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平心兒仍然呯呯狂跳著,急忙將金鎖緊緊握在手中藏在被窩裏,小心翼翼地迴頭朝屋內看了看,並沒什麽異常,李靜姝、張琳兩個還在挑繩,連翹、蘇葉兩個沒見,外屋也沒什麽動靜,那倆丫頭不像這倆小主子,人家是經常有活兒要幹的,哪怕這屋裏隻他一個,活計也不多,但也不像李靜姝和張琳這麽閑,想必是有事出去了。薛平平定定心神,將東西快速複原,但他還沒將那把金鑰匙拔下來,驀然便被人拍了下肩膀,他嚇了一跳,身子一僵,隨即便聽到李靜姝格格嬌笑道:“哇!你也有這麽膽小的時候?”
薛平平迴頭瞅她一眼,便見李靜姝和張琳兩個笑嘻嘻地並肩站在床前,便沒好氣地瞪她一眼,隨後又把頭一扭,表示我才不稀罕搭理你呢!便聽張琳笑嘻嘻地說道:“你還記仇呢?翠姐兒是喊你吃飯呢!”
薛平平索性躺了下來,把被子一拉蒙住頭。張琳格格嬌笑起來,拉一下李靜姝悄聲說道:“真跟你記仇了!”李靜姝哼了一聲,有點悻悻地伸出兩隻手的小拇指掐著比劃著,還故意抬高了聲音讓薛平平聽得真真兒的:“他人才這麽大一點點,當然這心眼也才這麽大一點點,我才不跟這麽一點點小的……臭弟弟一般見識呢!”
這話直接將本來愛笑的張琳逗得捂著肚子笑彎了腰:“喲,他不但小還臭呀?我怎麽沒聞到臭味呢?”瞅一眼蒙著被子的薛平平,緊接著又深吸一口氣,隨即又用手在麵前扇著,“喲……這還真的是個臭弟弟呀,這臭味現在才傳過來!嗯嗯嗯……好臭好臭……”
卻見連翹、蘇葉兩個各提著食盒走進來,一邊在桌子上擺放著,一邊招唿著:“都餓了吧?快來吃飯。”兩個小丫頭對視一眼,張琳伸手捅捅李靜姝:“你來我來?”李靜姝紅了小臉蛋兒,悄聲答道:“你願意侍候他你就侍候他唄,問我幹啥?”張琳嘻嘻笑道:“你不是說你不記仇嗎?”李靜姝揮手打了她一下,輕輕啐了一下:“我不記仇,可他現在這麽臭,我怕臭呀!你不怕臭你去侍候他!”
兩個女孩子拿薛平平取笑,薛平平便沉著臉色,斜著眼睛瞅她倆。連翹到底大了些,看著她們倆也沒說話,微微一笑,便盛了一小碗肉湯,端著坐到床邊:“平哥兒,我來喂你?”
薛平平這才坐了起來,伸手接過:“謝謝姐姐,我自己能動。”連翹說道:“那好,你要是還想吃啥好吃的,老太太、太太都發了話,先緊著你。”
李靜姝坐在桌邊,伸著筷子瞅著桌上的碟子裏的菜肴,慢條斯理地問道:“有鳳凰蛋嗎?”
那幾個女孩子一聽,都忍俊不禁,噗嗤一聲嬌笑起來,連一直繃著臉的薛平平也不禁莞爾,急忙又忍住,瞪了李靜姝一眼。李靜姝哼了一聲,傲驕地揚起小臉蛋兒:“就是有鳳凰蛋,也不給你吃!”
連翹將湯碗遞給薛平平,說道:“這是榮哥兒跑了好幾家同行的藥鋪,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幾枝人參,給你燉了老母雞湯,聽說這人參雞湯大補,能讓你好得更快呢!”
薛平平心說這郭家裏的人都是將他真的當成了自家親人來對待的,不由得有些感動,隻是轉念一想,若是證明了他不是他們家的小兒子郭儀,那又會怎麽對他?當下輕輕說道:“還有這好東西?這可得多喝幾碗。”接著又問道,“人參很難找嗎?”連翹答道:“咱們家有家藥鋪,裏麵常用的藥材都有,就是這上好的人參不好找。聽管事的說,這是榮哥兒托了好幾個人,才從上黨那邊找了幾枝很稀罕的黨參呢。”
至於太醫署給的那些黨參,都將按藥方劑量煎了藥給薛平平服下,可這事不好往外說去,所以她們也都不知道,隻知道郭榮著急忙慌的去找了一天,才找迴這麽幾枝來。
薛平平一怔,隨即說道:“黨參……我還以為是從東北大興安嶺長白山……哦,我以為是從契丹那邊過來的人參,原來這是黨參?”拿著湯勺在小碗裏輕輕轉動著,以前他雖然也吃過人參,可這都切成了碎片哪還認得出。隨後又看了一眼兩味藥名小丫頭,原來她們的名字都是因為家中有家藥鋪,才按幾味藥材給她們取的名字。隨即又想到,那郭榮不是少年時期便幫著家裏做生意,做的是茶葉、皮毛生意嗎?怎麽又成了藥鋪老板?轉念一想,或許那是後來的事?現在雖然做的是藥材生意,但這可是個穩定的財源,雖然比不得後來南北販賣規模大,但那應當是郭威的地位更高一些或是掌握了更大的實權後才能做得起來的。畢竟這年月正處亂世,敢南北往返上千裏在不同國度做生意的,都有極大的背景,說那些生意人是諸侯藩鎮、高官重臣、封疆大吏豢養的走私商隊,也不為過。
蘇葉並未聽出薛平平話中隨口露出的不合這時代的名詞,憤憤不平地說道:“就知道契丹人兇惡的很,就聽說過那些胡子專門跑咱們這邊殺人放火、搶東搶西的,就那些騷韃胡子能有什麽好的!”言語中既充滿了對契丹人的不屑,又夾雜著對契丹人極度的憤慨,她也是因契丹人才家破人亡的,後來才被清寧夫妻收養,自是對其仇恨無比。
這年代的軍隊幾無軍紀可言,官匪不分甚至官不如匪是常事,那契丹軍隊靠打草穀來收集軍資,更是比土匪還土匪,當年聯手石敬瑭攻入中原滅掉後唐,那比過境蝗蟲還厲害,當真有寸草不生之狀!
薛平平有點奇怪了,難道這時候東北人參還沒人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要真是這樣,那要是能弄到這時候的東北人參,絕對都是野生大年份的,斤把左右的不一定好找,但七八兩左右的不稀罕吧?七兩為參,八兩為寶的說法他也是知道的。他還記得在他原來的那個時空中的那個年代,與東北人參一樣同屬五加科的黨參,因上黨地區的森林於北宋之後的濫砍濫伐,隨著原始森林的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那種黨參都已經絕跡了,而後所謂的黨參是桔梗科而不是五加科的人參。
其實這是他在後世的認知誤區。東北人參在明清時期,逐漸被人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價格才一路飛漲,野生大年份個頭大的直接被炒作成能救命的天材地寶;這年月中原醫家常用的人參指的是上黨地區出產的五加科的人參,也就是真正的黨參,而不是後來人們所熟知的桔梗科的黨參。比如醫聖張仲景一些方子中所用的人參,都是這一類的五加科的黨參而不是桔梗科的黨參,更不是後來的東北人參。這時候的黨參,不但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種植的,在上黨地區還一直有官私開辦的種植園,在培植黨參。北宋以後才因此地森林漸少而隨之減少,直到幾百年後絕跡。
此後便沒什麽事,一直等到下午薛平平換了藥,清寧又仔細看了看他傷口,見沒什麽異常,便叮囑連翹、蘇葉仔細服侍著,有事便趕快稟報。隻是薛平平確定了那“千金之謎”的隱秘,卻再也睡不著了,一直到半夜都在翻來覆去地思索著,直到聽到外麵隱隱傳來的頭遍雞叫的聲音,方才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
這大年下的,京城各衙門裏的官員們即使封印放假,但也都閑不著,便是互相拜年走動,每天的行程也都排得滿滿的。等又過了兩天,太醫署的又來給薛平平診視一番,見他恢複得很好,便又留下些藥,叮囑一番。
薛平平本著自己為自己規劃的“三不”策略,即不承認、不否認、不糾結的心態,在郭府裏安安靜靜的養傷。好醫好藥,好飯好湯,又有專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看護,他的身體底子又好,傷勢恢複得極快。除了傷口還未完全長好、肋骨未完全複原外,隻要不進行劇烈活動,他行動已經無礙,讓金正純、周世乾兩位醫官也都為之驚歎,又叮囑著說,如果天好,可以出門在屋外走動走動,曬曬太陽,如此會加速康複。
眼看到了初六這天,郭威將該上門拜訪的都去過了,自己方在府中宴請親朋好友。他因自幼怙恃皆失,除了失散的姨母和張記一家外,至親再沒有什麽人;而清寧的娘家則在幾百裏外,此時也不便往來,至於過年給娘家的禮物,也就早送去了。
這年月不像千年之後,高鐵高速什麽的都有,再遠的地界幾天時間都能到。就當下這交通狀況,幾百裏地走個來迴幾乎就得十天半個月的,再偏僻點的地方,或是遇到雨雪等狀況,那單趟走上一兩個月都不算稀奇。現代人對於進出四川感覺沒什麽難的,但李白就能感慨出一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傳頌千古的詩篇出來。
能來郭府做客的,都是這幾年來郭威夫妻結交下的好友及其內眷。平時因人少而稍嫌清靜的郭府,便因來客家眷中有幾個孩子而熱鬧許多。
因天氣放晴,太陽明媚,連翹、蘇葉兩個丫頭便扶了薛平平出來在房前廊簷下坐著,曬曬太陽。兩個丫頭隨後又搬了小幾案、木墩放在旁邊,再端來茶點擺上,自己也拿來針線籮筐,便坐在旁邊陪著他一邊說著閑話,一邊做著女紅。
連翹指著薛平平半躺半坐著的椅子笑道:“咱家原沒有這坐床,還是前天阿郞和太太去劉相公家拜年,相公夫人問起了你,就說哥兒雖然傷著了,可不能總躺在屋裏,就把這張坐床給送來咱們家來了,就是為了你好方便出來曬曬日頭的!”
薛平平一怔,心想不至於連張椅子都上別人家去借吧?低頭細細瞅瞅自己坐的這張椅子,他先還真沒注意,這時細看,倒真的是張做工精致的“坐床”,有背靠還有踏腳板,有點像後世的躺椅,隻是靠背傾斜的角度沒躺椅那麽大,做工倒是不輸於後世,甚至頗有過之,極為精致,而且這交椅表麵漆色如金,隻是用得久了,方顯得有些暗淡,當真可算得上是張“金交椅”;若給他這樣的傷病者在室外坐臥都是很愜意的,但這椅子腿是交叉的,什麽木料倒沒看出來,屈指敲敲,發出的響聲似有金石之聲,想必也不是隨處可見的榆鬆柳楊之類,心想單就這張椅子真要傳到千年之後,拍賣會上說不定能拍出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天價來,隨口說道:“這不就是一張交椅嘛,怎麽會是床?”
連翹笑著解釋道:“是坐床呀,也叫胡床,不過也有叫它交椅的。”
薛平平點點頭,隨口說道:“哦,原來都可以叫。唐詩中的那些床,原來都是這種床,李白詩中的床前明月光、繞慶弄青梅啊……當是此床才對。”想必唐詩中“床前明月光”“繞床弄青梅”中的床,便是這類坐床,也就是交椅一類的坐具了。那些說是睡榻臥具、井欄的純是胡說八道。
舊時稍微像樣的房屋,都是有前後廊簷的,而且窗戶較小,臥房中窗戶更小,而且很高幾乎都要到房頂了,月光根本照不進去,當然也就更沒法抬頭望明月了;至於釋為井欄的,更是瞎扯淡。
舊時打井,一般要看風水找水源,水質不好了還得再重新找地方再打,井多是打在離住戶房屋比較遠的外麵空場地,這也是怕水井用久了導致水土流失,水井周圍會成空場,進而引起房屋倒塌,不要小看古人以為人家什麽都不懂。
再說誰在夜間大老遠的跑外麵井上看月亮去?就是大戶人家院子中的水井,那也得找水脈,建在某個大點的空地中,也不可能建在房屋周邊,更不可能建在臥房旁邊!不像千年後的農村為圖方便也不講究水質,家家戶戶院子中隨便找個地方都可以打個井。
再說井欄,欄者攔也,井上圍上圍欄更是為了防止小孩子貪玩掉井裏而設,而且水井周圍並不種樹,有幾根大點的野草都要拔掉,以防枯枝爛葉掉井裏汙染水源,還“繞著井欄弄青梅”?或是拿著青梅在水井井欄旁邊嬉戲玩耍?早被大人一巴掌給抽走了!
蘇葉又殷勤地抱來毛毯給薛平平蓋著,給他上上下下掖好了,方問道:“你吃茶不?吃點心不?”
薛平平搖搖頭,覺得這時候的茶湯,除了碾粹的茶葉沫子之外,還加上了食鹽、葷油脂、蔥薑蒜、牛奶羊奶、各種香料調料之類,火鍋底料似的茶湯自己是真沒辦法享用,估計千年後蒙藏等少民所飲便是此類茶的遺風,便閉上眼睛靜靜躺著。
兩個小丫頭便坐在旁邊,悄聲說話。她們倆服侍了這幾天,知道薛平平並不是多難侍候,心情也很放鬆。
太陽漸至中天,氣溫升高,曬到身上暖洋洋的,使得薛平平幾乎要睡著了,糊糊塗塗地隻聽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來,隨即便聽連翹、蘇葉兩個丫頭站起來招唿著:“見過大太太、見過姑娘……”
薛平平急忙睜開眼睛,見顧氏和張玉芝兩個抱著兩個布包袱站在麵前,正笑眯眯地打量著他,急忙站起來施禮,遲疑一下才開口問好:“伯娘、姑姑……好……”既來之則安之,人家拿他當親人對待,心疼關愛,照顧得無微不至,他身無長物,無以為報,也不能總是臭著張臉,該尊敬的還得依禮尊敬。
顧氏上下打量著他,笑著對張玉芝說道:“你看平哥兒多好,這長得俊美不說,還一臉靈秀之氣,這行個禮也像是畫上的小仙人,文文靜靜的,若是學文去考進士,準能得個狀元探花啥的。我就不明白了,寧兒那潑辣貨怎麽就能狠得下心,總跟教訓小貓小狗似的教訓他!”
張玉芝噗嗤一聲笑出來:“哎喲,嫂子,你就別背後說人家了!當心傳到人家耳朵裏,又跟你吵!”
顧氏白她一眼,撇撇嘴巴小聲嘟嚷道:“這人都還沒過門呢,就向著你主母了?”
張玉芝啐她一口,不再理會她,將包袱放在小幾案上打開,取出一件上衣,走過來在薛平平身上比劃著:“哥兒讓姑姑比一下,先你身子不妥當,姑姑隻看著你身量估摸著給你做了幾件衣服,你試一下,若不合身姑姑再拿迴去改改。”
顧氏也打開她帶的包袱笑道:“今兒叫姑娘,改天還得改口叫姨娘……”張玉芝臉就紅紅的罵道:“當著孩子也擋不住你這張臭嘴胡說八道!再胡唚我撕了你……”
顧氏笑著躲開,也打開包袱拿出衣服來:“不光你這姨……嗬嗬……姑姑給你做了,伯娘也給你做了兩身,這大過年的,新衣上身,精精神神的,來了客人不管是誰見了也得誇一聲好個俊俏的小郎君!”
薛平平看著兩個才認識的長輩,聽著連翹悄聲說:“這幾天大太太和大姑娘兩個天天趕著做,晚上點燈熬油的還要做小半夜,眼睛都快熬壞了……”他眼睛不由得濕潤起來。
顧氏笑道:“哥兒這是咋的啦?你才迴來,不知道的事多,你小時候就穿過你伯娘給做的,倒是你這姑娘還是頭次給你做,先試試你姑姑的……”
薛平平心裏有些怪異的感覺,但這份情誼總是給了他,他又不是狼心狗肺之輩,自然也會被這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關愛給感動,情不自禁的便覺眼睛模糊了起來,急忙低頭用力眨眨了眼睛,低聲說道:“謝謝伯娘……謝謝姑姑……”
張玉芝道:“哥兒不用客氣,都一家人,姑姑給侄子做幾件衣服還不應當應份的……”又拿起一雙鞋子,“哥兒快坐下,再試試這鞋子合不合腳……”
薛平平都忘了有多長時間,沒有穿過這種純手工製做的衣服鞋子了,當然他在這時空裏穿的衣服鞋子自然都是手工做的,不過先前他記憶暫失,年齡幼小,即使那位養育他的祖母韓氏和義嬸她們給他做了衣服鞋子他也不記得了,不禁一陣茫然,心裏更是激蕩翻湧,對於這些他自認為“沒有什麽關係”的親人的關懷,不知該如何應對,當下便木偶似的順從著顧氏和張玉芝的擺布。
即使是在那個時空,小時候穿的這些可能是母親手工製作,可那些記憶早就因時間久遠而模糊了,再大些隨著條件好轉就沒有了親人再費那個功夫用手工製作了,衣襪鞋帽等都已經是工廠出品了;可現在卻親身體驗著親人暖暖的心意,他明白這不單單是手工做的,還是她們將自己當作真正的至親晚輩來疼愛,用她們的一顆愛心來做,要不然誰會為你點燈熬夜的趕工?這年頭也不是說外麵就沒有賣成衣鞋子的,他們這種人家也不是沒錢的貧民家庭,隻要願意出去買,有的是做成衣鞋子的店鋪。他極力將眼淚止住,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時便聽見一陣喧鬧,薛平平睜開眼睛,便見一群人走來。郭威陪著男客人,稍遠處則是清寧陪著一群女眷,身旁還跟著一群小孩子,想是來府上做客的,便掀起毛毯站了起來。顧氏和張玉芝見有外客,兩個便對視一眼,收起衣物又包起來,朝他屋內走去。顧氏一邊走一邊叮囑著:“先給你放屋裏,明天起來時你們兩個丫頭別忘了給他換上。”
女眷能避進屋裏去,但薛平平雖年幼卻是個男孩子,卻不能避開,何況這些人到這裏來,肯定是專門來看他的的呢。
郭威引著一群好友來到近前,便指著薛平平給客人們介紹:“這便是犬子郭儀,小字平哥兒。”又向薛平平說道:“平哥兒,這是你三伯父,六伯父……張叔父……趙叔父……”大過年的這些好友來府上做客,並不以官職論上下,隻論輩分年齡。
薛平平看了郭威一眼,嘴巴張了張,見郭威並未在意他,便又閉上。此時否認無疑於是要徹底跟郭威清寧夫婦翻臉,不但於事無補,隻怕隨後還會引來清寧暴怒下的極力鎮壓,那時隻怕他再說什麽都沒用了,而且還會讓外人以為他薛平平真的是頑劣至極,無視禮法,不堪造就的蠢才。
薛平平安安靜靜地打量他們一眼,低頭躬身,平平靜靜地深深一禮,低聲叫了聲三伯父、六伯父、張叔、趙叔,然後便恭恭敬敬地肅立著。兩個丫環也急忙躬身福禮,便低頭站到他身後。至於李靜姝和張琳兩個還在屋裏玩,根本沒出來,這時見來了客人,隻在窗戶邊探頭探腦地偷看。
那三伯父便是劉知遠,他是郭威結拜十兄弟中的老三,郭威是老幺;六伯父名劉延慶,禁軍都虞侯,原本是駐紮西京洛陽的一名將領,年前奉調入京,也是郭威、劉知遠他們八拜結交的十兄弟中的老六,兩家已經結親,他的嫡長女是郭榮未婚妻。
這時代稍有身份地位的人家結親,不但講究門當戶對,也講究嫡庶之別,即嫡女隻會嫁別人家嫡子,嫡子也隻會娶別人家嫡女,嫡即正妻,嫡子嫡女即正妻所生。嫡庶之間的地位絕不相同,有極大的差別。若是有人家隱瞞,以庶為嫡與人結親,對方若得知肯定會以為是羞辱,悔親是小事,說不定還得上官府打官司。
即使皇帝選後妃,也要求臣子上報正妻所出之女,妾生女哪怕是長得傾國傾城再賢良淑德也是不能應選的。當然皇帝若隻求美色,那就不管嫡庶了;有的時候連青樓女子都能弄進後宮,還講什麽嫡庶,那妥妥的都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才能幹的事。
郭榮雖不是郭威柴氏夫妻親生,但他是二人所撫養長大,是當做自己親生兒子對待的,所以郭威的蔭子這一項,也就落在他的頭上,與劉家結親,議定的是其家嫡長女,劉家也沒在這方麵有什麽二話。
張叔父名張貞,表字益之,身材高大魁梧,相貌雄偉,看著像個武將,其實是名文官,也是兵部四司之一的兵部司郎中,是郭威的老部下。隻是現在兵權已移往樞密院,兵部的人除了整理下舊檔案,基本無事可做,隻掛個虛名領份俸祿而已。
趙叔父便是趙宏殷,不但在除夕那天夜裏幫著跑前跑後的,郭威通過這幾天來的接觸,也感覺這人不但武藝不凡,而且還兼通一些兵法文理,在當下頗多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軍中,已經算得上文武雙全了,而且兩人脾性相近,義氣相投,竟有相見恨晚之意,當然是越走越親近了。
趙宏殷自己更加感動,自己官小位卑,先前因不貪不賄不喝兵血,因此與一眾同僚相比格格不入,連上官也不待見他,同僚也排擠,不想卻得郭威青眼相加,竟然大有千裏馬得遇伯樂之意。
後麵清寧相陪的便是他們的家眷,一群貴婦人和孩子,當然更加熱鬧。
劉知遠上下打量了一眼薛平平,驚異地睜大眼睛:“幺弟,看他這相貌倒與你們夫妻有七八分相像,可是你說他才九歲?我看十二三都有了吧?”
郭威笑道:“他小時候就長得高大,如今也是尋常。”
劉延慶笑道:“幺弟太過謙了,弟家二子皆高大偉岸,英武中還帶著幾分儒雅,看來都是能文武雙全的,想必日後更加不凡!我早就相中了他家的大哥,你們誰家還有好的小娘子,不妨也早些搶個好女婿;若猶豫不決,當心有那手快的捷足先登哦!”
劉知遠哈哈大笑了起來,看了一眼郭威,好像有話要說卻憋住了;張貞張益之捋著須髯,打量著薛平平微笑不語;倒是趙宏殷笑著接話說道:“少公子好相貌,兼有院判的英武挺拔、郡君的靈秀俊美,日後必前程遠大!隻是可惜,我家小娘子還在繈褓之中,不然當高攀了!若院判賢伉儷不嫌棄,我倒想和劉兄一般,先下手為強,將他家哥兒也拐跑一個再說!”
大家一聽,都大笑起來,不過包括說的和聽的,都沒把他這話當真,畢竟二人無論地位還是家庭都有些懸殊,而且趙家兩個小娘子還太小,現在幼兒夭折率太高,不到一定歲數是不能議親的,不然不但會耽誤人家孩子,也會給自己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漢家禮儀中,為什麽少男少女到了一定年齡後,都會有“加冠”“及笄”這種成人禮儀,說明孩子長大了,可以議親了。而所謂的“指腹為婚”之類,多是一些傳奇演繹,當不得真的。
郭威聽他們誇獎,便苦笑一聲搖搖頭道:“休誇壞了他!雖然這會兒安靜,你們都看著好,可不知道他才迴來這幾天,雖然身上還帶著傷,可仍舊很淘,調皮搗蛋的,讓家裏人頭疼得很呢!”
劉知遠哈哈笑道:“男孩子嘛,哪有不淘的?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長大了能有什麽出息?我看很好!男孩子就得這樣,外人一看,這麽帥這麽俊的小公子,肯定是好人哪!可一轉身心眼兒一轉,便能把人給支到八百裏外,能把人給賣了還幫著你數錢,那才是好男兒呢!”
他聲音頗大,也根本無所顧忌,女眷那邊清寧一聽,急忙拉著一位清秀窈窕的貴婦人笑道:“三嫂且看看,三哥這說的什麽話,好像我家平哥兒天生的就是個會陰人害人的小壞蛋一般!”
那貴婦便是劉知遠的夫人李三娘,這位才是真正的夫人,朝廷正式誥封的魏國夫人,——“夫人”乃是朝廷給予重臣妻母恩榮封誥的高品命婦,不得此封是不能稱為夫人的——此時走上來看著丈夫嗔怪道:“哪有你麽說人的,你這到底是誇人哪還是損人哪?”轉看著薛平平笑道:“我看這孩子身長高大,清秀俊美,一臉的靈氣,日後必成大材,比我家哥兒可俊多了!”
薛平平聽著眾人的誇獎調笑,看著眼前這些男女老少,眼眉微微低垂,這是在長輩麵前表示恭順的意思,其實他心裏也是感慨:郭威、郭榮父子,劉知遠、劉承佑父子,還有趙宏殷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趙匡胤、趙匡義,看眼下這狀況是情誼甚篤的通家之好,且不論他們之間以後的恩怨情仇,現在是一共六位未來的皇帝齊聚於此。
薛平平迴頭瞅她一眼,便見李靜姝和張琳兩個笑嘻嘻地並肩站在床前,便沒好氣地瞪她一眼,隨後又把頭一扭,表示我才不稀罕搭理你呢!便聽張琳笑嘻嘻地說道:“你還記仇呢?翠姐兒是喊你吃飯呢!”
薛平平索性躺了下來,把被子一拉蒙住頭。張琳格格嬌笑起來,拉一下李靜姝悄聲說道:“真跟你記仇了!”李靜姝哼了一聲,有點悻悻地伸出兩隻手的小拇指掐著比劃著,還故意抬高了聲音讓薛平平聽得真真兒的:“他人才這麽大一點點,當然這心眼也才這麽大一點點,我才不跟這麽一點點小的……臭弟弟一般見識呢!”
這話直接將本來愛笑的張琳逗得捂著肚子笑彎了腰:“喲,他不但小還臭呀?我怎麽沒聞到臭味呢?”瞅一眼蒙著被子的薛平平,緊接著又深吸一口氣,隨即又用手在麵前扇著,“喲……這還真的是個臭弟弟呀,這臭味現在才傳過來!嗯嗯嗯……好臭好臭……”
卻見連翹、蘇葉兩個各提著食盒走進來,一邊在桌子上擺放著,一邊招唿著:“都餓了吧?快來吃飯。”兩個小丫頭對視一眼,張琳伸手捅捅李靜姝:“你來我來?”李靜姝紅了小臉蛋兒,悄聲答道:“你願意侍候他你就侍候他唄,問我幹啥?”張琳嘻嘻笑道:“你不是說你不記仇嗎?”李靜姝揮手打了她一下,輕輕啐了一下:“我不記仇,可他現在這麽臭,我怕臭呀!你不怕臭你去侍候他!”
兩個女孩子拿薛平平取笑,薛平平便沉著臉色,斜著眼睛瞅她倆。連翹到底大了些,看著她們倆也沒說話,微微一笑,便盛了一小碗肉湯,端著坐到床邊:“平哥兒,我來喂你?”
薛平平這才坐了起來,伸手接過:“謝謝姐姐,我自己能動。”連翹說道:“那好,你要是還想吃啥好吃的,老太太、太太都發了話,先緊著你。”
李靜姝坐在桌邊,伸著筷子瞅著桌上的碟子裏的菜肴,慢條斯理地問道:“有鳳凰蛋嗎?”
那幾個女孩子一聽,都忍俊不禁,噗嗤一聲嬌笑起來,連一直繃著臉的薛平平也不禁莞爾,急忙又忍住,瞪了李靜姝一眼。李靜姝哼了一聲,傲驕地揚起小臉蛋兒:“就是有鳳凰蛋,也不給你吃!”
連翹將湯碗遞給薛平平,說道:“這是榮哥兒跑了好幾家同行的藥鋪,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幾枝人參,給你燉了老母雞湯,聽說這人參雞湯大補,能讓你好得更快呢!”
薛平平心說這郭家裏的人都是將他真的當成了自家親人來對待的,不由得有些感動,隻是轉念一想,若是證明了他不是他們家的小兒子郭儀,那又會怎麽對他?當下輕輕說道:“還有這好東西?這可得多喝幾碗。”接著又問道,“人參很難找嗎?”連翹答道:“咱們家有家藥鋪,裏麵常用的藥材都有,就是這上好的人參不好找。聽管事的說,這是榮哥兒托了好幾個人,才從上黨那邊找了幾枝很稀罕的黨參呢。”
至於太醫署給的那些黨參,都將按藥方劑量煎了藥給薛平平服下,可這事不好往外說去,所以她們也都不知道,隻知道郭榮著急忙慌的去找了一天,才找迴這麽幾枝來。
薛平平一怔,隨即說道:“黨參……我還以為是從東北大興安嶺長白山……哦,我以為是從契丹那邊過來的人參,原來這是黨參?”拿著湯勺在小碗裏輕輕轉動著,以前他雖然也吃過人參,可這都切成了碎片哪還認得出。隨後又看了一眼兩味藥名小丫頭,原來她們的名字都是因為家中有家藥鋪,才按幾味藥材給她們取的名字。隨即又想到,那郭榮不是少年時期便幫著家裏做生意,做的是茶葉、皮毛生意嗎?怎麽又成了藥鋪老板?轉念一想,或許那是後來的事?現在雖然做的是藥材生意,但這可是個穩定的財源,雖然比不得後來南北販賣規模大,但那應當是郭威的地位更高一些或是掌握了更大的實權後才能做得起來的。畢竟這年月正處亂世,敢南北往返上千裏在不同國度做生意的,都有極大的背景,說那些生意人是諸侯藩鎮、高官重臣、封疆大吏豢養的走私商隊,也不為過。
蘇葉並未聽出薛平平話中隨口露出的不合這時代的名詞,憤憤不平地說道:“就知道契丹人兇惡的很,就聽說過那些胡子專門跑咱們這邊殺人放火、搶東搶西的,就那些騷韃胡子能有什麽好的!”言語中既充滿了對契丹人的不屑,又夾雜著對契丹人極度的憤慨,她也是因契丹人才家破人亡的,後來才被清寧夫妻收養,自是對其仇恨無比。
這年代的軍隊幾無軍紀可言,官匪不分甚至官不如匪是常事,那契丹軍隊靠打草穀來收集軍資,更是比土匪還土匪,當年聯手石敬瑭攻入中原滅掉後唐,那比過境蝗蟲還厲害,當真有寸草不生之狀!
薛平平有點奇怪了,難道這時候東北人參還沒人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要真是這樣,那要是能弄到這時候的東北人參,絕對都是野生大年份的,斤把左右的不一定好找,但七八兩左右的不稀罕吧?七兩為參,八兩為寶的說法他也是知道的。他還記得在他原來的那個時空中的那個年代,與東北人參一樣同屬五加科的黨參,因上黨地區的森林於北宋之後的濫砍濫伐,隨著原始森林的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那種黨參都已經絕跡了,而後所謂的黨參是桔梗科而不是五加科的人參。
其實這是他在後世的認知誤區。東北人參在明清時期,逐漸被人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價格才一路飛漲,野生大年份個頭大的直接被炒作成能救命的天材地寶;這年月中原醫家常用的人參指的是上黨地區出產的五加科的人參,也就是真正的黨參,而不是後來人們所熟知的桔梗科的黨參。比如醫聖張仲景一些方子中所用的人參,都是這一類的五加科的黨參而不是桔梗科的黨參,更不是後來的東北人參。這時候的黨參,不但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種植的,在上黨地區還一直有官私開辦的種植園,在培植黨參。北宋以後才因此地森林漸少而隨之減少,直到幾百年後絕跡。
此後便沒什麽事,一直等到下午薛平平換了藥,清寧又仔細看了看他傷口,見沒什麽異常,便叮囑連翹、蘇葉仔細服侍著,有事便趕快稟報。隻是薛平平確定了那“千金之謎”的隱秘,卻再也睡不著了,一直到半夜都在翻來覆去地思索著,直到聽到外麵隱隱傳來的頭遍雞叫的聲音,方才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
這大年下的,京城各衙門裏的官員們即使封印放假,但也都閑不著,便是互相拜年走動,每天的行程也都排得滿滿的。等又過了兩天,太醫署的又來給薛平平診視一番,見他恢複得很好,便又留下些藥,叮囑一番。
薛平平本著自己為自己規劃的“三不”策略,即不承認、不否認、不糾結的心態,在郭府裏安安靜靜的養傷。好醫好藥,好飯好湯,又有專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看護,他的身體底子又好,傷勢恢複得極快。除了傷口還未完全長好、肋骨未完全複原外,隻要不進行劇烈活動,他行動已經無礙,讓金正純、周世乾兩位醫官也都為之驚歎,又叮囑著說,如果天好,可以出門在屋外走動走動,曬曬太陽,如此會加速康複。
眼看到了初六這天,郭威將該上門拜訪的都去過了,自己方在府中宴請親朋好友。他因自幼怙恃皆失,除了失散的姨母和張記一家外,至親再沒有什麽人;而清寧的娘家則在幾百裏外,此時也不便往來,至於過年給娘家的禮物,也就早送去了。
這年月不像千年之後,高鐵高速什麽的都有,再遠的地界幾天時間都能到。就當下這交通狀況,幾百裏地走個來迴幾乎就得十天半個月的,再偏僻點的地方,或是遇到雨雪等狀況,那單趟走上一兩個月都不算稀奇。現代人對於進出四川感覺沒什麽難的,但李白就能感慨出一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傳頌千古的詩篇出來。
能來郭府做客的,都是這幾年來郭威夫妻結交下的好友及其內眷。平時因人少而稍嫌清靜的郭府,便因來客家眷中有幾個孩子而熱鬧許多。
因天氣放晴,太陽明媚,連翹、蘇葉兩個丫頭便扶了薛平平出來在房前廊簷下坐著,曬曬太陽。兩個丫頭隨後又搬了小幾案、木墩放在旁邊,再端來茶點擺上,自己也拿來針線籮筐,便坐在旁邊陪著他一邊說著閑話,一邊做著女紅。
連翹指著薛平平半躺半坐著的椅子笑道:“咱家原沒有這坐床,還是前天阿郞和太太去劉相公家拜年,相公夫人問起了你,就說哥兒雖然傷著了,可不能總躺在屋裏,就把這張坐床給送來咱們家來了,就是為了你好方便出來曬曬日頭的!”
薛平平一怔,心想不至於連張椅子都上別人家去借吧?低頭細細瞅瞅自己坐的這張椅子,他先還真沒注意,這時細看,倒真的是張做工精致的“坐床”,有背靠還有踏腳板,有點像後世的躺椅,隻是靠背傾斜的角度沒躺椅那麽大,做工倒是不輸於後世,甚至頗有過之,極為精致,而且這交椅表麵漆色如金,隻是用得久了,方顯得有些暗淡,當真可算得上是張“金交椅”;若給他這樣的傷病者在室外坐臥都是很愜意的,但這椅子腿是交叉的,什麽木料倒沒看出來,屈指敲敲,發出的響聲似有金石之聲,想必也不是隨處可見的榆鬆柳楊之類,心想單就這張椅子真要傳到千年之後,拍賣會上說不定能拍出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天價來,隨口說道:“這不就是一張交椅嘛,怎麽會是床?”
連翹笑著解釋道:“是坐床呀,也叫胡床,不過也有叫它交椅的。”
薛平平點點頭,隨口說道:“哦,原來都可以叫。唐詩中的那些床,原來都是這種床,李白詩中的床前明月光、繞慶弄青梅啊……當是此床才對。”想必唐詩中“床前明月光”“繞床弄青梅”中的床,便是這類坐床,也就是交椅一類的坐具了。那些說是睡榻臥具、井欄的純是胡說八道。
舊時稍微像樣的房屋,都是有前後廊簷的,而且窗戶較小,臥房中窗戶更小,而且很高幾乎都要到房頂了,月光根本照不進去,當然也就更沒法抬頭望明月了;至於釋為井欄的,更是瞎扯淡。
舊時打井,一般要看風水找水源,水質不好了還得再重新找地方再打,井多是打在離住戶房屋比較遠的外麵空場地,這也是怕水井用久了導致水土流失,水井周圍會成空場,進而引起房屋倒塌,不要小看古人以為人家什麽都不懂。
再說誰在夜間大老遠的跑外麵井上看月亮去?就是大戶人家院子中的水井,那也得找水脈,建在某個大點的空地中,也不可能建在房屋周邊,更不可能建在臥房旁邊!不像千年後的農村為圖方便也不講究水質,家家戶戶院子中隨便找個地方都可以打個井。
再說井欄,欄者攔也,井上圍上圍欄更是為了防止小孩子貪玩掉井裏而設,而且水井周圍並不種樹,有幾根大點的野草都要拔掉,以防枯枝爛葉掉井裏汙染水源,還“繞著井欄弄青梅”?或是拿著青梅在水井井欄旁邊嬉戲玩耍?早被大人一巴掌給抽走了!
蘇葉又殷勤地抱來毛毯給薛平平蓋著,給他上上下下掖好了,方問道:“你吃茶不?吃點心不?”
薛平平搖搖頭,覺得這時候的茶湯,除了碾粹的茶葉沫子之外,還加上了食鹽、葷油脂、蔥薑蒜、牛奶羊奶、各種香料調料之類,火鍋底料似的茶湯自己是真沒辦法享用,估計千年後蒙藏等少民所飲便是此類茶的遺風,便閉上眼睛靜靜躺著。
兩個小丫頭便坐在旁邊,悄聲說話。她們倆服侍了這幾天,知道薛平平並不是多難侍候,心情也很放鬆。
太陽漸至中天,氣溫升高,曬到身上暖洋洋的,使得薛平平幾乎要睡著了,糊糊塗塗地隻聽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來,隨即便聽連翹、蘇葉兩個丫頭站起來招唿著:“見過大太太、見過姑娘……”
薛平平急忙睜開眼睛,見顧氏和張玉芝兩個抱著兩個布包袱站在麵前,正笑眯眯地打量著他,急忙站起來施禮,遲疑一下才開口問好:“伯娘、姑姑……好……”既來之則安之,人家拿他當親人對待,心疼關愛,照顧得無微不至,他身無長物,無以為報,也不能總是臭著張臉,該尊敬的還得依禮尊敬。
顧氏上下打量著他,笑著對張玉芝說道:“你看平哥兒多好,這長得俊美不說,還一臉靈秀之氣,這行個禮也像是畫上的小仙人,文文靜靜的,若是學文去考進士,準能得個狀元探花啥的。我就不明白了,寧兒那潑辣貨怎麽就能狠得下心,總跟教訓小貓小狗似的教訓他!”
張玉芝噗嗤一聲笑出來:“哎喲,嫂子,你就別背後說人家了!當心傳到人家耳朵裏,又跟你吵!”
顧氏白她一眼,撇撇嘴巴小聲嘟嚷道:“這人都還沒過門呢,就向著你主母了?”
張玉芝啐她一口,不再理會她,將包袱放在小幾案上打開,取出一件上衣,走過來在薛平平身上比劃著:“哥兒讓姑姑比一下,先你身子不妥當,姑姑隻看著你身量估摸著給你做了幾件衣服,你試一下,若不合身姑姑再拿迴去改改。”
顧氏也打開她帶的包袱笑道:“今兒叫姑娘,改天還得改口叫姨娘……”張玉芝臉就紅紅的罵道:“當著孩子也擋不住你這張臭嘴胡說八道!再胡唚我撕了你……”
顧氏笑著躲開,也打開包袱拿出衣服來:“不光你這姨……嗬嗬……姑姑給你做了,伯娘也給你做了兩身,這大過年的,新衣上身,精精神神的,來了客人不管是誰見了也得誇一聲好個俊俏的小郎君!”
薛平平看著兩個才認識的長輩,聽著連翹悄聲說:“這幾天大太太和大姑娘兩個天天趕著做,晚上點燈熬油的還要做小半夜,眼睛都快熬壞了……”他眼睛不由得濕潤起來。
顧氏笑道:“哥兒這是咋的啦?你才迴來,不知道的事多,你小時候就穿過你伯娘給做的,倒是你這姑娘還是頭次給你做,先試試你姑姑的……”
薛平平心裏有些怪異的感覺,但這份情誼總是給了他,他又不是狼心狗肺之輩,自然也會被這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關愛給感動,情不自禁的便覺眼睛模糊了起來,急忙低頭用力眨眨了眼睛,低聲說道:“謝謝伯娘……謝謝姑姑……”
張玉芝道:“哥兒不用客氣,都一家人,姑姑給侄子做幾件衣服還不應當應份的……”又拿起一雙鞋子,“哥兒快坐下,再試試這鞋子合不合腳……”
薛平平都忘了有多長時間,沒有穿過這種純手工製做的衣服鞋子了,當然他在這時空裏穿的衣服鞋子自然都是手工做的,不過先前他記憶暫失,年齡幼小,即使那位養育他的祖母韓氏和義嬸她們給他做了衣服鞋子他也不記得了,不禁一陣茫然,心裏更是激蕩翻湧,對於這些他自認為“沒有什麽關係”的親人的關懷,不知該如何應對,當下便木偶似的順從著顧氏和張玉芝的擺布。
即使是在那個時空,小時候穿的這些可能是母親手工製作,可那些記憶早就因時間久遠而模糊了,再大些隨著條件好轉就沒有了親人再費那個功夫用手工製作了,衣襪鞋帽等都已經是工廠出品了;可現在卻親身體驗著親人暖暖的心意,他明白這不單單是手工做的,還是她們將自己當作真正的至親晚輩來疼愛,用她們的一顆愛心來做,要不然誰會為你點燈熬夜的趕工?這年頭也不是說外麵就沒有賣成衣鞋子的,他們這種人家也不是沒錢的貧民家庭,隻要願意出去買,有的是做成衣鞋子的店鋪。他極力將眼淚止住,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時便聽見一陣喧鬧,薛平平睜開眼睛,便見一群人走來。郭威陪著男客人,稍遠處則是清寧陪著一群女眷,身旁還跟著一群小孩子,想是來府上做客的,便掀起毛毯站了起來。顧氏和張玉芝見有外客,兩個便對視一眼,收起衣物又包起來,朝他屋內走去。顧氏一邊走一邊叮囑著:“先給你放屋裏,明天起來時你們兩個丫頭別忘了給他換上。”
女眷能避進屋裏去,但薛平平雖年幼卻是個男孩子,卻不能避開,何況這些人到這裏來,肯定是專門來看他的的呢。
郭威引著一群好友來到近前,便指著薛平平給客人們介紹:“這便是犬子郭儀,小字平哥兒。”又向薛平平說道:“平哥兒,這是你三伯父,六伯父……張叔父……趙叔父……”大過年的這些好友來府上做客,並不以官職論上下,隻論輩分年齡。
薛平平看了郭威一眼,嘴巴張了張,見郭威並未在意他,便又閉上。此時否認無疑於是要徹底跟郭威清寧夫婦翻臉,不但於事無補,隻怕隨後還會引來清寧暴怒下的極力鎮壓,那時隻怕他再說什麽都沒用了,而且還會讓外人以為他薛平平真的是頑劣至極,無視禮法,不堪造就的蠢才。
薛平平安安靜靜地打量他們一眼,低頭躬身,平平靜靜地深深一禮,低聲叫了聲三伯父、六伯父、張叔、趙叔,然後便恭恭敬敬地肅立著。兩個丫環也急忙躬身福禮,便低頭站到他身後。至於李靜姝和張琳兩個還在屋裏玩,根本沒出來,這時見來了客人,隻在窗戶邊探頭探腦地偷看。
那三伯父便是劉知遠,他是郭威結拜十兄弟中的老三,郭威是老幺;六伯父名劉延慶,禁軍都虞侯,原本是駐紮西京洛陽的一名將領,年前奉調入京,也是郭威、劉知遠他們八拜結交的十兄弟中的老六,兩家已經結親,他的嫡長女是郭榮未婚妻。
這時代稍有身份地位的人家結親,不但講究門當戶對,也講究嫡庶之別,即嫡女隻會嫁別人家嫡子,嫡子也隻會娶別人家嫡女,嫡即正妻,嫡子嫡女即正妻所生。嫡庶之間的地位絕不相同,有極大的差別。若是有人家隱瞞,以庶為嫡與人結親,對方若得知肯定會以為是羞辱,悔親是小事,說不定還得上官府打官司。
即使皇帝選後妃,也要求臣子上報正妻所出之女,妾生女哪怕是長得傾國傾城再賢良淑德也是不能應選的。當然皇帝若隻求美色,那就不管嫡庶了;有的時候連青樓女子都能弄進後宮,還講什麽嫡庶,那妥妥的都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才能幹的事。
郭榮雖不是郭威柴氏夫妻親生,但他是二人所撫養長大,是當做自己親生兒子對待的,所以郭威的蔭子這一項,也就落在他的頭上,與劉家結親,議定的是其家嫡長女,劉家也沒在這方麵有什麽二話。
張叔父名張貞,表字益之,身材高大魁梧,相貌雄偉,看著像個武將,其實是名文官,也是兵部四司之一的兵部司郎中,是郭威的老部下。隻是現在兵權已移往樞密院,兵部的人除了整理下舊檔案,基本無事可做,隻掛個虛名領份俸祿而已。
趙叔父便是趙宏殷,不但在除夕那天夜裏幫著跑前跑後的,郭威通過這幾天來的接觸,也感覺這人不但武藝不凡,而且還兼通一些兵法文理,在當下頗多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軍中,已經算得上文武雙全了,而且兩人脾性相近,義氣相投,竟有相見恨晚之意,當然是越走越親近了。
趙宏殷自己更加感動,自己官小位卑,先前因不貪不賄不喝兵血,因此與一眾同僚相比格格不入,連上官也不待見他,同僚也排擠,不想卻得郭威青眼相加,竟然大有千裏馬得遇伯樂之意。
後麵清寧相陪的便是他們的家眷,一群貴婦人和孩子,當然更加熱鬧。
劉知遠上下打量了一眼薛平平,驚異地睜大眼睛:“幺弟,看他這相貌倒與你們夫妻有七八分相像,可是你說他才九歲?我看十二三都有了吧?”
郭威笑道:“他小時候就長得高大,如今也是尋常。”
劉延慶笑道:“幺弟太過謙了,弟家二子皆高大偉岸,英武中還帶著幾分儒雅,看來都是能文武雙全的,想必日後更加不凡!我早就相中了他家的大哥,你們誰家還有好的小娘子,不妨也早些搶個好女婿;若猶豫不決,當心有那手快的捷足先登哦!”
劉知遠哈哈大笑了起來,看了一眼郭威,好像有話要說卻憋住了;張貞張益之捋著須髯,打量著薛平平微笑不語;倒是趙宏殷笑著接話說道:“少公子好相貌,兼有院判的英武挺拔、郡君的靈秀俊美,日後必前程遠大!隻是可惜,我家小娘子還在繈褓之中,不然當高攀了!若院判賢伉儷不嫌棄,我倒想和劉兄一般,先下手為強,將他家哥兒也拐跑一個再說!”
大家一聽,都大笑起來,不過包括說的和聽的,都沒把他這話當真,畢竟二人無論地位還是家庭都有些懸殊,而且趙家兩個小娘子還太小,現在幼兒夭折率太高,不到一定歲數是不能議親的,不然不但會耽誤人家孩子,也會給自己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也是漢家禮儀中,為什麽少男少女到了一定年齡後,都會有“加冠”“及笄”這種成人禮儀,說明孩子長大了,可以議親了。而所謂的“指腹為婚”之類,多是一些傳奇演繹,當不得真的。
郭威聽他們誇獎,便苦笑一聲搖搖頭道:“休誇壞了他!雖然這會兒安靜,你們都看著好,可不知道他才迴來這幾天,雖然身上還帶著傷,可仍舊很淘,調皮搗蛋的,讓家裏人頭疼得很呢!”
劉知遠哈哈笑道:“男孩子嘛,哪有不淘的?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長大了能有什麽出息?我看很好!男孩子就得這樣,外人一看,這麽帥這麽俊的小公子,肯定是好人哪!可一轉身心眼兒一轉,便能把人給支到八百裏外,能把人給賣了還幫著你數錢,那才是好男兒呢!”
他聲音頗大,也根本無所顧忌,女眷那邊清寧一聽,急忙拉著一位清秀窈窕的貴婦人笑道:“三嫂且看看,三哥這說的什麽話,好像我家平哥兒天生的就是個會陰人害人的小壞蛋一般!”
那貴婦便是劉知遠的夫人李三娘,這位才是真正的夫人,朝廷正式誥封的魏國夫人,——“夫人”乃是朝廷給予重臣妻母恩榮封誥的高品命婦,不得此封是不能稱為夫人的——此時走上來看著丈夫嗔怪道:“哪有你麽說人的,你這到底是誇人哪還是損人哪?”轉看著薛平平笑道:“我看這孩子身長高大,清秀俊美,一臉的靈氣,日後必成大材,比我家哥兒可俊多了!”
薛平平聽著眾人的誇獎調笑,看著眼前這些男女老少,眼眉微微低垂,這是在長輩麵前表示恭順的意思,其實他心裏也是感慨:郭威、郭榮父子,劉知遠、劉承佑父子,還有趙宏殷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趙匡胤、趙匡義,看眼下這狀況是情誼甚篤的通家之好,且不論他們之間以後的恩怨情仇,現在是一共六位未來的皇帝齊聚於此。