉開,由內向外旋轉一圈,旋腕時意在刺激手腕手三陰、三陽經原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拳法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然與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然與我並收藏長生,從拳法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