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戴罪立功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廖永忠被關押第七天,一開始拱衛司傳來線報,說應天的老百姓都在說是朱元璋要做皇帝,所以派廖永忠殺了小明王。
可是,後來不知道怎麽了,風向突變:小明王姓韓,卻說自己是宋徽宗的後人,這種欺世盜名的人死了也就死了。
朱元璋就是曹操,小明王卻連漢獻帝都不如。這天下本來就是老朱一手打下來的,老朱要自己做皇帝,把小明王揪下來就是,還用的著殺他?
一開始還隻是在一些市井小民在背後議論,後來淮西這些將領也開始議論這些事情。
接著就不斷有在應天的官員向老朱求情,讓他放了廖永忠。
這麽多年來,小明王隻是名義上的共主,我們沒有拿小明王一粒米,一文錢。
咱所有的地盤都是吳王殿下帶著弟兄們,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其中就有廖永忠將軍。
相反,在張士誠攻打安豐的時候,要不是吳王,小明王就把抓了,說不定早就死了。
吳王殿下要為了一個不相幹的人,殺了立下大功的廖永忠,隻怕會讓淮西兄弟們寒心。
殺了廖永忠,就會讓淮西軍心寒,不殺他又會讓老朱蒙受汙點。該這麽做,屬實讓老朱很為難。
老朱就讓人探尋這些留言的源頭,拱衛司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查明: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朱標這混蛋,收了廖永安五千兩銀子。
然後讓鄧鎮、常茂這些狐朋狗友散布謠言。這個畜生,就為了區區五千兩銀子,就讓你老子如此的被動。
就在老朱想要讓二虎把朱標這個畜生找來的時候, 劉伯溫來見朱元璋。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被朱標請下山之後,一直被老朱當牲口使。
他來找自己,一定是有要事。老朱就暫時先放過了朱標,把劉伯溫請來。
寒暄後,老朱開門見山的問:“劉夫子是為何事而來?”
“吳王殿下有一場危機,特為解殿下的危機而來。”
“哦!”朱元璋也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劉伯溫的意思,就不悅的說:“你說說看!”
“聽說殿下要殺了廖永忠,為小明王償命?”
“是啊,小明王是天下共主,廖永忠卻把他沉江了。咱就是殺他全家都不能謝天下,如今隻殺他一個已經算是便宜的了。”
“這就是殿下危機之所在!”
“你!”老朱氣的臉都紅了,站了起來,恨不得給劉伯溫一巴掌。可是想想,這不就是劉伯溫一貫的脾氣嗎,他沒好氣的看了劉伯溫一眼,然後坐下:“危言聳聽。”
“殿下自稱是淮右布衣,以窮苦人的代理人自居。我們吳國的基本盤就是這些窮苦人和這些淮西勳貴。
對於老百姓來說,才不會在乎是狼吃了狽,還是狽吃了狼,他們隻在乎誰給他們更多的利益。
這些年,殿下給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已經夠多了,他們自然不會跳出來反對您。”
“那是自然,縱觀二十三史,你就找不到一個比咱對老百姓更好的皇帝。”老朱一時間得意忘形,居然說出了心中所想,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好在劉伯溫要救人,倒也沒有和他計較,反而是接著遊說:
“殿下要殺廖永忠無非是因為他失職,讓小明王遇難,殿下要保全自己的名聲。可是殿下有沒有考慮一個問題,殿下要登上大位,就必須麵對小明王!
天下是吳王殿下和兄弟們打下來的,小明王隻是一個牌位。殿下為了一個排位,殺了和你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就不怕兄弟們寒心?
小明王意外沉江,或許就是讓殿下解脫困境,所以老天才收了他。”
劉伯溫之後,李善長和其他淮西將領,也出來力保廖永忠。
再三權衡下,朱元璋還是決定讓廖永忠代罪立功,讓他和湯和率軍南下,攻打福建的陳友定。
這分明就是要放了廖永忠的意思,因為福建多山,號稱是兵家不爭之地。
中國那麽多年的曆史,很少聽說過福建有割據政權,這時候廖永忠南下,還有不勝之理?
在給小明王發完喪,朱元璋就把廖永忠從大獄裏帶出來,讓湯和為征南將軍,廖永忠為副將軍,率領水師南下攻打陳友定。
廖永忠從監獄出來,還不忘去劉伯溫府上道謝。劉伯溫卻閉門不納,反而讓劉子傳話,讓他要謝就謝吳王和世子。
於是,廖永忠就帶著兩萬兩的銀子,去朱標那裏納了投名狀。
朱標要不收下銀子,他也不會安心,就收了銀子。
廖永忠作戰勇敢,還精通水戰,對朱元璋有大功。要不是因為小明王的事情,妥妥的國公。
朱標救了他一命,還得了兩萬五千兩銀子,心裏真是美美的。
陳友定字永卿,號安國,福建明溪人。陳友定和陳友諒雖然都姓陳,名字裏都還有一個友字,可兩人不是兄弟,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甚至是死敵。
元朝末年,官府和地主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
老百姓揭竿而起,福建也不例外。
可福建地區的叛亂都被陳友定鎮壓了。因為平叛有功,被元朝任命為福建平章,坐擁福建八郡。
陳友定是大元的忠臣,朝廷的鷹犬,在元廷將要覆滅之際,螳臂當車,妄圖平定叛亂。
福建靠近江西和浙江,陳友諒占據江西的時候,陳友定就屢次派軍和陳友諒作戰。
江西歸順朱元璋之後,陳友定又派軍和朱元璋作戰,屬實是大元忠實的走狗。
可惜福建多山,大軍糧草不濟,隻能派少股軍士偷襲,效果甚微。
降將胡美和義子何文輝從江西進發,挺進武夷山。征南將軍湯和、廖永忠則率領水師攻打福州,李文忠也從浙江進軍。
在三路大軍的威逼下,陳友定是節節敗退,最後退守延平。
被逼無奈之下,陳友定想采取堅守不攻,讓明軍斷糧不戰自退的策略。
這種策略在別的省份或許可以,可是福建多山,土地貧瘠,自古以來就很難有割據政權。
這裏打不起持久戰,所以無論是秦朝攻打百越,還是漢武帝滅東甌,都不費吹灰之力。
這種情況下,想要堅守,談何容易?
諸將都紛紛請戰,陳友定就斬殺了主戰派,於是士兵紛紛出城投降。
明軍於是趁軍心不穩之際,猛攻延平,陳友定見大勢已去,決心以身殉國。
可是,後來不知道怎麽了,風向突變:小明王姓韓,卻說自己是宋徽宗的後人,這種欺世盜名的人死了也就死了。
朱元璋就是曹操,小明王卻連漢獻帝都不如。這天下本來就是老朱一手打下來的,老朱要自己做皇帝,把小明王揪下來就是,還用的著殺他?
一開始還隻是在一些市井小民在背後議論,後來淮西這些將領也開始議論這些事情。
接著就不斷有在應天的官員向老朱求情,讓他放了廖永忠。
這麽多年來,小明王隻是名義上的共主,我們沒有拿小明王一粒米,一文錢。
咱所有的地盤都是吳王殿下帶著弟兄們,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其中就有廖永忠將軍。
相反,在張士誠攻打安豐的時候,要不是吳王,小明王就把抓了,說不定早就死了。
吳王殿下要為了一個不相幹的人,殺了立下大功的廖永忠,隻怕會讓淮西兄弟們寒心。
殺了廖永忠,就會讓淮西軍心寒,不殺他又會讓老朱蒙受汙點。該這麽做,屬實讓老朱很為難。
老朱就讓人探尋這些留言的源頭,拱衛司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查明: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朱標這混蛋,收了廖永安五千兩銀子。
然後讓鄧鎮、常茂這些狐朋狗友散布謠言。這個畜生,就為了區區五千兩銀子,就讓你老子如此的被動。
就在老朱想要讓二虎把朱標這個畜生找來的時候, 劉伯溫來見朱元璋。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被朱標請下山之後,一直被老朱當牲口使。
他來找自己,一定是有要事。老朱就暫時先放過了朱標,把劉伯溫請來。
寒暄後,老朱開門見山的問:“劉夫子是為何事而來?”
“吳王殿下有一場危機,特為解殿下的危機而來。”
“哦!”朱元璋也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劉伯溫的意思,就不悅的說:“你說說看!”
“聽說殿下要殺了廖永忠,為小明王償命?”
“是啊,小明王是天下共主,廖永忠卻把他沉江了。咱就是殺他全家都不能謝天下,如今隻殺他一個已經算是便宜的了。”
“這就是殿下危機之所在!”
“你!”老朱氣的臉都紅了,站了起來,恨不得給劉伯溫一巴掌。可是想想,這不就是劉伯溫一貫的脾氣嗎,他沒好氣的看了劉伯溫一眼,然後坐下:“危言聳聽。”
“殿下自稱是淮右布衣,以窮苦人的代理人自居。我們吳國的基本盤就是這些窮苦人和這些淮西勳貴。
對於老百姓來說,才不會在乎是狼吃了狽,還是狽吃了狼,他們隻在乎誰給他們更多的利益。
這些年,殿下給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已經夠多了,他們自然不會跳出來反對您。”
“那是自然,縱觀二十三史,你就找不到一個比咱對老百姓更好的皇帝。”老朱一時間得意忘形,居然說出了心中所想,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好在劉伯溫要救人,倒也沒有和他計較,反而是接著遊說:
“殿下要殺廖永忠無非是因為他失職,讓小明王遇難,殿下要保全自己的名聲。可是殿下有沒有考慮一個問題,殿下要登上大位,就必須麵對小明王!
天下是吳王殿下和兄弟們打下來的,小明王隻是一個牌位。殿下為了一個排位,殺了和你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就不怕兄弟們寒心?
小明王意外沉江,或許就是讓殿下解脫困境,所以老天才收了他。”
劉伯溫之後,李善長和其他淮西將領,也出來力保廖永忠。
再三權衡下,朱元璋還是決定讓廖永忠代罪立功,讓他和湯和率軍南下,攻打福建的陳友定。
這分明就是要放了廖永忠的意思,因為福建多山,號稱是兵家不爭之地。
中國那麽多年的曆史,很少聽說過福建有割據政權,這時候廖永忠南下,還有不勝之理?
在給小明王發完喪,朱元璋就把廖永忠從大獄裏帶出來,讓湯和為征南將軍,廖永忠為副將軍,率領水師南下攻打陳友定。
廖永忠從監獄出來,還不忘去劉伯溫府上道謝。劉伯溫卻閉門不納,反而讓劉子傳話,讓他要謝就謝吳王和世子。
於是,廖永忠就帶著兩萬兩的銀子,去朱標那裏納了投名狀。
朱標要不收下銀子,他也不會安心,就收了銀子。
廖永忠作戰勇敢,還精通水戰,對朱元璋有大功。要不是因為小明王的事情,妥妥的國公。
朱標救了他一命,還得了兩萬五千兩銀子,心裏真是美美的。
陳友定字永卿,號安國,福建明溪人。陳友定和陳友諒雖然都姓陳,名字裏都還有一個友字,可兩人不是兄弟,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甚至是死敵。
元朝末年,官府和地主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
老百姓揭竿而起,福建也不例外。
可福建地區的叛亂都被陳友定鎮壓了。因為平叛有功,被元朝任命為福建平章,坐擁福建八郡。
陳友定是大元的忠臣,朝廷的鷹犬,在元廷將要覆滅之際,螳臂當車,妄圖平定叛亂。
福建靠近江西和浙江,陳友諒占據江西的時候,陳友定就屢次派軍和陳友諒作戰。
江西歸順朱元璋之後,陳友定又派軍和朱元璋作戰,屬實是大元忠實的走狗。
可惜福建多山,大軍糧草不濟,隻能派少股軍士偷襲,效果甚微。
降將胡美和義子何文輝從江西進發,挺進武夷山。征南將軍湯和、廖永忠則率領水師攻打福州,李文忠也從浙江進軍。
在三路大軍的威逼下,陳友定是節節敗退,最後退守延平。
被逼無奈之下,陳友定想采取堅守不攻,讓明軍斷糧不戰自退的策略。
這種策略在別的省份或許可以,可是福建多山,土地貧瘠,自古以來就很難有割據政權。
這裏打不起持久戰,所以無論是秦朝攻打百越,還是漢武帝滅東甌,都不費吹灰之力。
這種情況下,想要堅守,談何容易?
諸將都紛紛請戰,陳友定就斬殺了主戰派,於是士兵紛紛出城投降。
明軍於是趁軍心不穩之際,猛攻延平,陳友定見大勢已去,決心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