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平這時也鎮定下來,既然已經如此,還能怎麽著?隻能想辦法彌補了,轉身朝四周張望,便看到現在那齊整筆直,原本寬闊的禦街上,因安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彩燈而顯得有些狹窄了;往禦街南邊看去,那些花樣百出的彩燈俱都紛紛點亮,散發著五彩繽紛的光彩,真的燈火通明,幾如白晝;再轉過來透過朱雀門的門洞往北看過去,禦街北邊雖有燈彩,卻未全部點亮,比起這南邊的禦街明顯有些暗淡。
這時無數觀燈的人群如潮水一般紛紛湧上禦街,當真是一支川流不息的河流在湧動流淌。薛平平眉頭一皺,再轉身看看不遠處的那罐子汽油,在他眼中當真成了一個特大號的炸彈,由不得他不提心吊膽的。如果現在把那罐汽油運走也不可能一路安全,禦街上全是各種彩燈、全是用的明火啊!哪怕一絲火星將這罐子汽油點燃,那就會引起爆炸,而且這麽多人,想救火那更是難上加難,還不如就地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安置呢。
可他轉眼朝周圍又觀察一下,就發覺這附近更不安全,因為他們這裏不但有些小型的花燈,還有煙花爆竹還在不停的燃放呢!
薛平平膽子本來很大,要不然也不會在那個時空中成為職業軍人中的精銳翹楚,可是這會兒他也有點嚇麻了,看著郭榮他們雖然有些後怕,但臉上仍然並不在乎的神情,他隻能在心裏默默念叨著:當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他甚至有點詭異的想法:真要有個意外,這郭榮肯定要提前升天,所謂的“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就沒有了;那邊高台上還有劉承佑、趙匡胤兩個未來的皇帝,正拿著煙花隨著樂曲起舞,肯定也要跟著郭榮一塊完蛋,至於其他人也有好幾個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曹彬、李重進等人先前都在高台上拿著煙花隨著樂曲起舞,他們隻當是玩,正玩得不亦樂乎呢,至於張瓊,薛平平印象裏沒這個人,不過看他和郭榮、趙匡胤的交集,又與曹彬是姑舅表兄弟,應該也不是無名小卒;不說他們,單就郭榮、劉承佑、趙匡胤這三個未來的皇帝提前消失,在他心目中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件,那算不算就此改變了曆史進程?
想到這裏薛平平又感覺到極其好笑,便搖搖頭將這些思緒拋開,轉而去想如何解決這個“不定時炸彈”,思來想去的好長時間,方才朝郭榮說道:“哥哥,現在必須想法把這罐子油給用掉,不然不論是運走,還是存放在這裏,都是個時刻要爆炸燃燒的危險玩意兒,咱們可承受不起那後果。”
郭榮臉上仍然有些不相信的神色,有些遲疑地看著薛平平道:“真的有那麽危險?”見薛平平鄭重其事地連連點頭,“那好,這油是你讓工匠煉出來的,或許隻有你才最懂得它的用途和危險。你說咱們該怎麽弄?”
薛平平一指高台上那些拿著燃放的煙花正隨著音樂起舞的少男少女們:“趕快讓他們停下來,那火星隻要有一星半點的碰到這罐子裏的油就會爆炸!”
郭榮心裏雖然仍有疑惑,可還是命那些樂舞暫停下來。
薛平平又讓人把所有的火把、燈籠移開,不許有任何火種靠近這些油罐,之後告訴郭榮,把那些油罐看好,真要用油先把需要取油的油罐挪開一段距離,再用工具取油,之後油罐歸位,這整個過程之間不許火種火源靠近。另外要立即運送一些沙土過來,以防萬一。雖然他覺得真要出事,就是有沙土也不一定能在這無數人湧動的禦街上能用得上,但至少要比沒有強!
郭榮見薛平平說的十分鄭重,也感到一些沉重的壓力,便立即讓人按薛平平說的去辦。
高台兩邊的柱子上掛著一條橫幅,紅布黑字大書一行“樞密院賀元宵佳節新型燈彩展示”,原本因新型煙花爆竹引來不少觀燈賞燈之人,圍在周圍約有大幾千人,此時見樞密院樂舞停止,煙花爆竹也不放了,都有些驚愕,看燈的人群中不斷有人唿喊著要他們再繼續。高台上的劉承佑沉不住氣,急忙從高台上跳下,跑來找到郭榮問道:“榮哥兒,怎麽停了?”
郭榮便看向薛平平,薛平平朝四下看了一眼,隨口答道:“咱們要把這個大號的孔明燈升到半空,需要多人照看著,那邊就先停一下。”見四周觀燈的又在唿喊,便朝郭榮說道:“哥哥去那邊穩住,我們這邊把這燈升上去就沒什麽了。”
郭榮點點頭道:“那好,你們也要小心。”便轉身朝高台走去,跳上高台,便走到正中,抱拳拱手,朝四周躬身一禮,氣沉丹田,大聲喊道:“諸位鄉親既然愛看我們的燈,是我們的榮幸!那我們現在就將樞密院的新型特大號彩燈放出來,這個燈是樞密院新製,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保證可讓諸位父老鄉親大開眼界!不過放燈還需一段時間,尚請諸位稍安勿躁,稍等片刻。”
眾人一聽,都充滿了期待。自從開封立為京師,也在元宵節放過幾次燈會,京師之人也算見識過花樣繁多的各式燈彩,此時見郭榮竟然敢放言誇口說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彩燈,雖也有人認為他是大話難信,但這燈馬上就要在眾人眼前安放,隨後便可見到,便也跟著安靜下來,滿懷期待的靜靜等候。
郭榮這才放下心來,便站在高台上朝四周觀察著。雖然直到現在也沒見有什麽人來搗亂,他依然不敢掉以輕心。見劉延慶帶著的禁軍官兵散在四周,警惕地注視著;花嬸子帶著的那戰鬥力超強的“潑婦隊”也按先前的布置各安其位,個個都似隨時準備撒潑似的,郭榮心裏不禁暗自好笑,卻也感覺到稍微輕鬆一些,隻要不出事便好!轉身又朝薛平平那邊看過去,見他們還在忙忙碌碌,也不知到底能不能將那彩燈升起來,心裏也起了一絲憂慮。
此時宮城之內,明德門下,晉帝石敬瑭率文武百官、皇後李氏率內外命婦,分別從不同方向開始攀登宮城台階。不多時,兩撥人便排列好,依序登上城樓,帝後分別安坐在準備好的座位上。
首相趙瑩站了起來,率文武百官朝拜皇帝,祝賀皇帝福壽無疆,大晉江山永固萬年。
石敬瑭滿麵笑容的伸手端起案上的玉杯,隨後說道:“諸卿,今晚元宵佳節,金吾不禁,朕與眾卿及京師官民人等,同賞燈彩,共賀佳節,期望我大晉江山如這滿城的燈彩,紅紅火火,臻臻日上!”
皇後那邊,也由宋國長公主石氏率內外命婦,向皇後行禮恭賀佳節。皇後李氏平時極為賢惠,此時微微一笑,也舉起酒杯迴敬眾命婦,隨後便溫聲軟語地下了諭旨,請各位命婦安坐賞燈。
李皇後一眼瞥見列在前排的劉知遠妻、魏國夫人李三娘並不急著入坐,轉身走到稍後位置,將郭威妻子、郡君柴氏拉著,低聲說笑著,往一張幾案後麵坐去。
那柴氏雖然被李三娘拉著,卻仍然規規矩矩的攏著雙手,寬大的朝服衣袖疊加在一起,神色恭謹的跟在李三娘身後緩緩而行,中途與一些相熟的命婦們時而打著招唿,相互行禮,舉止優雅,行禮如儀,毫無錯失;先前內外命婦拜賀行禮時,她就看到這些命婦中,唯柴氏禮儀端正,極其規範,毫無僵澀之感,益顯得其風度優雅,不禁大起好感,當下笑到:“吾早知樞密院院判、兵部侍郎郭文仲妻郡君柴氏素有賢名,又熟知儀禮典範,如今一見,當知傳言不虛。柴郡君不妨放鬆些,此際乃元宵佳節,大家一塊兒賞燈,卻是樂事,不必太過拘束,也無須講究那麽多的規矩。”
清寧這會兒倒是最怕惹人注目,聽到皇後誇獎,見惹來周圍許多命婦的目光,心兒不由得一顫,腳步一頓便即停下,便她反應也快,立即便意識到不能失態,似乎是受到了皇後的誇獎有些不好意思,臉上立即湧上謙遜之色,隨即便恭恭敬敬地朝李皇後施了一禮:“謝殿下讚譽,妾身愧不敢當。
李皇後微微笑著朝服她一伸手:“郡君不須多禮,請安坐賞燈。”
清寧這才感覺稍微輕鬆些,又朝皇後躬身示意,方隨著李三娘坐下。
眾命婦臉上滿是喜悅之色,能陪著皇後賞燈,自是莫大的榮耀,也說明她們身份的貴重,便紛紛各安其位,也有不少相好的命婦,並未按品級分座,而是結伴而坐。
若是別的內朝會,命婦們也必按品級列序排班分座,而這元宵賞燈,卻可以與相好的結伴而坐,畢竟是賞燈樂事,讓大家開心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
畢竟今夜連平時的宵禁也給解除,平時不能走的禦街,無論什麽人也可以隨便上去走一走呢,要的就是個普天同樂、皆大歡喜,圖的就是個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嘛。
此時被李三娘拉到身邊和她坐在一塊的清寧,雙手仍攏在一起,右手衣袖搭在左手衣袖上,根本不敢分開。即使是與旁邊眾命婦同時舉杯向皇後祝賀,也沒了平常的幹脆爽利;與別人交談,也有點心不在焉、不知神知之所在似的。此時她雖表麵鎮定如常,心裏卻已經滿是怒火,在冥想中早就將她的那個“小兒子”按在腿上痛打了數百下屁股,紅腫的屁股蛋都腫起有一尺來高。
因為她身上的這件朝服,左邊衣袖不知怎麽就短了一小截,無人注意時她悄悄察看,便發現是沿著袖口被人剪去了,隻是剪的巧妙不注意是發現不了的,但這個時候隻要是被人發現嚷嚷出來,她這就是妥妥的衣冠不整,藐視朝廷,欺君枉上!
這事其實根本不用多想,她便斷定是薛平平給她剪掉的,除了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壞蛋,家裏就沒別人敢動她這朝服,也根本不會有人會動她這朝服!不然以前怎麽就沒出過這種事,他才迴來這半個來月,已經鬧出多少事端,除了他就不會有別人!
清寧臉上裝出笑容,應付著李三娘和旁邊的命婦們,可暗地裏幾乎將後槽牙咬碎,心裏一直發著狠,迴去一定要好好收拾收拾這個不知輕重,置她於此難堪之境的小混賬!
別人倒沒注意,李三娘倒發現了她神色有些不自然,瞅四周無人注意,便輕輕問道:“弟妹,你怎麽了?這天雖然放晴了,可依然很冷,莫非是感了風寒麽?要是不舒服,那就趕快告個假,迴去歇著,找個太醫診視一下拿點藥。”
清寧勉強擠出一幅笑容來:“謝謝嫂子關心,小妹沒什麽的……”
李三娘疑惑地打量著她,慢慢說道:“我說弟妹,你也算有了年紀,要是真的不舒服,可不能強撐著,那隻能越撐越糟糕。”
雖然二人的丈夫歲數相差十多歲,但她們兩個年齡卻相差無幾,但劉知遠是郭威結義三哥,從這邊論起來,她自然算是郭威清寧夫妻的三嫂,兩家平時俱在京中,走動自然頗為頻繁,也最為親近,她自然也更為關心。
她越是關心,清寧越是心虛,攏著手極力在臉上擠出一副若無其事、開開心心的笑容:“真的不要緊的……真的……沒什麽……”
李三娘見她如此,也就不再堅持,輕輕問道:“我聽說樞密院此次也做了彩燈,是把那些工匠關在你們家西院做的,可是個什麽燈?”
清寧想起薛平平的策劃,抬頭朝宮城城樓下看去,禦街北端這邊雖然有燈火,但官燈未亮,仍有些昏暗,直到朱雀門以南,民燈皆亮,燈火璀璨,卻不知哪些燈是樞密院所製,便輕輕搖頭:“小妹也不知道,隻是聽說是什麽新型的,以前沒有過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三娘頓時來了興致,也伸頭朝南觀望:“哦……若真的如此,今夜的燈倒有些看頭了囉……”
此時城樓正中,禦座上的石敬瑭見群臣俱都安坐其位,便將目光轉向隨侍的內侍應誠,應誠躬身一禮,向皇帝稟報時辰已到。石敬瑭便命下旨,敲鍾點燈。
在敲鍾之前,民燈大多都已經點亮,唯有官燈要等著皇帝下旨,同時點亮。此時應誠走到一邊,向負責傳訊的小內侍點點頭,小內侍便向宮城鍾鼓樓那邊發出信號。
全城除了官建的數處鍾鼓樓外,城中的佛道二教的寺院道觀都有鍾樓,此時時辰既到,見到宮城上麵發出的信號,各處鍾樓上的鍾聲便同時響起。
宮城城樓上觀燈的君臣、後妃、命婦們,聽到鍾聲俱往城樓下麵的禦街看去,便見筆直寬闊的禦街上,燈火如同一條活過來的巨龍般在遊動,從明德門下一直往南,依次點亮。
隨著悠揚的鍾聲、官燈大放的異彩,歡唿聲頓時響徹雲霄,明德門下宮城外的北大街與禦街這一片,教坊司的樂工們奏起太平之樂,伶人及從京城各處選來的少女少婦們,足有千人,也開始隨著樂曲翩翩起舞。
——此乃大唐舊製,當年的元宵燈彩,比這奢侈不知多少倍,以至於屢有大臣上奏進諫,希望皇帝停止元宵節大肆放燈之舉,因為就元宵節造燈觀燈,每年都要耗費大量錢財,除了一些富貴之家自造燈彩之外,其餘多是攤派到最底層的平民百姓身上,而且那些貪官汙吏更是趁機加派,真正用到造燈的費用不知有沒有一半。
而自石晉定鼎中原,屢屢有藩鎮鬧事,隻在近兩三年方才稍微安靜了點,朝廷便開始粉飾太平,卻忘了國庫空虛,各種慶典所用資金也往往是一層層的往下加碼攤派,最後苦的都是最底層的草根百姓。
此時不但禦街上的彩燈全部亮起,就連其餘街道上安放的一些彩燈也都點亮,整個開封城,立即便成了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的不夜城。
宮城城樓上的君臣、後妃、內外命婦們,也都朝禦街觀看賞燈,看著那些花樣百出的各式彩燈,議論紛紛。
有些官員便洋洋得意地指著某處彩燈說是他們衙門口的,有些命婦便看著某個彩燈,驚唿著那彩燈的美輪美奐。即使那被皇帝請來觀燈、坐在皇帝不遠處的的契丹使者拽撒一行,也被這汴京城的彩燈給震得瞠目結舌,張大了嘴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怔怔地看著那些彩燈。
應誠此時命內侍省挑選出來的兩名嗓音極好的內侍,上前解說。這兩個內侍麵貌清秀,嗓音清亮動聽,手中各自拿著一個單子,看著城樓下的依次亮起的彩燈,指點著解說著各衙司所製作的彩燈,什麽樣式,有多高多大,有什麽新奇之處、有什麽故事之類的等等。
皇帝和不少大臣一邊看燈,一邊聽著解說,觀燈的興致更加興趣盎然。官燈秩序井然的依次點亮,那兩個內侍也跟著解說了約有兩刻時間。看他們將手中的單子翻至最後,似乎將要解說完畢。
但安坐在興致勃勃賞燈君臣中的郭威,此時內心並不平靜,不斷朝禦街遠處望去,直到內城城門朱雀門那邊,也沒見先前說好的,樞密院造作房製作的,此時要準時升空的那個特大號“孔明燈”式的大彩燈,不禁有些擔憂,心想莫非是出了什麽事給耽誤了?再說樞密院彩燈列為官燈第一,那兩個解說的內侍,幾乎已經解說完了,仍然沒有提到,不知是石重貴在幫忙,還是另有它故,郭威並不知道,心裏自然也有些不安,便朝凝眸朝南邊看去。
樞密院的燈彩安置被劃進了民燈區,做在官燈排序中,仍然是第一,應該早就升起來,雖然距這宮城城樓有三四裏地,可在這宮城城門樓上,也應該看得很清楚,既然沒有按時升起點亮,那就說明出了問題。
郭威忐忑不安的用眼角餘光悄悄瞥一眼皇帝,見皇帝並未注意到他,也未注意到城樓下有什麽異樣,便稍稍安心。
誰知怕什麽就來什麽,卻不是駙馬杜重威挑事,卻是另一位重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判六軍諸衛事、魏博節度使,看看這一大溜兒的頭銜,便可知其身份不凡!那便是皇帝的另一親家公楊光遠,端起酒杯站了起來,走到皇帝禦座前,微一躬身,笑著說道:“陛下,臣聽說今年樞密院也造了新型彩燈,號稱天下第一、絕無僅有,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彩燈,若真是如此,樞密院為禦燈第一,應該就在下麵,如今怎麽不見?”
郭威心裏一緊,心說對手的第一刀開始砍過來了麽?麵色平靜的冷冷瞅那楊光遠一眼,又朝杜重威那邊看過去,卻見杜重威若無其事地端著酒杯,麵帶微笑,目光朝向皇帝和楊光遠,並無什麽異樣,似乎這楊光遠說的話,跟他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旁邊的劉知遠一聽,麵色立即沉下,目光便轉向郭威,似乎在問……怎麽以前跟他們兄弟很少接觸的楊光遠會在這個時候跳了出來針對他?郭威目光也轉了過去,他也怕劉知遠此時不分青紅皂白的鬧上一場,急忙朝他輕輕搖頭,站了起來,準備答複皇帝的垂詢。
石敬瑭果然被楊光遠這話提起了興致,隻是並未看向郭威,目光卻是轉到他的另一個親家、新任宣徽使張從恩的身上。畢竟這樞密院的彩燈,如果真要計算製作時間的話,那應該是張從恩負責,而不是才到樞密院暫理院務沒幾天的郭威。
張從恩心裏急忙思索著,判斷著這楊光遠的用意,雖然有點惱火,他都不是樞密副使了,可樞密院中的屁事還能牽連到他,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得先把自己摘出去,便急忙站起來道:“迴陛下,因年前陛下向臣吹過風,要調臣任宣徽使,故臣將精力轉向了宣徽院,把此事交給了樞密院兩個直院全權處置;而前些天兩個直院因病告假,此事已經交給樞密院院判郭文仲。據臣知悉,文仲將工坊設在自家西院,全力製作,已經製作出新型彩燈,至於其事詳情若何,臣實不知。”
如果直接說自己根本不知道樞密院造上元節燈彩一事,而是那兩個直院瞞著他們樞密使、副使、院判三個弄出來的,桑維翰出使契丹未歸,郭威平常是不厘院務的,那他這個長年坐鎮樞密院的次官,便會擔起全部責任,至少會落下顢頇無能的惡名,直接下屬幹什麽不知道,把事情幹砸了更不知道,那要你幹什麽?別以為調任了便沒責任,石敬瑭雖然名聲臭,可不是糊塗,更不是昏君,自然分得清其中情由!
石敬瑭便將目光轉身郭威:“文仲,既然你接了這活兒,而且是在你家製作,這會兒怎麽又不見這燈呢?”
郭威心裏暗自苦笑,也隻得慢慢走上前,一邊走一邊想著說辭,準備著解釋。此時他也有些後悔,當初這所謂的可以飛升的新型大號“彩燈”製作完畢後,他本想著試一試的,可薛平平堅持不必試驗,如果試驗肯定會走漏風聲會有不少人看到,因為這種新型“彩燈”不比一般彩燈,試放的動靜會鬧得很大;隻要讓人看過,那就達不到出人意料的結果,非得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來個出奇製勝一鳴驚人,現在既沒有製勝也沒有驚到別人,卻要讓自己出個奇醜,給自己一個驚嚇。
不過一想到幼子郭儀——也就是薛平平,想起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本領,想起他為幫自己,不顧傷勢未愈也要操勞,雖然他隻是動動嘴巴,卻也耗費了極大的精力,還經常要熬夜;郭威心裏卻感覺不到什麽讓他平白出醜的恨意,——孩子雖小,卻極懂事,知道為父親分擔責任,有子若此,夫複何求!
哪怕他會調皮搗蛋,哪怕他會闖禍,哪怕他會讓他擔心、讓他頭痛……一個個異常鮮活靈動的畫麵在他腦海裏一幕幕閃過,郭威內心卻反而覺得湧上一股暖流,不知不覺的便笑容滿麵。
這時無數觀燈的人群如潮水一般紛紛湧上禦街,當真是一支川流不息的河流在湧動流淌。薛平平眉頭一皺,再轉身看看不遠處的那罐子汽油,在他眼中當真成了一個特大號的炸彈,由不得他不提心吊膽的。如果現在把那罐汽油運走也不可能一路安全,禦街上全是各種彩燈、全是用的明火啊!哪怕一絲火星將這罐子汽油點燃,那就會引起爆炸,而且這麽多人,想救火那更是難上加難,還不如就地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安置呢。
可他轉眼朝周圍又觀察一下,就發覺這附近更不安全,因為他們這裏不但有些小型的花燈,還有煙花爆竹還在不停的燃放呢!
薛平平膽子本來很大,要不然也不會在那個時空中成為職業軍人中的精銳翹楚,可是這會兒他也有點嚇麻了,看著郭榮他們雖然有些後怕,但臉上仍然並不在乎的神情,他隻能在心裏默默念叨著:當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他甚至有點詭異的想法:真要有個意外,這郭榮肯定要提前升天,所謂的“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就沒有了;那邊高台上還有劉承佑、趙匡胤兩個未來的皇帝,正拿著煙花隨著樂曲起舞,肯定也要跟著郭榮一塊完蛋,至於其他人也有好幾個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曹彬、李重進等人先前都在高台上拿著煙花隨著樂曲起舞,他們隻當是玩,正玩得不亦樂乎呢,至於張瓊,薛平平印象裏沒這個人,不過看他和郭榮、趙匡胤的交集,又與曹彬是姑舅表兄弟,應該也不是無名小卒;不說他們,單就郭榮、劉承佑、趙匡胤這三個未來的皇帝提前消失,在他心目中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件,那算不算就此改變了曆史進程?
想到這裏薛平平又感覺到極其好笑,便搖搖頭將這些思緒拋開,轉而去想如何解決這個“不定時炸彈”,思來想去的好長時間,方才朝郭榮說道:“哥哥,現在必須想法把這罐子油給用掉,不然不論是運走,還是存放在這裏,都是個時刻要爆炸燃燒的危險玩意兒,咱們可承受不起那後果。”
郭榮臉上仍然有些不相信的神色,有些遲疑地看著薛平平道:“真的有那麽危險?”見薛平平鄭重其事地連連點頭,“那好,這油是你讓工匠煉出來的,或許隻有你才最懂得它的用途和危險。你說咱們該怎麽弄?”
薛平平一指高台上那些拿著燃放的煙花正隨著音樂起舞的少男少女們:“趕快讓他們停下來,那火星隻要有一星半點的碰到這罐子裏的油就會爆炸!”
郭榮心裏雖然仍有疑惑,可還是命那些樂舞暫停下來。
薛平平又讓人把所有的火把、燈籠移開,不許有任何火種靠近這些油罐,之後告訴郭榮,把那些油罐看好,真要用油先把需要取油的油罐挪開一段距離,再用工具取油,之後油罐歸位,這整個過程之間不許火種火源靠近。另外要立即運送一些沙土過來,以防萬一。雖然他覺得真要出事,就是有沙土也不一定能在這無數人湧動的禦街上能用得上,但至少要比沒有強!
郭榮見薛平平說的十分鄭重,也感到一些沉重的壓力,便立即讓人按薛平平說的去辦。
高台兩邊的柱子上掛著一條橫幅,紅布黑字大書一行“樞密院賀元宵佳節新型燈彩展示”,原本因新型煙花爆竹引來不少觀燈賞燈之人,圍在周圍約有大幾千人,此時見樞密院樂舞停止,煙花爆竹也不放了,都有些驚愕,看燈的人群中不斷有人唿喊著要他們再繼續。高台上的劉承佑沉不住氣,急忙從高台上跳下,跑來找到郭榮問道:“榮哥兒,怎麽停了?”
郭榮便看向薛平平,薛平平朝四下看了一眼,隨口答道:“咱們要把這個大號的孔明燈升到半空,需要多人照看著,那邊就先停一下。”見四周觀燈的又在唿喊,便朝郭榮說道:“哥哥去那邊穩住,我們這邊把這燈升上去就沒什麽了。”
郭榮點點頭道:“那好,你們也要小心。”便轉身朝高台走去,跳上高台,便走到正中,抱拳拱手,朝四周躬身一禮,氣沉丹田,大聲喊道:“諸位鄉親既然愛看我們的燈,是我們的榮幸!那我們現在就將樞密院的新型特大號彩燈放出來,這個燈是樞密院新製,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保證可讓諸位父老鄉親大開眼界!不過放燈還需一段時間,尚請諸位稍安勿躁,稍等片刻。”
眾人一聽,都充滿了期待。自從開封立為京師,也在元宵節放過幾次燈會,京師之人也算見識過花樣繁多的各式燈彩,此時見郭榮竟然敢放言誇口說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彩燈,雖也有人認為他是大話難信,但這燈馬上就要在眾人眼前安放,隨後便可見到,便也跟著安靜下來,滿懷期待的靜靜等候。
郭榮這才放下心來,便站在高台上朝四周觀察著。雖然直到現在也沒見有什麽人來搗亂,他依然不敢掉以輕心。見劉延慶帶著的禁軍官兵散在四周,警惕地注視著;花嬸子帶著的那戰鬥力超強的“潑婦隊”也按先前的布置各安其位,個個都似隨時準備撒潑似的,郭榮心裏不禁暗自好笑,卻也感覺到稍微輕鬆一些,隻要不出事便好!轉身又朝薛平平那邊看過去,見他們還在忙忙碌碌,也不知到底能不能將那彩燈升起來,心裏也起了一絲憂慮。
此時宮城之內,明德門下,晉帝石敬瑭率文武百官、皇後李氏率內外命婦,分別從不同方向開始攀登宮城台階。不多時,兩撥人便排列好,依序登上城樓,帝後分別安坐在準備好的座位上。
首相趙瑩站了起來,率文武百官朝拜皇帝,祝賀皇帝福壽無疆,大晉江山永固萬年。
石敬瑭滿麵笑容的伸手端起案上的玉杯,隨後說道:“諸卿,今晚元宵佳節,金吾不禁,朕與眾卿及京師官民人等,同賞燈彩,共賀佳節,期望我大晉江山如這滿城的燈彩,紅紅火火,臻臻日上!”
皇後那邊,也由宋國長公主石氏率內外命婦,向皇後行禮恭賀佳節。皇後李氏平時極為賢惠,此時微微一笑,也舉起酒杯迴敬眾命婦,隨後便溫聲軟語地下了諭旨,請各位命婦安坐賞燈。
李皇後一眼瞥見列在前排的劉知遠妻、魏國夫人李三娘並不急著入坐,轉身走到稍後位置,將郭威妻子、郡君柴氏拉著,低聲說笑著,往一張幾案後麵坐去。
那柴氏雖然被李三娘拉著,卻仍然規規矩矩的攏著雙手,寬大的朝服衣袖疊加在一起,神色恭謹的跟在李三娘身後緩緩而行,中途與一些相熟的命婦們時而打著招唿,相互行禮,舉止優雅,行禮如儀,毫無錯失;先前內外命婦拜賀行禮時,她就看到這些命婦中,唯柴氏禮儀端正,極其規範,毫無僵澀之感,益顯得其風度優雅,不禁大起好感,當下笑到:“吾早知樞密院院判、兵部侍郎郭文仲妻郡君柴氏素有賢名,又熟知儀禮典範,如今一見,當知傳言不虛。柴郡君不妨放鬆些,此際乃元宵佳節,大家一塊兒賞燈,卻是樂事,不必太過拘束,也無須講究那麽多的規矩。”
清寧這會兒倒是最怕惹人注目,聽到皇後誇獎,見惹來周圍許多命婦的目光,心兒不由得一顫,腳步一頓便即停下,便她反應也快,立即便意識到不能失態,似乎是受到了皇後的誇獎有些不好意思,臉上立即湧上謙遜之色,隨即便恭恭敬敬地朝李皇後施了一禮:“謝殿下讚譽,妾身愧不敢當。
李皇後微微笑著朝服她一伸手:“郡君不須多禮,請安坐賞燈。”
清寧這才感覺稍微輕鬆些,又朝皇後躬身示意,方隨著李三娘坐下。
眾命婦臉上滿是喜悅之色,能陪著皇後賞燈,自是莫大的榮耀,也說明她們身份的貴重,便紛紛各安其位,也有不少相好的命婦,並未按品級分座,而是結伴而坐。
若是別的內朝會,命婦們也必按品級列序排班分座,而這元宵賞燈,卻可以與相好的結伴而坐,畢竟是賞燈樂事,讓大家開心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
畢竟今夜連平時的宵禁也給解除,平時不能走的禦街,無論什麽人也可以隨便上去走一走呢,要的就是個普天同樂、皆大歡喜,圖的就是個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嘛。
此時被李三娘拉到身邊和她坐在一塊的清寧,雙手仍攏在一起,右手衣袖搭在左手衣袖上,根本不敢分開。即使是與旁邊眾命婦同時舉杯向皇後祝賀,也沒了平常的幹脆爽利;與別人交談,也有點心不在焉、不知神知之所在似的。此時她雖表麵鎮定如常,心裏卻已經滿是怒火,在冥想中早就將她的那個“小兒子”按在腿上痛打了數百下屁股,紅腫的屁股蛋都腫起有一尺來高。
因為她身上的這件朝服,左邊衣袖不知怎麽就短了一小截,無人注意時她悄悄察看,便發現是沿著袖口被人剪去了,隻是剪的巧妙不注意是發現不了的,但這個時候隻要是被人發現嚷嚷出來,她這就是妥妥的衣冠不整,藐視朝廷,欺君枉上!
這事其實根本不用多想,她便斷定是薛平平給她剪掉的,除了這個膽大包天的小壞蛋,家裏就沒別人敢動她這朝服,也根本不會有人會動她這朝服!不然以前怎麽就沒出過這種事,他才迴來這半個來月,已經鬧出多少事端,除了他就不會有別人!
清寧臉上裝出笑容,應付著李三娘和旁邊的命婦們,可暗地裏幾乎將後槽牙咬碎,心裏一直發著狠,迴去一定要好好收拾收拾這個不知輕重,置她於此難堪之境的小混賬!
別人倒沒注意,李三娘倒發現了她神色有些不自然,瞅四周無人注意,便輕輕問道:“弟妹,你怎麽了?這天雖然放晴了,可依然很冷,莫非是感了風寒麽?要是不舒服,那就趕快告個假,迴去歇著,找個太醫診視一下拿點藥。”
清寧勉強擠出一幅笑容來:“謝謝嫂子關心,小妹沒什麽的……”
李三娘疑惑地打量著她,慢慢說道:“我說弟妹,你也算有了年紀,要是真的不舒服,可不能強撐著,那隻能越撐越糟糕。”
雖然二人的丈夫歲數相差十多歲,但她們兩個年齡卻相差無幾,但劉知遠是郭威結義三哥,從這邊論起來,她自然算是郭威清寧夫妻的三嫂,兩家平時俱在京中,走動自然頗為頻繁,也最為親近,她自然也更為關心。
她越是關心,清寧越是心虛,攏著手極力在臉上擠出一副若無其事、開開心心的笑容:“真的不要緊的……真的……沒什麽……”
李三娘見她如此,也就不再堅持,輕輕問道:“我聽說樞密院此次也做了彩燈,是把那些工匠關在你們家西院做的,可是個什麽燈?”
清寧想起薛平平的策劃,抬頭朝宮城城樓下看去,禦街北端這邊雖然有燈火,但官燈未亮,仍有些昏暗,直到朱雀門以南,民燈皆亮,燈火璀璨,卻不知哪些燈是樞密院所製,便輕輕搖頭:“小妹也不知道,隻是聽說是什麽新型的,以前沒有過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三娘頓時來了興致,也伸頭朝南觀望:“哦……若真的如此,今夜的燈倒有些看頭了囉……”
此時城樓正中,禦座上的石敬瑭見群臣俱都安坐其位,便將目光轉向隨侍的內侍應誠,應誠躬身一禮,向皇帝稟報時辰已到。石敬瑭便命下旨,敲鍾點燈。
在敲鍾之前,民燈大多都已經點亮,唯有官燈要等著皇帝下旨,同時點亮。此時應誠走到一邊,向負責傳訊的小內侍點點頭,小內侍便向宮城鍾鼓樓那邊發出信號。
全城除了官建的數處鍾鼓樓外,城中的佛道二教的寺院道觀都有鍾樓,此時時辰既到,見到宮城上麵發出的信號,各處鍾樓上的鍾聲便同時響起。
宮城城樓上觀燈的君臣、後妃、命婦們,聽到鍾聲俱往城樓下麵的禦街看去,便見筆直寬闊的禦街上,燈火如同一條活過來的巨龍般在遊動,從明德門下一直往南,依次點亮。
隨著悠揚的鍾聲、官燈大放的異彩,歡唿聲頓時響徹雲霄,明德門下宮城外的北大街與禦街這一片,教坊司的樂工們奏起太平之樂,伶人及從京城各處選來的少女少婦們,足有千人,也開始隨著樂曲翩翩起舞。
——此乃大唐舊製,當年的元宵燈彩,比這奢侈不知多少倍,以至於屢有大臣上奏進諫,希望皇帝停止元宵節大肆放燈之舉,因為就元宵節造燈觀燈,每年都要耗費大量錢財,除了一些富貴之家自造燈彩之外,其餘多是攤派到最底層的平民百姓身上,而且那些貪官汙吏更是趁機加派,真正用到造燈的費用不知有沒有一半。
而自石晉定鼎中原,屢屢有藩鎮鬧事,隻在近兩三年方才稍微安靜了點,朝廷便開始粉飾太平,卻忘了國庫空虛,各種慶典所用資金也往往是一層層的往下加碼攤派,最後苦的都是最底層的草根百姓。
此時不但禦街上的彩燈全部亮起,就連其餘街道上安放的一些彩燈也都點亮,整個開封城,立即便成了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的不夜城。
宮城城樓上的君臣、後妃、內外命婦們,也都朝禦街觀看賞燈,看著那些花樣百出的各式彩燈,議論紛紛。
有些官員便洋洋得意地指著某處彩燈說是他們衙門口的,有些命婦便看著某個彩燈,驚唿著那彩燈的美輪美奐。即使那被皇帝請來觀燈、坐在皇帝不遠處的的契丹使者拽撒一行,也被這汴京城的彩燈給震得瞠目結舌,張大了嘴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怔怔地看著那些彩燈。
應誠此時命內侍省挑選出來的兩名嗓音極好的內侍,上前解說。這兩個內侍麵貌清秀,嗓音清亮動聽,手中各自拿著一個單子,看著城樓下的依次亮起的彩燈,指點著解說著各衙司所製作的彩燈,什麽樣式,有多高多大,有什麽新奇之處、有什麽故事之類的等等。
皇帝和不少大臣一邊看燈,一邊聽著解說,觀燈的興致更加興趣盎然。官燈秩序井然的依次點亮,那兩個內侍也跟著解說了約有兩刻時間。看他們將手中的單子翻至最後,似乎將要解說完畢。
但安坐在興致勃勃賞燈君臣中的郭威,此時內心並不平靜,不斷朝禦街遠處望去,直到內城城門朱雀門那邊,也沒見先前說好的,樞密院造作房製作的,此時要準時升空的那個特大號“孔明燈”式的大彩燈,不禁有些擔憂,心想莫非是出了什麽事給耽誤了?再說樞密院彩燈列為官燈第一,那兩個解說的內侍,幾乎已經解說完了,仍然沒有提到,不知是石重貴在幫忙,還是另有它故,郭威並不知道,心裏自然也有些不安,便朝凝眸朝南邊看去。
樞密院的燈彩安置被劃進了民燈區,做在官燈排序中,仍然是第一,應該早就升起來,雖然距這宮城城樓有三四裏地,可在這宮城城門樓上,也應該看得很清楚,既然沒有按時升起點亮,那就說明出了問題。
郭威忐忑不安的用眼角餘光悄悄瞥一眼皇帝,見皇帝並未注意到他,也未注意到城樓下有什麽異樣,便稍稍安心。
誰知怕什麽就來什麽,卻不是駙馬杜重威挑事,卻是另一位重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尉、判六軍諸衛事、魏博節度使,看看這一大溜兒的頭銜,便可知其身份不凡!那便是皇帝的另一親家公楊光遠,端起酒杯站了起來,走到皇帝禦座前,微一躬身,笑著說道:“陛下,臣聽說今年樞密院也造了新型彩燈,號稱天下第一、絕無僅有,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彩燈,若真是如此,樞密院為禦燈第一,應該就在下麵,如今怎麽不見?”
郭威心裏一緊,心說對手的第一刀開始砍過來了麽?麵色平靜的冷冷瞅那楊光遠一眼,又朝杜重威那邊看過去,卻見杜重威若無其事地端著酒杯,麵帶微笑,目光朝向皇帝和楊光遠,並無什麽異樣,似乎這楊光遠說的話,跟他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旁邊的劉知遠一聽,麵色立即沉下,目光便轉向郭威,似乎在問……怎麽以前跟他們兄弟很少接觸的楊光遠會在這個時候跳了出來針對他?郭威目光也轉了過去,他也怕劉知遠此時不分青紅皂白的鬧上一場,急忙朝他輕輕搖頭,站了起來,準備答複皇帝的垂詢。
石敬瑭果然被楊光遠這話提起了興致,隻是並未看向郭威,目光卻是轉到他的另一個親家、新任宣徽使張從恩的身上。畢竟這樞密院的彩燈,如果真要計算製作時間的話,那應該是張從恩負責,而不是才到樞密院暫理院務沒幾天的郭威。
張從恩心裏急忙思索著,判斷著這楊光遠的用意,雖然有點惱火,他都不是樞密副使了,可樞密院中的屁事還能牽連到他,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得先把自己摘出去,便急忙站起來道:“迴陛下,因年前陛下向臣吹過風,要調臣任宣徽使,故臣將精力轉向了宣徽院,把此事交給了樞密院兩個直院全權處置;而前些天兩個直院因病告假,此事已經交給樞密院院判郭文仲。據臣知悉,文仲將工坊設在自家西院,全力製作,已經製作出新型彩燈,至於其事詳情若何,臣實不知。”
如果直接說自己根本不知道樞密院造上元節燈彩一事,而是那兩個直院瞞著他們樞密使、副使、院判三個弄出來的,桑維翰出使契丹未歸,郭威平常是不厘院務的,那他這個長年坐鎮樞密院的次官,便會擔起全部責任,至少會落下顢頇無能的惡名,直接下屬幹什麽不知道,把事情幹砸了更不知道,那要你幹什麽?別以為調任了便沒責任,石敬瑭雖然名聲臭,可不是糊塗,更不是昏君,自然分得清其中情由!
石敬瑭便將目光轉身郭威:“文仲,既然你接了這活兒,而且是在你家製作,這會兒怎麽又不見這燈呢?”
郭威心裏暗自苦笑,也隻得慢慢走上前,一邊走一邊想著說辭,準備著解釋。此時他也有些後悔,當初這所謂的可以飛升的新型大號“彩燈”製作完畢後,他本想著試一試的,可薛平平堅持不必試驗,如果試驗肯定會走漏風聲會有不少人看到,因為這種新型“彩燈”不比一般彩燈,試放的動靜會鬧得很大;隻要讓人看過,那就達不到出人意料的結果,非得在正月十五元宵夜來個出奇製勝一鳴驚人,現在既沒有製勝也沒有驚到別人,卻要讓自己出個奇醜,給自己一個驚嚇。
不過一想到幼子郭儀——也就是薛平平,想起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本領,想起他為幫自己,不顧傷勢未愈也要操勞,雖然他隻是動動嘴巴,卻也耗費了極大的精力,還經常要熬夜;郭威心裏卻感覺不到什麽讓他平白出醜的恨意,——孩子雖小,卻極懂事,知道為父親分擔責任,有子若此,夫複何求!
哪怕他會調皮搗蛋,哪怕他會闖禍,哪怕他會讓他擔心、讓他頭痛……一個個異常鮮活靈動的畫麵在他腦海裏一幕幕閃過,郭威內心卻反而覺得湧上一股暖流,不知不覺的便笑容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