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迴:琴瑟簫曲光明頂,三聖坳裏尋故人
射雕四部曲之三,破虜英雄傳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
歡迎關注
眾人都被這琴韻簫聲所吸引,隻聽得琴聲漸來漸急,到後來猶如戰鼓齊鳴、萬馬奔騰一般,驀地裏柔韻細細,一縷簫聲幽幽的混入了琴音之中。眾人突然感到心中一蕩,臉上發熱,知道是人用內力演奏,忙用內力鎮懾心神。可憐武功低微者卻遭殃了,琴聲傳來隻感覺如鐵錘擊打一般,簫聲傳來又如銀針突紮,普通蒙古士兵哪裏受得了如此折磨,猝然不防都紛紛昏倒在地。鐵琴聲音雖響,始終掩沒不了簫聲,雙聲雜作,卻也配合的琴瑟和鳴。鐵琴猶似狂風驟雨、戰鼓擂鳴,玉簫恰如冤魂哀嚎,愁怨刺耳。能把鐵琴玉簫演奏的如此殺伐決斷,金戈鐵馬,完全沒有柔和音色,也是不容易。
釋迦摩薩聽到琴簫相伴而來,知道是又有高手來了,當即大聲道:“阿彌陀佛,是哪位高手報上名來!”他這一聲大喝,暗用內力一字一字送出,猶如晴天霹靂,讓昏昏入睡者都猛然蘇醒。他一說完,那人還沒迴答,摩羅突然想起一人,大聲道:“昆侖三聖何足道,既然來了,還不現身!”摩羅識得琴聲與臨安牛家村何足道彈奏音律似有相同,於是脫口而出,卻不知道簫聲是誰吹奏?
摩羅一聲大喝,場上諸人聽到是何足道來了,都喜憂參半,中原群雄和明教眾人隻知昆侖三聖名號,卻很少有人見到過何足道真人。而且何足道近年來挑戰昆侖附近大小門派,聲名遠播,不過亦正亦邪,素不與各派來往,各門派對他畏之如虎,避而遠之。但也有很多武林人士慕名拜訪,想去討教一二!都不知何足道這時來明教光明頂所為何事?難道是來挑戰明教教主石元的?眾人心裏嘀咕,不知是喜是憂?
此時昆侖派掌門班若雲緩緩站起身來,望著琴聲來處,滿臉殷切之情,昆侖派其他弟子卻是滿臉怨恨之色,想來是吃過何足道不少虧。
這琴韻簫聲此起彼伏,在山下來迴穿行,卻遲遲不上山來,不時傳來兵器相交,人聲慘叫的聲音。釋迦摩薩猛地大叫一聲“不好\\\",大紅袈裟騰空而起,就要向山下衝去,就在這時一條長鞭纏住住了他的右腿,大喝一聲道:“下來!”釋迦摩薩半空中看到江海波的長鞭如長蛇一般縛住了他的右腿,釋迦摩薩用左腿連踢,碩大的身體繼續向前衝去,長鞭被拉的挺直,卻也無法掙脫長鞭.長鞭另一頭鐵三山死死抓住要被帶走的江海波,這時兩條人影分別從左右兩側撲向半空中的釋迦摩薩,一人掌力如風,一人長劍晃動。釋迦摩薩一看兩人卻是衣飛揚和苗道一,兩人已猜中釋迦摩薩意圖,於是同時出手阻止。
釋迦摩薩見來勢兇險,隻得落了下來,雙手連接左右兩邊的掌力長劍,雙腿踢飛江海波和鐵三山,江海波長鞭脫手,不由自主翻滾了好遠才停住,隻感覺前胸三條肋骨被踢斷。鐵三山也好不到哪裏去,獨腿銅人丟在一邊,趴在遠處地上遲遲無法起來。
這時摩羅支嘯天幽冥子也明白山下情況,紛紛向山下躍去,幽冥子黑影一閃,如鬼魅一般人已經消失在山下,可是他去的快,迴來的更快。一咋眼的功夫,一道黑影從山下飛來,如見到鬼一般。眾人都大惑不解,看他身後跟著三道人影,一人白衣如雪,左手懷抱一副瑤琴,右手一把長劍,清光閃動,刺向幽冥子後背。幽冥子奔得快極,這一劍差了尺許,沒能刺中。一人修長身材身著一件青衣,麵上帶著一個猙獰的青銅麵具,一柄玉簫握在手中,不時拿到口中低聲吹起一段,簫聲吹起,幽冥子如被攝住心魄,身子不由自主慢了下來,隻得轉身與白衣人廝殺起來。不過清光閃過,幾縷鮮血沾滿了黑色衣服!好在青衣人吹了幾聲,停下來伸手拉著右邊的藍衣女子,幽冥子又發足狂奔,掙脫白衣人劍影。
不一會的功夫四人都落到廣場上,摩羅支嘯天迎住白衣人,幽冥子跑到一邊喘息未定。那白衣人正是昆侖三聖何足道,他看了看摩羅和支嘯天,淡淡道:“真是有緣,哪裏都少不了三位?三位到了哪裏,哪裏就是生靈塗炭!”摩羅笑道:“這話倒是不假,何居士不也是來了嗎?敢問何居士與明教是有恩還是有怨?”何足道冷冷道:“我要來就來,要走就走,與恩怨無關!”摩羅道:“既然沒有恩怨,還請何先生遠離這是非之地,他日再來也不遲!”何足道說:“正好我今日想來看看?天王老子也不能阻止,大和尚你想如何?”摩羅道:“那就對不起了!”支嘯天嗬嗬道:“何足道這就由不得你了!”何足道笑道:“那就出手吧!”說著長劍一抖,一招“漫卷西風”劍尖晃動,摩羅和支嘯天被籠罩在劍影中。摩羅支嘯天沒想到何足道說出手就出手,氣的哇哇大叫,頓時手忙腳亂起來,連連後退。
這時青衣人和那藍衣女子也落到何足道旁邊,看到藍衣女子出現,突然那個宣讀聖旨的年青胡人官員跑了過來,邊跑邊喊道:“公主殿下終於找到你了!”他還沒跑到藍衣女子身旁,一聲破空響起,一粒石子打在他的腿上膝眼穴上,撲通一聲那年青胡人官員跪倒在地上,藍衣女子看到年青胡人官員也是驚奇道:“馬可波羅你怎麽來了?是我父皇派你來救我的嗎?”那年青胡人官員搖頭道:“不是的,是我自己要出來找你的,聽說你被俘失蹤,我心裏好難過著急,正好皇帝要給明教頒聖旨,我就向皇帝請旨出來了,希望能找到你!”藍衣女子正是妙言公主,她連忙對青衣人道:“姑姑,這是我朋友,他武功低微,讓我和他說說話吧!”青衣人也看出馬可波羅武功不高,點頭不在看他們,向廣場上眾人慢慢查看,尋找什麽?
妙言跑過去扶起馬可波羅,蒙古侍衛都知道這藍衣女子是公主,都紛紛下跪,妙言讓他們起來,扶著馬可波羅走到一邊說個不停。原來她自從在長安被郭襄捉住後,一直當做擋箭牌被郭襄拉著東奔西走。那青衣女子當然是”小東邪\\\"郭襄,她年齡越大,性格和作風越與外公東邪黃藥師越是接近,後來索性和東邪黃藥師一樣裝扮,身穿青衣,帶著青銅麵具,拿著玉簫行走江湖。妙言公主和郭襄一起待了半個多月,知道郭襄是女兒身份,兩人論起輩分,妙言還得叫郭襄姑姑。因為在襄陽城破後,郭靖黃蓉遺體運來大都時,忽必烈帶著兒女以侄子身份親自拜祭郭靖黃蓉的靈柩,並向兒女們講述了兩家的恩怨情仇。雖然兩家分屬兩國,處於你死我活的戰爭狀態,都要置對方於死而後快,但也都敬佩對方能力和人格。忽必烈一生佩服的人寥寥數人,郭靖卻是其中一個,不是因為父親托雷的關係,二十郭靖義守襄陽城,阻止蒙古大軍二十多年,正所謂隻有對手才能真正惺惺相惜。
妙言和郭襄兩人談起兩家的淵源都不勝唏噓,若是沒有戰爭,兩家三代相交,該是多麽和睦相處。於是郭襄就和妙言公主約法三章,可以給妙言自由活動,但不得想逃走,除非郭襄自顧不暇時或者郭襄放她走時!妙言試過幾次,知道郭襄比她還要精明,又同是女人,耍小把戲也沒用,於是兩人就遵守君子之約,妙言跟著郭襄到昆侖山來。一路上就是遇到蒙古士兵,妙言也不唿救或者想法逃走,兩人相安無事。到了昆侖山,兩人迷失了方向,不知怎麽去綠柳坡?也不知怎麽去光明頂,問起路人都不知道綠柳坡在哪裏?更不知道昆侖山中有光明頂這個地方。
兩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突然發現很多江湖中人要去三聖坳,去請昆侖三聖何足道,郭襄不禁啞笑,怎麽忘記了何足道就在昆侖山中,自從在彭城丐幫大會大火燃燒,郭襄心急尋找弟弟郭破虜下落,與何足道分開後,就再也沒有看到何足道,也不知他怎麽樣?既然三聖坳就在附近,何不去看看何足道,想到此郭襄就帶著妙言跟著那些江湖人去了昆侖山三聖坳。
這三聖坳在昆侖山中段,地勢平坦,郭襄不認得路,隻得跟在那些江湖人後麵。一路上江湖人物越來越多,有西域服裝的也有中原服裝的。每個人都不言語,目光虔誠,急衝衝向前飛走。
往昆侖山中走,氣溫越來越低,有許多中原服裝的江湖人物還身穿單薄棉衣,凍的瑟瑟發抖,也不停下腳步。此時妙言也凍的發抖,幸好郭襄有九陽神功護體,拉著妙言給她體內輸入真氣,妙言才有些暖和,兩人跟著那些人繼續前行。
好在沒走多遠,就到了到了一個小鎮,一些江湖人連忙買些羊皮襖穿上,妙言也買了一件羊皮襖,可是更多的人卻買了很多幹糧。郭襄聽江湖眾人說出了小鎮前麵沒多遠就是三聖坳了,鎮上非常熱鬧,人來人往,猶如集市一般。郭襄看到很多牧民,不論男女老少都手拿著籃子,籃子裏裝著各種各樣的東西,還有抱著雞牽著牛羊,興高采烈向西北處走去。江湖眾人看到牧民有的見多不怪,有的眉頭緊皺,也不言語陸續跟著一起向西北方走去。一路上人越來越多,郭襄拉著妙言隻得又跟著,路上陸續有人加入大隊伍,郭襄和妙言都好奇,望著崎嶇的山路長長人流,猶如長蛇一般七曲八折,想不通這些牧民去做什麽?妙言笑道,難道是是給土財主交租?可是前麵隻到三聖坳,難道大名鼎鼎的昆侖三聖何足道也是當地的土財主?郭襄這才想起,對何足道一無所知,他會幫助自己隊服明教嗎?想想傻笑一聲,搖了搖頭繼續前行………
出了小鎮,郭襄看到前麵遠處又是山峰起伏,不知哪裏才是三聖坳?難道在前麵山峰上?郭襄望了一望山峰,遠處看去雖並不是太陡峭,自己爬上並不會吃力,可是這些牧民爬上隻怕要費一番周折了,沒有一天半日是沒法登上的,那時隻怕已是下半夜了。但看著眾人都向前走,也隻能跟著前行。
又走了一會,山路漸漸陡峭起來,山路崎嶇轉彎,圍著山峰繞過半圈,突然豁然開朗起來,前麵進了一座大叢林。林中鬆樹柏樹參天而起,枝柯交橫,遮住太陽和風雪,穿行了半個時辰,郭襄發現已經繞過前麵那座山峰,來到一片山穀之中,地勢平坦開闊,跟著轉過一個彎,郭襄赫然看到前方有一處石壁高高聳立,上寫著三個大字:三聖坳,非常醒目!
郭襄這才知道到了三聖坳,原來是在山穀當中,隻見三聖坳四麵環山,三聖坳被前後左右山峰包圍其中,山峰攔住東南西北的寒風,三聖坳地勢較為平坦,來到三聖坳中,隻感覺氣溫濕潤溫暖,較路上高出許多,向三聖坳裏望去,隻見山穀中有幾處木屋,奇花異草高矮樹木層出不窮,遠處北邊霧靄繚繞中還能看到幾處溪流從山峰奔流而下,形成瀑布,猶如人間仙境一般!郭襄和妙言看的嘖嘖稱奇,想不到這寒冷的昆侖山中還有這一片美景。
石壁前此時已是黑壓壓一片,全都是人,有江湖豪客也有各色服裝的牧民山民,都秩序井然一個挨著一個,有蹲有坐有站著,旁邊還有支起帳篷的,想來是來了許久,眾人都翹首以盼看著山穀中木房子處,妙言突然指著一邊道:“姑姑你看!”此時已是下午申時時分(下午三四點),斜陽西照而下,遠處不時有閃光出現,郭襄順著妙言手指處,才發現遠處地上有很多刀劍兵器豎插在地上,斜陽照過,反光閃爍不定。隻見旁邊有一塊山石,上寫:卸劍台!
郭襄知道江湖種有些門派,是不允許外人攜帶刀劍兵器進入的,所以專門在大門口設置一處地方,讓外來人員把兵器卸下放置。想不到三聖坳也有,許多剛來的江湖人士紛紛解下刀劍,插在地上。妙言走過去從身上拿出兩把短刀放在地上,轉身迴來,接著又迴頭走過去,從腰間抽出一條軟鞭放下。郭襄看到妙言笑吟吟走了過來,道:“身上還有兵器,為什麽不都拿出?”妙言嘻嘻笑道:“那些是保命的,可不能拿出的!”然後看著郭襄道:“姑姑這把玉簫應該也是兵器吧!怎麽不放過去?還說我!”郭襄看了看玉簫笑道:“這不算兵器,等會還有妙用!”妙言看了看斜陽時隱時現,道:“姑姑這馬上就要天黑了,照這速度恐怕明天我們也進不了山穀?”郭襄點頭道:“先看看再說!”
眾人都停在石壁前,沒人在向前行走一步,一個接一個排好隊,不時從木屋裏出來一人,滿麵笑容出穀而去,後麵才又進去一人。好在石壁前平地寬敞,許多牧民好似習以為常,看天色已晚,隻怕今日輪不到自己進去,紛紛拿出帳篷草墊準備安營紮寨就地休息。
郭襄看到前麵隊伍甚長也不知多久才能輪到自己,這才明白剛才江湖眾人為何要買許多幹糧?妙言卻和前麵一個中年牧民交談起來,問他為何要來這裏?牧民動情的說,因為去年他兒子上山砍材摔傷了腿,幸好此間主人經過幫他兒子接骨並留下藥材療傷,現在他兒子腿也好了,所以他來感謝此間主人。妙言看他籃子裏放著一小袋青稞小米,這青稞小米若在平原可能還不珍貴,可是在這昆侖山上,可說是最珍貴的東西了。
這時前麵有兩人大叫起來道,這要等到什麽時候,他們有重要事情求此間主人,能不能讓他們先進去?沒人搭理他們,兩人一看大叫道:“哥哥不等了,我們直接去魔教光明頂吧!”一人道:“魔教高手如雲,如龍潭虎穴一般,聽聞昆侖三聖武功卓越,若能求他相助,或許能救出侄女!”那人道:“可是這排隊等到多久,隻怕明天也輪不到我們!此間主人是不是昆侖三聖還不一定?”另一人道:“西域的朋友說此間主人是昆侖三聖,我看也錯不了,再等等吧!”那人看到冗長的隊伍,突然道:“我倒想看看昆侖三聖長的什麽樣?”說著長身而起,大聲道:“關中楓林山莊楊氏兄第前來拜會昆侖三聖,有急事相求!不周之處還請恕罪,對不住了!”說著身子騰空而起,如利箭一般向石壁口射去。這一下變起倉卒,石壁前排隊的人還沒反應過來,那人已經到了石壁前,就要向石壁內掠去,背後許多江湖人看到有人直掠向石壁,早已按捺不住,紛紛向石壁掠去,但是牧民和一些西域服裝的江湖人卻無動於衷,淡然排好隊伍。
歡迎關注
眾人都被這琴韻簫聲所吸引,隻聽得琴聲漸來漸急,到後來猶如戰鼓齊鳴、萬馬奔騰一般,驀地裏柔韻細細,一縷簫聲幽幽的混入了琴音之中。眾人突然感到心中一蕩,臉上發熱,知道是人用內力演奏,忙用內力鎮懾心神。可憐武功低微者卻遭殃了,琴聲傳來隻感覺如鐵錘擊打一般,簫聲傳來又如銀針突紮,普通蒙古士兵哪裏受得了如此折磨,猝然不防都紛紛昏倒在地。鐵琴聲音雖響,始終掩沒不了簫聲,雙聲雜作,卻也配合的琴瑟和鳴。鐵琴猶似狂風驟雨、戰鼓擂鳴,玉簫恰如冤魂哀嚎,愁怨刺耳。能把鐵琴玉簫演奏的如此殺伐決斷,金戈鐵馬,完全沒有柔和音色,也是不容易。
釋迦摩薩聽到琴簫相伴而來,知道是又有高手來了,當即大聲道:“阿彌陀佛,是哪位高手報上名來!”他這一聲大喝,暗用內力一字一字送出,猶如晴天霹靂,讓昏昏入睡者都猛然蘇醒。他一說完,那人還沒迴答,摩羅突然想起一人,大聲道:“昆侖三聖何足道,既然來了,還不現身!”摩羅識得琴聲與臨安牛家村何足道彈奏音律似有相同,於是脫口而出,卻不知道簫聲是誰吹奏?
摩羅一聲大喝,場上諸人聽到是何足道來了,都喜憂參半,中原群雄和明教眾人隻知昆侖三聖名號,卻很少有人見到過何足道真人。而且何足道近年來挑戰昆侖附近大小門派,聲名遠播,不過亦正亦邪,素不與各派來往,各門派對他畏之如虎,避而遠之。但也有很多武林人士慕名拜訪,想去討教一二!都不知何足道這時來明教光明頂所為何事?難道是來挑戰明教教主石元的?眾人心裏嘀咕,不知是喜是憂?
此時昆侖派掌門班若雲緩緩站起身來,望著琴聲來處,滿臉殷切之情,昆侖派其他弟子卻是滿臉怨恨之色,想來是吃過何足道不少虧。
這琴韻簫聲此起彼伏,在山下來迴穿行,卻遲遲不上山來,不時傳來兵器相交,人聲慘叫的聲音。釋迦摩薩猛地大叫一聲“不好\\\",大紅袈裟騰空而起,就要向山下衝去,就在這時一條長鞭纏住住了他的右腿,大喝一聲道:“下來!”釋迦摩薩半空中看到江海波的長鞭如長蛇一般縛住了他的右腿,釋迦摩薩用左腿連踢,碩大的身體繼續向前衝去,長鞭被拉的挺直,卻也無法掙脫長鞭.長鞭另一頭鐵三山死死抓住要被帶走的江海波,這時兩條人影分別從左右兩側撲向半空中的釋迦摩薩,一人掌力如風,一人長劍晃動。釋迦摩薩一看兩人卻是衣飛揚和苗道一,兩人已猜中釋迦摩薩意圖,於是同時出手阻止。
釋迦摩薩見來勢兇險,隻得落了下來,雙手連接左右兩邊的掌力長劍,雙腿踢飛江海波和鐵三山,江海波長鞭脫手,不由自主翻滾了好遠才停住,隻感覺前胸三條肋骨被踢斷。鐵三山也好不到哪裏去,獨腿銅人丟在一邊,趴在遠處地上遲遲無法起來。
這時摩羅支嘯天幽冥子也明白山下情況,紛紛向山下躍去,幽冥子黑影一閃,如鬼魅一般人已經消失在山下,可是他去的快,迴來的更快。一咋眼的功夫,一道黑影從山下飛來,如見到鬼一般。眾人都大惑不解,看他身後跟著三道人影,一人白衣如雪,左手懷抱一副瑤琴,右手一把長劍,清光閃動,刺向幽冥子後背。幽冥子奔得快極,這一劍差了尺許,沒能刺中。一人修長身材身著一件青衣,麵上帶著一個猙獰的青銅麵具,一柄玉簫握在手中,不時拿到口中低聲吹起一段,簫聲吹起,幽冥子如被攝住心魄,身子不由自主慢了下來,隻得轉身與白衣人廝殺起來。不過清光閃過,幾縷鮮血沾滿了黑色衣服!好在青衣人吹了幾聲,停下來伸手拉著右邊的藍衣女子,幽冥子又發足狂奔,掙脫白衣人劍影。
不一會的功夫四人都落到廣場上,摩羅支嘯天迎住白衣人,幽冥子跑到一邊喘息未定。那白衣人正是昆侖三聖何足道,他看了看摩羅和支嘯天,淡淡道:“真是有緣,哪裏都少不了三位?三位到了哪裏,哪裏就是生靈塗炭!”摩羅笑道:“這話倒是不假,何居士不也是來了嗎?敢問何居士與明教是有恩還是有怨?”何足道冷冷道:“我要來就來,要走就走,與恩怨無關!”摩羅道:“既然沒有恩怨,還請何先生遠離這是非之地,他日再來也不遲!”何足道說:“正好我今日想來看看?天王老子也不能阻止,大和尚你想如何?”摩羅道:“那就對不起了!”支嘯天嗬嗬道:“何足道這就由不得你了!”何足道笑道:“那就出手吧!”說著長劍一抖,一招“漫卷西風”劍尖晃動,摩羅和支嘯天被籠罩在劍影中。摩羅支嘯天沒想到何足道說出手就出手,氣的哇哇大叫,頓時手忙腳亂起來,連連後退。
這時青衣人和那藍衣女子也落到何足道旁邊,看到藍衣女子出現,突然那個宣讀聖旨的年青胡人官員跑了過來,邊跑邊喊道:“公主殿下終於找到你了!”他還沒跑到藍衣女子身旁,一聲破空響起,一粒石子打在他的腿上膝眼穴上,撲通一聲那年青胡人官員跪倒在地上,藍衣女子看到年青胡人官員也是驚奇道:“馬可波羅你怎麽來了?是我父皇派你來救我的嗎?”那年青胡人官員搖頭道:“不是的,是我自己要出來找你的,聽說你被俘失蹤,我心裏好難過著急,正好皇帝要給明教頒聖旨,我就向皇帝請旨出來了,希望能找到你!”藍衣女子正是妙言公主,她連忙對青衣人道:“姑姑,這是我朋友,他武功低微,讓我和他說說話吧!”青衣人也看出馬可波羅武功不高,點頭不在看他們,向廣場上眾人慢慢查看,尋找什麽?
妙言跑過去扶起馬可波羅,蒙古侍衛都知道這藍衣女子是公主,都紛紛下跪,妙言讓他們起來,扶著馬可波羅走到一邊說個不停。原來她自從在長安被郭襄捉住後,一直當做擋箭牌被郭襄拉著東奔西走。那青衣女子當然是”小東邪\\\"郭襄,她年齡越大,性格和作風越與外公東邪黃藥師越是接近,後來索性和東邪黃藥師一樣裝扮,身穿青衣,帶著青銅麵具,拿著玉簫行走江湖。妙言公主和郭襄一起待了半個多月,知道郭襄是女兒身份,兩人論起輩分,妙言還得叫郭襄姑姑。因為在襄陽城破後,郭靖黃蓉遺體運來大都時,忽必烈帶著兒女以侄子身份親自拜祭郭靖黃蓉的靈柩,並向兒女們講述了兩家的恩怨情仇。雖然兩家分屬兩國,處於你死我活的戰爭狀態,都要置對方於死而後快,但也都敬佩對方能力和人格。忽必烈一生佩服的人寥寥數人,郭靖卻是其中一個,不是因為父親托雷的關係,二十郭靖義守襄陽城,阻止蒙古大軍二十多年,正所謂隻有對手才能真正惺惺相惜。
妙言和郭襄兩人談起兩家的淵源都不勝唏噓,若是沒有戰爭,兩家三代相交,該是多麽和睦相處。於是郭襄就和妙言公主約法三章,可以給妙言自由活動,但不得想逃走,除非郭襄自顧不暇時或者郭襄放她走時!妙言試過幾次,知道郭襄比她還要精明,又同是女人,耍小把戲也沒用,於是兩人就遵守君子之約,妙言跟著郭襄到昆侖山來。一路上就是遇到蒙古士兵,妙言也不唿救或者想法逃走,兩人相安無事。到了昆侖山,兩人迷失了方向,不知怎麽去綠柳坡?也不知怎麽去光明頂,問起路人都不知道綠柳坡在哪裏?更不知道昆侖山中有光明頂這個地方。
兩人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突然發現很多江湖中人要去三聖坳,去請昆侖三聖何足道,郭襄不禁啞笑,怎麽忘記了何足道就在昆侖山中,自從在彭城丐幫大會大火燃燒,郭襄心急尋找弟弟郭破虜下落,與何足道分開後,就再也沒有看到何足道,也不知他怎麽樣?既然三聖坳就在附近,何不去看看何足道,想到此郭襄就帶著妙言跟著那些江湖人去了昆侖山三聖坳。
這三聖坳在昆侖山中段,地勢平坦,郭襄不認得路,隻得跟在那些江湖人後麵。一路上江湖人物越來越多,有西域服裝的也有中原服裝的。每個人都不言語,目光虔誠,急衝衝向前飛走。
往昆侖山中走,氣溫越來越低,有許多中原服裝的江湖人物還身穿單薄棉衣,凍的瑟瑟發抖,也不停下腳步。此時妙言也凍的發抖,幸好郭襄有九陽神功護體,拉著妙言給她體內輸入真氣,妙言才有些暖和,兩人跟著那些人繼續前行。
好在沒走多遠,就到了到了一個小鎮,一些江湖人連忙買些羊皮襖穿上,妙言也買了一件羊皮襖,可是更多的人卻買了很多幹糧。郭襄聽江湖眾人說出了小鎮前麵沒多遠就是三聖坳了,鎮上非常熱鬧,人來人往,猶如集市一般。郭襄看到很多牧民,不論男女老少都手拿著籃子,籃子裏裝著各種各樣的東西,還有抱著雞牽著牛羊,興高采烈向西北處走去。江湖眾人看到牧民有的見多不怪,有的眉頭緊皺,也不言語陸續跟著一起向西北方走去。一路上人越來越多,郭襄拉著妙言隻得又跟著,路上陸續有人加入大隊伍,郭襄和妙言都好奇,望著崎嶇的山路長長人流,猶如長蛇一般七曲八折,想不通這些牧民去做什麽?妙言笑道,難道是是給土財主交租?可是前麵隻到三聖坳,難道大名鼎鼎的昆侖三聖何足道也是當地的土財主?郭襄這才想起,對何足道一無所知,他會幫助自己隊服明教嗎?想想傻笑一聲,搖了搖頭繼續前行………
出了小鎮,郭襄看到前麵遠處又是山峰起伏,不知哪裏才是三聖坳?難道在前麵山峰上?郭襄望了一望山峰,遠處看去雖並不是太陡峭,自己爬上並不會吃力,可是這些牧民爬上隻怕要費一番周折了,沒有一天半日是沒法登上的,那時隻怕已是下半夜了。但看著眾人都向前走,也隻能跟著前行。
又走了一會,山路漸漸陡峭起來,山路崎嶇轉彎,圍著山峰繞過半圈,突然豁然開朗起來,前麵進了一座大叢林。林中鬆樹柏樹參天而起,枝柯交橫,遮住太陽和風雪,穿行了半個時辰,郭襄發現已經繞過前麵那座山峰,來到一片山穀之中,地勢平坦開闊,跟著轉過一個彎,郭襄赫然看到前方有一處石壁高高聳立,上寫著三個大字:三聖坳,非常醒目!
郭襄這才知道到了三聖坳,原來是在山穀當中,隻見三聖坳四麵環山,三聖坳被前後左右山峰包圍其中,山峰攔住東南西北的寒風,三聖坳地勢較為平坦,來到三聖坳中,隻感覺氣溫濕潤溫暖,較路上高出許多,向三聖坳裏望去,隻見山穀中有幾處木屋,奇花異草高矮樹木層出不窮,遠處北邊霧靄繚繞中還能看到幾處溪流從山峰奔流而下,形成瀑布,猶如人間仙境一般!郭襄和妙言看的嘖嘖稱奇,想不到這寒冷的昆侖山中還有這一片美景。
石壁前此時已是黑壓壓一片,全都是人,有江湖豪客也有各色服裝的牧民山民,都秩序井然一個挨著一個,有蹲有坐有站著,旁邊還有支起帳篷的,想來是來了許久,眾人都翹首以盼看著山穀中木房子處,妙言突然指著一邊道:“姑姑你看!”此時已是下午申時時分(下午三四點),斜陽西照而下,遠處不時有閃光出現,郭襄順著妙言手指處,才發現遠處地上有很多刀劍兵器豎插在地上,斜陽照過,反光閃爍不定。隻見旁邊有一塊山石,上寫:卸劍台!
郭襄知道江湖種有些門派,是不允許外人攜帶刀劍兵器進入的,所以專門在大門口設置一處地方,讓外來人員把兵器卸下放置。想不到三聖坳也有,許多剛來的江湖人士紛紛解下刀劍,插在地上。妙言走過去從身上拿出兩把短刀放在地上,轉身迴來,接著又迴頭走過去,從腰間抽出一條軟鞭放下。郭襄看到妙言笑吟吟走了過來,道:“身上還有兵器,為什麽不都拿出?”妙言嘻嘻笑道:“那些是保命的,可不能拿出的!”然後看著郭襄道:“姑姑這把玉簫應該也是兵器吧!怎麽不放過去?還說我!”郭襄看了看玉簫笑道:“這不算兵器,等會還有妙用!”妙言看了看斜陽時隱時現,道:“姑姑這馬上就要天黑了,照這速度恐怕明天我們也進不了山穀?”郭襄點頭道:“先看看再說!”
眾人都停在石壁前,沒人在向前行走一步,一個接一個排好隊,不時從木屋裏出來一人,滿麵笑容出穀而去,後麵才又進去一人。好在石壁前平地寬敞,許多牧民好似習以為常,看天色已晚,隻怕今日輪不到自己進去,紛紛拿出帳篷草墊準備安營紮寨就地休息。
郭襄看到前麵隊伍甚長也不知多久才能輪到自己,這才明白剛才江湖眾人為何要買許多幹糧?妙言卻和前麵一個中年牧民交談起來,問他為何要來這裏?牧民動情的說,因為去年他兒子上山砍材摔傷了腿,幸好此間主人經過幫他兒子接骨並留下藥材療傷,現在他兒子腿也好了,所以他來感謝此間主人。妙言看他籃子裏放著一小袋青稞小米,這青稞小米若在平原可能還不珍貴,可是在這昆侖山上,可說是最珍貴的東西了。
這時前麵有兩人大叫起來道,這要等到什麽時候,他們有重要事情求此間主人,能不能讓他們先進去?沒人搭理他們,兩人一看大叫道:“哥哥不等了,我們直接去魔教光明頂吧!”一人道:“魔教高手如雲,如龍潭虎穴一般,聽聞昆侖三聖武功卓越,若能求他相助,或許能救出侄女!”那人道:“可是這排隊等到多久,隻怕明天也輪不到我們!此間主人是不是昆侖三聖還不一定?”另一人道:“西域的朋友說此間主人是昆侖三聖,我看也錯不了,再等等吧!”那人看到冗長的隊伍,突然道:“我倒想看看昆侖三聖長的什麽樣?”說著長身而起,大聲道:“關中楓林山莊楊氏兄第前來拜會昆侖三聖,有急事相求!不周之處還請恕罪,對不住了!”說著身子騰空而起,如利箭一般向石壁口射去。這一下變起倉卒,石壁前排隊的人還沒反應過來,那人已經到了石壁前,就要向石壁內掠去,背後許多江湖人看到有人直掠向石壁,早已按捺不住,紛紛向石壁掠去,但是牧民和一些西域服裝的江湖人卻無動於衷,淡然排好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